太易(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926

  “开武林大会,天下论武,胜者得清霄灵章。”荀易笑着扯谎,九真一假:“《清霄灵章》不过是清霄先生几年前所作功法,可勘悟先天之境。他跟我说,愿意将功法拿出来赠送给武林大会的胜利者。”
  “武林大会?”的确,这是一个消除矛盾的好方法。可以减缓官府那边对皇剑阁的压力。
  张长老心中意动,但想起一事:“剑王阁主并未前来,我一个太上长老难以代替整个门派抉择。荀家主,这件事需要回头给阁主商议。”
  “应有之意,在下晓得。”荀易轻松笑道:“所以仅仅先给皇剑阁通个气,回头在下再去其他门派商议。”
  此言一出,张长老一脸满意。不错,自家皇剑阁才是天下第一门派,又是跟朝廷关系最紧密的门派。不先来自己这边,哪里符合礼数?
  “太守府以及其他地方,我们荀家设法沟通。另外,荀家愿意出场地,并且负责比武大会的全部银两,就算给大家交个朋友。”
  荀易花钱如流水,若非荀家家底雄厚,早就败干净了。
  接着,荀易又捡着自己的计划说了几项,随后告辞离去。
  他离开后,张长老感慨道:“不愧是大家出身,行事张弛有度,非但可以借武林大会这件事消弭兵戈,更可给荀家积攒威望。至于那位清霄先生,也能被荀家牢牢保护住。”对那位清霄先生,张长老心中亦有揣测。按谢远的水平来看,清霄先生最次也是三重天的先天武者。外加荀家那些高手,这件事的确可以做。
  这时,又有人前来皇剑阁驻地。
  看到来人,张长老神色大变:“七殿下,您怎么来了?”
  来人年纪和荀易仿佛,一身金服,头戴玉带,模样英武。
  七皇子坐在上首,扇着扇子,洒脱笑道:“江湖人士聚集晴隆城,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惊动朝廷。本地太守已经上奏准备调动兵马防守。若非剑王阁下亲自出面保证,父皇恐怕就同意了。”
  一群武林人士汇聚在一起,万一造反呢?朝廷不可能不关注。
  “本殿奉父皇之命,前来平息此事。”七皇子亮出两块令牌,一块是大周皇族的御令,上面铭刻金龙图案,更有一道天子龙气。另一块是皇剑阁的金剑令,剑王亲自所作,内敛先天剑气,可当做剑王的一次出手。
  “剑王阁下命本殿全权负责皇剑阁之事,以便协理朝廷维护秩序,保护百姓。”
  张长老一听,连忙拜见这位代理阁主,并且把刚刚荀易前来的事情说了。
  “等等……你说谁?”
  “荀家家主,荀易。”
  “荀易!”七皇子目光闪烁,马上跳起来:“来人,去把我那几个箱子备上。还有我那些丹药,都拿过来。今天晚上我们去荀家拜访!”
  荀易?这可是老冤家了!
  碰到荀易,不好好整他一顿,怎么对得起自己以往吃的暗亏?
  荀易离开皇剑阁驻地,前往君子斋的人所在地。
  走着走着,心中升起一股不祥预感。
  “难道这一行会有波折?”荀易暗里嘀咕,小心看了看四周,拿着地图让青龙指路。
  作为路痴,他有自知之明。除却地图之外,还让青龙查找城里面文气最浓郁的地方。
  君子斋的弟子文武双修,除却武道剑法外更擅长文心文气。所以只要寻找城里面文气最浓的地方即可。
  青龙指路,花了些时间来到君子斋的驻地。
  君子斋的弟子并非在客栈居住,而是在城中某一户世家的外宅。冯大先生是先帝时代的老臣,就算行走于江湖,但他昔年门人弟子在外发展,还有几人于朝中立足。一张关系网,同样不小。
  晴隆城就有他一个弟子。
  荀易站在这处外宅,越看越觉得眼熟:“原来就在张玉琪他们家。”
  荀易看到这处宅院,马上想起来,这分明是张家的外宅。几年前买下来的,他们这些同学还在这里给张玉琪庆贺过生日。
第0202章
君子剑
  同样送拜帖,皇剑阁那里用荀家家主的拜帖,以身份压人。但是在君子斋,荀易拿出自己私人拜帖,以荀钰孙子以及陶老夫子学生的名义,并且在拜帖上附着一缕文气。
  墨色文气腾腾,经过门房送到内里。
  冯大先生本正跟学生们讲解经书。
  君子斋信奉文武双修,走的是先儒之路。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文能题诗作画,武能仗剑杀敌。凭借这一点,冯大先生领悟一道浩然之气,其心正大光明,胸怀广博。是当今极少有潜力问鼎圣人之境的人。
  他在院落中席地而坐,周边坐着男男女女,秋凌华、张家兄妹都在旁听。这位老先生无有门户男女之别,只要有心求学皆可听讲。
  小厮送来拜帖,张玉琪上前接过,看到上面的字迹不自觉惊异出声:“咦?班长的拜帖?他怎么来了?”
  “子松,你把信给老夫瞧瞧。”冯大先生似有所感,让张玉琪将信递过来。
  子松,是张玉琪的表字,昨日让冯大先生给取的。
  张玉琪赶忙将拜帖递上:“这是晚辈一位同学,想来是找晚辈的?”
  冯大先生没说话,接过拜帖,手一顿,自语道:“墨意之气?这是哪家的小子?”看到拜帖上的名字,冯大先生心中讶然:“荀家那小子?前年见他还没领悟文心,如今居然进入第二重境界?就算他作为解元公,也不能这么快啊。”
  “你去将他请来。”冯大先生让张玉琪跟自己一个弟子明东去请荀易,顺带看着拜帖渐渐明白荀易的来意。
  却说张玉琪去门口,只见荀易站在大门边静候。
  “班长怎么来这边了?先说明,我今天已经把作业写完了!”
  “又不是来找你的。”荀易撇撇嘴:“我来拜见冯大先生。自从祖父丧礼时见过先生一面外,再不曾相见。今日,听闻冯大先生前来晴隆城,学生理应拜访。”
  冯大先生、荀钰以及荀易名义上的老师陶老太傅,这三人皆是先帝时期的老臣,位列三公。
  如今荀钰身故,陶老太傅隐居秋华山庄,唯有冯大先生行走江湖,秉承先儒精神,在外行教化之道。
  荀易彬彬有礼,又亮出自己的身份。张玉琪还有明东将他请入内宅拜见冯大先生。
  冯大先生文武双修,不单单把君子剑演绎至先天境界,更将文道的文心推演至第三重“春秋刀笔”的境界。
  荀易走到院内,顿觉一股凛然正气碾压而下。
  顿时,荀易心神一震。在他眼中,这位老者并非凡人,而是如同一卷书籍慢慢翻开,洋溢着一部春秋历史,如画卷般展开。
  “春秋刀笔,文动青史!”荀易面沉如水,主动以自身文气应对。
  除却他以外,在场还有四五个领悟“墨意经纶”境界的书生被冯老先生的浩然文气压制。
  一个个面色苍白,忍不住站起身以自己的文道应对。墨气涌动,如蛇如龙,跟荀易身上缠绕的墨气似同出一源。
  孙戬在荀易体内自动苏醒:“春秋刀笔,甚至还有更上一层锦绣乾坤的意境。”
  文心第四重江山如画,气成锦绣五色,书画乾坤。故又名锦绣乾坤或者江山绣锦。
  其他人摸不着头脑,只有几个冯大先生的弟子隐有所悟:“这位荀家公子居然也已经领悟文心,居然能够让老师以文道修为相试?”
  君子斋的人大半都有文心,只是第一境界“丹心明湖”的书生居多。达到“墨意经纶”境界的人,只有寥寥几人。
  秋凌华和张淼姐妹俩不明所以,看着站起来的诸位师兄。秋凌华看到荀易后又惊又喜,这可不就是几天前帮自己和祖母解围的人?
  诸人以墨意相抵,见荀易尚能支撑,冯大先生眼睛一亮:“好小子,比上次相见多了不少学问啊!”
  主动伸手一点,一行小字凭空浮现在院内。
  青黄二色字体落在众人面前:“以松雪为题,作诗赋词。”
  指尖文气盈动,青黄二色文气泊泊而出,在大堂演化一片书山学海。不单单是荀易,众多弟子同样被冯大先生卷入自己的领域。
  这片领域不断传来朗朗读书声,四周风景变幻,皑皑白雪,挺挺苍松,诸人面前浮现一张张书桌,上面摆放笔墨纸砚。
  秋凌华等人相互看看,各自提笔写诗。
  而那些领悟文气的人则用自己的文气作为墨汁。娟娟白气在面前流淌,化作一篇篇诗赋演青松白雪之景,最终融入这一片领域。
  这是丹心明湖境界文士的手段,荀易等几个领悟“墨意经纶”的文修则另有手法。
  或画画,或弹琴,正设法破开这一片领域。当然,也有人吟诗作对寻找领域的真意。
  这片领域,就是冯大先生以“以松雪为题,作诗赋词。”这九个字演绎而来。如果按照题目走,便落入下乘被冯大先生牵着鼻子走。
  几个文道书生彼此看看,不肯服输。各自寻找其他办法,想要破除这一方领域。
  音律动人,震动天地法则,寻找领域松动之处。
  书画乾坤,包罗万象,领域涌入书画,自然而然跳出领域。
  吟诗作对,以言律破解“九字言”同样可从容离去。
  众人各施手段,荀易沉思,伸出右手,缕缕墨气升腾,指尖在面前勾画,随手写下一首诗句。
  并非按题目要求写松雪,而是写日光泉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9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