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易(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26

  周主龙宫门口,楚麓群妖借助招妖幡搭建的虹桥回返楚麓。其中一女子看到荀易并陇川诸神准备乘神舆,连忙上前。
  “大人,等等。”女子拦下诸神去路,直直盯着荀易:“大人还记得三年前被您救下的红狐吗?”
  “红狐?”荀易皱眉,思索一遍毫无所得,正要开口说话时旁边雪姨神色一动,低声在荀易耳畔一阵耳语:“少爷,你忘了三年之前随老太爷在山中狩猎时,所放生的那几头幼兽?”
  这么一说,荀易隐约想到曾经打猎之事。当初因为猎规要留下幼崽,他就去将自己捕捉的几头幼兽一并放生,其中的确有一只红狐十分显眼。
  “你就是那红狐?”
  “正是。”女子忐忑看着少年,本来她还准备再过几年,修炼有成后去人间报恩,来一出红袖添香的佳话。但如今荀易居然成神了,而且是高位神灵,几乎没有让她帮忙的地方。
  “大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女子忍不住问道。
  荀易从小衣食无缺,人脉又广,一下子问他这个,他也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地方需要人帮忙。
  突然看到远处楚麓那些妖精,荀易指着那边:“本神新收楚麓群妖,然你等在外逍遥管了,恐难顺从。你帮本神将楚麓群妖安抚好,便是对本神最大的报答。”
  女子一听,若有所悟,行礼之后去找一群同伴。
  “这灵狐我在楚麓也有耳闻。”楚麓山神对荀易笑道:“她在楚麓颇有几分人脉,看来这楚麓归入我陇川再无波澜。”
  “昔年无心善事换一山之妖归心,大人果是有大运之人。”景隆城城隍赞道:“若能借这母狐之手收编楚麓,消弭兵戈,也是大人一番功德。”
  “这哪里是什么功德?无非是机缘巧合罢了。”
  “这怎么就不是功德?”雪姨抿嘴一笑:“正所谓行为功,体为德。顺自身念头通达,而旁人也因此而感谢,这便是功德善行。”
  雪姨无心之言听到荀易耳中,突然让他心神一震。
  功德是什么?
  “按照神灵的说法,对天地而效力,必有天功加身。而对生灵施善,众生感念其恩德,必有愿力加身。一天一人,这就是功德。”想到城隍府邸的功德簿,荀易灵台一清:“但对自身而言,心为功,性为德。明了自我之心,这便是自身之功行体现,而彻悟本我之性,这便是自身之德行所在。”
  “若再论功德,一切外人所予皆是功行。唯有自身道德规范,性情变化才是自身之德。正是雪姨所言的行为功,体为德。”
  换言之,功行是实际操作,不管是助人为乐也好,顺天行道也好,还是审视自身提升道德涵养,这都是功。
  而德行是自身具备的品质,因为功行而明白本我,是本来就有的涵养性情。
  心为功,性为德,此乃功德之理。
  外立功,内修德,此乃功德之法。
  天行功,人惠德,此乃功德之道。
  萌发功德心,金青色的道种深埋识海灵台。
  人有三丹田,脐下三寸为气海,胸口檀中为金阙,而眉心印堂则为泥丸宫、灵台山。
  炼气修行,先从下丹田徐徐渐进,开檀中金阙,启泥丸灵台。如今还是凡人的荀易,他的泥丸宫灵台山是一片荒凉黄土。道种没入大地,飘飘遥遥间失去生机。
  凡人虽有大智之人,慧颖绝伦,但鲜少有一朝得道的人。其缘由就在于他们虽然能够明悟大道,但不能将大道真理转变为自己的神性。
  若不出意外,荀易今天明悟的这一点功德心,这一点道理在睡一觉之后就会忘得干干净净。随着明天行事,刚刚擦拭的灵台都会再度蒙尘。
  不过,意外发生了!
  在金青色功德种即将消散时,冥冥中一片功德雨如甘霖洒下。
  这时,龙歌回天庭复命,为几位城隍表功,天功自动记录在功德薄分入各位城隍体内。
  不单单是荀易,旁边景隆城城隍等人也感觉到功德入体。不过他们和荀易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他们是正式任命的城隍,功德归入自身。而荀易是临时代理,这份功德一分为二,一半归入荀易体内,另一半封印在陇川郡城隍的功德簿中。
  一朝得悟功德心,甘霖普降功德雨。
  趁着功德浇灌,金青色道种扎根荒凉贫瘠的灵台世界。随雨没云消,一颗种子从灵台生根发芽。翠绿嫩芽摇曳而动,周围有一圈金环徐徐升起。
  九重天的第一重境界——太和天!
  “咦?这可真是天意使然。”龙歌在交割任务后刚刚走出天宫,忽然有感,法眼垂下人间。便看到此刻荀易明悟功德心,祭炼功德道种。
  这位殿下惊讶非常:“虽说我刻意多给他一些天功,但居然这么快就奠定功德神的基础?想来这几日只需再有几桩善行便可稳定境界,开始真正的神主修行。”龙歌一边啃着肉包,一边将功德法门投入荀易脑海。
  “功德道可是炎帝所创,这是我们福神最正宗不过的道路。小子,转了一圈,果然是我福神一脉的人!”
第0025章
太上经
  荒凉大地破土萌芽,翠绿嫩芽抵着一切阻力,慢慢成长壮大化作树杈。十片树叶,盛开五朵灵花,如同微缩植株一样。接着树叶增加,五十片叶子裹着十朵鲜花。随后,三百片树叶层层簇簇,数朵形状各异的花卉隐没树冠,还有不少花卉已经开始结果。一千三百片树叶,挂着二十颗果实。
  这树叶和果实之间似乎有着某种特殊联系。
  不过再往后,随着树叶越来越多,再也数不清。只见最后成长为一颗参天功德树,枝繁叶茂,四十九颗宝珠般的果实熠熠生辉。
  轰隆——
  荀易灵台震动,大树中央涌现九枚金篆——《九天鸿功元德太上经》。此乃炎帝所创功德道,神通莫测,有证道九天之能。
  但古往今来,真正练成这门功法的人寥寥无几。不过每一位证道成功的人,都是当之无愧的福神之主。
  福神,这个体系就是炎帝创造,伴随人族而大兴。
  “积善功,明善心,得善果,立善业。”开篇十二个字铭刻心中,紧接着又有一大篇讲解口诀传入脑海。
  荀易逐渐明白这篇福神最正宗不过的神典为什么极少有人练成。
  这篇功法并非吐纳练气,杀敌神通之术。而是积累善功,和福神至高三神器之一的天福宝禄盘感应的行善法门。冥冥之中和天道产生纠葛,只要行善就会得到相应的功德,甚至天道还会赐予大神通护身。
  没有什么攻击手段,也没什么防御神术,这门太上经的要求就是行善。行善越多,神通越多,最后积累万万亿之功德就可成为九重天圆满的无上福帝。
  而且,哪怕此时已经有一位福帝,但只要不是修炼《太上经》而证道,就可以进行废黜,这是炎帝留下的规矩。因为这个规矩,有两位轩辕黄帝指派的福帝被福神们自发废黜,换上《太上经》传人。所以福神一脉一向独立,毕竟曾经是天帝嫡系,还有炎帝留下的几件神器。在后面两位天帝时代,福神一脉的至高上帝占据仅次于天帝的位置。
  “万万为亿,亿亿为兆。这是要积累兆数之功才能证道啊!”荀易咋舌:“古往今来,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神人!”
  可不是吗,就算福神强运高,功德多,真正能够积累亿数之功的人都没几个。而更上面的功德要求越来越高,根本完不成。
  所以很多人在修炼到一半开始转型,幸好这门功法不排斥其他法门,所以被视作福神辅修第一位的功法。
  功德树缓缓消散,大地只剩下一点微不可察,如同笋尖一般的尖芽。这就是荀易目前的功德树,想要将这颗功德树壮大,需要海量功德来浇灌。
  功德多了,大树成长,冥冥中会自发赐予荀易一些神通。比如移山倒海,大小如意等等。
  “哥……哥哥?”身边荀昙一推,把荀易惊醒,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回到城隍府邸。四周只剩下文武判官、白福以及荀昙和雪姨。
  “回来路上公子一直神游,小神没敢打扰,便做主在城隍府邸设宴款待诸神。公子可要去见一面?”文判刚刚吩咐城隍府的食神设宴,让一群县城隍以及各地土地山神先下去了。
  “理应如此。”这种宴会,他这位城隍好歹需要来一个开场。
  于是跟着众人出面露面,简单说了几句让诸神各自尽兴,自己拉着雪姨和荀昙到后面。
  “雪姨是不是要说点什么?”
  关于雪姨的身份,到底一位这么强大的天狐,为什么会在自家?
  “我也很好奇。”荀昙双手抱胸,暗中施展两道花律,如果雪姨回答不上来,抢先下手。
  “哎。”雪姨轻轻一叹,见自己瞒不下去,索性道:“妾身对荀家没什么恶意,当初跟着夫人嫁入荀家,只为向夫人报恩。”
  “母亲?”荀易一琢磨,也对。雪姨是母亲赵家那边的人,或许从一开始就借助丫鬟身份跟在母亲身边了。
  “少爷刚刚见得那红狐如何?灵狐报恩,这便是我等善类精灵修行之道。昔年妾身被夫人所救,索性化作人身保她一世安康。”
  “既然是对母亲报恩,但母亲怎么走得那么早?而且据说并非是自然死亡。”荀易皱眉:“当初父亲和母亲在河道船上到底出了什么事?你不是也在?”
  雪姨沉默了下,荀昙双手日月同出。“木樨抱月”“秋华揽日”桂花引太阴之气,菊花引太阳之气,太阳太阳汇聚,这便是花律中的一门大杀招。
  雪姨苦笑道:“少爷,小姐。关于夫人这边的事情妾身也在追查,只是绝非最初官面上的那种说法,应该和神道有关。这边已经有些眉目,回头妾身整理后再向两位少主禀报。”
  荀易二人不肯松口,荀易隐约想到昨日夜判的时候碰到的那亡魂,妻子失踪,前来城隍报案。
  “纯阴命格?”荀易试探问了一句。雪姨皱眉,故作疑惑道:“少爷的意思是……”
  “哦,没什么。”荀易从雪姨脸上看不出真伪,暂时将这个疑问压在心底。
  雪姨脸作关切状:“少爷,天色也晚了,不如我们早些回去?毕竟您明天还要准备上课。”
  荀易点头,和白福打声招呼,三人回到荀家小楼。
  伺候兄妹俩歇息,雪姨独自回到屋内,立马皱起柳眉:“少爷已经发现了?不行,不能让他继续查下去,再查下去,他哪里有自保手段?当年因为纯阴纯阳命格就差点死一回,如果再来一次我可没办法再保下他。不过少爷如果出事,体内圣灵石也会遭殃,不如借重一下栖族人?”
  想到家里面隐藏的那位栖族男丁,雪姨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
  躺在自己大床上,倦意马上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