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易(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26

第0061章
先天神
  乘风入青冥,笑傲彩云间。
  站在文昌帝宫门口,荀易一脸震撼看着下方那一重重天宫世界。
  “山中观山,山外观山,气象迥然。”文昌帝君持金印道:“刚刚你在外面观看九重云霄是何感觉?”
  “九重天宇,井然有序。”荀易回忆自己入青冥之时的感觉:“层层叠叠,仿如塔楼。”
  “不错,这九重天是陛下的九重云霄所化,本相也可视作一座宝塔,执掌天地根源。”
  每一代天帝登基之后都会用自己的九天世界改造天界,同时将天界本源化作无上等的先天神器。本代龙相帝把这件青冥无上之宝化作九重云霄天楼,是天帝三宝之一。
  “但是从内观望,九天世界截然不同。”
  荀易深以为然,目光看去,下方有一重重世界,其中霄汉天河就在自己脚下流淌。
  文昌帝宫高悬,远在传说中的天河之上。
  看荀易望天河星海出神,文昌帝君道:“所谓星辰,不过在第五重清曜太常天。真正位列天神,就会具有自己的星辰,在太常天得到一席之地。”
  文昌帝君伸手一指,第五重太常天在荀易眼前放大,星海无垠,每一颗星辰便是一尊天神的象征。
  “以星而代神,不管是我们天庭,还是那些异神,皆是如此。星辰,意味着神座,意味着天地权柄。”
  愣愣看着星海,反而忽视其他几重云霄天的玄妙。
  文昌帝君又道:“如今我们所在是第七重天。此天先天而存,妙气万千。非先天之灵而不可存。若非本君以神力庇护,你在进入此天的瞬间就会被神光灭杀。”
  荀易环视四周,这方天宇茫茫渺渺,景云烛日,硃霞九光。远处金台玉楼相映,神木瑶草遍布。一座座神宫便是一尊尊先天神人的宫殿。
  “但是和下方星海那无可计数之天神星辰不同,这先天之域中的神宫似乎有数可查?还是说,自己仅仅看到一部分?”荀易默默计数,文昌摇头:“此天上通璇玑,元气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调阴阳。唯先天神灵才能建立自己的宫殿。而放眼宇宙,先天不灭的神灵又有多少?”
  “天庭开辟九重天,无上级的神人不过数十位。明悟八重天足以登临帝君之位的神人才不过数百人。而七重天的先天神,总过加起来才万余人。”
  “行了,你日后若功德无量,位列先天,也能在这里居住。”文昌指着远处几座神宫:“看到没有,那里的几位就是你的前辈。以功德道而成就先天果位,古往今来都没几人。小子,真不想换一换道路?现在走文神之路还来得及。”
  “不换。”荀易态度坚决:“道路唯有自己走出来,从没有他人赐予。学生既然能够萌发功德心,自然是最契合这条路的。帝君,您的真身呢?”荀易看向身边人,文昌帝君仍然是化身相见,真身根本没露面。
  “你自己看文昌神宫。”说完,身边化身投入帝宫,而帝宫大门缓缓开启。
  无量光辉放三十六色道光,仅一瞬间荀易魂魄重创,双眼刺痛,再也睁不开眼。
  这仅仅是先天神的光辉,而且是文昌刻意收敛的结果。
  “行了,孤把神光完全收起,你催动自己的功德树,现在再看。”耳畔传来文昌帝君的笑声。荀易默默祭起体内的功德树,再度睁开眼。
  宫殿门口站着一尊神人,跟刚刚在灵台所见截然不同。虽然就在自己眼前,但只能朦朦胧胧看到人形,面容完全看不清楚。
  眼睛明明看到这位神人的长相,但脑海中没办法回忆记录。这便是先天神的道体,先天常在,后天之人即便是亲眼见到这位神灵的样貌,也没办法绘画乃至记录下来。
  所以,凡间神庙中的神像大多都是一个模子,很难捕捉这些大神的面容神韵。
  “小子,这就是先天,自身便是道体。所谓悟道,悟的就是我们道体道韵。”声音从荀易心底响起。
  上一刻看去还是人体,但下一刻便演化巨大的世界群。再一瞧,又有无边学子奋笔读书,贡院之中专心答卷。
  眼前这位文昌帝君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天下文气的汇聚。而且,那股气不朽恒存,散发着一股让人生不起反抗的心境。
  “这就是先天不灭?”荀易口中喃喃。一位永生不死的神,一位操控七重天域的帝君。
  等等,他的七重天在哪里?
  “你不是已经看到了?”文昌踏出一步,荀易眼前一颗颗星辰冲击,自身出现在混沌中。在这片黑暗无际的混沌世界有无数颗星辰围绕中央的文昌星运转。每一个星辰都有海量凡人在居住。
  那颗文昌星传来隆隆声响:“这就是孤的世界。”星辰炸开,千万丈身躯的神人支撑这方世界。
  三十六种道光融合,一片白芒从混沌闪耀,冲着荀易扑来。
  “小心!”突然身边伸过来一只手,将他强行从文昌世界拉走。
  再一晃,站在文昌星上。荀易满头大汗,面带惊惧之色,再也不敢去看文昌宫前的那位神人。
  “你胆子够大的,先天神的道体你也敢瞧?”旁边那人训斥,但荀易听声音感觉有些熟悉。
  扭过头,看到旁边相貌清奇俊朗的男子。
  “龙歌殿下?”荀易看到熟人,倍感亲切。
  龙歌抱着两本书,面带不愉之色:“你怎么在这?”刚刚一进来,就看到文昌帝君施展本相,赶紧过去把荀易拉出文昌世界。
  要不然,那无量量人道世界的智慧之光足以将荀易彻底灭死。
  “他要看孤的真身,孤就大方带他过来了。”文昌帝君似笑非笑:“你过来作甚?不会是专门找本君唠嗑的?”
  “还书。”龙歌展示一下手中书籍,对荀易道:“这种先天神明本身就是宇宙法则的体现,你过来看他真身无异于直观大道。依照你的功德神性,恐怕第一时间就被其神光湮灭。”
  文昌帝君也正是有鉴于此,才刻意压制自己的力量。但有心给荀易一个教训,以免他好高骛远,才带他过来。
  荀易想明白,恭恭敬敬对文昌帝君行礼:“学生知错。”
  “好高骛远,盲目自负最要不得。你才刚刚开始修神,哪里知晓天高地厚?你以为七重先天之神和凡间那些地灵神一般?”文昌帝君教训荀易,目光看着龙歌心中惊讶:怎么会是龙歌?我刻意将这小子带入天庭,不应该是大司命阁下派人来吗?
  司命,是福神中地位最高的一类神明。大司命通司人之生死,少司命执掌子嗣之有无。当今暂掌福帝之位的寿神之主,其曾经就是一位大司命出身。因此目前其全称为“元弘寿德司命大主神”,是现在福神一系的至高神。
  “应该是那家伙派人才对,这位殿下从哪里冒出来的?”
  就在文昌暗暗讶异的时候,龙歌拉荀易离开第七重天,落入第六重清霄太元天。
  “九天之中的上三天玄妙非常,便是我凝练先天之气也不敢轻易涉足。”龙歌淡淡道:“你若真想修神,更需要老老实实一步一步来。等你将功德神道修炼至第五重,司命大主神就会亲自召见你去第八重天。”
  荀易应是,目光留恋第六重天,第六重天空空荡荡,景色还不如下面的星河。
  “这第六重天另有妙用,不过你现在还不需要知道。”龙歌笑道:“你若真要看风景,我带你去五重天。”
  说着,拉荀易落到清曜太常天。这一重天,星辰罗列,远远看去有无数颗星辰闪耀。
  带荀易在一座悬空之台观星,偌大星海之景皆在眼帘。
  “这座紫微台能够观察群天星斗。”龙歌看向旁边荀易,荀易抓着栏杆,目光远望。繁星灿烂,宁静而悠远,不时有星辰以玄妙轨迹划过星海。
  面向东方,有一颗巨大的火球运动,火球上栖息着一大群神鸟。还有各种神人在星辰中不断出入。
  “那就是太阳星?传说中的太古九星之一?”
  “不错,日月经天,五行交错,太一帝临,魔星祸世。”龙歌顺荀易目光看去:“那颗星辰就是太阳。你再往西方看,那边的那轮白色光辉星辰——”
  “那是月亮?”
  “不,那是太白,象征西方的金星。你往左上看,那颗不逊色太白金星的大星就是太阴。”龙歌耐心给荀易这位后进福神讲解:“太古之初,天地初开时有九颗星辰,象征五行的东方岁星,西方太白,南方荧惑,北方辰星,中央地侯镇星。执掌阴阳轮回,昼夜交替的太阳和太阴。象征天地间兵戈霍乱的魔星祟冥,以及代表天帝象征的太一星。”
  “魔星祟冥对应魔渊群魔,暂且不提。天庭司掌其他八颗星辰建立天河星海。日月二星周转群天,其他六颗星辰建立自己的星域。中央至高的太一星象征天帝,所以太一星域的诸多星辰代表天帝嫡系。”龙歌指向南方黄色星域上空的那一片星空。紫气腾腾,龙吟呼啸,中央那颗象征天帝太一星的周围排列着无数星辰。
  “文昌帝君就是龙相帝嫡系,分属天帝星域。”
  “而其他五大星域,是诸神按照自身德心属性将力量投入五行大星辰,塑造的自身本命星。”
  荀易细细打量,的确可以在五大星域中看到五颗核心星辰。
  “不要小看这些星辰,五大星君每一位都是先天神,而且等级还在文昌帝君之上。”
  “那么,龙歌殿下的星辰在哪里?”
  “我走的是水德,水德之星依靠辰星勾能,就在辰星左侧。”龙歌指去,荀易看到一颗被金色龙形云环绕的蓝色星辰。
  “这就是我的本命星。每一位神明都会点亮自己的本命星,按照属性,按照性格……”龙歌刻意在荀易边上说着,荀易渐渐陷入沉思。
  功德树中的神性一闪一闪,自身散发神光呼应着远处星辰。
第0062章
定命星
  龙歌见此,双手抱胸站在边上守护:“不枉我花费心思提点,他总算是开始点亮自己的星辰。”
  《功德太上经》有四十八神通,其中一道神通名叫“诞星镶天”。是借助自身神性对应天界星光进行诞星。
  星辰诞生,镶嵌入五大星域,就能借助五大星域之力以星光淬炼身体。
  这是天神们一贯用法。五重太常天这些星辰,就是诸位天神用来接引星光,淬炼神体的手段。而中央太一星域天帝嫡系那些人,因为太一星域至尊至贵,所以他们取得的星光比旁人多两倍以上。
  荀易家学渊源走的是木德。虽然他的剑法还没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但体内御木血统和“枯木逢春”这个神通呼应,加上剑法经意催发,慢慢卷起一道青光接引太常天逸散的星光玄力。
  东方岁星,这是象征木行的星辰,生机勃勃,运化万物。当荀易身上神性涌动,岁星星域中凭空诞生一块星辰碎片。
  “你这么仓促让他诞星,就这么担心本君让他点亮文昌星?”虚空中紫气闪过,文昌帝君化身降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