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如云(校对)第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666

  刘文很是感激地道:“表少爷,刘某人这辈子是活到头了,昨日公爷叫我去伺候你,我并没有什么怨言。表少爷不要我去,还抬举我这不成器的儿子,刘某感激不尽,往后我便将刘胜交给你,他若是做错了事,随表少爷打骂。”
  沈傲呵呵一笑,上下打量刘胜一眼,其实刘胜这个人,他早就打过交道,人确实敦厚,只是办起事来比不得刘文干练,这种事还需要历练,慢慢地也就能独当一面了,刘胜缺的是一个机会。
  沈傲笑道:“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可莫要心痛了!”
  刘胜道:“表少爷放心,我爹不会心痛的。”
  沈傲哈哈一笑,对刘胜道:“好,那你现在去给我到圣谕亭去,先给我看榜,榜单出来了,立即回报。”
  刘胜得了差事,兴高采烈地去了,刘文又说了几句感激的话,便又去忙活了。
  今日是放榜的日子,沈傲的心情也颇为激动,在房里干坐了会,干脆去寻周恒打发时间,周恒巡了一夜的街回来,已是有些累了,他现在只是个虞侯,不过殿前司已经放了消息,说是要升任将虞侯,这还是邓龙那边给沈傲传递的消息,周恒一直没有说。
  国公世子,升迁自然比别人快得多,况且周恒进了殿前司,在司中办事也勤快,见了官长也很客气,一个纨绔少爷,摇身一变,其实是最容易和那些丘八打成一片的,有了升职的机会,都虞侯们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他,一方面是向公府示好,另一方面对周恒也喜欢,愿意照顾。
  周恒这几日都是夜间去当值,每次都是又累又困地回来,身体消瘦了许多,却练就了一把力气,走起路来也多了几分气势,他刚要睡,见沈傲来了,强打精神起来,道:“表哥怎的来了?”
  沈傲坐下,问了些殿前司里的事,周恒也没了睡意,陪沈傲说话,对沈傲道:“这几日都在盛传表哥的事呢,不少进宫里当差的兄弟都说陛下几次在人前提起过你,上一次吏部尚书晋见,还特意问了杭州府那边是否有空缺,听那口气,好像是要将你安排到杭州去。”
  “杭州?”沈傲倒是不觉得意外,苏杭的地位在大宋相当于后世的上海,但凡有前途的官员都是从那里干起的,比如苏轼,在入朝前就曾去做过杭州知府,还有蔡京,中试之后立即给了个钱塘县令,王安石任过常州知州,常州距离苏杭不过咫尺,也是极为重要的州县;这些人大多都平步青云,最后都名垂后世。
  沈傲对朝廷的一些任用多少有些了解,但凡是皇帝相中的官员,就算是进士及第也要外放出去,恰恰相反,那些直接入朝的官员反倒都是些皇帝不太在乎的,外放其实就是有点教你到地方磨砺的意思,时候差不多了,再一纸诏书召入朝来任用,有了这个历练,在资历上也说得过去,往往比朝官升迁更快。
  对去杭州,沈傲倒是一点都不排斥,杭州好啊,天上人间,此时的杭州比之汴京不遑多让,倒是很想去见识见识。
  又和周恒说了些话,沈傲才告辞出去,这时远远地听到刘胜那兴冲冲的声音:“中了,表少爷高中了,进士及第,是进士及第。”
  沈傲隐约听见,大喜过望,等到刘胜来到沈傲的跟前,刘胜具实禀告,道:“小的亲眼看见的,是进士及第,高踞榜首。”
  沈傲又问同时进了进士及第的还有哪几个,刘胜道:“有七八个,一个是吴笔,好像是表少爷的同窗,还有一个程辉,一个徐魏,有一个有意思,也叫周恒,我差点儿还以为是少爷也高中了呢。”
  沈傲颌首点头,不由地想,七八个名额,太学和国子监就占了一半,中央大学果然不一般,想着便拿出一张钱引来,道:“去街上买些礼物,分发出去,不管是你爹还是外府的主事,就是粗使丫头和更夫都不要漏了。”
  刘胜接了钱,忙不迭地去了。
  过了片刻,府里便有人来道贺,沈傲和他们说笑一番,本想打发人去遂雅山房、杨府、唐府报信的,随即一想,唐严是国子监祭酒,只怕这个消息他知道得比自己还早。至于杨戬,那更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这消息只怕早就知道了,就是邃雅山房那边,只怕也派了伙计去看。因此也不多此一举,亲自去给夫人报了信,想去见周若,到了阁楼下叫了两声,没动静,拉了一个丫头来问,那丫头便笑道:“表少爷叫也没用,小姐不会出来的。”
  “这是为何?”
  这丫头对沈傲的印象极好,低声道:“表少爷还不知道吗?小姐见了你,羞都要羞死了,哪里还肯见你,咦,碧儿来了,我要走了,否则叫碧儿看见,一定会和小姐说的。”说罢,忙不迭地跑了,临走时还银铃般地咯咯一笑,那样子好像是说:表少爷真是个呆子。
  沈傲只好回去,这时又听门房道:“报喜的人来了,还有不少表少爷的同窗,都是来道喜的。”
  叫人去分派了赏钱,又将同窗们迎进来,这些同窗纯属吃大户的,一个个兴高采烈,喝了茶,掰着指头计算国子监考入了几个,除了沈傲和吴笔,据说还有两个人上了榜,不过进的是进士出身和赐同进士出身,倒是太学今年上榜的多,据说有十一个,太学那边早就庆祝去了。
  陪着同窗坐了一会,众人喝了茶,便又要走,说是还要去给吴笔道喜,沈傲兴致倒是好,干脆道:“那我也去。”
  一群人嘻嘻哈哈地去了吴府,吴家乃是世家,据说亲戚里现在还在做着官的就有七八个,历代考中科举的就有四十多人,书香门第,属于少有的几大家族之一。
  众人哄闹着进去,那门口的门子见了他们也不拦,引着他们去了大厅,吴笔据说也去看榜了,还没有回来,倒是吴家的老夫人拄着拐杖出来迎客,吴文彩陪着老夫人,忙不迭地叫人看茶,吴家今日自也是兴高采烈,虽说历代中试的人多,可是登榜进士及第也不过寥寥几人,吴笔争了气,吴家上下与有荣焉。
  吴文彩一眼就认出了沈傲,将沈傲叫到一边,道:“据说沈公子也中了进士及第,是吗?”
  沈傲颌首点头,吴文彩喜滋滋地恭喜了一句,想了想,又将沈傲拉到一边去,低声道:“明日就是殿试问策,你和吴笔是至交好友,我有个消息和你说。”
  沈傲道:“请世伯示下。”
  吴文彩道:“明日的问策,陛下出的题一定与金辽两国有关,沈公子及早做好准备吧。”
  他这番透露,倒是让沈傲意外,毕竟吴笔明日也要参加殿试的,吴文彩和自己说了,岂不是让吴笔少了几分在殿试中大放异彩的机会?
  似是看出了沈傲的疑问,吴文彩轻笑道:“其实我之所以这样说,也只是猜测而已,沈公子自重吧。”
  吴文彩在礼部任迎客主事,沈傲顿时想到了什么,道:“是不是金人的使者已经到了汴京?”
  吴文彩不由地愕然了一下,随即道:“沈公子如何得知?”
  沈傲叹了口气,道:“以世伯的官职,再提及到金辽两国的事,学生岂能猜测不出。”
  吴文彩点点头:“金人的使者已经安顿下来了,正与我们商议联合灭辽的事项,我想陛下这几日都在权衡此事,说不定明日的问策,会以此事为题,既可作为考校,陛下好也多了几分参考。”
  沈傲颌首点头:“学生明白,多谢世伯。”
  二人回到正厅去,正好见吴笔回来,自是一番热闹,闹到正午,大家这才作罢,吴老妇人要教大家留饭,这些同窗也不客气,只是沈傲知道府里头夫人一定盼望自己回去,毕竟今日自己也中了试,算得上是主角,岂能跑到别人家做客太久,便告辞回去。
  这一天很快过去,到了第二日清早,刘文那边已经来叫了,今日是殿试,不可耽误。
  已经有了艺考殿试的经验,沈傲倒是一点都不紧张,按部就班地起床,先去洗漱沐浴一番,穿戴一新,听说夫人已经起来了,先去请了个安,听了一些安嘱,便登上马车,直接入宫。
  清早参加殿试的人并不多,一共也就是七个,都是中了进士及第的,到了正德门外,马车停下,吴笔便迎过来,道:“沈兄怎的来得这么晚,我昨夜一宿未睡,丑时就出门了,在这里吹了一个时辰的风,哎……早知如此,也学沈兄这般晚些来。”
  沈傲心知他的激动,笑呵呵地道:“你这是痛并快乐着,别人想在这吹风还没这资格呢。”
  吴笔忍不住地笑了,连忙说是,脸上也颇带得意之色。
  沈傲看了看这正德门外头,程辉和徐魏两个也都来了,在另一边低声说话,除了他们是个年轻人,另外三个都是糟老头子,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岁,其中有一个竟是须发皆白,让沈傲很是无语,这老先生也算倒霉了,孙子都要娶妻生子了才中了弟,入朝做了官,过个两年只怕就要致仕了。
  他心里忍不住腹诽,却也觉得有些悲哀,自己和吴笔都是幸运的,这幸运的背后,又不知有多少人的心酸。
第二百八十三章
殿试问策
  与吴笔闲聊几句,那边的徐魏见了沈傲,只是朝他冷冷一笑,倒是程辉踱步过来,朝沈傲拱了拱手道:“沈兄,我们又见面了。”
  对这个程辉,沈傲接触不多,只是看此人生得玉树临风,平时的穿着虽然朴素,可是举止之间,却有几分君子之气。这个人也不知怎么的,年轻轻就养成了一副成熟稳重的模样,有一种让人礼敬的气质。
  沈傲微微一笑,道:“是啊,程兄来得早。”
  程辉上下打量沈傲,沈傲的事迹无疑是在太学中听到最多的人,先是艺考状元,如今又中了进士及第,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皇帝亲自下旨赐婚,这一桩桩的事,哪一样都是许多人求之而不得的,偏偏这个少年,甚至比自己还年幼几岁,竟是悉数包揽。
  提起沈傲,就有人想起国子监,提起程辉,就会有人想到太学,这二人各自代表了两个至高学府的招牌,从一开始,他们就陷入了水火不容的境地。
  程辉心中甚至在想,沈傲若是太学生,或许这般的风流人物,已经是程某人的至交好友了吧。心里唏嘘一番,那英俊的脸庞微微有些落寂,只是这种表情稍显即逝,被一股卓傲取代,对着沈傲道:“今日殿试,考的是策问,以沈兄的大才,这状元只怕已是囊中之物了吧?”
  沈傲哪里会不知道程辉的心思,程辉即是太学,而自己无疑是太学的眼中钉,程辉这是向自己挑衅,想在殿试中将自己击败。国子监对于沈傲,既是母校,也干系着老丈人的名誉,对方高傲,沈傲比他更傲,哈哈一笑,道:“哪里,哪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已。”
  这句话寓意明显,程辉只是含笑道:“到时再向沈公子讨教。”说罢,与徐魏又走到一边去。
  晨鼓响起,七个进士及第的考生径直入宫,殿试的地点仍在讲武殿举行,此时满朝文武身着朝服早已等候多时,赵佶身着朱冕,头戴通天冠,肃然而坐,眼见考生鱼贯而入,便见到了那熟悉的人影,心中微微一暖,待他们要行礼时,虚手一抬,道:“免礼吧。”
  他话音刚落,便有太监宣布旨意:“制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朕得而用之,钦命,即此。”
  七个考生连忙躬身聆听,这是一封求贤诏书,大意是说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这些话自是老生常谈,几乎成了定制,沈傲等人谢了恩,随即赵佶赐坐,又说了一番朕心甚慰之类的话,这冗长的前戏,让沈傲有些犯困,明明醒来时还精神的不行,被这般折腾一下,精神松弛下来,便哈欠连连了。
  赵佶目光恰好落过来,见他这副模样,口里还在说着漂亮话,却是瞪了他一眼,颇有警告的意思。沈傲看了,连忙欠身坐得笔直。
  好不容易进入正题,赵佶悠然道:“今次问策,问的乃是国事,诸位好好听题吧。”
  “今金人崛起,屡战屡胜,辽人不能克,近有战报传来,说是金人与辽人于上京一役,辽军二十万人全军而没,金人占上京,虎视辽人临潢府,此番金使已抵达汴梁,便是要与我大宋会盟,相约夹击辽人,事成之后,我大宋夺回燕云十六州,金人得西京、临潢,诸位以为,可以盟誓吗?”
  听到辽人的上京竟被金人夺了,除了沈傲、吴笔之外,其余人且惊且喜,宋辽有不共戴天之仇,双方百年来屡有摩擦,辽人骄横,年年来索要岁币,一旦得不到满足,便立即叩关而击,边境的冲突更是不断,一直以来,宋人都将辽国视为心腹大患。
  可是另一方面,对于辽人的国力,宋人也大多持恐慌态度,数次的交战,虽然双方互有胜负,可是在宋人的心目中,辽人的彪悍早已熟知,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敌人,竟被什么金人打得落花流水。
  在场的人中,恐怕只有沈傲心里为之叹气了,他想不到,金人如今已经攻占了上京,若是袖手旁观或是落井下石,辽国的覆灭只怕也只是时间问题。
  辽国的国土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一个是上京道,上京道占地极广,差不多相当于后世内外蒙古的全部领土,那里是辽人的龙兴之地,辽人曾在那里建造都城,政治地位极为重要。
  第二个部分是东京道,东京道与后世的东北差不多,如今已被金人悉数占领。还有临璜府,这临璜府位处上京之南,其实就是辽人的中央管辖区域,是都城的位置,金人占住了上京,临璜府相当于完全暴露在金人的铁蹄之下,随时可能陷落。
  现在的辽国,剩下的领土只怕也只有西京道、南京道和中京道还可以积蓄力量了,这三道位于长城以南,属于南院大王管辖的领地。
  现在的时局应当是金人完全占据了长城以北,而辽人几乎已做好了退入关内的打算,金人擅长马战,在关外自是纵横无敌,可是要入关,却要突破长城屏障,只怕并不容易。所以金人才会想到宋朝,希望与大宋盟誓,南北夹击,那么辽人一旦遭受腹背之敌,必然方寸大乱,只要金军入了关,其他的事就一切都好说了,到时莫说是辽人,便是大宋也一样可以一举收拾掉。
  沈傲熟知历史,又岂能不明白金人的如意算盘,只不过他看了看殿内诸人的脸色,一个个都是略带兴奋之色,哪里有人会想到大祸临头。
  心里叹了口气,其中一个老进士捋须摇头晃脑道:“陛下,臣以为这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想我太祖皇帝当年,征辽无功,留下弥天大祸,今日可一举克辽,报仇雪耻。”
  其他几个进士纷纷进言,大多都是主战的,他们本就是饱学之士,摇头晃脑道理一大堆,引经据典,无懈可击。
  赵佶听得连连点头,和颜悦色地道:“爱卿说得好。”身为君王,收复燕云十六州,也即是辽人的南京道,对于赵佶来说可是一件名垂千古的事,现在有了机会,他岂会不心动,又听了这几人的话,更是觉得自己若是北伐,其功绩要直追汉武唐宗了。
  几个进士得了夸奖,心下大喜。
  赵佶转而向吴笔道:“吴笔,你父亲是迎客主事,想必你也有话说,为何却偏偏闭口不言。”
  吴笔沉默了片刻,道:“陛下,臣……臣以为北伐之事尚需斟酌……”
  这番话道出来,赵佶脸色有点儿难看了,道:“爱卿可有理据吗?”
  吴笔一时慌了,其实他心里倒是有不少的想法,可是见皇上不悦,一时不安,结结巴巴地道:“这个……这个……眼下形势尚不明朗,贸然出兵,只怕不妥。更何况我大宋三军未整,只怕还要徐徐图之……”
  赵佶冷哼一声,抚案不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6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