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丈夫(校对)第4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0/543

  后头的人也是欢喜无限,纷纷道:“臣等恭迎殿下……”
  此起彼伏的声音,声音中压抑着自己的喜悦,本心上,这些人的喜悦绝不是装出来的,这楚国的官员都是搭了柳乘风的春风才有今日,大家对柳乘风多少有感恩之心,现在既然做了人家臣子,自然对这国王殿下礼敬有加。而各大商会、商行的会长、东家们,如今得知这廉州成了藩国,柳乘风又成了藩王,那便更加欢喜了,据说封王的消息传到廉州,楚国境内的土地价值一夜之间便涨了一成。
  道理很简单,幸福来得太快,商贾们一向还怀着疑惧,无论是在哪里,毕竟还是在大明的疆土,柳乘风是大明的臣子,现在朝廷虽然对商贾的歧视越来越少,可是谁能知道什么时候朝廷会不会突然朝令夕改,只要朝廷动一个念头,不知多少人要破了家财,可是现在却是大大不同了,现在既然成了藩王,至少在这楚国一亩三分地上,都是柳乘风说了算的,朝廷那边如何对这里都无关紧要,而柳乘风原本就是个大力倡商的人,绝不可能对这国策有犹豫摇摆的心思,大家都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当然是欢喜无限。
  甚至还听人说,有不少的商贾听说楚国建了国,纷纷带着家财在这里购产和做生意,江南的资本蜂拥而入,使得楚国才几个月功夫,就比从前更加繁华了不少,说到底,大明朝的商贾仍然还是怀着不安的心思,生怕国策改变,所以无论如何也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一旦朝廷朝令夕改,至少还可以到楚国来寻生计。
  柳乘风看着众人,认识的却没有几个,不过却显得很是愉快,朝大家点头,道:“都不要多礼,都起来说话,辛苦了诸位了。”
  李东栋呵呵笑道:“谈不上辛苦,大家都甘愿在这恭候王爷的,王爷请入城吧。”
  虽然到了这里,柳乘风有许多话想问李东栋,毕竟柳乘风虽然无时不刻关注廉州,可是毕竟许久没有来过,在这种情况之下,对这楚国的国务,柳乘风几乎是两眼一抹黑,自然免不了要垂问李东栋。不过这里毕竟不是说话的地方,柳乘风颌首点头,道:“本王此前就曾寄信来,本王就藩不要惊扰百姓,这里围了这么多人不像样子,大家暂时先各自散了,若是有机会,诸位可随时到本王下榻之地拜访。”
  众人应了,也不敢再久留,只得散去,李东栋则是作陪,带着几个官员在柳乘风身侧,与柳乘风一道当先进城,再后一些就是一队侍从,紧接着便是王府的车队,柳乘风兴致勃勃地看着沿途饿的街景,若论商业这里确实比京师浓厚了许多,再加上规划得好,所以也不显得混乱,现在是下午时分,许多人都上工去了,所以在街道上游荡的人并不多,李东栋笑吟吟地给柳乘风做着介绍,道:“这廉州城里,人口便有三十余万,若是加上过往的商旅,只怕有五十万之众了,所以殿下且看,这廉州城内的客栈一个个规模不小,生意都是极为兴隆,这里不但有江南、京师、辽东、蜀地的商贾,还有不少从真腊、安南,甚至是大食、佛朗机和昆仑来的商贾,这些人在这里也舍得花销,不过大多都是来这里进一些咱们大明朝地货物来的,也有一些会带一些本国的特产来卖,不过嘛……”
  李东栋在这里顿了顿,恰好一个白皮肤的佛朗机人从某个客栈中出来,李东栋今日出奇的显得很八卦似的道:“商会里那些人最讨厌的便是佛朗机人,咱们大明卖火器,他们见有利可图,居然在南洋的领地里也兴办了火器的作坊,生产佛朗机的火器拿出去卖,他们的火器原先还不错,现在却是不如我大明的精细了,不过胜在价廉,有不少南洋藩国,现在都和他们暗通曲款呢,还有布匹之类,这些也都是如此,抢了咱们不少的生意,所以各大商会对他们都颇为不满。”
  柳乘风撇撇嘴,笑了笑道:“抢生意就是抢人钱,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些佛朗机人真是可恶。”
  李东栋不禁苦笑,随即又道:“除了佛朗机人,就是大食人了,他们自称自己是奥斯曼,这些人也在抢咱们的生意,不过据说大食国力尤强,佛朗机人见了他们就躲。诺,那是昆仑人,昆仑人有许多都是大食和佛朗机人贩来的,咱们楚国商业繁茂,人力虽然充足,可是有些脚力的事现在做的人却是不多了,毕竟消耗的体力太多,工钱也低,佛朗机人和大食人最大的生意便是贩卖昆仑奴,卖给各家作坊和码头上的充作劳力,这些昆仑奴性情最是温和,力气又大,只要给他三顿饭,便什么苦力都肯做。”
  柳乘风皱眉,道:“这却是不好,欺负人可不成。”
  李东栋道:“这种事根本就禁不住,殿下,商贾们缺劳力,若是不肯让佛朗机和大食人贩卖,就算想禁也禁不住。”
  柳乘风便默不作声了,心里似乎也在琢磨,采取什么办法才好。
  这一路过去,李东栋不断介绍着廉州与其他地方的不同,这也难怪,毕竟他第一次来的时候看到这么多新鲜的东西也是觉得叹为观止,现在王爷到了,他自然希望让王爷也跟着感慨一番才好。
  柳乘风听得也是认真,听到这许多的故事,看到这街上的风采,心情也不禁激荡,自己的新起点,只怕要从这里开始了!
  
第858章
君临
  楚王王府因为是由侯府改建而成,经过了多次的扩建,可是主体的建筑仍然不够恢弘大气,可是因为坐落在廉州中心位置,占地又是极大,再加上几次修葺,却也称得上是恢弘大气,王府虽然没有仿紫禁城的格局,可是依然是传统的中轴线贯穿整个王府,从中门穿过道道仪门,两侧殿宇按规矩排列,花园和池塘点缀其中,家眷们已经安排进了王宫的后苑,这儿已经被人清扫了个干净,虽然在侧殿还有许多建筑未完工,可是主体建筑仍在,因此倒也不影响安居。
  银安殿坐落在中轴线的位置,左右两侧分别是崇文殿和尚武殿,柳乘风进入朝殿,这里的格局和他在紫禁城中所见的差不多,只是格局偏小,走上银殿的上首位置,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这椅子倒是很舒适,铺着羊绒软绵绵的,再加上位置又宽大,坐在这里,可以居高临下的俯瞰殿中的所有动静,任何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柳乘风的眼睛。
  “这里不错。”柳乘风笑了笑,随即道:“布置了这么久,都是你的功劳,有心了。”
  李东栋站在殿中,朝柳乘风躬身作揖道:“殿下不要客气,这都是臣的本份。”
  乘风不禁笑了:“不要臣啊臣的叫,我听了不喜欢,倒是显得我们生疏了一样。”
  东栋却是摇头,道:“殿下,规矩便是规矩,若是臣不遵规矩,人人都效仿微臣,那么这上下尊卑如何维持?”
  柳乘风哂然一笑,抚摸着身前的案牍,这案牍采用的是琉璃的材质,很是滑腻,这廉州毕竟是南方,若是北方用这样材质多半会觉得冷飕飕的,可是这里天气大多时候都炎热无比,而这种材质还可有消暑的用途,柳乘风倒是可以从中看出设计这殿的大匠别具匠心。
  “咱们不是外人,本王也是刚到这里,这楚国的事你给我简略说一说吧,本王也好有个底。”
  乘风把李东栋单独叫到这里来,为的就是这个。
  李东栋似乎也早有准备,正色道:“楚国的户籍如今有六十四万,若是以一家四口来算,有丁三百万上下,不过这个数字,微臣还是觉得低了,这些年闽人、粤人纷纷举家迁来,很是汹涌,尤其是闽人迁徙来的最多,闽地多山,虽然靠着海,可是因为有禁海的限制,耕地有限,所有贫者极多,这楚国的移民,十之三四就是闽人。”
  乘风颌首点头,道:“咱们汉人最不愿的就是背井离乡,唯有闽人是个例外。”
  李东栋又道:“虽然人口不少,可是楚国境内有大小作坊上万,出入港口的船只亦有数千几乎达到了万数,且不说这些,单说现在客栈,竟也有数千之多,各种各样的生业无以数计,所以这些人口非但没有满足用工所需,反而造成了用工短缺,所以除了这些在此安居的人口,还有大量是附近州县前来做工的流动人口,这些人也足有百万之数,这些人其中有半数,将来也是要在这里安居的,而且现在各地流民纷纷涌入,假以时日,微臣估计这廉州的人口会达到五百万之上。”
  乘风不由倒吸口凉气,现在大明的人口只怕也不过一亿多而已,廉州这种小地方,居然短暂之间容纳这么多人口,便是现在的安南,人口只怕也不过如此。
  过想一想,也就释然了,廉州所处的位置本来就在西南一隅之地,现在大明朝有三大工坊聚集地,一个是京师,一个是江浙,另一处就是廉州了,这三地现在都是吸引流民的重要地点,但凡是不想务农又或者是没有生业的人,往往都会选择这三处去混口饭吃,这里大量缺工,因此薪水不低,西南和东南一些地方多山,耕地极少,人口又是众多,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人衣食无着,自然而然的背井离乡来这里讨个生计。
  更不必说楚国比起京师和江浙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便是大量的海运贸易,楚国现在总计有三处港口,除了一个河运的港口之外,其余两处都是深水港,出入这里的船只每年超过十万以上,可便是放在全世界,只怕吞吐量也是最大的,无数的船只带着货物抵达这里,又有无数船只带着大明朝的货物扬帆万里之外,这里便是大明朝的窗口,是大明朝唯一对外的通道。
  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窗口只有这么小小的一处,所带来的优势可想而知,李东栋絮絮叨叨的说到了用工的问题,现在单单在楚国跑船运的水手就超过了二十万以上,还有码头的搬运工人,引水员,以及其他维持海运的人工,也有十几万之处。再加上港口附近的无数货栈,单看管的人员也有数千上万。
  楚国国内还有大量拉货的车夫,如今载货的货车已经超过了两万辆之多,川流不息的将港口的货物运至货栈,又或者将作坊里的货物运至港口,甚至可能远途送往江南、京师。
  柳乘风一边用心的听,一边心里计算,越是计算,便越觉得现在制约楚国发展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人工问题,而人工问题也和土地息息相关,楚国的土地几乎已经饱和,作坊需要用地,货栈需要用地,土地只有这么多,而外来的人口总要有住宿的地方,最后的结果就是土地紧张,根本就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口。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土地上……”柳乘风不禁叹了口气,道:“这件事,看来得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李东栋点点头,道:“有地才能容人,有人才能生业,廉州十县之地,除了实在无法立足的山林,现在几乎已经没有闲置土地了。所以殿下说的不错,现在非得弄来一些土地才成。”
  柳乘风道:“你继续说,除了这土地和人口的问题,还有其他问题吗?”
  李东栋道:“现在楚国的海商有超过万数,养着数十万人,而这些海商多是将货物输送去南洋各国,在廉州这边倒没什么,可是一旦下了南洋各国,自然就得有落脚点,从前的时候,聚宝商行四处租借土地,也确实在各国都有一些歇脚的落脚点,其中南洋各国的港口和租借地有超过四十多处,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聚宝商行毕竟是个商行,他们专注的是生意,对这些港口的管理却不太擅长,因此不少海商都很头痛,租借的港口和土地,其实面积都不小,只是因为管理混乱,所以……”
  柳乘风点点头:“这么说,商行那边也有整顿?”
  李东栋苦笑道:“商行虽然殿下也有大股份,可是要整顿商行,就必须过问一下朝廷……”
  柳乘风微微一笑,道:“这个无妨,这件事本王来处置。你已经说了两个问题,那么第三个问题呢。”
  李东栋正色道:“这第三个问题便是大食和佛朗机人的问题,这几年大明突然海贸,货殖也越来越高,利益越来越大,使得这万里之外的佛朗机和大食人也都眼红耳热,前几年的时候,佛朗机人还专注于经营南洋一些殖民的土地,可是现在却越来越关注南洋,不但大量的佛朗机人开始涌入这里,而且还派驻了不少军舰来,他们在各国建立了基地,也开始学我大明,建立作坊,与我大明进行竞争,他们制造的瓷器、织布虽然低劣,可是却大大的压低了价格,原先咱们大明的织布,一匹卖出去是三千钱左右,大致是纹银两两,可是现在价格却压了三成,殿下,这危害可是极大,不但海商们大受其害,便是楚国境内的工坊主们也是苦不堪言,所以现在楚国境内的商贾,大多对这佛朗机人抱有敌意,大人可知道廉州商报吗?这报纸每日抨击的都是佛朗机人,商贾们都是争相订购的。”
  “除此之外,大明的商队从前也只是遭受一些小海盗的侵袭,根本不足为患,只需护卫的船只保卫,便可将他们打的落荒而逃,可是现在南洋越来越不太平了,海盗的规模越来越大,除了聚宝商行的船队无人敢动,其余的船队都受过或多或少的抢掠,根据锦衣卫那边的消息,这些海盗只怕和那些佛朗机人和大食人不无关联。”
  “是吗?”柳乘风倒是不觉得意外,无论是奥斯曼大食还是西洋人,所尊崇的都是亦商亦盗的原则,打不过就和你做生意,打的过就抢,锦衣卫的消息柳乘风倒是一点都不怀疑,他淡淡的道:“这么说,平时咱们是太纵容他们了。”
  
第859章
楚国特色
  经过李东栋的梳理,现在的楚国最紧要的有三件事要办,其一是土地,其二是南洋各处租借港口的整顿,其三便是海盗。
  土地的事,李东栋倒是有了方案,李东栋道:“廉州与安南、真腊接壤,真腊与安南都是世仇,这几年更是攻伐不断,安南国现在是元气大伤,可是因为无休止的战争,已让安南与真腊两国都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如这安南和真腊两国为了筹措军费购买军械、火炮,已向聚宝钱庄各自借债都超过了五十万两银子,再加上利息,旧债未还又要添上新债,只怕连每年的利息都还不上了,微臣的意思是,钱庄是不是该催催帐,并且禁止给予他们贷款了,这帐实在还不上,索性就用土地冲抵。”
  柳乘风点点头,若有所思的道:“可是要逼他们就范,只怕也要费一番功夫,这件事急不来,孤王的登基典礼要及早准备筹办,这是盛事,可不要出了什么差错,孤王的意思,何不如借着这一次大典,邀上南洋各国的君主、使臣一道来观礼,至于这件事,只能放在登基时来谈,如何?”
  李东栋微微一笑,道:“殿下圣明,朝廷本来就让我楚国镇守南洋,这一次正好借着大典,树立我大楚威信。”
  柳乘风又不禁道:“至于南洋各处租借的港口确实应该整顿,孤王的意思是,让商行把这些租借的土地和港口全部转到我大楚的名下,由我们进行管辖吧,商行毕竟有商行的局限。”
  李东栋不禁有些为难了,道:“大人,这只怕不妥吧,这么多的飞地,需要多少官吏来管理,微臣现在最为难的就是人手的问题,咱们现在的人手只有这么多……”
  柳乘风微微一笑,道:“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官吏的事,朝廷有科举取士,咱们大楚也必须得有举贤用能的法子,是不是?”
  李东栋点头,随即又苦笑,道:“微臣也想过一些办法,可是总觉得行不通,楚国多商贾而少士人,律师、会计和一些寻常的读书人倒是有一些,可是毕竟他们不是什么干才,和天朝那些读书人比起来,这学问差的太远,轻易授出官职去,只怕大大不妥。”
  柳乘风道:“那就不妨用个变通的法子。”
  李东栋见柳乘风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不禁打起精神,道:“还请殿下示下。”
  柳乘风道:“何不如开考取吏?”
  “取吏?”
  李东栋不由呆了一下。
  随即李东栋便有些不以为然了,只听说过开考取士的,这开考取吏却是头一次听到,毕竟在天朝,吏是贱业,不是什么很光鲜的职业,素来为读书人所轻,这要是传出去,那些读书人还不是要笑话?再者说,现在楚国缺的显然不是吏而是官,吏这东西就跟仆役一样,张个榜人不就来了吗?何必要如此兴师动众?
  柳乘风见李东栋费解的样子,耐心的讲解道:“想必是李先生想错了孤王的意思,孤王说的吏,并非是寻常的吏,而是将来能做官的吏。”
  李东栋不由惊讶的道:“这吏还能做官?”
  柳乘风不由苦笑,任何一个时代毕竟有它的局限,于是便把后世脱胎于科举的公务员制道出来,随即开始分析这种制度的优点和缺点:“科举只取士,可是寻常的小吏却都被视为贱业,朝廷甚至连俸禄都不肯颁发,往往都是官员私自雇佣,如此一来,大多数的差役和小吏多是目不识丁,说难听一些,这些人甚至连王法都不知晓,居然能代替官员管理治下的百姓,因此才有不少小吏作奸犯科,肆无忌惮,这是其一。”
  “小吏良莠不齐,再加上又无升迁的希望,朝廷根本就不承认他们的身份,这就导致他们并无公心,人没有了升迁的希望自然也就破罐子破摔了,于是这些人除了为官员效力之外,却是往往鱼肉乡里,胡作非为。”
  “可是若是开考取吏就不同了,一旦开考中的吏员,这便是官府承认的在编人员,多少有了些约束,再加上这些人都是读书人出身,人读了书,懂了王法,就不至于胡作非为,至少这脸面多少还要一些。再其次他们慢慢在官府中磨砺,又有学识,渐渐的熟稔了事务,还可以一步步提拔,其理政的手段至少比那些平时只知高高在上的老爷要好一些。否则只去取那些学问极好的读书人做官,这种人不接地气,成日的空谈,要他们又有什么用,反倒不如让这些有些学识,又经验丰富,熟知内情的人来做官为好。”
  “当然,这么做还可以解决任用私人的问题,往往有人做了官,都会安排一些远亲在衙中听差,这不是什么好事。可一旦开考取吏就全然不同了,不经考试,想进官府是不成的,这就杜绝了任用私人。”
  柳乘风一番道理倒也说的振振有词,虽然柳乘风比谁都清楚,这开考取吏也有它的弊端,可是比起这时代的开考取士来却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李东栋认真琢磨了片刻,倒也觉得有一些道理。
  柳乘风继续道:“天朝之所以不开考取士,其一是因为读书人自恃身份,对小吏往往不屑为之。可是在咱们楚国却不一样,读书人能给商贾们记账做律师,为何就不能做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本来是没有错的,可是因为读了书就眼高于顶,一心只奔着去做官却是大错特错了。本王的意思今日明白透个底吧,将来这楚国上下的官,靠的可不是你有多大的学问,这只是衡量标准的第一步,有了学识,还要有给人听差,有治理一条街道,一个村落的经验才成,单凭读过几本圣贤书就给乌纱,这未免太轻浮了。现在楚国的条件弄这开考取士其实是最好的,毕竟这儿地方不大,人口也是集中,要考起来也便利,李先生意下如何?”
  虽然已经成了君臣,可是柳乘风仍然称呼李东栋为先生。
  柳乘风的一番话,倒是有不少是李东栋心中赞同的,他也没有经历过科举,也见识过不少不接地气,甚至满脑子书里知识来套用到现实的官员,这些人学问是极好的,可是未免有些不食人间烟火。柳乘风一口否认了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这也相当于给李东栋正了名。毕竟他现在是领议政,可是将来楚国要开考取士,那么不少科举出来的官员难免要对他这上官心怀几分轻视,倒不如来个开考取吏实在,小吏有什么不好,他李东栋就是从书吏做起的,若不是有这经验,现在把楚国这一大摊子的事给他,李东栋相信自己也保准会傻眼。
  “殿下既然开了口,微臣自然极力赞同,只是要开考,却也有一些麻烦,比如这试题该如何出,还有考试的规矩总要及早衡量。”
  柳乘风沉吟道:“四书五经当然是要占一些,不能让别人抨击我们不尊孔圣人嘛,本王对孔圣人他老人家还是很佩服的,也曾读过他老人家的书,不过也不能全凭四书五经来取士,不如这样,考试分两种,第一种考试招文吏,四书五经占五成,其余则是算学、律学等等。第二种考试招募武吏,将来充作差役、巡捕和巡检,四书五经可占两成,律学要占三成,算学占一成,其余的四成要检查他的身体是否健壮,考校骑射。”
  柳乘风手抚着琉璃案牍,继续道:“总而言之,这考试必须尽快开始,这件事你来筹措,明日开始,便可教人报名,至于试题,你可以在议政府与人好好琢磨一下,知会一下各家报馆,要立即把这些消息传递出去。”
  李东栋颌首点头,心里不由苦笑,这年头,居然做个小吏也要四书五经,也要律学和算学了,若是这开考取吏,再从吏中提拔官员的做法传到朝廷那里去,不知要笑掉多少人的大牙呢。
  不过李东栋跟着柳乘风久了,也没有那因循守旧的读书人脾气,既然这个法子听上去不错,那么不妨试试看,他其实最怕的就是到时肯来报名的人不多,那就更惹人笑话了,想到这里,李东栋不禁道:“殿下,既然小吏所需的条件门槛比之从前高了不少,往后国库拨给他们的薪俸是否也可以照高里去开,毕竟人家是有学识的人,就算不做这小吏,在哪个地方也能吃上清闲饭,若是薪俸太低,只怕人家不肯。”
  将来能有做官的机会虽然让人心动,可是毕竟这东西太长远,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人家何必来考试做一个小吏,李东栋的意思是说,这薪俸至少也要比在作坊里招募的读书人价钱要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0/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