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589

  苏丹犯下了大错,又或者说,其实这本就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当大家意识到苏丹必败时,原本信誓旦旦,效忠于苏丹的王党们,此时亦开始动摇了。
  理念归理念,可是性命却还是要保全的,因此这柔佛各处州县,原本等来了苏丹平叛的诏命,大家倒也磨刀霍霍,开始抓捕‘乱党’,并且集齐乡勇,不但要保境,还打算勤王。
  而如今,情势如此不对劲之下,这些人便开始谋划出路了。
  有的地方官员第一时间命人打开了牢狱,释放了‘乱党’,有的更加直接,立即竖起了‘义旗’,自称忍气吞声,受那苏丹要挟,本要做这愚忠的臣子,奈何亲眼所见苏丹暴虐,残害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愿改邪归正,与模范军一道,共讨国贼。
  整个时局就像多米诺骨牌一般,越来越恶化,改旗易帜的州府不知凡几,从前的那些乱党份子,那群拿着火药包要炸死你的乱党如今也成了座上宾,模范军的狮旗亦是高高挂起,迎风飘扬,一夜之间,江山便换了颜色。
  陈学的经典书册是必不可少的,如今这东西很流行,以至于到了洛阳纸贵的地步,但凡是富贵人家,人手一份,摆在正堂最显眼的位置,生怕别人瞧不见。
  歌颂公府和陈学的人越来越多了,从前反对的最凶狠的,如今却是拥护的最是厉害,一个个如打了鸡血似得,无论是对什么人,总是满口通商,资政局,推举贤才,碌国公府之类的话。
  自然,也不免有几个昏了头的,还没等‘乱党’们进行报复,反倒是从前志同道合的一些故交好友们占了先,这些人将那食古不化的家伙揪出来,大有一副不共戴天的姿态,一个个穷凶极恶,口里只是反复问:“你大胆,你这是助纣为虐,是胆大包天,通商有什么不好,轻贱商贾有什么好处?陈学典训里不是有言么?商如脉络,人若是血脉堵塞,这人还能活么?你这狗贼,与那苏丹同流合污,残害百姓,若是再不执迷不悟,你我非但恩断义绝,少不了我这陈学先进,要大义灭亲,你再敢胡说,再胡说试试看,来,来,这人疯了,已然疯了,快,速速将他拿下,他这污言秽语,这大逆不道的言辞,我听都不愿听,免得污了耳朵,拿下……”
  世道,是真的变了。
  地方如此,苏丹的官军亦是如此,许多武官调转了枪头,浩浩荡荡便往新山杀过去,一个个要立首功,兵丁们有的索性逃了,有的和武官们一道,随便扯快破布,便自称是某某处模范军。
  可笑的是,这柔佛里头,但凡是读过书的,学过几句汉话的,如今人人都成了陈学后进,但凡是还提着刀的,便敢说自己是模范军,只恨不得将这三个字刻在自己的脑门上。
  新山克复,柔佛苏丹却是不知所踪,柔佛内外的目光,立即便落在了马六甲的资政局上头,资政局首席大臣立即宣布,成立新柔佛国,以资政局治理天下,同时派出资政数十人,前往谅山,洽商新柔佛建国事宜,加深与谅山的关系,同时解散了王党军马,创建新军,这模范新军整编之事,怕也免不了劳烦谅山那儿派出武官,进行督导。
  其实这些,并不关键,此事的影响实在是不小,这整个西洋瞩目的焦点,如今已是影响到了每一个人,西洋各国派驻在此的人员,这些人无论明暗,都已开始向国内开始修书,大抵将事情经过如实禀告,可是他们同时知道,当这柔佛发生的事传回去,将会造成何等轩然大波。
  一个柔佛国王,就这么垮台了,就好像摧枯拉朽一般,还未等人家回过味来,事情就已成了定局。
  与此同时,盘踞于此的各国商贾们亦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有人疯狂的开始和新柔佛资政局接触,一方面是打算取经,另一方面,是想从新柔佛这儿,得到一些帮助。
  显然,大家突然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世道也已经变了,这个大势,对自己有利,这样的大好时机,自己岂能错失。
  当有了柔佛的先例,这野心自然而然也就滋长起来,只怕用不了多久,整个西洋,都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
  谅山这儿已经接到了消息,郝政对此,却也有些不知如何应对,与门客们议了几日,事已至此,大家自然而然,便开始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了。
  假若郝政乃是从前那个松江的郝政,只怕对于柔佛,至多也就口头上给予一些宣慰,大不了,形成一个新的藩贡体系,因为那时候的郝政,终究还是士绅,虽也做一些买卖,却不过正经营生,只是用来补贴家用罢了。
  可是现在却是不同,郝政本身就是个财阀,在他的背后,更不知有多少个牵涉到利益的商号,因此,柔佛之事,对于这个新的利益集团,看到了机会。
  谅山需要市场,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现在柔佛送上了门来,自然绝不能轻易放过,门客们立即制定了规矩,其一,要求柔佛撤销所有关税,其二,派出大量人员,辅导新柔佛军政事,其三,研究制定未来柔佛与谅山铁路修建事宜,其四,为保障新柔佛利益,将在马六甲区域派驻一支兵马。
  除此之外,由于新柔佛财政紧张,尤其是修建铁路,所需的银两怕是难以筹措,郝家愿意为新柔佛出这笔银子,这笔银子足有五百万两之多,可是郝家却要求租借九百九十九年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土地,这个要求,乃是郝风楼自金陵修书强烈要求的,眼下,那里虽也有几处港口,不过海运并不发达的现在,说它是不毛之地,也不为过。
  一块一个谅山县这么大的土地,足足糜费五百万两纹银,这在现在,绝对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第七百一十九章:摄政
  其实种种办法,只是暂时的草案而已,真正磋商起来,却是另一回事。
  而对于郝家来说,真正有用的却是第一条,即所谓自由通商,减免一切关卡税赋。
  至少在谅山资政局的内部,几乎所有人对这一条是最为期待。
  因为看上去,这一条是十分公平,柔佛国向交趾、定南减免一切关卡税赋,同时交趾和定南也同样向柔佛减免所有税赋,可是实际上,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
  财阀大抵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财阀,他们提供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去,根据需求的多寡,努力生产各种商品,而在生产的过程之中,为了增加效率和减少损耗,就必不可少在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上下功夫,就以眼下谅山的马车行为例,同样的生产马车,最初始的时候,人们购买马车,只是用来代步,可是渐渐的,开始对舒适性有了更大了要求,可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么一丁点的舒适性,很多东西表面上只是减少了一丁点的颠簸,可是需要下的功夫,却绝不轻松,没有日积月累的积累,聘用不起那些顶尖的能工巧匠,根本不可能在谅山市场竞争。
  而如今,谅山的车行,只剩下三家,这三家车行的马车几乎畅销半个大明和整个西洋,渐渐口碑建了起来,达官贵人、千金巨贾们都以能拥有这样的马车为荣,正因为马车的畅销,才使得车行的盈利极大,盈利越大,他们越舍得在匠人身上下功夫,肯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这天下最好的巧匠,几乎都被这三大车行搜罗,其他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基本不具任何的竞争力,结果导致的就是车行赚的越多,与后来的竞争者拉开的差距就越大,以至于到望尘莫及的地步。
  其他的行业也大抵都是如此,谅山齐聚的基本上都是生产性的财阀,如今他们的产业已经开始向定南和交趾等处渗透,利用自己的资金、技艺、规模优势,大量的生产各种商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工艺,不断的扩大规模。
  同样的谅山布,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效率是其他地方的数倍,质量更是不知好上多少,价格却是比其他布匹要低的多,究其原因,无非就在这上头。利用这种优势,这些生产财阀们可谓大赚特赚,并且继续投入,保持自己现有的优势。
  因为一旦你选择了保守,就可能被谅山的其他同行超越,一旦你在技艺、规模和资金投入方面落后于人,最后不免会被淘汰。对于生产财阀们来说,他们的背后,悬着的就是一根无形的鞭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可是除了生产财阀,却还有一种财阀,他们并不从事生产,却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其他方面的优势,贩卖生产财阀的货物,比如柔佛和苏门答腊、吕宋等地的华商,大抵都是这等商贾,他们乘着谅山崛起的东风,也大赚特赚,只是他们赚钱的方式,却是一方面他们在吕宋、柔佛等地有自己的人脉,同时,他们与谅山的财阀风俗、语言相同,流淌着的,也都是汉人的血脉,借助着这个优势,他们贩卖谅山布匹、家具、铁器、陶瓷、茶叶在各国销售,从中赚取价差,从而积攒大量财阀,这种商贾,可以称之为买办财阀。
  买办财阀的特点就在于,他们根本没有动力去从事生产,一方面,在他们的国内,没有生产的环境,同时,要与生产财阀竞争,那么就必须招募能工巧匠,投入无数的资金,而显然,这些资金,几乎是天文数字,不只是如此,他们还是很难与谅山的财阀们进行竞争,你若是生产柔佛布,人家工艺比你好,口碑比你强,同时因为大规模生产,又及其畅销,每年生产数十上百万匹,所需的棉花不知是多少吨,收购棉花的价格,比你低廉,你若是要搀和进去,非但要准备大笔银钱,还得做好赔本十年的准备,而这世上,是没有人愿意做赔本买卖的,况且买办的钱来的更轻松惬意一些,只需要维护好更方面的关系,便可以从中牟利,何苦自找苦吃?
  这些买办,将大量的商品输送入自己的国内,而后再收购本地的资源,输送进谅山和交趾等地的工坊,其实若说财阀,也未免高看了他们,不如说他们是生产财阀的附庸,因为他们没有议价权,他们的一切买卖,都依附于生产财阀之下,生产财阀可以指定你去代理他的商品,可以给你出货,可是若是必要,随时都可以让另外一个人对你取而代之,买办们若是做买卖亏损,对生产财阀来说并不会有影响,可是一旦生产财阀出现问题,最先倒霉的,就是买办。
  柔佛地问题就出在这里,若是柔佛资政局想要与谅山一争高下,培养自己的生产工坊,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谅山的商品征收高额的关税,本土的柔佛布虽然质量差,成本高,而谅山布若是征收一倍的税收,那么谅山布的价格便免不了居高不下,柔佛本地的布匹便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得以生存,只要慢慢培养,随着时间推移,十年、二十年之后,自然能迎头赶上谅山布的水平。
  可是一旦柔佛非但没有加高关税,却是反其道而行,那么谅山布的价格出现在柔佛市场上价格将更加低廉,表面上看,买谅山布的柔佛人虽然短期得利,可是长期看,却是对柔佛的一种损害,这不但使柔佛的主动权交在了谅山手里,不得不仰谅山的鼻息,让谅山的生产财阀借此大赚特赚,并且在柔佛形成垄断的市场,而且大大的打击了本土生产财阀,今日柔佛的生产本就已经落后,若是再放任这种事发生,那么长此以往,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时,却已发现谅山的各行各业早已一骑绝尘,想要追赶,难如登天,除了乖乖作为附庸,成为谅山商品的倾销基地和原料的生产地之外,几乎不会有任何选择。
  谅山的生产商们,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制定盟约时,生产商们就已开始对公府进行游说,而作为代表谅山财阀利益的郝家,自然也不会客气。
  这场盟约,决定的极有可能是一百年,乃至于三百年后柔佛的国运,而对于柔佛来说,却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这场危机,由大量柔佛资政局派遣的使节团抵达,其中超过半数以上,都是华人,大家显得极为亲昵,郝政亲自迎接,做足了姿态,旋即便是接风洗尘,随后便是命人带着他们游览谅山各地,而真正的谈判,其实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柔佛国的使节对于所有条件,几乎是全盘接受,而且完全没有拖泥带水。
  这个结果,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谅山有此成就的今日,其实明眼人都明白,双方互免关税,某种意义来说,是甘愿让柔佛自动成为谅山的附庸,彻底沦为谅山的经济殖民地。
  可是仔细一想,有人顿有所悟了,谅山资政局充斥的都是一群生产财阀,这些财阀的利益主张,都是无休止的扩大需求市场,他们对未来有很大的远景,有长足的规划,甚至极为不安分,乃至于四处煽风点火,四处渗透,唯恐天下不乱,其实他们要的,无非就是扩大市场,而这世上,哪里有战争征服得到市场更让人惬意。
  可是柔佛的资政局,充斥的却绝大多数都是买办财阀,这些人主要的买卖,都是为谅山提供原料,同时将谅山的各种商品带去柔佛销售,对于他们来说,若是通商自由,双方将关税降至最低,对他们才最是有利,至于增加关税,反而妨碍了他们的利益。
  同样是资政局,又同样都是商贾左右政局,可是利益的方向,竟是相反,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截然不同,说来也是有些可笑。
  至于其他的条款,比如谅山将以保护新柔佛的名义驻扎一支军马,并且将在柔佛招募一支由郝家控制的模范营,这事儿也是出奇一致,得到了使节们的认可,他们并不担心谅山的兼并,真正担心的,反而是被他们打压下去的王党,他们心里深知,若没有郝家在背后使力,以他们的实力,是断然不可能战胜王党的,为了防止王党复辟,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与郝家绑在一起,甚至于使节们纷纷进言,说是在柔佛资政局,众人表决之后,通过了一项条令,柔佛资政局鉴于郝家对新柔佛贡献,决心尊郝政为柔佛摄政,郝家世代,都有参议新柔佛政务的决定,郝家甚至可以委派人员,为柔佛资政局永久资政,参知新柔佛军政事务。
  自然,这个摄政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可是以郝家将来对新柔佛的影响,也未必不能实至名归。
第七百二十章:归心
  许多细则统统拟定出来,这位新近被摘上新柔佛保护者和新柔佛摄政的碌国公刚刚与门客和新柔佛来的客人敲定了一切细节之后,紧接着便是着手布置了。
  新柔佛资政局有资政七十多人,而按照规定,柔佛摄政有资格任命三名资政,参知柔佛政务,这三个人无论阿猫阿狗,毋须推举,只要得到了郝家的认可,便可走马上任,关于人选,郝政则指派了三位门客,这三人都是精通柔佛事务之人,自然懂得如何保护郝家的理由。
  郝家还将在新柔佛招募一批华人,成立柔佛模范营,这支军马,全凭郝家掌控,驻扎于马六甲一带,自然也免不了要委派几个干员去。
  铁路的大体细则也已商定,倒是没什么问题,眼下谅山到大城的铁路正在修筑,新柔佛的铁路怕还要耽误一些时日,必须等待大城的铁路贯通,再延伸过去。
  马六甲那块郝家租借到的土地,暂时却是不急于开发,等过上几年,铁路贯通了再做考量。
  不得不说,这一次郝家基本上一分气力都没有出,却从新柔佛得到了偌大的利益,而不只是郝家,即便是其他财阀和商号,也获得了可观的回报,陈学扩大了影响,借机将势力渗透入柔佛,商号们得到偌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几乎对他们没有任何阻碍,足以让他们大展拳脚,努力倾销自己的商品。
  在私底下,许多人极为兴奋,即便是从前那些不太热衷于无事生非的商贾,此时也有些狂热起来,陈学关于大西洋主义的思想开始蔓延,陈夫子远在金陵,却专门书写了一篇文章,则极好的诠释了陈学的新思潮,西洋诸国,蛮夷当政,不知教化,抗拒潮流,陈旧腐坏,不必窥见全貌,便可一叶知秋。为限制西洋王权,使其不为祸,必须将这恶虎关进牢笼……
  老虎关进了牢笼,自然就是买办商贾们得势了,而买办商贾得势,则成为了谅山财阀们的如意算盘,一些豪门的夜宴,已经充斥了资助‘GEMING’的论调,一些极少露面的大财主们,如今纷纷出现在一些公众的场合,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而陈学趁此建立了一个陈学济善院,这济善院一方面是征募捐款,在西洋各国提供一些救济,另一方面,却另有玄机,他们将借此来资助西洋各国某些进步的人士,为西洋进一步的JIEFANG提供资金,开化西洋各国,显然不是它的目的,因为它们一旦开化,就免不了要进行生产,一旦生产,就会和谅山的生产财阀成为竞争的关系;因而说是开化,倒不如说是引导,将各国的军政事,尽量的放到买办财阀手里更稳妥一些,唯有买办当道,他们才能主动减免关税,才能为接下来财阀们的商品倾销扫平一切障碍。
  一些热衷此道的大东主纷纷拿出了银钱,郝家那儿直接拿出了纹银五十万,其他人纷纷跟进,过不了多久,这济善院便已手握大量资金了。
  接下来,一方面是四处赈济,以得到西洋各国下层的好感,另一方面,开始寻觅一些足以担当大任的人物,给予帮助。
  当财阀们突然发现一个新的生财之道时,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狂热,已经不亚于激进陈学生员了。
  ……
  只是无论谁都想不到,更热心的人其实并非在谅山,而是在各国的内部。
  就如那苏门答腊,因为距离柔佛不远,柔佛立国之后,顿时人心思乱起来,一方面,苏门答腊国王见状,亦是开始加强控制,可是已经迟了。
  一些商贾提出了建资政局的诉求,一份份陈情递入苏门答腊王宫,这第一块石子摔入了水中,引起的却是轩然大波。
  因为有了柔佛国的前车之鉴,因此王公贵族们都意识到,若是强硬应对,必定会激发更大的反弹,现在人家要的只是资政局,假若不肯答应,只怕这苏门答腊的模范军也要拉起来了,柔佛苏丹不知所踪,可是却已遭受柔佛国的海捕,莫非自己,也要做这阶下囚不成。
  可若是答应,资政局一旦建起来,必定是这些商贾当权,而且步步紧逼,会索要更大的权利,到了那时,大家退无可退,还可以退去哪里?
  一下子,苏门答腊顿时紧张起来,经过连续数日通宵达旦的会商,却是不曾有半分的结果,紧接着,急不可耐的商贾们已自发起来,自筹了资政局,并且宣告苏丹必须立即承认资政局的地位,否则一切后果,由苏丹承担。
  新柔佛那儿,立即对苏门答腊的资政局予以了支持,与此同时,一批马六甲的激进人士已经抵达苏门答腊,开始着手组建模范军,如今这些激进分子有了经验,背后又有济善院的支持,有陈学为他们制造舆论,甚至如有必要,随时可得到大批的枪炮,因而底气十足,虽是一群商贾像小孩子过家家一般自行鼓捣出了个资政局来,可是这气势,竟是比苏门答腊苏丹还要足的多,完全一副苏门答腊的姿态自居。
  就在这火药味十足的气氛之下,苏门答腊苏丹犹豫再三,还是接受了资政局的意见,并且确认资政局推举的咨政大臣代苏丹处理国内军政事务,这个让步,也是实在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从一开始,这位苏丹殿下就没有了选择。
  可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咨政大臣立即推举出来,这位据说是苏门答腊有名的陈学大家入宫谢恩,却又提出了一个要求,苏门答腊国一切仿柔佛例。
  这一下子,却又是给了苏丹一个很大的难题。
  所谓仿柔佛例,就是说苏门答腊将与谅山签署和约,如郝家驻军,如郝家在苏门答腊招募华人设苏门答腊模范营,如双方自由通商,裁剪一切关税等等,至于推郝家为资政局摄政,指派资政参政等等就更不必说了。
  这些条件,本就是苏门答腊买办商人们的主要诉求,裁剪关税是更方便他们图利,将郝家引入苏门答腊,驻军等等,对于他们来说,是更为迫切的事,因为资政局的合法性眼下只是来源于苏门答腊苏丹,若是有一天,苏门答腊突然反悔,你能奈何?没有力量保障自己,不让郝家来保障自己的利益,谁知道自己这场过家家似得游戏,最后夭折。
  对此,苏门答腊苏丹据闻是脸色乌黑,几欲发作,却最终还是忍了下来,因为他如承认资政局合法地位一样,还是没有选择,自己这个王室能否保全,已经不可能再寄望于自己所谓的官军,有柔佛苏丹的前车之鉴,这位年轻的苏丹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5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