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419

  一些只言片语的消息汇聚一起,便可看出许多的事。
  据说……陛下登基之后,原先被平灭的高句丽遗族开始蠢蠢欲动,似乎开始有皇族建立了渤海国,并且屡屡侵犯疆界。据说去岁的蝗灾,因为没有及时处置,所有大量的流民造反,朝廷花了数月才弹压住。
  据说许多原先的拥李派们,本以为可以得到荣华富贵,却最后反而狡兔死走狗烹,彻底掌握了朝政的韦氏何德何能,当初拥李的时候,韦家大气不敢出,而以狄仁杰、崔詧为首的拥李派可谓是费尽了心机,可是谁曾料想,崔詧被迫告老,狄仁杰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庙堂之上,巴结逢迎韦氏者方能求取到高官厚禄,与韦氏不肯合作的,即便是当初有天大的功劳,最后也下场戚戚。
  据说关东士族,已经开始离心离德,对韦氏开始有了诸多的怨言。
  据说天下之中,已经有许多人开始怀念起了上皇,当初上皇在位,虽然只是个女人,可是毕竟,天下还算是安定,虽然任用酷吏,可是至少,还任用了不少的贤臣,没有出过什么太大的乱子。
  可是现在呢……现在固然李氏是在坐江山,朝政还不是一样握在了妇人之手,这韦氏比起上皇来,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韦氏除了争权夺利,治天下可谓一窍不通,为了收买亲信,甚至不惜将无数的权柄全部赐予到了草包的手里。
  这样下去……天下迟早大乱不可啊。
  那些禁军,显然也有了诸多的不满,一些禁卫,在提及陛下的时候,竟开始私下里出现了不恭敬的言辞。
  当初……对上皇的一切不满,如今都因为上皇远离权利的中心,也早已烟消云散,而如今,各种的倒行逆施,反而让上皇的形象开始高大起来。
  这……就是所谓的以退为进吧。
  上皇要等的,似乎也是这个时机。
  现在细细思来,陛下没有选择较为有锐气的相王李旦,而是选择了李显,莫非就是因为,李显的孱弱,还有身边女人韦氏的勃然野心吗?
  假若这一切,都是陛下预先安排好的,那么……借用秦少游来推翻自己,而保留了一批上皇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难道也是上皇的考量?
  上官婉儿苦笑,因为她知道,若是上皇打的是这个如意算盘,那么武氏彻底倒向韦家,应当是上皇的失算,她想必也料想不到,这些所谓的近亲,竟是如此无耻吧。
  那么……接下来会如何呢?
  上皇为何说,现在就算想要过安生日子也不可得到底是什么意思?
  莫非……当真会有重重的杀机吗?
  上官婉儿竟是没有感到一丝的害怕,反而……愈发的兴奋和憧憬起来。
  ……
第475章
焕然一新
  转眼便到了景龙三年。
  这一年对秦少游颇为漫长,他的第一个孩子,此时已是出世。
  李令月有孕,再到临盆,当秦家的第一个孩子诞生时,顿时河南府沸腾。
  古人讲究的是多子多福,何况是太平公主殿下生了一个儿子,更不必说,自治理河南以来,秦少游的威望也是与日剧增。
  大量的工程,使许多的青壮从乡村来到了城市,他们起初,只是作为苦力,所做的事,远远比在乡中务农时辛苦的多,可是在这个绝大多数都半温不饱,许多人都有饥饿记忆的时代,即便做苦力辛苦非常,可是挣得钱粮,却是务农时的数倍不止,这就意味着,生活得以改善,不必担心饿肚子,不必担心年节时妻子没有新衣衫,甚至孩子还可能入学读书,所以即便再如何辛苦,这些本就勤俭和朴素的人,也宁愿为这更好的生活,而卷入神策府工贸的大潮中去。
  弘农郡的土地政策,已经推广到了河南郡,土地的价格开始暴跌,许多人因此而购置了三十亩的土地,而三十亩的土地,并不需要闲汉们从年头到年尾的耕作,男人有限的力气,花费在农耕之中,如今对于河南府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糟践,因为同样的气力,完全可以到其他处谋生,谋取更大的利益,为家里挣下更多的钱粮,所以妇人们,开始在乡中撑起自己的半边天,她们开始尽力的维持着家中的土地收益,而协助他们的,则是家中的老人,还有耕牛、耕马。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原先小农的悠闲生活,彻底被这种新的模式打的粉碎,即便是再懒的懒汉,此时见家家户户的男丁都离乡背井,也不好意思在乡中被人指指点点了,当他们看到左邻右舍的生活开始改善,也不得不去硬着头皮卷入那一股大潮中去。
  而乡间的妇孺,则成为了家中的主力,男人们从各处寄钱回来,她们负责储蓄,家里的地,她们负责耕种,在家里的牛马和鸡鸭,她们也负责照料,每一个人,似乎都没有了空闲,每一个人,都变得仿佛有了自己应当做的事,河南府上下,竟是再找不到一个闲杂人等了。
  不过这种生活结构的改变,却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妇人地位的急剧增长。
  大唐的妇人地位,其实并不低,不过毕竟这是一个男权的时代,男人……永远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家里的天,因此,虽然武则天做了天子,虽然有人蒙恩做了女官,虽然贵妇们多有悍妇,可是寻常人家,却未必有这样的基础。
  所谓的男女平等,其实不过是一个口言,男人和女人的平等,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当女人只能靠男人养活时,女人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男人们的附庸,可是一旦女人们掌握了经济的大权,有了自己的财源收入,于是纵有再多的妇德、妇容劝说,即便是把明清时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话搬出来,再如何深入人心,也阻挡不住这样的潮流。
  女人们尝试着照料家中的资产,诚如当初的时候,十字军东征,大量的欧洲男丁涌入东方,而女人们则成为了守护家中财产的主力,于是一批女贵妇也悄然诞生,久而久之,女子的地位,便开始变得不容小觑起来。
  神策府对此,显然是乐见其成的。
  比如杨炯,这位经义传家的关东豪族,虽然素来信奉阴阳乾坤之说,心底深处,对女子的地位改善,颇有些觉得像是胡闹,甚至的一些时事分析,也是深以为然。
  不过议事堂一些关乎于妇人被休时,应得到一定的财产补偿律法讨论,却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支持。
  没办法啊,如今到处都是用工紧张,士族们牵涉进工商太深了,家家户户都有一些买卖,渐渐的这些买卖也成为了各家的顶梁柱,从前家中最好的房子弟都是进入仕途,现在一些优良的子弟,也会让他们经商进行锻炼。
  时代已经变了,至少河南府就是如此。
  这就意味着,工坊的买卖已成为了士族的最大进项,而如今,劳力不足,一直都是河南府永远挥之不去的问题,大量的壮丁去从军,许多的幼童在读书,年纪大的,难以承受高体力的劳动,男丁只有这么多,那么女人的用工来缓解眼下的压力,显然是最实际的方案。
  大量的染坊、丝坊都在招募女工,女人在乡间务农,也能让更多的男人从乡中走出来,所以提升女人的地位,已是刻不容缓。
  杨炯没有阻挡这个大潮,而事实上,他就是这个大潮中的受益者,人的屁股坐在哪里,往往是能决定脑袋的思维的。当杨炯成为了那万恶的资本家的时候,某种程度来说,无论从前他的所学是什么,他是否支持还是反对,杨家的利益,已经让他不自觉的做出了选择。
  运河已经竣工,当通水的时候,闸口处几乎是人山人海,无数满怀着希望的人,看着那滚滚的河水滚入挖出来的人工河中,那些在河堤上辛苦了近一年多的苦力们,此时却看到了希望。
  原以为,此次修河竣工之后,他们就要回乡,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除了修河,有太多太多的事可以做,各处的码头,现在都在征募苦力,价格比修河还要高上不少,除此之外,各处的工坊都在招募学徒,虽然薪金少一些,不过等成了熟工,便足以养家糊口了。
  人就是如此,当他们走了出来,再想回去,便已是没有可能了,他们重新认识到了这个世界,怎么还可能满脑子里都是那一亩三分地。
  运河的开拓,意味着商贸的彻底膨胀。
  同样一匹布,运到了余杭,本身的价值是一贯,可是运输的价格就已高达五贯以上,固然孟津的布织的更好,可是除了某些家境不错的富户,一般人根本无法消费,因此余杭所能消费的孟津布,一年下来,也不过寥寥几千匹而已,只是作为某些达官贵人尝鲜的东西,而如今,有了运河,只需要在孟津装船,便可一路南下,一艘船可积压数千上万匹布匹,只需要有两个船夫,三两个护卫,半月功夫,便可抵达,如此一来,孟津的布在洛阳是一贯钱,到了余杭,也不过一贯两三百钱罢了,因为是大规模生产,价格其实并不比余杭本地的布匹价格要高,却因为孟津的工坊规模宏大,因此有极大的改善工艺和使用更鲜艳的色彩印花的动力,低廉的价格配上质量的提升,几乎可以想象,余杭乃至于整个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这种布匹都将大受欢迎。
  何止是余杭,这运河所过之处,从涿郡到几千里外的江南贯穿了无数的州县,也尽都是如此。
  从前的丝坊,所考虑的无非是关中和关东有限的一些市场,而如今,市场开拓的容量已经提高了十倍不止,在这种情况之下,大规模的增建工坊,大规模的招募匠人,已成了眼下所有商贾们心头上最大的事。
  布匹如此,茶叶如此,便是铁制的农具也是如此,一切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只要能在关东和洛阳打开市场,这就意味着,在天下各州县,都有了广阔的空间。
  神策军的规模也已扩大,团结营分驻各地,近三万五千的人马,除了一万五千的神策军每日在营中操练之外,水路和陆路上,团结营几乎占住了所有的津要之地。
  洛口的仓库,连绵不绝,到处都在兴建,每日从这里吞吐的货物,无以数计。
  河南府人口近三百万余,这个人口数量,已是接近天下人口的十分之一,不过……显然在这个时代,豪强和士族瞒报人口,已是常态,家奴和农奴,是不算做人口的,可即便如此,河南府虽已经不再是天子脚下的中心,其繁华程度,也已远超关中。
  此时已到了景龙三年的岁末,这个时节,一向对河南府置之不理的朝廷,此时却终于有了音讯。
  一封旨意送到了河南府。
  天子召秦少游入京。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却让原本井井有条的神策府顿时有些慌了手脚。
  王琚和杨炯,乃至于一些重要的肱骨属官们,如今却都有些不安起来。
  天子召秦少游吗?还是韦氏召秦少游?
  韦氏当权,导致关东士族早已不满,而韦氏任用‘狄仁杰’为通判,也让神策军产生了诸多的不满,虽然狄仁杰的公正严明,给许多人带来了实惠,可是大家都清楚,这是韦氏借以制衡神策府的手段。
  双方的关系,虽然没有到势同水火的地步,可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早已习惯了没有韦氏的世界,这时候,突如其来的圣旨,似乎在背后,隐隐透着某种玄机。
  ……
第476章
别惹我
  秦少游对于这份圣旨,显然也有一些担心。
  朱楼对于关中的打探,已经越来越频繁,朝中发生了任何一些事,都瞒不过朱楼的耳目。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朝中的百官有许多人被清洗掉,也有不少韦氏的亲信被提拔上来,韦氏为了得到关中门阀的支持,将公主下嫁给了几个大族,同时让太子和皇子们娶了不少门阀的子弟,便是年纪最小的皇子,虽然年纪不过七岁,竟也已定下了亲事。
  除此之外,她狠狠压制了关东士族在朝中的力量,这些空缺,也迅速被关陇门阀的子弟取而代之。
  一系列的举动,虽然没有完全收拢关陇门阀,可是此时的韦氏在朝中,几乎已经彻底的站稳了脚跟,关陇门阀也已成为韦氏的羽翼,军中的将军,要嘛和韦氏打成了一片,要嘛也被撤换,这种事,固然惹来不少人的不满,可是有旧人哭,终究会有新人笑,得到好处的人,少不得赞颂几句,失去了利益的人,也只好发几句牢骚罢了。
  现在的韦氏,和当初忍气吞声的韦氏早已不同了。
  就在两个月前,韦家的几个子弟,俱都封为了王爵。
  这些人未立寸功,且又不是李氏宗族,居然得以封王,而朝中,竟是无一人反对,更有一些州县地使君,居然厚颜无耻,上书狠狠的颂赞了一番,天下人都知道,当年武则天的篡位,本就是从武氏子弟鸡犬升天,纷纷封王开始,而如今,韦氏故技重施,这个女人,居然比当初的武则天更加轻巧。
  朱楼那儿,不但有人专司打探,因为神策府给的钱粮足,上官辰也早已不满足于获取消息了。因为打探消息的地点,不再局限于洛阳,可是各地的舆情以及情况都有不同,因此朱楼里头,开始专门设置了舆情房,譬如关中发生的事,会有一批对关中事务极为了解的人,将每一件事,结合关中复杂的脉络关系,提上自己的看法。
  就如这一次韦氏封王,朱楼在关中方面的人,便进行了分析,认为韦氏封王,之所以能够得以顺利,主要的原因在于武则天当初的时候,因为执意要让武氏封王,而对反对者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如今武氏垮了,又轮到了韦氏,大家有了前车之鉴,反而不敢轻举妄动。
  再有关中门阀,许多都从韦氏手里得到了好处,此番韦氏封王,看似是王爵即将泛滥,可是这也意味着,紧接着将会有更多的爵位分发出去,关中门阀,极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得利者。
  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人心,关中的舆情很是复杂,此前大家的武氏封王,是为了维护李氏的利益,在这种号召之下,大家极力反对,甚至不惜冒着性命的危险。
  可是如今,好不容易打垮了武氏,李氏依旧是如此不争气,甚至还远不如武氏当国的时候,不少人已经心灰意冷,就算反对了又如何,就算大家依旧奋不顾身,还政给了李氏,那又如何?从前会有武氏,现在有韦氏,将来……天知道会是王氏还是赵氏。
  某种程度来说,李氏依然得到了人心,只不过,大家早已心灰意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