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校对)第7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8/840

第913章
万王之王
  陈凯之看向江海,笑了:“你认为朕无法打败杨家?”
  江海沉默了很久。
  他显然不敢说假话,却又害怕自己的真话惹来陈凯之的龙颜震怒,所以他谨慎地道:“陛下可以在陆地上战胜杨家一百次,可杨家依旧可以抽身离开。”
  陈凯之却是哂然一笑,道:“那么,拭目以待吧。”
  随即,他朝千户看了一眼:“这位江先生好生保护着吧,他还知道什么,俱都让他做成笔录,朕到时要细看。”
  接着,陈凯之才看向方吾才:“师叔,我们斩断了江海这一条线,就断绝了他们在陆地上进货的渠道,接下来就看师叔的了。”
  方吾才笑了笑道:“陛下放心,小事一桩,不过……倘若出海,老夫少不得要舟船劳顿,陛下也该立后,该立皇贵妃了吧。”
  陈凯之现在对方师叔一切印象都很好,唯独不爽的就是,明明在讲感情的时候,他非要蹦出几句赤裸裸的利益来。
  陈凯之汗颜道:“师叔方心便是,倒是有一事,不知师叔打算如何和他们接触?”
  “容易。”方吾才像是早就有了打算,随口便道:“只要北燕皇帝到了济北,老夫便现身。”
  陈凯之恍然大悟。
  方吾才现在在天下人眼里,是已经逃之夭夭了,这说明,他害怕陈凯之处置他。
  可如何现身呢?假若北燕天子来到了济北,此时方吾才突然现身,那么……一切就可以解释了。虽然大陈朝廷没有将方吾才定为钦犯,可显然,方吾才是不能贸然现身的,这太诡异了;可若是北燕皇帝来了,方吾才现身,一切就自然起来,北燕皇帝和方吾才有良好的私交,北燕人一到,就算方吾才现身,大陈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甚至正好还可以趁此机会,让海外的人看看方吾才的影响力。
  而对于大陈朝廷,固然在外界人看来,陈凯之将其视为太皇太后的余孽,可毕竟此人得到了北燕人的庇护,陈凯之也无法拿他怎么样了。
  这个时候出现的方吾才,更像是在向大陈朝廷示威。
  只是……
  陈凯之倒是显得忧心,眼带关切道:“师叔还要小心为好,话不可说得太满。”
  方吾才毫不在意的撇撇嘴,风淡云轻的道:“不过是一个杨家罢了,那个杨正,老夫也有耳闻,他还有一个爹,叫杨闻,已死了九年了,当初他爹在关中为关中杨家家主时,老夫也曾和他谈笑风生的。”
  又是这一套……
  陈凯之其实已经无法分清,吾才师叔到底是吹牛还是真有这么一段过往了,他也懒得去过问,只是认真地道:“师叔能小心便好。”
  次日一早,陈凯之的圣驾便到了济北东郊的海港。
  这里已显得很忙碌,而晨雾朦胧,使陈凯之只听到了碧波的涛声,远处,却只是模糊的一片。
  随同来的有杨彪、邓健几人。
  此时,杨彪道:“陛下,这里海风大,陛下还是回吧。”
  陈凯之回眸,看了一眼被海风吹得颌下长须乱舞的杨彪,随即笑道:“你看,杨先生,这汪洋大海,对我们而言,便是天堑,对于百姓而言,它既不能开垦,也种不出粮食,实是无用;可是……对于杨家,这里……却可以生出数之不尽的财富,是他们立足天下一切的根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可在杨家里眼里,却是海中自有黄金屋。他们折腾了两百年,这两百年来,无一不在影响着大陈,影响着天下,而我们站在陆地上的人呢,却依旧浑浑噩噩,自以为自己占据着沃土,乃中央之国,却殊不知,这碧波汪洋中的隐患,昨日,锦衣卫详细的将江海的笔录连夜送到了朕得案头,里头就有关于杨家人舰船的资料,他们的舰船,俱都是用佛郎机舰进行改进,有火炮搭在船身,移动极快,战舰如飞,商船载重极大,朕打算,将这些杨氏海贼一网打尽,打尽他们,并非只是解恨,而在于,这海洋非杨氏所有,而是我大陈所有,他们牟取的暴利,理当惠及天下的百姓,而不是一小撮的贼寇,以及杨氏一家一姓,朕要走出去,大陈也要走出去,否则永远困守于此,又如何甘心呢?”
  陈凯之得话的确有道理,可是杨彪反而忧心忡忡起来,道:“他们有舰船巨千,多的是善长水战的水手和水贼,在这碧波汪洋,无影无踪,倘若我大陈当真要经营这汪洋,陛下,臣有句不该说得话,我大陈要造舰,实是千难万难,所费的钱粮,所需的人力,可即便造出可堪出海的巨舰,也不过百艘而已,想要与杨家争夺大海,需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持续不断的投入,却也未必能应其锋芒。何况,如此巨大的开支……臣恐朝廷入不敷出,陛下现在要改造新军,这本就是数之不尽的银子,难道这大陈,其他的事,就不管不顾了吗?”
  显然,他这是老成谋国之言,话倒也没有说错的,大陈不是独立的海岛,甚至四面都是敌人,虽有千万户的军民百姓,看似强大,可其实这也是一种负担,因为朝廷不可能为了造舰而舍弃掉其他的职能。
  在这点上,杨家是占尽优势的,他们本身就没有负担,不需要救灾,不需要建立陆地上的军马,防备各处的城池,他们不但没有这些负担,反而能靠着海洋垄断贸易的暴利,就可以招募数之不尽的亡命之徒,可以缔造强大的舰队,横行天下。
  此时,陈凯之的眼眸微微一张,露出一抹带着深意得笑容,道:“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跷,其实这些年来,这济北已有无数的匠人,大量的机械也应运而生,最新的钢铁出现,某种意义而言,也改变了生产工具的发展,不是吗?朕听说现在许多作坊里,都有专门的机械师,除此之外,朕还听说,在许多的纱坊,开始用上了水力的机械,磨坊则开始大规模的借助了风力,还有一些作坊,甚至根据朕提出的某些原理,在尝试制造蒸汽机?”
  杨彪颔首点头道:“臣对此,也略有耳闻。”
  其实工具的发展,在济北确实极其的飞速,这既离不开陈凯之的鼓励,某种意义而言,也和济北特殊情况分不开。
  天下的商贾齐聚,无数的走访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商贸一开,就意味着工坊中的货物,但凡一种物品畅销,就不得不疯狂的扩产,商人们就不得不大肆的招募匠人进行生产。
  可这时,许多的商人却发现,扩大生产依旧还是太慢了,尤其是某些热门的产业,货物供不应求,扩大规模,就要更多的匠人,而人力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从前,人力是最不值钱的,因为不值钱,所以想要招募多少便招募多少,可随着许多公坊的用工需要,这就使得人力开始短缺起来,即便是从外乡拉人,可暂时也无法胜任工坊的工作,这里面需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而另一边,货物却是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工坊主们就不得不想尽办法,用一切的手段来代替人力了。
  起初的时候,其实都还只是一些简单的机械,而造就这些东西,其实并不难,甚至古已有之,比如水力,比如风力,无论是水力和风力的大规模运用,其本质,也是机械的一种,水车靠水推动,可要使其产生的力运用在生产中,就必须转化,于是简单的轴承便出现了、叶轮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一次次的进行改进。
  显然,这使许多人对提高生产率变得热情起来,一些专门的机械作坊开始出现,大量高级的匠人开始努力的去穷究如何使东西能够动起来,用奇技淫巧之物,去取代人力。
  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在飞鱼峰上,那座图书馆里,有许多的书籍,竟使有的人豁然开朗起来。
  原先那些书,是无人问津的,甚至除了老老实实躺在飞鱼峰的图书馆之外,许多人要嘛看不懂,就算勉强能看懂一些,却也是一知半解,更别说是用得着了,可现在……当有人发觉了它的妙用,渐渐的,许多人开始兴致勃勃起来,一些书商,甚至开始印刷这些书,在济北,销量竟还不错。
  借助着书中的原理和启发,以及匠人们在生产中的思考,两相结合之下,更多的机械开始出现,而商贾们也发现,新机械的妙用堪称无穷,它不但可以使原有得商品制造起来更加省时省力,可以减少用工,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生产量急剧的上升,更可怕的是,原先商品的质量,更多的依赖于匠人的技艺,而技艺总是参差不齐,可机械却弥补了匠人能力的不足,以至于,许多学徒,也可以投入进生产中去了。
第914章
宏图霸业
  本质上,这一切的变化,在于人力。
  济北原先不过是不毛之地,而今却已成了天下通衢之地,既是通衢之地,便有了商机,于是天下的货物齐聚于此,可渐渐的,商人们发现,倘若运送各地的货物来这里贩卖,那不如直接在这里进行生产,生产就需要人,需要有技艺的人,越多人生产,人的价值就变得高昂起来,原先这些一钱不值的劳力,开始水涨船高,即便依然有许多人每年涌入济北,可人手依旧还是不足。
  如此,原先凭着剥削人力,就可以稳当挣银子的商人,开始有人不得不尝试新的生产方式,有人尝试,成功,获得了巨利,于是乎,大家一拥而上,用机械,已成了时新的事。
  那么,一个巨大的市场就出现了,生产机械,或者说改进机械,已成了一本万利之事,这就迫使许多的匠人开始疯狂去穷究机械的原理,开始一遍遍去尝试改进生产工艺,以此,才能牟取巨大的利润,在这济北,许多学堂,都已转化为了工科的学堂,飞鱼峰图书馆的书籍,不断的加印,成为了一本本教科书,许多人对这工科的学堂可谓是趋之若鹜,倒也不是人们对于读圣贤书生出了什么反感,只是人是现实的,毕竟一个人读书成才的机会并不高,读了十几年书,最后连个秀才都不中的人大有人在,而读了工科的学堂,却是另外一回事,将子弟们送了去,学个几年,虽不可能鲤鱼跃龙门,却可以成为高级的匠人,别人去工坊里一月辛辛苦苦挣两三两银子,而人家却可以轻轻松松的拿八九两银子。
  这便是最现实的写照。
  以往……蒋学士推广学堂,即便拿着陈凯之给予的补贴,依旧还得劝人送子弟来读书,因为对许多人而言,自己的子弟即便读了书,未必能有什么前途,四书五经,倘若不能考中秀才,毕竟是不能当饭吃的。
  可现在,各处的工学学堂兴起,甚至已经不需要劝人来读书,即便是学费并不低廉,也是无数人趋之若鹜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都不傻,花一笔银子,让人学习几年,将来比之不读书的人更有出息。
  似这些高级匠人,已经开始在济北越来越多,他们通过飞鱼峰的理论,一些佼佼者,开始在这理论基础上推陈出新,而更多人,虽是平庸,却也结合了这些理论,运用于许多生产活动,以至于许多的机械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各种最新式的风车、水车,甚至……是陈凯之曾经撰写的一部关于蒸汽机原理的机械也开始出现。
  陈凯之对此,最是关注,他随即道:“若是我等造船,且不说其他,就说海船所需的木料,便十分不易,需要加工,还需晾晒数年之久,何况,这样的舰船,即便出了海,至多也和杨家的舰船旗鼓相当,这佛郎机舰,确实堪称完美,佛郎机……杨先生听说过吗?朕倒是从亲军那儿,得到了一些秘奏,他们那儿,和我们这儿的地理不同,他们在陆地的边缘,有一处地中海,这地中海因为几乎四面都是陆地,阻挡了绝大多数的海风,使得那里不似我们这儿一般,同样都是汪洋,却有无数的凶险,有那惊涛骇浪,与其说那儿是海,不妨说那儿是一座奇大的大湖,这就给他们的海运创造了极大的条件,以至于他们从数千年前开始,便一直用海运来运输,造船业尤为发达,而一旦海运发达,各国之间为了战争,便都着力建造水师,来相互攻伐,对他们而言,水战甚至堪称是战争的关键,于是各国几乎出尽全力,不断的更新舰船的实力,不断的提高舰船的攻击、防护、速度,杨家站在佛郎机人的肩膀之上,缔造出了杨家的舰队,既可以穿越无数的海域,这就说明,它们已经具备了远洋的能力,且在海上,面对无数的凶险,可见这些船的战力不轻。”
  “杨家真正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们可以和天下各国进行交流,可以取各国之所长,最终来强壮自己,倭人制的刀厉害,他们就用倭刀,佛郎机造的船厉害,他们便以佛郎机船为蓝本改造佛郎机船,这是我大陈,不可以比拟的优势。”
  “可是……”陈凯之定了定神:“朕却还想和他们试一试,朕的内帑之中,有七千万库银,这些银子,乃是朕的工坊所得的利润,朕从今日起,将这七千万两纹银,俱都取出,在济北,设造船局,招募天下的能工巧匠,采天下所有的先进技艺,朕要造……铁甲船!”
  铁甲船……
  杨彪一呆。
  铁甲若是堆在海上,不是……该沉了吗?
  他无法理喻陈凯之的这个新词。
  可陈凯之知道,铁甲船的制造工艺以及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实在不少,不过既然现在蒸汽机已经出现,那么动力的问题,也就暂时解决了,将蒸汽机搬到了船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都可以召集无数的匠人去想办法解决,只要银子足够,不吝啬钱粮,汇聚天下最强大的大脑,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其他的,只是时间问题。
  何况,一项如此巨大的工程,在这个时代,不啻是后世的曼哈顿工程一般,无数人汇聚起来,解决一个个技术问题,这些技术,最终会反馈回各家的作坊,最终,反而对济北的未来有极大的好处。
  七千万两银子……
  杨彪听着便觉得在滴血。
  不过显然,陈凯之没有动用国库,也没有直接从济北钱庄中挪用,这是陈凯之的私房钱,人家愿意拿,自己似乎也没有什么好说得。
  “除此之外,这笔银子,还将用来建立一支三千人水师新营,挑选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进行操练,朕希望,能尽快,出一个成果。”
  “这件事……朕亲自来办吧,水师的编额,俱都给予亲军的身份,要招募就要招募精锐。”
  杨彪只得点头:“若是陛下有什么需要,臣一定竭力支持。”
  陈凯之则背着手,凝视着海面,这海面上,薄雾已散,一轮红日自海平面升腾而上,陈凯之只微微嘴角勾起,不禁一笑。
  却在这时,已有快马而来,快马抵达了海港不远处,那里早已被禁卫防卫起来,马上得人火速取出了自己腰间的锦衣卫腰牌,随即便被人禁卫领着到了海滩。
  “陛下,急奏。”
  陈凯之回眸,看着风尘仆仆的锦衣卫力士:“何事?”
  力士道:“北燕国已传出了消息,北燕皇帝已南下至济北而来,消息传出之后,除西凉和蜀国之外,各国俱都传出消息,越国皇帝亦是预备启程,楚国皇太子项文,亦是快马加鞭而来……至于蜀国,只是驻大陈的使节从洛阳赶来济北。”
  陈凯之不禁有些诧异。
  这北燕的皇帝,竟当真来了。
  这家伙,倒还真给方师叔面子,很够朋友。
  至于越国,却不知是不是北燕皇帝做了表率,又或者是因为方师叔的缘故,即便连楚国,据说皇帝早已老迈了,派出了皇太子,也足见诚意,西凉国显然对这一次会盟是极力反对的,对此不闻不问,蜀国则显得怠慢了许多。
  陈凯之颔首点头:“济北要做好准备,万万不可,怠慢了贵客。”
  会盟的消息,早已是不胫而走,不过对于济北人而言,他们虽明显感觉到,街面上的禁卫和差役日益增多起来,气氛也略显紧张,甚至从洛阳来的礼部官员以及翰林官,已纷纷蜂拥而至,任谁都明白,这将是一场盛会,可绝大多数人,却并没有被这气氛感染,毕竟对于济北人而言,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买卖总还要做,工坊里的工还得上,他们和洛阳人不同,倒是更加在乎眼前的“蝇头小利”,因此依旧祥和。
  大量的礼部官员,已经开始出现在了大陈的国境,他们是负责在国境里迎接各国圣驾的礼宾官员,而在济北,原先的衙门,现在开始装饰一新,这里还没有别宫,也没有鸿胪寺的迎宾馆,所以为了招待,不得不借用一些衙门。
  陈凯之却将这迎宾之事,俱都丢给了下头的官员,负责此事的,主要是晏先生,而自己,却将心思花在了造船局上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8/8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