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校对)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1


“时间”完胜“钱”
我们对时间的关注是那么强烈,以至于“时间”这个词成为了英语中最常见的一个单词。实际上,在这一排名的前10中,有3个词都与时间有关。在雅虎上搜索“时间”一词,结果多达70多亿条。相比之下,“钱”的搜索结果不到30亿条。很多艺术作品中也融入了与时间有关的思想,以此来表现我们与时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引导观众端正对时间的态度。比如,童话故事《三只小猪》(The
Three
Little
Pigs)就鼓励孩子们为未来做好准备、保护自己。狼会吃人这个故事没什么新鲜的,泰格已经告诉我们了。而这个故事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那些潜伏在未来中的危机可以通过我们聪明的行动而避免。时间也是歌曲和文学作品的永恒话题。一些艺术家在哀悼逝去的时间,而有的人则在感叹时光并非如此匆匆。时间也影响了一批后现代艺术家,比如毕加索、布拉克和达利。例如,毕加索和布拉克的立体派风格描绘了人类与物质同时产生于所有思想,而达利的那幅《记忆的永恒》,描绘了时间的延展性和相对性。
关于时间的童话故事
《三只小猪》(1843)
《三只小猪》讲述了一个未雨绸缪的故事。第一只小猪建了一座稻草房子。大灰狼深吸一口气吹倒了房子,然后吃掉了第一只小猪;第二只小猪建了一座木房子,木房子要比第一只小猪的稻草房子花费更多的规划和工作,但是大灰狼还是设法吹倒了房子,吃掉了第二只小猪;不过,第三只小猪要远比他的兄弟们更有远见、更勤勉,他建了一座砖房子,大灰狼吹不倒这座房子。在更多的近来的版本中,前两只小猪没有被吃掉,而是搬去和第三只小猪一起住。在一个商业版本中,他们杀死了大灰狼,并卖掉了他的毛皮。
《丑小鸭》(1843)
《丑小鸭》是一则关于耐心和时间的“转变力量”的故事。丑小鸭和其他鸭子一同在农场被孵化出来,并且相信自己也是一只鸭子。丑小鸭从来没有适应过农场的生活,它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一无所是,最终离开了农场。丑小鸭在严冬中侥幸活了下来,然后邂逅了一群天鹅,它发现它们惊人的美丽。虽然农场的鸭子们很粗暴,但是这群天鹅对丑小鸭充满了热情、喜爱和尊重。开始它很奇怪为什么天鹅对它这么好,而当丑小鸭从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时,它惊奇地发现时间将它转变成一只漂亮的天鹅。
《彼得·潘》(1902)
《彼得·潘》是关于让时间永恒的魔法和一个拒绝长大的男孩的故事。由于不会成长,彼得不必承担成年人所要面对的需求和责任。在小说中,彼得最爱的温迪从无忧岛回到了现实世界。20年一晃而过,彼得回到现实世界发现温迪已经长大而他自己仍然是一个男孩。得知温迪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孩子,彼得哭了,并且仍然拒绝长大。最终,彼得因为拒绝长大而没法过正常的生活。大多数戏剧版本更关注故事中那种让时光永恒的魔法,这种魔法不仅一直吸引着孩子也令成年人着迷。
《灰姑娘》(A.D860,中国;1697,法国;1950,美国)
《灰姑娘》的故事在全世界世代相传。1950年沃尔特-迪士尼的剧本突出了守时的必要性。辛德瑞拉在外逗留超过了午夜的宵禁,结果她的漂亮的礼服变成了破布,她的随从变成了老鼠,她的车厢变成了南瓜。《灰姑娘》告诉人们守时的美德可以使人由卑微平凡变得高贵。而另一个寓意是你必须始终遵循你的时间观念,否则将会因为沉溺于一时之乐而失去所有。
《瑞普·凡·温克》(1819)
《瑞普·凡·温克》告诉读者要明智地利用时间,因为它一去不复返。一天,在摆脱了唠叨的妻子之后,瑞普决定在一棵树下打个盹儿。他一觉睡了20年,当他醒来之后发现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他的朋友们也都离开了。这个信息很清楚:不要让你的生命在睡梦中溜走,否则你会感到非常悔恨。明智地利用时间,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就解决它们,而不是忽略或者妄想困难会自行消除。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远见。我们需要这样,因为我们今天的行为将会对几千年后的子孙后代所继承的世界产生影响。核废料、核冬天、核战争,都可能令未来毁于一旦。全球变暖就是一个实例。除非所有国家立即减少碳排放,并且在节能和减少浪费方面作出根本性改变,否则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面临全球性的巨大灾难。
看得更远会迫使我们现在做得更多。手机响个不停,电子邮件堆满了我们的邮箱,电视节目、电影和书籍竞相吸引我们的眼球。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都感到时间危机,频繁地有一种时间的紧迫感,并总是感到很仓促。今天更多的人期待平衡自己对于时间的需要。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更好地平衡自己的时间,那我们就有可能将我们从祖先继承的财富发挥到卡尔·摩根所预期的效果。从容不迫、与世隔绝的乡村生活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我们都毫无例外地成为地球村的普通一员,而结果将取决于我们和许多其他国家的行动以及我们的危机意识。
对于变化的反应
变化一向富有挑战性,往往不受欢迎,但是变化的确无处不在。2
500年前,当赫拉克利特说“万物皆变”时,他或许应该加上一句“无论我们多么不期望改变”。当代思想家承认变化,而变化的速度问题尤其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例如,40多年前,组织心理学家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和菲利浦·斯莱特(Philip
Slater)认为,世界正在迅速变化,以至于一切事物——职业、家庭、角色和责任将很快成为临时性的。最近,詹姆斯·格莱克(James
Gleick)在他的力作《加速》(Faster)中证明了关于一切事物的加速。幸运的是,如果一切都以同样的速度加快,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将仍然保持不变。格莱克的观点同本尼斯、斯莱特和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的不谋而合。他们认为生活节奏加快,过短的时间内承载了太多的变化,将最终使我们无所适从。的确,紧张和压力是现代生活的健康祸患,比如癌症、心脏病和高血压。托夫勒认为未来的变化速度将会导致一种他称之为“未来冲击”的情况出现。简明扼要地说,未来冲击就是由于太短时间内产生太多变化而导致的结果。人们所经历的这些未来冲击,比如紧张、焦虑和困惑,都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变化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意识的觉醒,就一直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应对变化。例如,古埃及帝国通过回避来应对变化。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写道:
“埃及人有一个很重要的秘密,3
000年来他们从未忘记。他们恐惧、憎恨变化,他们也尽可能地避免任何改变。”
与我们今天所承受的疾风骤雨般的巨变相比,在3
000年前困扰埃及人的变化简直不值一提,然而我们将要被未来所击败的警告也并非最新发现。我们常常对未来忧心忡忡,倒是对过去显得更加宽容。但无论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担忧,还是对于过去的怀旧,似乎都不是很合理。
“将萧条凋敝的时代与仅存在于想象中的黄金时代相比的人可能会讨论退化和衰败,但是没有一个洞悉过去的人会对现在抱着悲观的态度。”
尽管这些话可能会由你的同龄人写出来,但事实上他们是150年前由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勋爵写下的。
古埃及人试图阻止时间的前进,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青年却反抗20世纪50年代的常规时间观念。20世纪60年代的人们的口号“打开,收听,退出”借鉴于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的一篇演讲。在这篇演讲中,他解释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传统文化中关注现在的时间观。
“如同过去的每一种伟大的宗教,我们从中寻找神性并在对生活的赞颂和对上帝的崇拜中说出这种发现。我们用当前的隐喻来定义这些古老的目标——兴奋、转入和退出。”
这种自由精神体现了利里对于“活在当下”的态度,并很快被吸收到主流文化的未来导向当中。这与工业革命以来商界领袖所推崇的态度是一致的。
假定我们生活的步伐会继续加速,而我们人类被古老的生理机能羁绊,我们当如何应对呢?未来冲击的影响和持续高速化文明,是否注定了我们的灭亡?幸运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祖先们馈赠给我们的遗产中有一样非凡的宝物:人类的大脑。它是一件艺术品级别的高密智能系统。当15万年前人类大脑进化出来的时候,没人能想到要为退休做打算,也没人会想到借助媒介,比如互联网或当今社会的传输和通信速度所导致的信息扩散。幸运的是,我们的大脑可以触及未来,去预知当前的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后果;也可以追溯过去,从先前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在如何预知和学习方面有着自觉的控制力。我们不仅可以避免来自未来的冲击,我们还有能力作出心理上的改变以约束时间对我们生活的控制。
心理时间的科学研究
时间流逝,因人而异。我将告诉你谁的时间缓缓而逝,谁的时间跳跃前进,谁的时间匆匆而过,谁的时间停滞不前。
——威廉·莎士比亚
《皆大欢喜》(As
Your
Like
It)第三幕,第二场
我们并不是最先对时间感兴趣的心理学家。心理学之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以及社会心理学之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都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他们每个人都发表过关于时间的文章或是做过关于时间的简单实验。勒温甚至高度评价泰勒关于时间和管理的科学原理的应用。不过,很少有心理学家将时间研究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而那些做时间研究的人,又自恃才智,束缚了自己。每个研究者都以他独有的方式定义、测量和讨论时间,而没有试图与其他研究者合作或与同行达成共识。
在过去的20年,我们采访、调查、分析、访谈并观察了数以千计的人,上至耄耋,下至垂髫,年龄最大的有94岁。我们的惊人发现之一就是没有哪两个人对于时间的态度是一致的。今天,只要我们找对地方,就一定能找到和泰格、阿卜杜勒和爱德华相似态度的人。
时间观念的传统定义
威廉·詹姆士(美国心理学之父,亨利·詹姆士之兄)
时间观念是有关“流”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过去或未来,近前或遥远,它始终与我们有关现在事物的知识相融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