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1


性、毒品和摇滚乐:20世纪60年代的革命
我们对日本当地报纸的一则大字标题感到震惊“日本青少年课后寻找夜生活”,副标题为“新一代逃避未来,沉迷玩乐”。文章接下来描述在这个一向强调为未来努力工作、时刻不忘过去的国家,一种新的潮流正在出现。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向来排斥现在享乐主义,人们很少为休假而请假。父母们为了孩子能进入最好的学校,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
,让孩子参加“补习”学校。但在这个反常的潮流中,学生们则在高中退学或不上大学、热衷于购物、与朋友闲逛、睡懒觉或去夜总会。
全世界的年轻人在反抗前辈们强加的传统的时间观念。这在20世纪60年代的性、毒品和摇滚乐革命后不算是新鲜事物。哈佛心理学教授、迷幻剂大师蒂莫西·利瑞(Timothy
Leary)给年轻人提出三种途径:兴奋、转入、退出。兴奋指那些精神兴奋剂能够改变他们的知觉和意识;转入指的是转向自身内部那个充满游戏精神的孩子,转向他们内在的自我,拒绝无意义,拒绝成为习以为常的无聊的劳动力大军中的一员;退出指的是不再顺从,退出中产阶层,退出那种由军事-工业组织所控制的未来导向的消费社会。这种宣言是想把社会转变成一种现在享乐主义的状态,而且还是一种广泛的、全面的现在状态。
无论如何,性传播疾病毁掉了性解放时代。法律阻止了毒品实验。饥饿断送了那些可以享受免费食品或场所的娱乐。尽管如此,从日常繁忙中解脱出来,寻找生活的乐趣,享受友情、大自然和探寻内心深处的自我仍然值得肯定。无数的技巧可以提升你的现在导向能力。一些方法已被使用了几百年之久,像冥想、瑜伽、自我催眠等。如果你打算尝试其中的一种,太好了!如果你不喜欢上述这些技巧,我们会给你提供一种简单方法,它能帮你生活在现在。它是已出现在前面章节中的“我是谁”的测试修订版。
转向现在
“我是谁”测试
请回答下面的每个问题,务必确保答案各不相同。
1.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在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在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在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是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感觉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感觉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感觉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感觉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感觉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谁”测试的最早版本要求被试在讨论中对同一个问题——我是谁?回答20次。测试的开发者宣称每一个有效答案都揭示出更深层面的心理含义。若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你不需要回答20次重复的提问,只需回答一些不同的变体问题。
首先,请你尽可能多地回答最早的问题“我是谁”。注意其中的我指的是今天的“我”,而不是过去或未来的“我”,同时记住这不是一个速度测试,请让你的思绪和感觉自由飘散。
当你再也想不出新的答案时,转向另一个问题“你在什么时候”,很明显答案包括日期等时间因素,但务必有创新性。你什么时候工作,有新朋友等。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枯竭时,转向问题“你在什么地方”,同样,这也有明显的答案,但请尽可能地拓宽思路。留意周围的细微变化和光线、声音和气味相比,什么令你更惊奇?哪些是你所熟悉的?在周围的事物中,哪些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讨厌的?
当你对“你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想不出新答案时,转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你感觉到什么?请抛弃那些老套的答案,尽可能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如果这样做,你就会知道自己感觉到了什么?你感觉到的是压抑、悲伤、高兴、饥饿、自信、不安还是充实?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感受。通常,人们会觉得很难感觉到什么,但当他们真的有些感觉时,又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描述出来。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花时间去感受。
这种简单的练习显然不能代替冥想、瑜伽、自我催眠等系统练习,但你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你甚至连一张纸都不需要,只需问自己我是谁?我在什么时候?我在什么地方?我感觉到什么?就已足够。
守时:你最好守时
如果一个社会中有很多现在导向者,情况会怎样呢?他们全都迟到!从不守时!他们忘记约会,不在乎时间的流逝,只做感兴趣的事。他们把守时看成束缚而非美德。快节奏的都市人则把守时看成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津巴多说道:
“在墨西哥的伊斯塔帕召开的一次会议中,我打算给几位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开办一个工作坊。只有两个人准时到场,而他们都是美国人。我的开讲迟了30分钟,因为只到了一部分与会人员,这些人吃午饭拖了些时间。有些人一小时后才慢悠悠地晃进来,还有些人甚至在预定的结束时间才来。请注意,他们并没有因迟到的尴尬而悄悄溜进会场,而大多是用公开问候的方式闯进来。“你好,津巴多!”
他们过的是墨西哥时间,而我遵守的是外国佬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