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制神话(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1071

  下一刻睁开眼,便看到一道流鸿似的剑芒,已经星星点点的朝着自己刺来。
  “如此剑术,越国剑客!”楚河顿时便对这刺杀之人,有了一个浅显却又清楚的认知。
  这个时代,还没有十分专业的刺客,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中的第一位专诸,也要在十几年后才会横空出世。
  当然就近身搏杀,决胜负于起落之间而言,越过剑客是鼎鼎有名,甚至有传言,后世很多川蜀剑仙流派,他们的源头都来于越国剑客。而在数量众多的越国剑客中,很多只有剑术,而无剑心的越国剑客,都兼职杀手、刺客的工作。
  只是他们动起手来,往往十分嚣张明显,毫不收敛自己的杀意和目的。
  虽然在楚国身居高位,但是楚河从来没有迷失自己,当剑锋就要刺中他眉心的前一刻,龟甲刀却奇迹般的横了出来,挡在了楚河的面前,堪堪挡住了那锋利的一剑。越国剑客好大的名头,但是那指的是一个整体,而非个人。
  眼前的这个越国剑客,剑法虽然凌厉,但是却还比不上楚河的刀术。
  一剑不中,那越国剑客转身就要逃,远遁千里。
  只是不等楚河动手,已经有好几个跟着楚河,保护楚河安全的修真者动怒了。
  现在的楚河代表着他们的最大利益,楚河若是身陨,他们不仅没了利益,并且还会被心魔纠缠,如何不怒?
  所以下一刻,一道枯藤破开地面上的青砖,直接缠绕上了那越国剑客的双脚。
  两面土墙凸起,直接将要迅速斩断枯藤,纵身飞跃逃走的越国剑客驾在中间。
  一个身穿明黄色道袍,出身赣地的张姓老表,已经抛出了一串符箓,化作飞符纸衣,直接套在了那越国剑客的全身。
  无论越过剑客如何激发体内的剑气,想要撕开束缚,全身的力量,都始终被死死的锁在体内,不得爆发。
第0095章
入驻章华台
  越国剑客被拿下,审讯自然有人负责,用不着楚河操心。
  他手下的一些修真者,有的是办法撬开这个越国剑客的嘴巴,让他将幕后主使者给招出来。
  有了共同的敌对目标,加上楚河的刻意奉承,屈家很快就和楚河达成了一致。
  整个祭天大典的全部流程,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祭文,也都被楚河带了回去,慢慢熟悉。一切杂七杂八的琐事,自然由屈家代为操劳,不用楚河烦心。
  当然所谓琐事既是义务,也是一种权利。屈家操劳的是心甘情愿。
  十六面玉牌引起的腥风血雨,终于渐渐的落下了帷幕,除了两面玉牌在争斗中破碎,不能再用以外,其余十四枚玉牌都各自有了稳定的主人。
  四月末,接近五月初,楚灵王开始移驾章华台,百官随行。
  楚河作为主祭,需当在楚王驾临章华台之前,将一切打点好,只待五月初五端阳祭天。
  后世会将屈原与端阳……也就是端午节捆绑起来,其实也不能算是错误。因为确实是因为屈原的缘故,才将端阳节这么一个地域性的节日,几乎扩大到了全球华人的区域。
  但是事实上,早在屈原跳江之前,端阳节就已经存在,并且是楚地极为重要的喜庆之日。
  屈原选择在这样的一天跳江,其意义就如同一个伟大的人物,选择这春节或者圣诞节自杀一样,充满了一种悲壮的反差感。同时也赋予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更多的含义与定义。
  无论如何,现在的端阳节并没有明确的代表着某人,它更像是一个标点符号,代表着“夏至”。
  此时的楚人崇拜火,而夏天某种程度上会让人将其与火联系起来。
  楚河步行在章华台宫殿楼宇之间,所见之处,皆是奢华之处显露匠心独运,虽然是新筑,却依然有着一种难言的历史厚重感。
  这和后世所见的那些大土墩完全不是一回事。
  “果然亭台楼阁,雕栏玉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后世之人不屑一顾之处,此时此刻却是最为奢靡、繁华之所在。再开个脑洞,今日之北上广,何等的繁华、喧闹,房价是一涨再涨。若是千百年后,又该是何等模样?究竟是更加繁华、庞大,犹如怪物一般,聚拢着大量的人口、财力、物力。还是早已凋零化作废墟,无人问津?”楚河一人在前独行,身后尾随着一大堆负责清点、清扫、装扮此地的奴仆。
  “公子颏!祭天所用的楚王鼎已经铸好,你不妨去看看。”一个青年公子迎面走来,身上带着儒雅之意。
  此人名为屈珩,是屈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既然主祭之位已经旁落,左右副祭的位置,屈家也不会太过重视,便派出小辈前来历练。
  屈珩口中的楚王鼎,乃是楚灵王耗费大量精铜混合一些奇珍异宝所铸造的七尊宝鼎。
  春秋时期,周天子虽然没落,却也还未彻底被消去权威。
  楚灵王虽然狂妄、奢靡、昏聩,却也还没胆大到铸造九鼎,肆意的显露野心,引起周天子不满,引得天下诸侯侧目、忌惮。
  所谓钟鸣鼎食,礼乐之邦,钟是乐,鼎便是礼。
  所以祭天大殿,这楚王七鼎便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的马虎。
  楚河闻言便点了点头道:“好!还请屈公子引路。”
  七尊三足,圆形细腰的宝鼎就分立在一座大殿之中。
  只有等到祭天之时,才能由楚灵王托起这七尊大鼎,去往祭台。
  鼎身上绘制着九头凤凰的浮雕,整齐的刻着铭文,两耳如凤尾朝上,高高拱起。
  楚河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只觉得这七尊大鼎,除了做工精细、考究之外,也就唯有“笨重”一词可以形容,倒也没什么特别出奇之处。
  他也就看了看没什么疏漏之处,便吩咐一队兵甲严格看守放置七鼎的大殿,然后离开。
  一切准备妥当,该入场都已经先后入场,那些没资格进来的,也只能在章华台外打转,着急上火到嘴巴都起泡。
  五月初五,楚灵王正式驾临章华台。
  从第一缕朝阳升起开始,便先祭拜历代先祖、先王,焚烧一车车写着祭文的竹简。
  然后便是礼乐响起,巨大的编钟、编磬排列成行,响起恢弘之乐。
  鎛、钲、铎、錞于、铃等乐器,也交替而行,将整个乐曲变得更加的复杂、繁琐。
  就楚河听来,这些乐器混合演奏,未必多么好听,但是却又有一种极为震撼心灵的感觉,令人在这种氛围下,不得不变得更加的庄重肃穆,谨小慎微。
  百家宾客,楚国满朝士大夫,以及手持楚河发放出去的令牌,走后门进来的一些人,都已经在祭台四周跪坐好。
  烈日虽然暴晒,却无人叫苦叫累,纷纷直视着正南方向。
  正南方,楚灵王身穿诸侯王服,一手托着一尊大鼎,正大步行来。
  那重过千斤的大鼎,在楚灵王手中,却仿佛轻若无物。
  自禹皇往后,天下九州,气运以鼎分之,故而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
  鼎就是气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多高的地位,多高的资质,就能托起多少鼎。
  春秋五霸,乃至后来的战国诸多雄主,都曾试举九鼎,纷纷失败,这才不得不退回原位,不敢再征战天下。
  就是因为九鼎判定,他们没有聚拢九州气运的资质。
  楚灵王身为楚国大王,七鼎之内,轻松举起,仿佛无物。
  所谓天子举九鼎,汇聚天下运,这种说法以及约定俗成的模式,要等到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才正式宣告落幕。
  自此以后,天子难举鼎,而所谓九鼎就更变成了一种名义上的象征,没有了太多实际意义。
  因为项羽曾经举起了九鼎,这才汇聚了楚地最后的余韵以及被秦王横扫之六国残余声势,推翻了强大的大秦帝国。
  但是最终项羽却兵败乌江,落得自刎身亡的下场。
  并未成为九州之主,天下诸侯王。
  哐!哐!哐……!
  一连七声巨响,楚灵王将七座大鼎摆放在了祭台之上。
  接下来就是楚河这主祭出场了。
  身穿着上古流传下来,凤羽编织的羽衣,手持着祝融枯木杖,头戴凤凰尾羽冠,脚踩着芒鞋,脸上画着凤凰五德纹,楚河以奇特的步伐,走上了祭台,站到了楚灵王的身边。
第0096章
祭天之变
  站在七鼎之前,楚河以古老的楚国腔韵,颂唱着祷告苍天、先祖的歌谣,随着声音越来越高亢,就连楚河自己,都精神恍惚起来,仿佛被一股奇异的力量,拉扯到了一个蛮荒、原始的世界,同时楚河体内流淌的血脉力量,也开始不断的震动,身上披着的凤凰羽毛,此刻散发出星星点点的荧光,仿佛要燃烧起来一般。
  箜!箜!箜!
  楚河手中的祝融枯木杖在石板上用力的敲击着,每一击都仿佛敲打在人的心神之上,调动着人心的震动,将所有人的精神,都调动到一个统一的频率上来。
  左右副祭已经率领着众多文武朝臣,将一卷卷的祭文投入七座大鼎之中。
  当七座大鼎都堆满,楚河手中的祝融枯木杖的顶端,忽然燃起了一朵绯红的火焰。
  火焰一分为七,分别落入七座大鼎之中,然后熊熊燃烧。
  此时天空风云色变,分明是正午时分,却有着红霞漫天,似乎是真的引来了古老的英灵,注视着这片广阔、富裕却又苍茫多变的土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10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