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美洲1620(校对)第15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1/1963

  其实呢,礼部侍郎对此也不是很清楚。
  理藩院的院丞就是这么和他说的,而他也没有对此事进行真正的确定,这便全都对朱尚武说了出来。
  眼下朱尚武问到这个问题,礼部侍郎还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了。
  可是皇帝问道了这个事儿,他也不能不回答呀。
  所以,这位礼部侍郎啊,只好苦笑着回答说:“陛下,那些宋人就是这么说的,下官也无法确定此事啊。不过依着下官的意思,想来这些宋人既然能够提出这样的条件,那么他们也肯定是有点底气的。”
  一听他没有办法确定,朱尚武说不出的失望。
  这事儿不确定下来的话,总是显得那么的玄乎啊。
  所以,朱尚武对这位礼部侍郎道:“传旨,马上让宋国使臣觐见。我一定要将这个事儿确定下来,有了哪些银子和粮食,咱们头疼的事儿可就解决啦。”
  朱尚武话音一落,诸大臣们齐齐道了一声“陛下英明”……不过朱尚武倒是心里很不以为然,英明不英明就不说了,你们平时背后骂我昏君还当我不知道呀!
第1152章
皇帝就是背黑锅的
  广德八年冬,1633年。
  此时,距离正常历史明朝灭亡还有11年的时间。
  如果历史没有差错按照正常的进程发展下去,那么偌大的一个明帝国也就只有11年的寿命了。
  对此,朱尚武和一众朝臣们可不清楚,毕竟他们可不是半仙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发展。
  不过,这个时候的大明国,已经有了一些摇摇欲坠的意思了。
  只是,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一点而已。
  况且,虽说东北的后金国崛起,对大明总是不断的骚扰。
  可凭借后金过的那点人口,想要动摇大明的国本那简直就是开玩笑了。
  想来想去,也只有大明西北一带的农民起义还有点意思。
  “你们大家对此事怎么看?”
  朱尚武听了礼部侍郎的禀奏之后,心里那是已经非常认同的了。
  他真的想马上就见到赵宏宇,然后和他将借钱的事儿谈妥,来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
  可是呢,作为一个皇帝,他又不得不询问一下大臣们的意思。
  当然了,这是因为朱尚武性格缺少决断,并且在位的这些年已经习惯什么事儿交给大臣们来做主的原因了。
  要知道,平时他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研究他所谓的“书画技艺”上,压根就没有放在治理朝政之上。
  户部侍郎闻言之后出列道:“陛下,如果那些宋人真的愿意借给咱们五百万两银子的话,那么陛下好事见见他们的为好。只要是有了这五百万两银子,那么咱们很多事情就都可以解决了。所以臣下建议陛下去和他们谈谈。”
  户部侍郎一开口,户部尚书也走了出来,为自己的下属撑腰。
  说实在的,如今最难过的就是他们户部的官儿了。
  无论是那个衙门都要找他们来要银子,可问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银子可给啊。
  每年收上来的那点赋税,还要给各地的军队发饷银,同时还要给各地赈灾,早就已经入不敷出了。
  如今还能撑着,全都依靠他们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户部的账本上,可是有着很大的一个窟窿呢。
  如今辽东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在加上京城被围,很多事儿又开始需要大量的银子了。
  因此,户部的官儿们都是头疼的不得了。
  他们恨不得地里能够种出银子来,让他们每天都收割一茬才行。
  而能够用的手段,基本上他们也都用过了,压根就无法弄到银子。
  所以现在他们听说了这个事儿之后,怎么还可能继续淡定下去呢。
  不说别的,只要能给他们银子,让他们解决眼下的事情,那么他们真的喊那个人爹都行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
  随着户部的官员们众口一词的全部支持,其他部门的官儿们也都纷纷的开口了。
  大家的意思都差不多,那就是朱尚武应该和宋人谈谈看,光是五百万两是不够的,最好能够多借点才成。
  反正借钱的是朝廷,还钱的也是朝廷,和他们个人没有什么关系。
  真要到了还钱的时候,就让陛下去头疼吧。
  如果能够弄多些银子的话,他们就可以上下其手从户部那边弄钱到自己的私人腰包了。
  所以,他们怎么可能不蛊惑朱尚武,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不多借一些呢。
  而朱尚武听取了各位大臣们的意见之后,心里也有了一个决断。
  是的,为什么不呢!
  大臣们说的很对,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不多借一些银子呢。
  对方既然开口能够借五百万两银子,那么自己多借个几十两或者是一百万两总是可以的吧。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朱尚武以前不懂的这个道理。
  但是自打辽东糜烂,女真人兵临城下之后,朱尚武对此有了很深刻的认知。
  这些,都是以前他根本就不知道的。
  从前的时候,这些事儿都是由大臣们去处理的。
  反正也没有什么大事儿。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一个不好,城外的女真人可是会攻破京城,将京城屠戮一番的。
  所以,现在他再也不能像是以前那样,什么事儿都交给大臣们去处理了。
  而大臣们在眼下的这个情况之下,也不好什么事儿都做主了。
  因此,朱尚武这个甩手皇帝,也只能开始走到了前台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听了诸位爱卿们的提议,朕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了。”朱尚武抬手向下压了压,然后沉声吐气对朝臣们说道。
  当朱尚武开口之后,大臣们便都安静了下来。
  “传旨,召宋人入宫,朕要亲自的和他们谈妥这个事情。”
  朱尚武愿意出头来谈这个事儿,对于朝臣们来说那是最好的了。
  他们都乐意朱尚武接下这个担子,而不是他们这些人。
  毕竟,泱泱天朝上国,现在居然穷的要去借银子这个事儿要是传了出去,可是不怎么好听的。
  一旦要是被周边的那些番邦小国知道了的话,他们会怎么样的看待大明呢?
  至少,这事儿不能让他们来做,他们可都是还要想着青史留名的了。所以呀,像是这种以后会被写进史书,遭来百姓们痛骂的事儿啊,还是让皇帝殿下来做好了。
  嗯!
  天子嘛,背黑锅的好人选呀。
  临时朝议事散去之后,大臣们各怀心机的回到了家中。
  朱尚武则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宦官离开了皇宫,带着一队护卫径直的前往理藩院所在,去对赵宏宇他们宣旨了。
  只是,宦官来到了理藩院之后,却发现宋人并不在理藩院这边居住,敢情宋人嫌弃理藩院这边太过于简陋和狭小,所以在外面自己找住处了。
  得!
  对于这些大爷可得罪不起,自己还是继续走一趟吧。
  作为朱尚武亲信宦官,这个名字叫做薛三才的太监,当然十分清楚这些宋人对于皇帝陛下,还有京城意味着什么。
  匆匆忙忙的离开了理藩院,薛三才薛大太监带着队伍来到了理藩院外的客栈街道。
  不过,一连串的打听下来之后,薛大太监发现这里居住的宋人地位不是很高,多数都是一些小官儿和士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1/19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