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0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7/2763

  他这个比喻很别致,又不留痕迹的把奈飞的员工都捧了一把,掌声之外,下面已经有员工在高兴的吹口哨。
  在美国的这些不打领带的场合,就是这么放松。
  “我喜欢奈飞,是因为我喜欢电影,而奈飞的服务,让电影之夜,成为我生活中日常性的娱乐活动。”
  “我的选择性也更宽,网站针对我个人爱好推荐的那些电影,确实都很让我满意,而这样个性化的服务,是传统DVD租赁店提供不了的,包括号称7成的美国人,都居住在离他们的门店不到10分钟车程的那家。”
  “哈哈。”大家又一次大笑起来,冯一平说的那家,自然是奈飞的死对头百视达。
  在这样的场合,提一提这个死对头,显然是拉近彼此间距离最有效的办法。
  大家都清楚,传统DVD租赁店再方便,但是它的选择还是很有限,你一般只能在那里找到最新的,而且上映后票房排名在前20的电影——因为只有这些电影,才会被制作成DVD广泛发行。
  即便是这些,在它们上映6个月之后,你也很难再在DVD租赁店里找到他们。
  而在奈飞的网站上,随时都有超过5000部影片供你选择。
  这一点,也是奈飞人最自豪的一点,冯一平这么一说,刚好就戳在大家的痒痒肉上。
  “因此可以说,奈飞是一家颠覆性的公司。”冯一平又说了一句大家都喜欢听的话。
  在场的这些年轻人,都是典型的美国人,他们就喜欢从事酷的、颠覆性的工作。
  “而我个人,尤其喜欢颠覆,”他拿着话筒,在那不到三米长的台上来回走动着,笑呵呵的看着在场的那些人,“所以,我喜欢奈飞,我喜欢你们。”
  “我们也喜欢你。”台下的叫声此起彼伏。
  马灵看着冯一平在台上挥洒自如,轻松的把控全场,如臂使指的调动现场的气氛,有点小小的迷醉。
  这个家伙,就是靠演讲,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冯一平话锋一转,脸色也严肃起来,“正因为是喜欢奈飞,喜欢大家,我渐渐的,越来越为奈飞担心。”
  这个过渡也不生硬,当然只有喜欢的,你才会关心,进而才会担心。
  “我发现,奈飞创办到现在,已经越来越像一家传统的公司,而不再是创立之初标榜的那家科技公司。”
  “我想大家都清楚,截止到去年底,我们这家高科技公司,能拥有超过150万订户,其实主要依靠的,竟然是200年前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一直由政府员工经营的低技术含量的投递系统——美国邮政局。”
  跟百事达的相比,奈飞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大多数订户收到DVD的时间,最开始,要等上四天、五天,甚至六天的时间,才能拿到新电影,这显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
  但是,自从01年夏在桑尼维尔设立了第一家仓库,为湾区的订户提供隔日达服务后,湾区的订户大幅上涨,奈飞随即迅速在全国建设了近30家配送中心,依托USPS,把订户在网上租赁的影片,最迟隔日送达,关键是这一点,带来了订户的大量增长,而不是奈飞一开始所依靠的互联网和DVD镭射碟片技术的进步和普及。
  “我觉得,这不是我喜欢的那个奈飞最应该成为的样子。”
  “同时,我们也得承认,我们的竞争对手的一些分析,确实有它的道理,我喜欢的奈飞,现在从事的,确实是一个利基市场(行业大佬们懒得去发展的小众市场)。”
  “这样的市场,我们把它做得越大,其实风险也越大,因为这显然会导致那些有实力公司的注意,就算有一天,我们终于成为了这个行业的领导者,但是那时我们同时会发现,身后跟着一大波竞争对手。”
  “关键是,这些竞争对手里,有我们原本的对手,大家都知道,百视达在线租赁推出在即;还可能有很多实力强大的其它行业的领导者,就比如现在对我们造成了很大威胁的沃尔玛。”
  “我们能打败这些竞争对手吗?我相信,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我们奈飞人终将会取得胜利。”
  先扬后抑,现在又得扬一会,谁都不喜欢一直听批评的话。
  “但是,我在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答案是有的,这就是我努力了这么久,一定要跟大家成为同事的原因,因为我有信心,带领我喜欢的奈飞,带领我喜欢的奈飞人,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他果决的一挥手。
  和刚开始的热闹不同,台下此时一片安静,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冯一平,静静期待着他的下文。
  一束阳光,刚好透过窗玻璃照在他身上,这一刻,他无比闪耀。
第四百三十六章
唯有颠覆
  只有少数几个人,比如康明斯、伦道夫他们,已经提前知道冯一平的安排,此时都老神在在的,其它的那些人,都在期待这个在收购了硬币之星之后,很快推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举措的人,对奈飞,有什么安排。
  “我相信大家现在应该都清楚,硬币之星和麦当劳合作的Redbox,就是为奈飞准备的,”冯一平点点头,“确实是这样。”
  “很高兴少了一个竞争对手的同时,又多了一个强大的助力吧!”
  不少奈飞人这才恍然大悟,难怪那时公司急匆匆的介入硬币之星和麦当劳的合作,原来哈斯廷斯他们那会就可能看出了冯一平的目的。
  原来冯一平之前说的那些,并不是虚言,他是真的早就在为奈飞做准备。
  甚至,有些脑筋灵活,想象力丰富的,此时进一步在想,那么,再朝前推一步,为什么能和麦当劳这样眼高于顶的公司,在Redbox合作的事情上那么顺利呢,是因为有了硬币之星。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他收购硬币之星,除了硬币之星本身有发展的潜力,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Redbox项目,就是为了介入DVD租赁市场,就是为了购并奈飞铺路?
  他们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这个推断是正确的。
  啧啧,这个冯一平在商业上的布局,真是天才级别的。
  他的一系列收购和合作,有着明确的目的,但是,外人都看不清楚。
  他当初收购硬币之星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他最终的目的,就是奈飞呢?
  不可能有人知道。
  高手对弈,哪怕是看似闲棋的杀手锏,也经不住人琢磨,总能被对手看穿。
  但是,如果你落子在棋盘之外,有谁会注意?
  这才是大师级别的,他看似无意,随随便便的落下一子,而这时,他要针对的对象,压根就不会意识到,这样的布局,针对的竟然就是自己。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执行力超强的团队,要知道,在很多时候,好的点子不缺,缺的是把这个点子变成事实的团队。
  高明的战略布局能力,能力超强的执行团队,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怎么可能不成功?
  顿时,不少人再看台上的那个人,目光里已经掺上了佩服和崇拜。
  原来在他们的印象当中,冯一平的成功,只是那一系列的数字,23岁,两家上市公司,几十亿美元身家等等。
  现在,他们才有些了解,这位年轻人的创业偶像,究竟在商业上的能力有多么卓越。
  既然如此,慢着,按冯一平的思路,你怎么又能确定,收购奈飞,就是他最终目的?
  有没有可能,现在收购奈飞,就像是去年收购硬币之星一样,只是为他的最终目标服务?
  冯一平已经在进一步揭开谜底,“但是,这并不全是我们为奈飞准备的全部。”
  马灵看着台上那个光彩四射的家伙,心里说不出的骄傲,她是骄傲自己的眼光。
  另一边的苏珊,看了台下的马灵这会脸上的光彩,却忍不住有些腹诽,能不能像你在对待女孩子上那么干脆直接点?
  她这误会真的很大,冯一平最不干脆的,恰恰就是在对待女孩子上。
  “我得说,那个当初不屑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现在已经有样学样,准备上线自己的DVD租赁业务的百视达,他们有一个词用得很对,利基市场。”
  “如果从更高的层面来看,整个DVD租赁市场,不管是我们这样的现代的,还是他们那样的传统的,其实都可以说是一个利基市场,是那些大的传媒集团懒得布局的市场,对吗?”
  这个当然对,现在所有从事DVD租赁和销售的公司,其实都只是在为那些电影公司服务,也就是在为那些传媒集团服务,而且,议价能力非常有限。
  “我看了公司的相关数据,如果按之前的趋势发展,我们将在短期内,也许是两三年内,我们销售的DVD总数,将累计达到10亿张这样可喜的数字,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那样就是巨大的成功吗?”
  “那是巨大的成功,但是,那不是属于我们的成功,那是属于上游的传媒集团的成功,那是属于我们下游的USPS这样的邮政公司的成功。”
  “我们的业务量越大,电影公司和USPS收入更高,但是我们自己呢?公司去年才终于实现盈利,但只有不到700万美元。”
  这个数字,让大家都有些赧然。
  确实,公司赚来的钱,大部分都给了电影公司和邮递公司,一年的邮递费用,都要几年才能赚得到。
  冯一平摇了摇头,“所以,从长远来看,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奈飞。”
  “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很简单,那就是颠覆。”
  “只不过,奈飞创办之初,颠覆的是传统的DVD租赁市场,而现在,我们要颠覆,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底下哗然。
  有些人兴奋,高科技行业的每一次发展,不都是对之前自己的一次颠覆吗?
  有些人则难掩失落,难道真要抛弃自己辛苦努力得来的成果,再一次从头开始?
  “我们是一家高科技互联网公司,我们颠覆的途径,自然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在我们一心一意的盯防百视达,针对沃尔玛的时候,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从互联网泡沫开始的那时到现在,这短短的两三年中,互联网技术已经取得了又一次飞跃。”
  “再也不是从网上下载一部电影,需要耗费几十个小时,花费超过10美元宽带费用的时候,而这,正是我们新的机会。”
  “是的,你们没想错,”冯一平看着台下已经有些恍然的员工说,“流媒体和即时点播,才是我们应该专注的新方向。”
  “轰。”下面顿时议论纷纷。
  由此最直接的好处,是节省高额的邮递费用,以及建设越来越多的配送中心的投资,以及由此需要雇用的工人的财务支出。
  最关键的是,这样做,显然能为订户们提供更快捷的服务,公司一直提倡的“不限量”看电影,终于也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