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9/2763

  不懂技术的冯一平,现在跟大家讨论的是一个高深的技术问题,也是会关系到未来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这是集团云计算的专题会议。
  这可以说是嘉盛目前所有在进行的项目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最开始,在他明确提出云计算概念之前,迈克就在硅谷公司下面,组建了一个云计算项目组。
  后来随着投资谷歌,为了避免竞争,这个项目组,和他收购的电子地图技术提供商,一起并入了谷歌,但是在国内,相关的研发却没有停下来,一直挂在智通下面。
  “我看了这两年的进展,还是很可观,至少,在最基础的操作系统方面,我们已经有了艰难的开局,我们也知道,云计算,最难的其实就是这个最底层的系统的搭建。”
  “所以,我可以大胆的说,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接下来,不好说是一片坦途,但至少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
  作为一个不懂技术的领导者,他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的为大家加油鼓劲。
  省城,洪浩然转头看了看左右,项目刚启动的时候,那些和自己坐在一起的面孔,现在只能看到少数几个。
  一直在和编码打交道的洪浩然,就是在组织开发类似SAP最大的管理软件时,也没有想到过,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天,竟然会艰难到残酷。
  项目刚启动时的那些成员,他们中的大多数,现在要么想办法调到其它项目,要么干脆离职,可以说,这个项目,不但是智通员工流动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整个嘉盛员工流动最大的一个项目。
  这充分的说明了这个项目的难度。
  但是,一想到冯一平都已经提出了大数据,那确实没有理由再在这个问题上延宕,“明白,我一定会调配最优质的资源来为这个项目服务。”
  “德鲁克,我也希望人力资源部门,能为这个项目提供配套的服务,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募集这方面的人才,包括东欧地区。”
  冯一平就记得,好像在乌克兰,就有不少优秀的数学家。
  “这是我们部门接下来的一个重点。”德鲁克说。
  冯一平要出版大数据方面的专著,嘉盛内部,自然先做了充分的准备。
  听了这个,洪浩然感觉总算轻松了点,现在最缺的,就是这样敢在这个让很多工程师头疼的项目中,有扎根下来的心思的人。
  “这是我们在人力上的支持,”冯一平说,“资金上,同样也是大力支持,虽然具体的使用,肯定会受到制约,但是,只要项目需要,那么每年支出是一亿三亿,还是五亿十亿,那都不是问题。”
  “这样投三五年,还是八九年,也无所谓,总之,对我们整个集团来说,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他这话说得好霸气。
  但他这真不是显摆。
  嘉盛旗下,现在有这么多和互联网有关联的公司,已经涉及了社交、电子商务、操作系统等最主流的领域,这三个大项之下,又涉及了更多的衍生技术。
  而通过几起并购,比如,通过对原本看上去,在技术方面并不是太突出的奈飞的并购,让他们明白,技术,真的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公司运营水平。
  受奈飞的启发,本来就和互联网,和高科技的相关的汽车网、佳缘网、同程网、智通等,又重新审视了原有的流程,针对性的开发了不少新技术,均大幅提高了原有的运营水平。
  受奈飞的启发,甚至连物流公司、装饰公司、便利店、美佳等这些传统公司,也在寻求通过高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效率,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公司的赢利水平。
  甚至可以说,随着各公司的发展,随着主动被动的一些观念的改变,嘉盛,正在成长为一家全面的技术公司。
  而技术是怎么来的?对比后来国内一些公司的经验教训,技术,一定程度上,就是用钱砸出来的。
  后来国内的两家大公司,联想和华为的成绩,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华为舍得在技术上投入,这驱使它成长为世界级的高科技公司,而联想,在技术上的投入,十几年加起来还不如华为的一年,所以,它后来在各主营业务领域,均全方位萎缩。
  “公司账上,有十位数的现金。”财务总监李琳说。
  听了这第二个保障,洪浩然和周围的人,心里马上火热起来,每年都能投入十个亿?
  “还有一个支持,是在实践上的支持,除开我们的上市公司,其它的比如便利店、装饰公司、物流公司……你们希望哪家公司作为第一个用户,那家公司就必须全力配合,他们不同意,你来找我。”
  还是那句话,虽然我们都精益求精,但任何产品,尤其是软件产品,不可能像硬件那么精益求精,可以确保只有多少比例会出问题。
  研发时考虑得再周详的软件在投入使用后,肯定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找一只小白鼠来检验。
  “明白,有了公司这样力度的支持,我们有信心一定尽快拿出成熟的产品来。”到这时,洪浩然他们的信心又提高了不少。
  如果没记错的话,洪浩然觉得,这应该是冯一平第一次对一个项目这么看重,这么迫切。
  而他没那么看重的那些项目,都那么成功,那么他如此看重的云计算项目,同样肯定会有非常美好的前途。
  就是为了这个,他觉得也应该付出全部的努力。
  ……
  硅谷,此时不止一家有一家公司在筹划云计算项目。
  在其它人还在议论冯一平提出的大数据时,这些和这个领域最相关的公司,已经付出了行动。
  他们同样看出了大数据所蕴含的财富,但是,要想从大数据里挖掘出财富来,自然需要工具,而云计算,就是最好的工具。
  也就是,要想在大数据时代有所作为,首先必须在云计算领域有所成就,不然,再大的数据,那就是数据而已。
  而也就是在此时,班加罗尔的那些人,总算明白了冯一平为什么不选择在班加罗尔对外界披露他的大数据理论。
  印孚瑟斯的穆尔蒂看着公司战略团队推导出的结果,前所未有的凝重,果真会如此吗?冯一平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预计到了这样的后果吗?
  如果真会如此,那还真是个无解的难题。
第七百五十三章
抄后路
  11月的班加罗尔,天空依然晴朗,阳光依然灿烂,穿着长袖衬衫的穆尔蒂,看着自己的印孚瑟斯园区,依然是浓浓的满足和自豪。
  这不是一个园区,这应该是自己花了毕生的精力,在印度,在班加罗尔,所建的一个现实中的乌托邦。
  但是,再看一眼桌上的那份报告,老穆尔蒂顿时觉得,这处乌托邦,好像已经有些根基不稳。
  他这次给战略团队下的任务,本来是推导在大数据时代,外包服务的特色,以便从现在开始,就进行相关的准备。
  作为IT行业的老将,老穆尔蒂非常清楚,新技术的出现,对消费者来说,自然是福音,但对一些从业者来说,却是残酷的考验。
  就比如目前发展得越来越快的数码影像技术,对传统的胶片市场的巨大打击,曾占据全球2/3的胶卷市场的柯达,去年的业务大幅萎缩71%!
  虽然它还有手段,虽然它在自救,但穆尔蒂看得明白,所有的那些努力,都将是徒劳的,新技术对老技术的淘汰,是谁都阻挡不了,不可逆的过程。
  无论是面对好的还是坏的影响,他这样的领军人物,领军企业,都必须要提前做出应对。
  然而谁也没料到,这个兴冲冲的团队,最后竟然无可奈何的得出了一个让人非常沮丧的结果。
  经过反复验证后,他们一致认为,随着大数据的提出,将让企业和个人改变之前的一些观念,一些将直接影响外包业务的观念。
  对于什么是核心业务,什么是可以外包的IT工作,各大公司曾经有着明确的区分,然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数据的提出,随着高科技行业转向数字化服务和云计算,从蕴藏着金矿的大数据着眼,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把IT视为推动其整体业务转型的重要一环。
  相较于印度IT公司提供的传统业务,他们将会寻求价值更高、更具创新性的服务。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越成熟,这种趋势将越明显。
  发展趋势是,很多公司将会把很多原来毫不犹豫会外包的业务,由自己负责。
  也就是,大数据,等同于抽掉了外包业务蓬勃发展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它越普及,传统的外包业务,将会越萎缩。
  一定意义上,大数据和云计算,就将是他们这些传统外包业务的掘墓人。
  虽然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但对老穆尔蒂这样的行业创始人来说,他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规划这个行业的远景。
  老穆尔蒂再一次拿起那份报告,根据管理团队的预计,作为一种重置资源提升效率的技术,在云计算技术成熟之后,将会有超过8成的用户,会考虑应用云计算,来取代以技术为主的ITO(与IT职能直接相关的信息技术外包)。
  作为一种重置资源提升效率的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对BPO(与IT职能非直接相关的业务流程外包)的影响则将很小。
  因为BPO外包,主要是基于人力的外包服务,比如财务管理、数据录入、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外包服务最终都需要人力来完成。
  谁都知道,这样传统的、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利润肯定也是最低的。
  让人欣慰的消息也不是没有,云计算和大数据,对KPO(知识处理外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是最高层级的外包服务,或者说是创意服务。
  而创意,显然只有人类才具备,技术,再好的技术,对此也是无能为力的。
  除非将来真的出现很高程度的人工智能,否则作为一种技术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将很难影响到这一领域。
  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KPO业务,在他们所有的业务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如若不然,班加罗尔就不是亚洲的硅谷,而是地球的硅谷。
  综上,也就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将来不会对低端的BPO外包造成较大的影响——除了会促进提高这一类业务的技术水平。
  会对目前主要的利润来源,ITO业务,产生致命影响。
  对现在到将来,只作为一个象征意义的KPO,则几乎没有触及。
  这个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老穆尔蒂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这份报告,烦躁不安,很难静下心来,模模糊糊的,他觉得自己抓住了一个重点,但闭上眼睛准备去捕捉的时候,却又完全看不到那个点在哪里。
  他有些烦躁的摇了摇头,静坐了一会,通知秘书,“联系冯先生,告诉他,我希望能尽快跟他通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9/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