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1/2763

  不过金翎接下来并没有说他,过了一会点点头,“这样也好,这样下次再约他们出来,就有一个很好的理由。”
  这次你请了我,总要让我有机会回请你不是?
  “我也想,等促销期结束之后,再和他们聚聚。”张必兴说。
  “嗯,应该的,不管是商城,还是一平在快递方面的布局,未来都需要他们的支持,”金翎说,“这么看来,今天谈得不错?”
  “是很不错,彻底的打消了他们五位的疑虑,他们对集团在快递方面的规划,非常佩服,只不过金总,说实话,对冯总的一些安排,我个人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在一些具体的方面,可能会阐述得不是太理想。”
  冯一平的一些理念,张必兴确实不是很理解,因为冯一平的很多决定,至少都建立在往后十年的基础上,而很少有人能看清楚,或者说看准十年后的发展趋势。
  “正常,我有时候也跟不上他的思路。”金翎说。
  她对冯一平了解得多,接触得也多,她感觉,冯一平的有些举措和理论,也是在不断完善中,也就是有些事,他也还在不断思考。
  当然,大的方向,是已经确定的,他思考的,都是实施层面上的一些具体问题。
  “我们只要知道一点,这个以各地的转运中心为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个我们云计算和大数据在集团内的第一个具体项目,不仅是对嘉盛商城,而是对我们集团都重要。”
  “我明白,”张必兴马上说,“我明白和这些未来看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的物流公司,在现阶段就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大的方向,不明白也没关系,自己不用操心,只要操心公司交办的具体事项就好。
  ……
  非常关注嘉盛举措的老马,倒是在第一时间,就看清楚了冯一平这个大战略的用意,“他这是大手笔的在打造一道壁垒。”
  看着汇总上来的情况,老马说。
  之前,他对嘉盛自己组建快递公司,相当不以为然。
  他看得很清楚,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快递行业,依然将是一个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说白了,就是卖力气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对于嘉盛在各地兴建的那些仓库,他也不太放在心上。
  因为在彼时,那些仓库并没有说对社会开放,更像是他们自家的中转仓库。
  但是现在,嘉盛的这些仓库,对商城上的所有商家开放,这个决定,让他明白,冯一平的做法,怕不会是那么简单。
  在加上冯一平刚提出的大数据,很显然,他那建的,是仓库,也不是仓库。
  “哪怕是一个几十块钱的单子,在你下单后几个小时内,你就能在家里收到货,这样的模式,哪怕目前只在少数的几座城市里推行,这影响力,这好感度。”提起嘉盛日前正式宣布实施的这一计划,老马也是相当羡慕。
  “我觉得,他们做快递,可能还有另一个考虑,那就是,他们可能希望能够清楚,快递这一环,后台一整套的要求。”蔡总补充道。
  “结合他们最近的所作所为来看,那是肯定的。”老马说。
  嘉盛快递和华东快递的那五家会面谈合作的事,这两天,也不知道是哪一方放出的消息,反正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一情况。
  知道嘉盛目前所建的那些仓库,不过还是小打小闹,将来的转运中心,会更上规模,这连老马也有些无语。
  他感觉,双方的差距,不仅是在资金上,更主要的是,还是在观念上。
  自己这一帮人,目前只想着把所有的东西都朝网上搬,恨不得在明天,就替代所有的实体商店,但冯一平,已经在考虑线下的一些问题,在考虑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问题。
  或者说,他早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这是个巨大的差距。
  到这会,老马也一点都不怀疑,冯一平进军电商,是跟风之举,他当初在开便利店的时候,应该就想到了这一步。
  “我听说,很多地方政府,对嘉盛希望建设这样的转运中心,都非常支持,包括一些一线城市,也抛出了免费供地的承诺,而且动辄上千亩,还都是一些相当不错的地段。”蔡总说。
  他话里的羡慕,是个人都能听出来。
  这也是冯一平现在就抛出这个计划的一个原因,此时不但那些快递公司还不成气候,议价能力有限,包括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地价也没有高到飞起。
  这时建这样的运转中心,不但花费低,还能建在一些不错的地段,确实,此时的不少地方政府,送出去上千亩也不会心疼,再过上个几年或者十来年,让他们这么大规模的送地,还是在相对的黄金地段,谁都没那么大的脸面。
  “那也要有那个实力建设这样的一个网络,你觉得,以冯一平的做派,他会把这些地拿来另作他用吗?”老马说。
  “他肯定不会拿来做商业开发。”蔡总说。
  “快递,也属于物流,物流行业,也算是国家的基础设施,所以,哪怕知道他这个计划,肯定是在为自己考虑,但你还真挑不出他的不是来。”老马感慨道。
  “我们这位冯总,就非常擅于用这样堂堂正正的策略,当然,不得不说,这样的策略,也确实非常符合他目前的身份。”
  “这样很好啊,有冯总在,以后我们的运营环境,定然是非常优越。”蔡总说。
  从话里看,他对两家的合并,真是持非常肯定的态度。
  “是啊,是挺好。”老马双手抱头看着天花板。
第七百八十七章
知足常乐
  “哇,这人果然不经说。”看着老马放在桌上,突然响起的手机,蔡总说。
  “一平,还在海边晒太阳?”看到来电显示,老马连忙接起来。
  “刚回来。”冯一平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黄浦江。
  和张彦,他也很无奈,他们都知道对方的心思,但是,这关系要想有真的突破,还真是很难。
  不过对他来说,和张彦在一起呆两天,一起吃吃饭,看看电视,闲聊……这样记忆里原来最平常的日子,是让现在的他放松的最好良方。
  在那边的那两天,他不但白天经常睡着,就是晚上,也能做到在10点前就入睡。
  “我要感谢你们的热情,我看了到你们那学习的团队的报告,说是收益多多,他们说更有信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既然老马发出了邀请,嘉盛商城也没客气,派出了一个二十人的团队去阿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
  冯一平这样的说法,让老马脸上也有光,“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们的员工,也汲取了不少有益的养分,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称不上什么帮忙,说感谢什么的,就太见外了啊。”
  “那好,我也不跟你见外,我就想问问,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这边做的?”冯一平说。
  他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张必兴和那几家见面的结果,因而对老马又有了些愧疚。
  嘉盛商城,其实已经是抄了他的后路,嘉盛支付,自然要跟支付宝打擂台,现在筹建的这个快递网络,他非常清楚,这又是把老马十多年后重点要做的一件事,放在更好的时间里实施,等于是又抢了他的一个大项目。
  加上有两家合并的口头协议在,他这会的心情,真挺复杂的,也是真想力所能及的为老马提供一些帮助。
  “还真有,我们也希望能让我们平台上的一些商家,入驻你们的转运中心,不过想来那些转运中心,现在应该是满满当当的。”
  如果能让他们平台上的一些商家,也提前在嘉盛的一些转运中心里备货,先在一些重点城市预置一些库存,自然也能极大的提高他们的物流效率。
  “这个,我还是能让他们调一调,空出一些空间来。”冯一平想了一下说。
  这个办法还是能想,除了挤一挤,还可以在那些空地上,新搭建一些简易钢构房,这方面,嘉盛金属制品厂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产品,拉几车构建过来一搭就是,反正促销也就那么半个月的时间,促销期过后,商家自然不用在转运中心里大规模备货。
  “那就谢谢咯,这个我们还真需要。”老马也没想到自己这随口一提,那边就能爽快的答应。
  “谢什么,和你说的一样,说感谢就太见外。”冯一平说。
  “呵呵,希望下一次促销,这个转运中心能越建越大,越建越多。”老马说。
  “这个别问我,如果一切顺利,这事以后也要由你负责啊。”
  如果两家能顺利合并,按冯一平的想法,这事自然是要交给以老马为主导的团队来运作,毕竟他原来就做的不错,有保证。
  “说起这个,我近期也一直在跟软银联系,他们那边的意见,把之前的投资套现,也不是不可以,但听孙正义的意思,他好像对你在美国的那几个项目很感兴趣。”老马说。
  “是,美国本土感兴趣的机构也多着呢,但除了特斯拉,我们目前没有同意一家机构投资我们其它的项目。”
  孙正义这算盘倒真打得精,除了特斯拉,美国的其它几个项目,不但潜力巨大,而且都有着非常好的盈利能力,综合对比,比现在还是以烧钱为主的中国电商回报要高,要值得投资。
  “所以你转告他们,我们的态度是,不接受他这样带有前置条件的协议。”
  冯一平现在,是真不俱孙正义和他的软银。
  软银惯用的说服创业者的一条,其实也非常无赖:我看上了你的这个项目,想投资,如果你不接受,那行,我另外扶持一家跟你对着干。
  冯一平现在哪还怕这个?孙正义要是敢跟他对着干,他就更敢跟他对着干。
  我的资金状况比你的还好,至于在投资公司和项目方面,别说他孙正义,就是盛名在外的巴菲特,也比不过冯一平,甚至连一些项目的创始人,都没有冯一平更清楚他们的项目的发展潜力。
  “我们希望跟软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当然,这主要取决于软银的态度。”冯一平这话说得,霸气尽显。
  大有软银如果态度不佳,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意味。
  “行,我一定向他们转达你的表态。”传这样的话,对老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提气的事。
  挂了电话,他想了一会,把桌子上原来的那些东西清干净,放上一幅大幅的中国地图,“换换脑子,你看老蔡,如果我们负责这个转运中心的项目,你觉得,我们需要在哪些地方布点?”
  两家的合并,虽然是他主动提的,但他也是想法最多的一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1/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