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2763

  至于那些戴着帽子,穿着制服的人,打着各种名目三天两头的上门打秋风,敲竹杠,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你不看我们国家的首富,一般都不在首都,一省的首富,一般也不在省城,都在下面呢,所以现在不好去沿海,只能去下面。
  县里,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随便一个办事员都能想办法刁难你,要好处,而且虽然他权利不大,但就和那想吞象的蛇一样,胃口一点不小,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这些苍蝇才是最讨厌的。
  当然也不是没办法,只要冯一平找条大腿抱抱,下面再适当的打点一下,这些麻烦事自然会消停,抱人大腿,当然不是件愉快的事,这是最不得已的选择,他现在还没到必须抱人大腿的份上。
  所以冯一平想来想去,还是放在了镇里,但是镇里当然也不是世外桃源,不要看你投资的时候什么都答应的好好的,等你投资落了地,有的是办法收拾你。
  冯一平后来就听说过一件事,在另外一个镇里,一个外地来的投资商,被坑得一无所有不说,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最后,走投无路的他,选择在当地镇政府门口,自挂东南枝。
  所以,就他自己在镇里办厂,哪怕是把村里的人招进来工作,也不保险,领工资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感激,指望有事临头的时候,他们能帮你挡在前头,那也无异于痴人说梦,民不与官斗,这是古训。
  所以,只有学学前辈们的观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他们拉进来,成为命运共同体,这才最保险。
  要是他们知道,每来一个大盖帽的,就是要无端的从他们身上割下一块肉去,管你是哪个单位的,他们都不会乐意。
  只要稍一鼓动,不管你哪个单位的,来打秋风试试,他们肯定能把你围在厂里,让你进得来,出不去。
  就算你是县里市里下来的,他们也不怵,只要你敢占便宜,他们绝对敢带着一家老小去你单位静坐。
  老一辈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啊,同志们。
  当然,这只是冯一平计划的一方面,最主要的,他是想试试,能不能小小的改变一下现状呢?
  一直到后来,他们这样的内陆地区的好多省份,大多数人都像候鸟一样,在老家和南方之间迁徙,大多数人都是把老子娘,老婆孩子留在家里,挣着辛苦钱帮助他乡搞建设,一年到头累得像条狗似的,同时还要承受他乡人的白眼。
  年关时回家,开年后去工作地,都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那我们就不能想办法把自己家的周围建设的好一点,以后就在家附近工作吗?或者更进一步,让其它地方的人,来我们这打工吗?
  冯一平不奢望改变太大的地方,他只想着,能不能改变老家的这一小块天地。
  目前来看,冯一平觉得这事,或者这个梦想,不是不能照进现实,还是可以努力一把。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你放弃,比如地理位置,政府清廉指数,公务员作风等等,地理位置还不是关键的,主要的是后面的这些。
  但是,沿海的那一带,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也都经历过这些问题,现在不都发展的很好吗?老百姓也挺好,公务员也挺好。
  总是说,没人去做,那这些问题永远改变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生你养你的地方,和你打工的地方,差距越来越大,然后,你的下一辈,也会无奈的走上你的老路。
  “你说,我是不是有点傻,是不是痴人说梦?”冯一平问黄静萍。
  “不,”黄静萍坐直身子,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我觉得你想的很对,我支持你,我一定会跟你一起努力!”
  冯一平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有做传销的潜质。
  被她这样用崇拜的目光盯着,冯一平很享受,也觉得自己好像也高大了许多,肾上腺素也在剧增。
  黄静萍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好了,我先去洗澡。”
  卫生间的门都关上了,她又探出头来,“不要偷看哦!”
  冯一平怎么就觉得,这完全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呢?
  ……
  总共两百万的投资,村里的二十亩地作价二十万,老蔡一家投了五十万,梅义良把手里的二十万也全部投了进去,其余的,由冯一平一个人出资。
  村里定了下来,这件事就再也没有波折,蔡磊代表嘉盛公司,和镇里签了约,镇里马上着手土地的平整工作,蔡磊也忙着联系设计院,定设备,去几家林场洽谈原材料的合同。
  梅义良也带着几个人回来,按冯一平说的,类似的建设还会不少,他准备在镇里再成立一家建筑公司。
  结果,他在镇里还没带几天,建筑公司还没成立起来,又跑回了省里,拉着冯振昌来找冯一平,“我想办个砖厂。”
  梅义良找建筑工人的时侯,发现镇里和下面的不少村里,也都在拆瓦房盖楼房,所用的砖,都要从县里拉过来,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
  同时,关于制砖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河砂,镇里多的是。
  冯一平想了一下,“我觉得也行,不过你总要先做一个计划书出来,需求多大,我们的生产规模多大,要多少资金投入,多少人员配置,占地多大?”
  梅义良听了,脸色有些发苦,他只是觉得这事可以做,但叫他做计划书,真的是为难他。
  不过这事也马虎不得,这不比他们开始开面馆或者开装修公司,就制砖机和配套的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等这些机械设备,要投入的可不是小数目。
  “这有什么好难的?”冯振昌在旁边说,“你不会做,就花钱请人啊!”他说这话的时候,颇有几分劳心者的意思。
  “对对,我这就去挖人。”
  “小舅,把二舅带着一起吧,”冯一平说,“到时可以让他负责砖厂。”
第三十三章
开工仪式
  “冯老师,冯老师,”会计按着头上的草帽跑进村委会,“到帐了,钱已经到帐了,二十万!”
  “恩,喝口水。”四叔比他早知道这个消息,“你准备一下,青田家的二儿媳妇赛春,明天来村委做出纳,你们明天办一下交接。”
  “啊。”会计听了这话有点小小的失落,以前村里的会计可都是兼出纳的。
  四叔听得出的他的失望,会计兼出纳,本就是权宜之举,现在又是修路,以后橱柜厂又要分红,再让会计兼出纳,不是引诱他犯错误吗?
  新来的出纳赛春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到镇里的银行,把昨天到帐的那二十万单独开户,四叔特意对会计和她强调了,“没有我的签字,这笔钱一分都不能动!”
  “赛春,”四叔带他们俩来到村委会那间屋子外面,指着墙上他昨天从小学拿来的那块旧黑板,“以后每一笔支出,都要写在纸上,贴在这面黑板上,一笔都不能漏。同时,你们也要准备好相关的单据,以备有村民要查账。”
  “啊,还要让他们查账?”会计更不高兴。
  “这钱就是大家的钱,他们有疑问了怎么不能查?”四叔不打算在这里面占上一分钱的便宜,也不想帮人背黑锅,所以采纳了冯一平的意见,把账目公开。
  “你们都是响鼓,我还是要重锤一遍,也是丑话说在前头,万一账目有问题,我也不管什么原因,到时直接往派出所送。”
  出纳赛春下午从镇上回来的时候,身边还多了一个人,镇长的司机小苏拎着个包也跟着来了。
  “冯老师,”他满脸堆笑,“恭喜啊!”
  四叔虽然对这个小伙子很不感冒,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苏师傅,稀客啊,快请坐。”
  其实小苏还有个通讯员的身份,不过四叔选择性的忘记了,只点出他司机的身份。
  小苏听了依然言笑晏晏的,看赛春出去了,就开门见山的说,“冯老师,村里修路,肯定要用到工程机械,刚好,我有个亲戚就是做这一行,手里有挖掘机,也有推土机,压路机也有一台,价格绝对公道,这是他们设备按小时报价和包月报价表。”
  四叔拿过来瞅了一眼,大概比他们自己找的要高出两成五来,“呵呵,挖掘机和压路机,我们这两天我们都联系好了,你们来的有些迟。”
  小苏看了看门口,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冯老师,通融通融,之后自然还有心意奉上。”
  四叔这下懒得和他废话,冷冷的看着他,“拿回去,别给自己找不自在。”
  “你这话说的,这也不少啦,而且最后会按总价的半成返点给你。”小苏显然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
  四叔站起来,不理他说什么,也不管他是自己还是代表镇长来的,“你要是现在收起来,大家还能留几分脸面在。”
  他这样的村干部,又没有上升的渠道,不能再往上爬,做这个村长也不是为了捞钱,真正的无欲则刚。
  小苏灰溜溜的走了,走出村口的时候,还狠狠的朝着这边“呸”了一声,“老东西。”
  也只能这样背着人骂骂而已,对四叔这样的人,他们还真没办法。
  冯振昌接到自家兄弟的电话,说这个星期天村里公路动工修,要搞一个简单的仪式,叫他回去参加,同时当然还要邀请蔡磊。
  这样的场合,冯振昌和梅秋萍是乐意露面的,也不开自己的那辆面包车,星期六的下午,就坐着冯一平的车回到了老家。
  这一趟是冯振昌最风光的一次,之前,村里人是知道他们家有钱,想想可能有几十万吧,那就已经是个很了不得的数字,现在光在镇上就投了一两百万,这就多得有点吓人。
  所以这路上碰到的一个个,那个热情啊,不管是挑着担子的,还是扛着犁牵着牛,端着盆去池塘边洗衣服的……一个个的都停下来跟他搭话,都是恭维话,而且还不带重样的。
  回到家里更是消停不下来,原来塆里领军人物,也就是冯卫东和冯家升两家,本来还和他们家有点别苗头,有些不服气。
  不管是听说他们家在省里买了房子和店面,还是看着冯振昌回家时开回的面包车,都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钱哪是那么好赚的?怕是吹牛的成分多一些。
  但是这一次,他们彻底的熄了这个心思,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欢迎他们一家回来。
  冯家升子在镇里食堂上班,对算到镇长头上的这桩招商引资的事很清楚,那可是实打实的要投两百万!
  虽然总经理是一个姓蔡的,不过那也是冯振昌小舅子的大舅子,说起来也是一家人,大头的钱还是冯振昌家出,至少上百万,听说又在跟镇长谈办砖厂的事,那又得是上百万。
  他们两家,也就是原来在塆里日子好过点,没跟人借钱,还借了些钱给别人,其实算家底也就几万块钱,怎么跟人家比?
  “你们就不用烧火了,这大热天的,麻烦!”冯家升老婆给他们送来两热水瓶水。
  “一平,来,吃碗莲子汤。”冯宏兵妈妈递给他一碗在井水里镇好的莲子汤。
  “宏兵呢?听说去了特区那边,现在怎么样?”
  “说是和几个同学做什么塑料制品的生意,他们几个孩子,哪是什么做生意的料,前些日子打电话回来说,现在本钱都没剩几个。”这是冯宏兵妈妈第一次在冯一平面前没有夸自己的儿子。
  “对了一平,到时镇里的橱柜厂建起来后,是不是也要招销售,你看宏兵怎么样?他这几年,虽然没做成什么事,也没赚什么钱,但也算见过些世面。”冯宏兵妈妈希翼的看着冯一平,儿子没赚钱也没事,但这样一年四季在外面飘着,他们也不放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