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5/2763

  台下响起了笑声。
  “对,就是那本《中国即将崩溃》,我们崩溃了吗?并没有。”
  “02年,那位作者又说,WTO也救不了中国,这个,说实话,我们好像根本就指望,也没那个必要,让WTO来救我们。”
  “03年,借着非典,他又渲染中国崩溃论,这一次,我在美国看到,不少美国的学者和企业领导,就直接说,你的中国崩溃论,只在他的书中存在,不存在于中国的现实中。”
  台下有一个人笑着举起了手,有点得意的向周围展示着,那是冯一平认识的一位朋友,摩根斯坦利亚洲荣誉董事长华沃兹,当时批评那位作家的人中,就有他,“谢谢华沃兹先生。”冯一平笑着说。
  “接下来,也许是接受了这样的教训,那位作者在去年年初,似乎谨慎了一些,说中国,或许崩溃?”
  “哈哈哈。”他这段话,就像说单口相声一样,让台上台下的人的都笑了起来。
  “但也不知道是什么给他的信心,在去年年底,他又重拾中国崩溃论的老调,但大家都知道,在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超过了10%。”
  “当然我相信,那位已经为大家提供了不少笑料的专家,今年想也会如此,今年他会说些什么呢?或许他今年会说,‘中国已经崩溃到半路啦,’谁知道呢?”冯一平摊了摊手,“又有谁在乎呢?”
  “反正我的很多朋友,包括美国的朋友,一听他说起中国崩溃,本来还有些悬着的心,马上放下了。”
  “哈哈哈。”这一次,连主持人麦金农女士也跟台下一起大笑了起来。
  “我其实挺同情他,因为我担心我们一直势头良好的发展,会让他‘即将崩溃’。”
  “哈哈哈。”掌声伴着笑声又响成一片,有些人甚至在跟熟人打听,那位作者,是不是也到了达沃斯,如果到了,真想看看他此时的脸色。
  不过,以那位的水平,显然来不来达沃斯。
  “是的,在未来,我们的发展,自然也会遇到问题,但是,有我们那么多勤劳的国民,有我们一直头脑清醒,能力卓越的执政机关,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完美的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我们将继续向全世界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而我们越来越多的富裕起来的国民,又将日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从而产生越来越多的进口需求……”
  “90多年前,我们一位伟大的作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我们就是这样走的。”
  “一直以来,我们就善于从无路处踏出一条路来,从荆棘中,走出一条坦途来……”
  “……中国的经济,将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因此我们的坦途,也是世界的坦途,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谢谢大家。”
  热烈的掌声,把主持人麦金农的话都淹没了,还没等她宣布,台下就有很多人举起手来抢着提问,这其中,就有加藤。
第八百八十三章
过不去
  从现场大家的表现来看,冯一平的这番演讲,无疑非常成功,所以加藤此时分外希望能够现在采访到他。
  没有在这个时候采访冯一平,提出自己尽心准备好的问题,看着他因为回答不出来,然后脸色从现在的兴奋,志得意满,变得青一块红一块,从现在的妙语连珠,舌灿莲花,变成到时的支支吾吾,躲躲闪闪……更让他有成就感的事。
  对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对这个风靡了世界的中国人,对这个盖过了日本所有年轻创业者的中国人,对这个在世界其它地方受到广泛欢迎的中国人,加藤和很多同胞一样,说好听点,观感非常复杂。
  总之,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类似中国这样的人物,出来一个,就踩下去一个,那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事。
  他叫得很大声,还跳起来举手——因为身高是个问题。
  他的举动在这样的场合很个色,不太符合一直以来,他们国家在西方世界精心塑造的文明形象。
  其实这并不稀奇,在诸多的国际场合,不仅是他们,连被他们殖民好多年,在很多方面深受他们不良影响的韩国记者也是如此。
  在记者圈里,日韩记者的“抢座文化”,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比如,他们惯用的手法就是,不顾组织方的安排,擅自在最好的座位上贴纸占座。
  达沃斯的这些会议场所,都不大,他这样发出格行为,自然落在主持人眼里,然并卵,麦金农女士睬都不睬他,你有问题要问,我还有问题要问呢。
  “冯的演讲非常精彩,这从他屡次被大家的掌声打断就能看出来,所以结果是,我们的讨论会,只剩下不到5分钟的时间。”
  “所以我得抓紧问个问题,除美国模式外,中国在经济的发展,未来将在政治上的演变被看作是第二个模式,这个模式将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冯,你如何看?”她点名问道。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由我们的潘所长回答最合适,”冯一平说,“潘所,可以吗?”
  潘所长,也就是那位经济学家,之前就讲过这个问题。
  冯一平不是后来那些靠流量生存的明星,不需要抢占所有的镜头,一直成为场中的焦点人物。
  潘所今天也算是切身领教了冯一平的魅力,“我很乐意。”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和美国的种种不同,首先就是人口基数,与美国的3亿人口相比,13亿中国人实在是个庞大的群体。”
  “我们的总理曾经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他这一次,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冯一平倒是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虽然论据可能不太充分:中国模式,不但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学习的模式,将来,就在08年之后,一度也很受西方的追捧。
  “确实,评价中国的问题,必须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谢谢几位的精彩分享,谢谢大家的参与,我们今天的讨论,到此结束。”麦金农说道。
  这就结束了?这怎么可以,加藤又大叫起来,“冯先生,我有一个问题。”
  但是他的声音,又一次被淹没掉,“延长吧,延长吧。”好多人这时都在叫。
  已经放下话筒的麦金农愣了一下,小声问冯一平他们四人,“你们看?”
  这样的情形,让朱总他们非常高兴,类似的讨论每年都有举办,唯独这一次,听众的积极性这么高,这当然都是因为冯一平。
  所以他们三位首先看向冯一平,毫无疑问,这些叫着延长的家伙,好多也都是冲着冯一平来的。
  见冯一平一副无可不可的意思,朱总马上说,“那就再延长15分钟?”
  “好。”
  果然,接下来的问题,都集中在冯一平身上,先是老熟人,摩根斯坦利亚洲荣誉董事长华沃兹,他问的问题,也是在座的很多企业家想问的问题,先有冯一平收购奈飞等,后有联想收购IBM,他们想了解,中国的企业家,在国际收购方面的策略。
  之后是德勤会计事务所的总裁,他问的是中国企业的管理,以及日渐强大的中国,如何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前两点,冯一平本就有准备,但凡他有准备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他的回答,又非常精彩,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他又交给了我们的外交家,总得雨露均沾嘛!
  之后,还奋力朝前挤的加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冯一平他们说说笑笑的走进后台,怎么可以这样?
  ……
  当着朱总他们的面,冯一平笑着擦汗,“这还真不简单。”
  “冯总真是谦虚。”那三位现在都心情大好。
  “我昨晚就跟冯总说过,没有谁比他更能代表我们国家青年企业家的形象,”朱总说,“现在看,我说错了,没有谁,更能比他代表我们国家企业家的形象。”
  潘所他们坐在后台狭窄过道里的沙发上,大口的喝着水,看来也兴奋异常,“这是我们最成功的一次讨论,这都仰仗于冯总的精彩表现。”
  “哪里,几位过奖了,我是把这次会议,当作一次考试,为此做了很多的准备,不像几位经验丰富,什么问题都能轻松应对,信手拈来。”
  其实朱总他们三位,又何尝没有精心准备?单冯一平这样的话,无疑让他们感到高兴,“那冯总这次,又和之前所有的考试一样,又一次得了高分。”
  “你要做好准备哦,我想这两天瑞士的主流媒体,一定会有报道。”
  ……
  其实在今天,同样高分通过关键性的考试的,并不只有冯一平。
  国内,此时已经是下午,刘继忠此时激动的站在停车场上,站在特意添置的一辆奥迪边,回头热切的看着省政府大楼。
  之前的一个多小时,在孙副市长的陪同下,他就在那里面的一间会议室里,向金副省长,以及省委的一位副书记,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设想。
  这是他刘继忠,有生以来,受到这样级别的领导高度关注的一天,省内有多少商人,能同时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注呢?
  而且他非常确定,这肯定不是自己最荣耀的一天。
  尽管两位领导并没有明确表态,但刘继忠看得出来,他们对自己这个计划的重视,以及看好。
  但是,要想得到省里的支持,自然不是一次汇报就可以的,至少,要等36条明确出台,至少,自己要拿得出经得起推敲,可实施性高的计划书来。
  36条最近就会出台,至于计划书,那同样不是问题,如何组建起一个航空公司,如何拿到飞机,这并不是什么开创性的事,刘继忠决定,春节前就开始到各航空公司挖人。
  “你记住,今天是个大日子,”他对等在车里的刘继善说,“走,回公司,马上成立筹建小组。”
  此时的刘继忠,非常的意气风发。
  这一刻,他已经看到自己的航空公司顺利成立,随着航空公司的成立,他的身家和地位,也从此一飞冲天。
  ……
  直到下午,加藤才又远远的看到了冯一平,但他完全没有办法靠近。
  这是在达沃斯论坛的主厅,也是最大的一个厅,此时,大厅里人头攒动,人们手里拿着杯果汁,或者是杯红酒,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热烈的讨论着。
  他们此时正在等待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到来。
  加藤觉得,这个大厅,此时真的和他去过的中国的一些集市一样嘈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5/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