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2/2763

  他觉得,去讲讲,自然也不只有坏处。
  “我们知道你能肯定能解决好,只是想提醒你注意打破,今天的这些人,和你在外面参加会议的那些人的区别。”王昌宁说。
  “我明白。”说白了,就类似孔子的那句话呗,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
  参加今天这些会议的人,从很多方面来说,跟他的关系都很近。
  但是,冯一平还是觉得,其实也有必要去跟他们讲讲,自己所做的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可以说,都要落到五里坳上。
  而这样的事,想靠他以一己之力来完成,不说力有不逮,至少不会轻松,能多几个同伴,那自然也是好事。
  ……
  下午两点,小学的操场上,真的是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哪里止300多个人?这些在外闯荡的人,普遍都不年前,孩子在冯一平他们这个年龄的不少,不管平时在哪里,是不是对他们的面馆,家具店之类的生意感兴趣,今天自然要带在身边,这样加起来,目前到场的,至少有500人。
  今天没太阳,也没下雨,但有风。
  风虽然柔和了些,但吹到你脸上,脖子上,还是沁骨的那种凉。
  小学的操场,并没有围墙,是敞开式的,不远处还有口池塘,虽然这一块的整体地势是三面环山,但真说不上暖和,不过,操场上,目前看起来真不像是冷的样子。
  不但不冷,好像还有些热,因为好多人都敞着怀,好多人都满脸通红,头上有冒着热气的样子。
  原来的这次会议,都是安排在村里的活动中心,或者是村部旁的幼儿园操场来开,这一次是那两处确实容纳不下,才临时迁过来,自然没有什么布置会场的意思。
  只是放了两个音箱,接了一个话筒而已。
  座位,依然是这里特有的那种长板凳,一张挤着可以坐四个的那种。
  也有一些人,从家里带了一些有靠背的椅子过来,总之,那是相当不规范,相当的草台。
  但大家的热情,就连大会堂里举办的很多会议也比不上。
  这个交流会,此前并没有什么安排让人发言的环节,不过是大家聚在一起,随意交流而已。
  但这个会议确实很受欢迎。
  比如说,因为冯一平、肖志杰、王昌宁的关系,肖志杰和王昌宁的爸妈,关系也算是很好的,但是,在过去的这一年,他们了不起也就是打些电话联系而已,这是一年中时间最充足的一次会面时间。
  两个人又都是开面馆,平时不好在电话里聊,现在想聊的,太多。
  就是那些平常关系真谈不上有多熟的,在这样的场合,也不难找到能聊得投机的人。
  生意、孩子、房子、店面之类的,随便两个人凑在一起,互敬一根烟,报个名字,很快就能聊得很热络。
  冯一平说得没错,和村里那大多数在嘉盛上班的人相比,今天到场的这批人,无疑是成功的。
  但他们的压力,无疑也是最大的。
  而且说起来,他们也是寂寞的。
  不管是面馆,还是家具,因为都是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在一个市,一般也就只有一家人负责,而他们这个性质,又决定了他们一年到头,其实没有多少休息的时候,也就没有和周围的人交流的机会。
  更主要的是,他们虽然已经在城市里站住了脚,从硬件上来说,已经成为了市民,但在很多软件方面,还是欠缺很多。
  他们在所在的城市里,没有多少关系,也没有多少朋友,尤其是那种真的,能有共同语言的朋友。
  一年到头,绝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和老婆,以及员工呆在一起。
  虽然孤独这个词,或者说类似的词,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概念,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过去的一年中的很多时候,他们还就是孤独的。
  所以这样的交流会,对他们来说,那真是遍地是朋友,他们能这么兴奋,这么热情,也真不难想象。
  过年回来的这些天,和其它人交流的时候,也许还免不了会说说自己在外面的收获,成就,又在省城新按揭了套房子,又入手了个店面,车也换了新的之类的,但在这儿,他们压根不会说这些。
  说说那些只要一提起,就能引起大家共鸣的生意上遇到的事,交流下去年这一年,在原有的生意之外,又了解了,或者说涉足了哪些新行业,买股票或者是国库券,赚了多少,或者是亏了多少……
  或者有时候,大家就叼着一根烟,说说各自所在地方的一些风土人情,心里就会觉得敞亮、轻松不少。
  当然,他们嘴里叼着的烟,很多其实是不吸的,尤其是那些开面馆的人,这么些年下来,其实已经习惯了不抽烟。
  肖志杰的爸爸肖建平这么几年过去,没怎么见老,看面相,其实更年轻了一些——这也是他们这群人的共同特点,他们现在在城里的辛苦,和以前种田的辛苦,那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这么几年下来,皮肤好了,气色好了,对未来的日子,更是有最充足的信心,整个人的状态,自然就不一样,自然显得年轻。
  他正在跟几个人围在一起,说起一次遇到难缠顾客的经历——自然,和儿子肖志杰一样,他的叙述中,多少有演义和加工的成分,突然看到后面那,冯一平穿着一件看起来有些臃肿,色泽很暗,一点都不显眼的羽绒服,笑嘻嘻的走了过来,“呵呵,一平来了!”
  “一平来了!”现场马上欢腾起来。
  “一平,”“一平,”一双双手伸了过来。
第九百八十三章
以小求大
  在这样的场合,冯一平自然不追求什么闪亮登场,他追求的,是尽量融入进去,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在场的这些人,这些此时有些看起来沉稳,有些看起来兴奋的人,应该说都算是自己人了。
  “过年好,”“过年好,”冯一平一路走过去,一路握手握过去,就是和自己堂哥和肖志杰王昌宁的爸爸,也并没有多余的寒暄。
  眼前这么多人,要是都寒暄几句,那就得大半天工夫。
  但是既然来了,他也没有再客气谦让什么的,径直走到前面拿起话筒,“过年好,我给大家拜年了。”他抱着话筒,对着周围拱了拱手。
  “哈哈哈,”“哗哗哗,”笑声响起来,掌声响起来。
  “虽然已经知道在外独自打拼的人越来越多,但看到这满满的一操场,真的觉得,哇,劲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在这样的场合说话,确实要有些讲究,如果太书面化,或者是太客气,那肯定会让大家觉得假。
  冯一平的这第一句话,就让大家觉得说到了心坎里,操场上的那些人此时何尝不是如此想的?
  诚然,有时候,他们也会希望自己的日子是最好的,会希望自己的生意是最好的,对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不管是在生意还是日子上,赶上了自己,甚至超过了自己,不是没有一些不满,或者不说不满,但至少会有些想法,不尽是正面积极的想法。
  但此时看着这满满的一操场和自己一般的人,他们确实也一下子觉得身上的劲也大了起来。
  “说真的,我都有些羡慕村里现在的那些小辈了。”
  这自然也是说到了大家心里的话。
  当初他们攥着四处凑来的钱,怀着忐忑和希望,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身兼数职的开起来一个面馆,所想的,不就是给自己的老婆孩子,拼出一个好日子来吗。
  现在,他们都成功了。
  他们的孩子,终于不用像他们自己小时候一样,或者像冯一平他们那拨人小时候一样,在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都和城里的同龄人不能比。
  “我知道各位亲朋长辈,一再让我来参加这个交流会,为的是什么。”
  他们中的有些人,估计是希望得到冯一平的肯定,另一些,应该是希望继续得到冯一平的提点。
  “但是我看,大家确实已经都做得非常好了,在面馆的加盟商里面,我们开的店,不论是效益,还是其它各方面的评比,始终是最好的。”
  “家具、家纺等专营店,各方面的数据,同样名列前茅,尤其是在企业客户方面,不论是家具还是家纺,我们开的店,开拓的客户是最多的,销售,也是最高的。”
  家具和家纺的企业客户,主要指为公司配套方面的业务,比如,如果能攻下来一家新开业的酒店,那不论是家具,还是家纺,那销量都不是小数目。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鞋类精品店中,我们开的店,同样会是各方面都最好的那一批。”
  “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都是苦出身,有了赚钱的机会,自然会拿出比当初侍弄庄稼还要高几倍的劲头出来,有这份心力,什么事不能做好?”
  是啊,这些上有老,下有小,过了好几十年穷苦日子的人,突然又了一个能赚钱的机会,突然又了一个能过好日子的机会,怎么会不尽心竭力?
  对他们来说,只要能赚钱,那再苦都不算苦。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在外面薄有名头,其实对大家只有佩服的份。”
  “但我还是想跟大家闲话几句家常。”
  冯一平没有专门去钻研过历史,但就从他在校时浅浅的接触过的那些历史事迹里,就不能总结出一条经验来,一个团体,在困难的时候,往往还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但在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原来想象中的生活,或者是比原来的想象更好的生活时,他们向上的劲头就会减弱,腐化和堕落,也会于斯产生。
  今天在场的这些人,应该算是一个由冯一平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团体,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在有些方面,肯定会重蹈前人的覆辙。
  “目前来看,开面馆的还是占了多数,我就想和大家说说面馆的事。”
  “一直以来,我们面馆用的面,都是从镇里的几家挂面厂采购,我们原来熬汤用的鸡,现在熬汤所用的猪,也都是由村里和镇里的几家养猪场统一供应。”
  “老实说,我也明白,这样的做法,会不可避免的让大家的成本有所上升。”
  底下此时还是有些人心有戚戚焉,确实如此。
  这两样,恰恰是一个面馆采购的大项,如果能在当地采购,这成本,确实能下降不少,也就是这利润,能多上不少。
  “我也比较过,用家里的面和猪肉煮出来的面,和其它面馆的面相比,味道确实会好一些,但是味道好得多吗?这个真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