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2763

  “现在城里的房子越建越多,省里和市里,住宅楼一栋接一栋的造,那么多的房子,家家装修都要用,我就不信我攻不下来几栋来。”
  他这个分析很笼统,很不科学,就像有些人做的市场分析,我们全国十几亿人,要是一人买一条牛仔裤,那就是上百亿的大市场,我即使只占百分之一的份额,一年的产值也至少上亿。
  但是现在当然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这个目标不错,好好努力!”冯一平朝他举杯。
  “对,我们一起努力,争取来年当厂里的销售冠军。”冯志高也举杯凑趣。
  这一餐吃的很爽,冯一平酒喝的不多,只顾吃菜,到最后连饭都吃不下,回家的时候,已经快三点,妈妈还在外面晒太阳,家里依然很热闹,他很惊讶,“还在喝?”
  “他们哪有这么大的酒量,现在在喝茶。”
  “说什么呢,这么热烈?”冯一平靠着妈妈坐下来,刚才明明没喝多少酒,但在这样的氛围里,他现在也有些醉醺醺的感觉。
  “在说明年盖楼房的事,这个说这样,那个说那样,我看啊,他们就是闲的。”
  冯一平一听,有些感兴趣,这个话题,我也能插上两句哦。原来他说的话,可能还没人愿意听,但现在不一样,村里的人肯定不会把他当普通的孩子看待。
第七十四章
商量
  推开伙房的门,一股夹杂着酒味、香烟味、柴火味的很生活,很乡土的综合味道扑面而来。
  屋里坐着近二十个人,冯一平大概看了一下,都是在外面开店的,属于塆里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大家围着两个火盆,抽烟的抽烟,喝茶的喝茶,听着两个人在争论,或者和旁边的人说些小话,或者出声附和几句。
  那两个人争什么呢,一个说建房子时要用水泥倒顶才结实,一个说用水泥预制板就行,其实都没什么大关系,但是喝了些酒,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看样子他们就一定要理论个输赢出来。
  看到冯一平进来,对着门这边坐的四叔先招呼他,“一平回来啦!”
  争论的两个人也停下来,笑着跟他打招呼,“大作家回来啦!”
  “一平现在可不得了,是我们冯家冲第一个可以靠写字吃饭的人。”
  “那是,将来肯定更不得了。”
  冯一平笑着向他们点头,走到冯振昌他们旁边,拿了个小板凳坐下,“还顺利吧!”冯振昌和旁边的几个人,都把自己的凳子朝后挪了挪,让冯一平离火近一些。
  “还不错。”
  “一平,听说你坐飞机去的,跟我们说说呗。”旁边的冯明志问他。
  “对,它是怎么升上去,升上去的时候晕不晕?”在村小学教了几十年书的前民办老师,四叔,对这个也很感兴趣。
  其它人也暂时停下来争论,就在前几年的时候,光看到火车,坐都没坐过,在塆里也能作为谈资,现在对他们这些刚放下锄头没几天的人来说,坐飞机还真是个新鲜事。
  “也没什么,上升的时候头会有点晕,飞到云层上以后,比坐在车里还平稳。”冯一平只有这样跟他们打比方。
  “都飞到云彩上面去了?”好多人都流露出向往的神情来,要不怎么说,飞行,是人类最大的梦想呢。
  “四叔,关于建房子,村里有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划?”
  “这个是各家顾各家的,村里怎么规划?”
  “那还是这样,大家把老房子拆了,再在上面盖楼房?”
  “有几家准备在前面的菜园那建,大多数都是在老屋的地基上起楼房。”
  “我觉得这样不好,解放前,村里盖房子的时候,都知道规划一下,你看看现在,塆里就和个迷宫一样,外人绕进去,老半天都找不到出来的路。”
  小时候,原来的那些老房子大多都在,冯一平记得很清楚,他们塆是由三片成品字型的老房子组成,那三片老房子,其实都有规划,而且很人性化。
  比如,房子前后都在一条线上,两边都留出整齐的通道来,这些通道,宽有两米多,好多顶上盖着瓦,地上铺着青砖,虽然光线不大好,可是阴雨天的时候,你在塆里串个门,伞都不用打,鞋底都不会被打湿,盛夏的时候,这些弄堂里面最舒服,穿堂而过的,都是很清凉的风。
  阴沟和阳沟,也都有规划,而且很规整,从塆后流下来的那条小溪水,顺着宽宽的阳沟,一路流过,最后汇入塆前的池塘里,每一次下雨,就把大家的生活垃圾冲个干净。
  在品字形的中央,还建有室内的戏台等公共设施,每一片房子旁边,都有一口水井,一个打谷场。
  等到后来,人越来越多,也就开始了一轮轮的乱搭乱建,好多沟被截断,那些弄堂,也被拆的七零八落,至于路啊什么的,根本就没有规划,不要说横平竖直,到房子都建成以后,有些地方,两个人对面过都要侧着身走。
  冯志明说,“你别说,一平说的这个也对,现在塆里的这些房子,真是乱的很,我平时要是不急,都懒得从塆中间走,宁可绕点路,也要从旁边走。”
  “可是,这个事也难办,他要在原来的地基上建房子,你还能不让他盖?”四叔还是觉得这个事难做。
  “要是规划的好,就像城里的那些小区一样,比他建在原址上要好,要方便,他怎么不同意?我想,是不是找上次修路的那个公司,帮塆里勘测一下,再做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出来。”
  “你等等,我现在就问问。”
  四叔把冯一平的话一说,过了一会,冯卫东先说,“我觉得这样好,我们这么一个大塆子,现在的这个格局,确实乱了些。”
  那住在塆中间的几户,也正头痛这个问题,要顺着那些蜿蜒曲折而且狭窄的小路,把钢筋水泥这些材料运进去,真是件叫人头大的事,至于水泥预制板,那还是别想了,除非把路上的一些人房子拆了,不然不可能搬进去,如果村里能牵头做这样的事,他们是欢迎的。
  “新华哥,你的房子想建成什么样的?”冯一平笑着问。
  “这个简单,就是和公路两边的那些差不多,建个两层楼。”
  “那是不错,可是,你说的那样的房子,怕是到你儿子成家的时候,他又不满意,又得拆了重建。我想说的也是这个,我不说别人,就说我爸,加上现在的这座房子,他一共盖了两次,如果明年再盖楼房,他一生就至少盖三次房子,前两次盖房子,把所有的积蓄都用了不说,还欠下不少债。现在这座房子,是我小学三年级时盖起来的,到明年才满十年,现在觉得过时了,又要拆了盖楼房,明年盖个两层的楼房,至少得五万以上吧,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再过个十年,说不定明年建的楼房也过时了,是不是又要拆?十年后再建,那可能又得花十万,等于到最后,我们辛辛苦苦赚的,省吃俭用存起来的钱,都花在建房子上,而且钱花了不说,人也受了几茬罪。所以,我想,要盖,就干脆多花点钱,盖好的,至少能管个两代人,这样算起来,其实省钱又省力,自己住着也舒心。”
  房子这事,不管对乡下人还是城里人来说,都是大事。
  城里人有钱了,就把小房子换成大房子,再有钱了,就买套别墅,居住品质在一次次提高,资产也在一步步增加。
  农村也一样,有了点钱,就想住的好点,做法就把原来的房子推到了重建,原来花的钱,费的力,等于白白打了水漂。
  冯一平一提,他们都算得明白这笔账,还真有些亏!
  “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比我们明白。”
  “那怎么才算是好的?”
  “这个简单啊,找专业的设计公司,房子的外观怎么样,里面怎么布局,化粪池猪圈鸡笼这些附属的功能怎么安排,花点钱,他们绝对能帮我们设计出很合理,而且几十年后还不会过时的房子来。”
  “这样不错,城里的好多别墅,看起来真漂亮,我也想房子建的和他们一样。”东民哥笑着说。
  “四叔,这事还是有必要让村里牵个头,找那些专业的人规划设计一下,盖楼房的成本这么高,慎重一点好。”冯卫东说。
  “同意,”“同意。”大家都出声附和。
  于是,按冯一平的设想,冯家冲的新农村计划,又迈出了一步。
第七十五章
劝说
  商量出这样的两个结果,这个类似冯家冲的创业论坛或者说俱乐部,在腊月二十九的活动正式告一段落。
  “这些天就一直在说盖楼房的事?”冯一平整个人又差点趴在火盆上面,冬天就这样,没火可以烤的时候,扛一扛也就过去了,但是你一坐在火盆边,那真的就很难再离开。
  “也没有,前两天都在跟我说开店的事,有几家有些争执,找我调解。”
  省内除了省城之外,还有两个副省级城市,无论是城区规模,常住人口,还是经济,比省城是差一些,但比一般的地级市高了好多。虽然不能像省城一样,可以开上十几家店,但五到八家是可以的,考虑到大家的经济情况,这样的城市,冯振昌让两家人在开,现在就是因为你开家,我开几家的有些矛盾。
  “其实,可以让他们考虑在开店的地方再开一家橱柜专卖店,公司帮他们培训一些人跑销售。”
  “我看这个难,”四叔说,“现在橱柜究竟能卖的怎么样,他们都不知道,叫他们开店,难,除非还是你们自己先做出成绩来,那时他们估计会抢着开。”
  要不是看到他们家开面馆赚钱,塆里能有那么多人家敢借钱也去开面馆?肯定不会,他们行事,求的就是一个稳字。
  “对。”冯一平也觉得自己想的简单了,不是谁都像小舅和家里人一样,对自己有信心,他这个提议,估计只有堂哥他们会支持,冯明志大概也能听进去。
  就比如关于建房子的事,他本来还想说,手里刚有了一点钱,没必要马上就盖房子,可以考虑在下面县里再开一家店,或者再凑一点钱,把现在的这个店面买下来或者在省里买一套房子,不过,看了昨天的那个热情的场面,他把这些话压了下来。
  比起那些有了点钱后乱来的,他们手里有了点钱后,第一个想的就是盖房子,应该说也不错。
  “现在的人啊,”四叔有些感慨,“日子是比以前好过,但这个人心,还真比不上以前。”
  别的不说,现在塆里的人,虽说大多数都是没出五服的同族,但是平时替别人着想的时候,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自私,好多时候只考虑自身利益,其它的什么都不顾。
  比如,有些人家,就直接把猪圈建在别人家大门前,虽然猪圈那块地是他家的,他想干什么是他的自由,但这样做,真的没有公德心。
  “慢慢来吧,等大家都富起来,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老话也说,仓廪足而知礼节嘛。”
  随着出去的人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广,估计他们原来很在意的东西,后来他们自己都觉得好笑。
  比如现在塆里做房子,也经常为多占个一尺两尺的地,和邻居大打出手,冯一平想,等他们眼界都高了以后,估计像清朝时的“七尺巷”那样的事,会越来越多吧。
  三十晚上,新年的钟声刚一敲响,冯一平就接到了黄静萍的电话,“新年好!”
  “你还没睡呢?”冯一平问她。
  “爸妈早睡了,就我和妹妹还在看晚会,你呢,在干什么?”
  “我也在看电视。”他们家也一样,就他和冯玉萱还在看晚会,看着姐姐恨不得把耳朵也凑过来,冯一平干脆也回了房间。
  “我们家还是要初五才去镇上,家里的店,准备初六开门,我又不能和你一起回市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