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8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8/2763

  这么说吧,在冯一平快速崛起前,这位在国内,就相当于是后来高调的老马和某国民老公的结合体。
  是一个非常懂得注意力经济的媒体宠儿。
  所以面对一下子就把包括他在内的国内的大把风云人物,全部衬托成昨日黄花冯一平,他虽然佩服,虽然有些无可奈何,但依然掩饰不住自己的傲气。
  “我们目前必须得承认两点,”冯一平说,“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在互联网领域,美国确实处在世界的前沿,所以在互联网界,普遍存在崇拜美国的现象。”
  “在这个大前提下,哪怕是两家同样性质的公司,肯定是美国的那家更受投资者的看好和欢迎。”
  查尔斯张想了想,说道,“这一点我承认。”
  这一点他当然得承认。
  这么说吧,除了冯一平在美国创办的公司,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目前都还是对美国的模式进行复制,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创新。
  “我们还必须承认一点,即便是排除政策的因素,就现在来说,显然是我们更需要纳斯达克。”
  他这里说的政策的因素,主要指的是,在创办之初,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很多都接受了国外风投的投资,属于是合资公司。
  但在国内,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以及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也就是网络内容服务商,所需的ICP牌照,合资公司很难取得。
  所以大家纷纷采取在国内成立一个内资公司,而内资公司,属于在境外注册的公司——常见的做法,是注册的离岸公司,的子公司。
  这也就是VIE模式。
  采取这种模式成立的公司,会被国内的证券主管部门,视为规避相关政策的公司,很难得到上市审批。
  即便能得到审批,国内A股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也比纳斯达克严格。
  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要连续三年盈利。
  话说很多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要上市募集资金,主要是因为钱不够烧了,都没钱烧,哪还能开展业务,哪还能盈利?
  要是都指着在国内上市,估计没几家能活下来。
  但美国不一样。
  和国内的审核制不同,美国资本市场采取注册制,对于拟上市公司不设盈利门槛,只要你的公司业务高速增长,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即便亏损也能上市。
  从总体融资环境看,美国又对互联网公司、高科技公司普遍看好,并会给予高估值,所以,纳斯达克就成了大家最好的选择。
  “说得直白点,就是在现阶段,是我们有求于他们,没有美国的这个融资渠道,我们很多公司都会坚持不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他们懂我们?”
  说白了,这就跟公司和银行的关系差不多。
  你实力不行的公司,得求着银行贷款,而实力雄厚的公司,反过来被银行求着贷款。
  贷不来款,埋怨银行不懂你,有用吗?
  现在是有很多公司,希望能到纳斯达克敲钟,但别人不答应,后来,比如说阿里,当他做出成绩来以后,纽交所、纳斯达克,不是主动争着登门动员他们去上市吗?
  “但是,我们毕竟是给华尔街的那些家伙提供了机会,不是吗?”查尔斯张说道。
  他这就是有些放不下面子。
  相对来说,是国内的不少公司,要有赖于华尔街提供的机会。
  所以冯一平就当作没听到他说的这句话,“现实就是,在我们实力不够的时候,不能奢望着别人来配合我们,理解我们,努力把实力提上去,才是正道。”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能发展到目前的程度,不正是大家之前辛苦努力的结果吗?现在,我们还远没有到可以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
  这话,多少就有些教育的味道了。
  查尔斯张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丁总沉默了一会,“冯总你说得对,埋怨,是没有用的,努力提升我们的实力,才是王道。”
  老马也来凑趣,“大家都好好干,将来甭管是纽交所还是纳斯达克,肯定都有求着我们旗下的公司去上市的那一天。”
  “是世界上所有知名的证券交易所,都求着我们去上市。”丁总修正了一下老马的话。
  “对,是要有这样的志气。”老马说。
  “哈哈,”冷着脸的查尔斯张也笑了,“冯总你说得是。”
  “为这个,我得敬你一杯。”他端起茶杯。
  “张总客气。”冯一平也笑着端起茶杯。
  “抱歉打扰了,”吴倩走过来,“冯总,施密特先生和Sun公司的乔纳森·施瓦茨先生就快到了。”
  “好,我这就下去,”他站起来,“丁总,张总,失陪了。”
  老马也站起来,“你们先坐啊。”他才是发起人,这样重要的嘉宾到场,他自然得去迎接。
  在电梯里,他忍不住问道,“刚才的表现,不太像你,有些太犀利。”
  “是,我也知道,”冯一平点点头,“我就是,没控制住。”
  他说那些,倒不是想凸显自己的地位,表明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是过去式,我现在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大哥。
  他是觉得有些惋惜,希望自己的话,能引起那位张总的反思。
  那位确实有些太自我感觉良好,太飘飘然。
  所以在后来,三大门户中,他的公司,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在相关的会议上,丁总能站在前排,而曾经挺风光的他,只能站在最不起眼的位置。
  “我大概理解你的心情,但人和人不一样。”老马说。
  “你提醒得对。”刚才说的那些话,很有可能是吃力不讨好,很可能让那位对自己有意见。
  这样的事,少做一些,也没坏处。
  “说说另一个问题,对防止孩子沉迷于网游这事,你就真没什么好想法?”老马问。
  冯一平又看了他一眼,估计你家孩子现在是相当沉迷网游了。
  “也不是没有不好钻空子的办法,比如说,用户在登陆游戏时,只能刷脸登陆。”
  “刷脸?”老马想了一下,马上叫起来,“这个好,这个不好作假,只是这个技术,目前还没有吧。”
  “那我们来试试?”
  “非常值得试试!”
第一千三百章
贵宾云集
  “冯,这位是Sun微系统公司的CEO乔纳森·施瓦茨。”施密特指着身边的那位中年人介绍道。
  那是一位方脸的中年人,戴着一副怀旧的黑色圆框眼镜。
  他执掌的公司Sun,也就是施密特此前曾担任过CEO的公司,虽然在普通人心目中不太有知名度,但对专业人士来说,这同样是一家耳熟能详的公司。
  是一家也可以成为技术上的巨人的公司。
  他们的Java语言和Java平台,从现在到以后,是很多码农工作中所离不开的产品。
  也是很多学校里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入门时所接触的产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相信很多码农对Java免不了会有些怨恨(听说甲骨文现在开始对很多公司追索Java
SE的许可费用,有没有欠他们钱的?)。
  Sun微系统公司,还是世界上最大的UNIX(尤尼斯)供应商,因为准备筹建数据中心的缘故,冯一平的公司,目前已经和它有联系。
  尤其是对于Facebook这样的公司来说,时间比金钱更宝贵,意即服务器宕机的成本非常高昂,因而很有必要去购买他们的操作系统。
  “你好施瓦茨先生,见到你很高兴。”
  “冯,很高兴见到你。”施瓦茨笑呵呵的握住冯一平的手,身体微微前倾。
  因为本身不是工程师,冯一平对他们不太了解,但他们对冯一平不但很了解,也很尊敬。
  因为冯一平提出了云计算,被称作是云计算之父,而Sun公司,很早就开始在网络计算方面发力。
  “其实我们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见面,”施瓦茨说,“今天,能在你的祖国和你见面,这让我觉得更有意义。”
  “这是我的荣幸,施瓦茨先生,”冯一平笑着说,“看来,硅谷还是太大。”
  这其实不是硅谷太大,而是对很多人来说,冯一平,目前确实越来越难见到。
  “施密特先生,感谢你对我们会议的大力支持。”另一边,老马适时的对邀请来了这么多嘉宾的施密特说。
  “哈哈,我们是自己人。”施密特在老马肩膀上拍了几下,状甚亲密。
  而且看起来相当高兴的样子。
  冯一平清楚他高兴的原因,中国区市场占有率的稳步上升,是一个方面,最直接的,应该是他在中国,刚刚受到了高层的接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