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8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0/2763

  “我当然希望Facebook也能尽快得到批准,毕竟国内是这么大的一个市场。”
  这么说吧,只要能成功的进入国内,Facebook的用户总数,翻番,那是小意思。
  “只是,我在想,如果Facebook也和Youtube一样,推出一个隔离版本,那它在国内的吸引力,还能有多大?”
  关于Youtube在国内如何开展业务,最后的结果是,和其它国外网站一样,推出一个隔离版本,当然,也不是彻底的隔离,有些视频,还是能和境外同步共享——主动的审查,那是一定的。
  有些视频如果屏蔽得不及时,相关的处理后果,也不轻松。
  ——至于在国内存储数据,那更是必然的。
  但是,如果Facebook也推出这样的版本,无疑会使它的吸引力大幅下降,我们都知道,社交网络,它的吸引力,就正在“网络”上。
  先不说一个相对隔离的版本,会对交友大打折扣,就说和外界隔离的版本,肯定不能看到喜欢的国外名人明星的动态,那这个吸引力,也一定会大打折扣。
  “就是把国内的Facebook,当作一个只针对国内的新产品来运营,那也应该非常有前景不是吗,想想国内的人口基数,想想国内的潜力。”金翎说。
  “你说的对,”冯一平点头,“但我们得考虑另一个问题。”
  “这些天,我也一直在比较,在考虑,”冯一平靠在椅子上,眉头有些皱,“其它的区别不说,我觉得,Facebook和企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实名制,一个不是实名制。”
  “那么,国内对这样实名制的社交产品,接受度会有多高?”
  无论是现在版本的企鹅,还是后来的微信,本质上,它们都是以熟人关系,即时沟通为主的社交网络。
  而Facebook虽然也是社交网络,却是以半熟人关系、动态为主的社交网络。
  因此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在国外,往往你只需要知道一个人的名字,就能在Facebook上找到他,并了解个大概,比如说妮可基德曼,或者是布拉德皮特,包括已经卸任的克林顿。
  但在国内,包括后来的陌陌,你在所有热门的社交产品上,别说通过名字找到一个不知名的人,就是知名明星,也不容易找到。
  “这我还没考虑过,那你有什么办法吗?”
  “变通的办法,应该也能想到,但是首先,得等准入以后吧,当然,我们都清楚,这个肯定会比Youtube难上不少。”
  毕竟一个是视频网站,一个是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作为一个监管较难的平台,后来确实也被一些人用作其它用途,因而也不止被一个国家封闭过。
  “好吧,不说这个,总之,这是一个好消息,而且是一个算得上双喜的好消息。”
  “双喜?哦,你是说奈飞?”
  “对啊,你看了文件上的内容,Youtube能进入国内开展业务,也就意味着,国内的用户,可以在Youtube上成为奈飞的订阅用户。”
  奈飞的自制内容,就是国内的Youtube能和境外的Youtube,同步共享的主要内容。
  “我得马上跟他们打电话,”冯一平看了看表,这会旧金山可是凌晨,“我想,他们都得高兴得从床上跳起来。”
  “你就不能不要那么恶趣味?”金翎有些无奈的说,“那说起来,也算是三喜了,之前收购的那么多版权,总算也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平台播出。”
  “哎,那些版权,随便怎么都能赚钱,我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生意?”冯一平站起来,“晚上多叫几个人,我们庆祝庆祝。”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黄静萍的提议
  “文辉,文华,回来了。”又一个人跟他们兄弟俩打招呼。
  不等他们俩回答,他们老爸,正在往三轮车上放竹竿和箩筐的冯华富抢着说,“是的,昨晚刚到,专门回来过中秋。”
  文华看着对方的装扮,“你这也是去打板栗?”
  到了中秋前,早晚都会有些凉意的时候,也就到了打板栗的时候。
  而板栗,对冯家冲来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冯家冲慢慢的富起来,就是从冯一平爸妈到省城卖糖炒板栗开始。
  现在,早就没人还做这个生意,就连省城客运中心旁边老家味道面馆旗舰店楼下的那个摊子,也都撤了,但现在冯家冲的板栗树,比冯一平他们小时候比,还要多上不少。
  这两年,不少早些年大家在山上开荒开出来种小麦和花生的地,因为本来就不太肥沃,好多都没种庄稼,栽上了板栗。
  大家这么积极,自然也是因为板栗不愁销路,饮料公司和省里大学研发的板栗汁,这些年在有佳,以及其它卖场,一直销售得很好。
  所以和冯一平他们小时候比,现在有些事又反了过来,以前这个时候,是板栗贩子朝他们这里跑,现在是他们这里四里八乡的不少人,这个时候朝外跑。
  以饮料公司的产能来说,冯家冲或者说五里坳的出产,哪能满足?
  不过,和种在田里的庄稼不同,打板栗,只能靠人力,所以现在冯家冲,或者说在附近很多地方,打板栗的时候,反倒成了真正的农忙时分,也是冯家冲的山上,最热闹的时候,就像以前种麦子割麦子、插秧收稻子的时候一样,是难得的全家一起出动干农活的时候。
  不但说在村里镇里上班的人,下班后要帮忙,就是在省城上班的,回到家里过中秋,也不仅仅是过中秋,总得为这事出份力。
  “是,华富,你说你怎么这么有福气,生了这么好两个儿子?”
  “呵呵,”冯华富嘴笨,只知道傻笑,“要是要帮忙,你说一声。”
  “不用不用,他们中午下班回来,会一起打,现在多方便,打好了直接用车装回来,又不用挑。”
  “一平呢,没跟你们一起回来?他这些天,不是在国内吗?”这个问题,也是看到他们的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
  谁让文辉,是整个冯家冲,唯一工作在冯一平身边的人呢?
  “小叔中秋节前赶回来。”文辉说。
  而这个时候,另一拨人也在说这个事。
  冯一平他们家的一棵大板栗树下,他堂哥冯东正,也是养猪场的大股东之一,昨天也从县里的养猪场特意赶回来,他此时丢掉嘴里的烟头,把坚持要上树的冯振昌一把抱起来放到一边,“三爷,其它事不说,这么大的树,你万一要是有什么闪失,等过几天一平回来,我们怎么跟他交代?”
  “总不好说我们兄弟几个,连这点事也不帮忙,还要你亲自做这些吧。”
  “你要打,打那些矮树上的就行。”
  “三爷,”“三爹,”路上的不少人也劝,“你就歇着吧,这些事,哪还用你动手?”
  虽然田地越种越少,现在只种了一块够他们俩吃的口粮田,外加一个菜园子,但山上的这些板栗,冯振昌和梅秋萍,始终舍弃不掉。
  对他们来说,这板栗的意义,同样非同一般。
  当然,这两年,这样稍重点的体力活,都不用人说,全村的人都想帮忙,但是却都没机会,冯一平的几个堂哥,正是正当年的时候,连堂侄都大了,这些事,也被他们包圆了。
  “大树其实才好打。”冯振昌说。
  梅秋萍把他拉了回来,“你啊,就是越拉着不让你做,你就越想做,就是像个爱打擂台的孩子一样。”
  “我年纪又不大,再说,农民哪有不干活的?”冯振昌兀自说着,但见梅秋萍语气不善,并没有再坚持,老老实实的拿着钳子,准备捡打下来的板栗。
  “别说,今年这板栗,长得还真不错,”冯文正他们在树下拉开组合梯子,看着树上那些都裂开了的板栗说,“你看,个大不说,颜色还好。”
  “这放到年底,肯定好吃。”
  “是,一平也喜欢。”冯振昌说。
  现在不比从前,板栗再也不是谁家都不舍得吃,除了卖到饮料公司,家家户户都会留下上百斤剥掉刺壳的板栗来,一般都放在楼上通风阴凉的地方放着,有点类似葡萄干的处理方法。
  等到了过年的时候,剥掉外面的硬壳,里面的板栗变小了,变软了,吃起来,不但甘甜,还依然带着一股清香,这确实也是包括冯一平在内,大家都喜欢吃家乡特产。
  而且是正宗纯天然绝对有机的特产。
  当然,这样的事,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行为。
  梅秋萍一边捡一边说,“这个好,这个留下来。”
  冯振昌又忍不住说起她来,“你就是个死脑筋,到时让食品厂挑那些最好的留下来不行吗?”
  “那哪有自家树上打下来,我们自己剥出来的放心。”梅秋萍说。
  类似的事情,在冯家冲,在附近的很多田间地头发生着,打板栗的人,这会总想着给孩子们留下最好的那些。
  终于,在这些地方,很多人看到板栗,只觉得它是板栗,而不是像几年前,或者是十年前一样,看着板栗,看到的不是板栗,而是钱。
  ……
  虽然大家这些年,对这些板栗树,既没有施肥,也没有打药,只是有养蜂人到这里养蜜蜂,说起来板栗的收成,还是看天吃饭,但今年这收成确实不错。
  一个上午,冯一平家的几棵大树,打下的板栗足有过千斤,是近几年难得的好收成了。
  而这个时候,路上也热闹起来,那些从工厂里下班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或者开着三轮车和面包车,从一棵棵树下,把父母已经捡好的板栗拉回家。
  也在冯一平家这帮忙的文华两兄弟看到,这边路上,后来竟然堵车了。
  不过,和城里堵车时的急躁不同,这里堵车的时候,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说着自家的收成,说着最近的工作,当然,也免不了说到有关冯一平的新闻。
  这两年,大家对报纸上、电视上出现有关冯一平的新闻,其实都已经有些审美疲劳,连爱剪报的冯振昌,也觉得剪报好像有些没什么意义——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最近和冯一平有关的新闻,他们又都格外关注。
  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和冯振昌他们一样,同样不了解冯一平为什么那么重视互联网,但冯一平组织的那个引发广泛报道的大会,他们都带着骄傲的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0/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