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9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5/2763

  “我们都知道,在商业领域,是难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这种情况,现实是,那些早入场的同行们,把地都已经占得差不多了,我们这些后来的人,别说找棵树乘凉,就是想找块地方立足都难。”
  “因此,嘉盛愿意乘着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大战略的东风,加大在省内的投资,在抓住更多好机会的同时,也能为我们家乡亲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想,和我一样,大家创业的想法,也是想让自己,想让身边的人日子都过得好起来,我相信,和我一样,还有不少朋友,依然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希望我们未来在省内,能有更多合作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和我们的家乡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金翎在鼓掌的时候,忍不住鄙视了冯一平一番,还说不耐烦出席这样的会议,但看你现在多适应。
  给你拟的稿子上的话,你是基本都没说,但看你的讲话,让台上的那些领导多高兴,领导们恨不得站起来拍手了都。
  “谢谢,谢谢大家的掌声。”冯一平向台上的领导和台下的同行致谢。
  “因为大家都是自己人,我这里还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大家马上静了下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和之前的那些话相比,冯一平现在准备说的,应该是干货中的干货。
  “虽然还看得不太清楚,但我个人确实觉得,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世界经济,会存在一些变数。”
  在大家都竖起耳朵的时候,刘继忠又摇头,切,糊弄谁呢。
  “这个变数,会怎么开始,后续怎么发展,我现在也不能确定,但我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变数,届时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一些产品的出口。”
  “所以我觉得,如果在座的各位,公司的主要业务,依赖于出口,可能是时候要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准备好两条腿走路,这样才最安全。”
  不少人郑重起来。
  冯一平能在这个会议上,这么明确的说出这样的结论,可见他虽然说得谦虚,但他对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看得足够清楚。
  恰好,今天参会的好几位嘉宾,主要针对的就是国外市场。
  相对来说,外销的单子大,利润不一定会低于内销,但相关的麻烦,比如说退换货等售后方面的麻烦,要少很多。
  考虑到运费以及海关方面的费用,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有远涉重洋的退回来的必要。
  关键中的关键,是外销至少不会存在应收账款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国企会是个例外。
  不会出现在内销时经常要账要到头痛,很多利润,最后都变成狗肉帐的状况。
  但是,如果外销受挫,内销,那就不是愿不愿意的选择,而是必须做的选择。
  外销,真的会如冯一平所说的一样,出现较大的问题吗?至少,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
  比如在美国,经济增长减速,通胀提高,失业率增长,原油上涨……这些目前在国内相对影响不明显的因素,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就很大。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消费市场,就会迅速发展起来。”
  “在去年,我们国家的GDP,就已经突破了两万亿美元,今年,我们的经济增速,依然会是两位数,人均GDP,肯定会突破2000美元,老百姓的收入,相对也有了大幅提高,购买能力和消费意愿,也都逐年提高。”
  “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内销,接下来将会有大幅的提高,无论如何,选择此时深耕国内市场,我想会是一个不错的决策。”
  “当然,希望各位在加大相关投资的时候,能尽量考虑我们的家乡,我们都知道,比如在物流方面,我们省就有着天然的优势。”
  书记笑着看了高官一眼,两人又开始鼓掌。
  这样的企业家不支持,还支持谁?
  “我的另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就是,在接下来,尤其是在对外投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我想,当那个可能的变数正式出现的时候,一方面,一些海外资产,极有可能出现贬值。”
  “另一方面,对我们这些经营者而言,届时资金问题,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我们也都清楚,无论如何,手里握有的现金越多,对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希望我的这两点不成熟的浅见,会对大家有些帮助,谢谢大家。”冯一平结束了他简短的发言。
  在下台之前,还不忘跟台上的领导一一握手。
  省里的领导,对他刚才的发言,也是多有褒扬。
  刘继忠看到冯一平对那些领导那么恭敬,又有些看不惯,有必要这么上赶着吗?
  但看到那些领导站起来和冯一平握手的时候,还小声和他说话,又难免有些嫉妒,接下来,我会不会有这样的待遇?
第十一章
好像搞错了场合
  作为媒体口中航空业的新贵,刘继忠这一次还是得到了上台发言的机会。
  这样的座谈会,省里不是第一次举办,他也不是第一次参加。
  但是,这是少有的省里的两位主要领导,同时出席的一次座谈会,也是他第一次有了这样在这么多知名的同行面前,亮相和发言的机会。
  被主持人叫到名字以后,他站了起来,扣上在伦敦定做的西装扣子,整了整他偏爱的红色领带,在大家的掌声中,脚步重重的登上主席台。
  真不是他想走出气势来,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步子,有些发飘。
  设在主席台左边,领导们长桌前方的那个演讲台,很普通,但在现在的刘继忠看来,就连那庄重有余的暗红色油漆,他都觉得看起来有些瑰丽。
  从他在台下第二排的座位,到这个演讲台,加起来不过不到50步的距离,但这不到50步的距离,他走了50多年,在这一刻,才终于走到了终点。
  对冯一平来说,这只是一次演讲,但对刘继忠而言,这次演讲,意味着很多,很多。
  当终于站在演讲台后,看着台下那么多几年前,他都没机会和人交换名片的知名商人同行,看着他们哪怕不是用佩服的眼神看着自己,但至少是认真,而不是敷衍的看着自己,刘继忠觉得,这是自己真正衣锦还乡的时刻。
  他推崇那句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当他的餐厅做出名堂的时候,当他的旅游公司有了知名度的时候,当他的房地产公司,建好第一个项目的时候……他已经衣锦还乡过好多次。
  但是,之前的那些还乡,所谓的“乡。”还是太小,这一次还乡的这个乡,终于成了整个省。
  这可以说是一个飞跃。
  站在这个演讲台后,站在省里的主要领导,和省籍的知名商人面前,这还意味着官方和民间,对他实力,对他影响力的承认和肯定。
  虽然他第一次登上了百富榜和福布斯富豪榜,虽然他嘴上说着不满那两个榜单低估了他的实力,但他心里,其实还是高兴和骄傲的。
  但是,在真正的圈子里,大家对那个榜单的认可度,其实并不是太高。
  包括冯一平第一次登上国内首富宝座的时候,很多人对那个结果,其实也不是很认可,作为一个很多人奉行财不露白的国度,民间是不是有不显山不露水的巨富,考虑到建国后的一系列事件,即便有,那也真不会太多,财富的上限,也不会太高。
  但可以肯定的是,确实有现在没上榜,但是身家不会比榜上的很多人少的富豪。
  如果看最开始的几届富豪榜,就会很清楚的看到,一些当初在榜上名列前茅,后来也没出事,企业依然在大踏步的发展的富豪,登榜一两次之后,从此就和那两个榜单绝缘。
  这就是传说中的花钱求不上榜。
  如果不是冯一平的公司,在互联网领域表现亮眼,他的中国首富和亚洲首富的头衔,同样不会被大家当一回事。
  刘继忠的这次上榜,就更是如此,不管是8亿还是25亿,没多少人会当真,但是,当省里此时安排他站到这个演讲台后,这就真的意味着省里官方和民间,对他实力的双重认可。
  终于站在这个台后的刘继忠,外表看起来很平静,但内心,真不是一般的激荡,“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说完这句话后,他看着台下那些实力雄厚的同行的眼睛,感慨到有些不知道说些什么。
  台下的人只看到,他低下头看着演讲台,双手在演讲台上来回摩挲着。
  这是忘词了吗?
  冯一平转开了眼睛,金翎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句,“不耐烦了吗?”
  和冯一平隔着几个人,也坐在前排的陈总看着台上,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这个时候,你忘词无所谓,把演讲稿拿出来就行,但是,你说完这句话之后,怎么不向台上的那些领导致意一下?
  这起码的礼节你都能忘,还是,你现在已经不把台上的那些领导放在眼里?
  刘继忠果然从西装的暗兜里摸出了演讲稿,看了几眼,继续自己的演讲,“我们东成,是一家土生土长的省内公司,这些年,一直和我们省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的一路走来。”
  “到今天,我们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餐饮、旅游、房地产,以及航空业于一体,全国闻名的公司。”
  “可以这么说,东成的发展史,就是我们省经济建设的缩影。”
  陈总又摇了摇头,这话,又说得有些大了。
  按这话的意思,他俨然把自己的公司,当成了省内民营企业的代表。
  这个,还真不是。
  如果真要选这样一个代表,真是怎么看,都轮不到东成。
  但刘继忠之后的发言,才更让他觉得听不下去,在这样的场合,他重点讲述的,是自己创业的经历。
  要说这个场合,还真不是一个打广告,宣传自己的场合。
  哪怕省里的主要领导就坐在上面,台下的听众们,此时还是有不少人开始交头接耳。
  拜托,今天能坐在这里的各位,谁还没点英雄事迹,谁还没那么几把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5/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