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2763

  冯一平的班主任陈老师,这两天也火急火燎的,虽然高考成绩还没公布,但是阅卷已经结束,一中参与阅卷的老师,已经查到了文理两科尖子生的成绩。
  理科的那三个种子选手,发挥只能说正常,别人没做对的题,他们也没答对,去年高考数学题容易,所以他们的成绩也比去年的理科省状元要低,上国内一流的大学毫无疑问,但是要拿省状元,估计没戏。
  而冯一平的总成绩,超出去年全省的文科状元近50分,如果省内没有其它的妖孽出世,省文科状元的桂冠,铁定会戴在冯一平头上。
  陈老师这两天走路都带风,一些还在校的老师一见面就恭喜他,多少还带着些羡慕,对学校的老师们来说,那真是伯乐遍地,而冯一平这样的千里马却不常有。
  等陈老师满面春风的过去之后,一个老师笑着说,“现在最失落的,怕是老李吧!”
  他口中的老李,就是冯一平高一时的班主任李老师,要是中间他没休学,那就是去年以李老师学生的身份参加高考,今年难度这么大他都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以去年的题目难度来说,不是更有优势?
  他们的羡慕可以理解,学校对成绩优异的毕业班老师,一向是不吝惜的重奖,名校,除了要考察整体上线的百分比,出了几个状元,那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不管你应届的毕业生,有多少考上了国内一流的大学,要是连着两年,连省状元都没出一个,那也好意思叫名校?
  所以今年的冯一平,算是帮了学校一个大忙,但学校不可能奖励他,而冯一平的班主任,陈老师,不光能得到一大笔奖金,今年新建的教职工家属楼,肯定少不了他一套,还有接下来的评优评职称,显性隐性的奖励加在一起,怎么不让这些同样食着人间烟火的老师们羡慕?
  在大学以前的学校,教学相长,指的不仅是教和学的双方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学的一方成绩好,反过来也会给教的一方带来物质上的好处,所以,对学生,或者引申开,对自己教授的人,最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的,就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学生学的再好,不仅不会对他们的地位造成威胁,还会为他们带来各种好处,那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冯一平初中的班主任王玉敏老师,之所以能评上职称,并且从梁家河跳到县实验中学当老师,除了她发表了几篇论文,也和她能带出冯一平这个全县第一名的学生有很大关系。
  所以冯一平尝试着在他的公司内部,尽量复制学校的这一套模式,那些带新员工成绩出色的老员工,绩效工资和年底的奖金也都很丰厚,而那些在带新员工的过程中,总是留一手的老员工,不但不用想着奖励,公司对他的整体评价也会下调一个档次,在对新员工传帮带的过程中不尽心,就是对公司不尽心。
  要说这两天陈老师对冯一平的观感,那是又爱又气,得知消息的第一刻,他就兴冲冲的想通知冯一平,可是打了半天,他家里的电话没人接,后来按着档案里的地址,他找到了冯一平家,可是大门紧闭,问隔壁邻居,说是十多天前就不见人,当时走的时候,好像是出远门的样子,可能是去旅游。
  旅游?陈老师当时不知说什么好,这些天,其它的考生,哪一个不是焦急的在家等待着,连他们这些老师,也一直关注着阅卷的进展。
  他倒好,出去旅游,这小子是太自信呢,还是心太宽?当事人比局外人都轻松,陈老师当时甚至都冒出一个皇帝不急太监急这样不恰当的比喻来。
  23号,99届高中生的高考成绩正式公布,陈老师也吃了个定心丸,不出所料,冯一平以686分的总成绩,高踞省文科排行的榜首,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文科状元。
  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已经放暑假的一中校园又热闹起来,不少家长请假陪着孩子一起来看成绩,学校操场边的布告栏前面,上演了不少众生相,有的兴高采烈,有的黯然神伤,有的呆若木鸡,冯一平淡淡然的带着爸妈前来的时候,正好碰上一个抽抽噎噎的女孩子靠在妈妈怀里朝外走,妈妈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安慰她,“没事,没事,这成绩也不错。”看上去木讷些的爸爸,撑着伞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为她们遮着太阳,脸上满是关切。
  冯一平他们让到一边,冯振昌感慨了一句,“现在这些孩子,也挺不容易。”
  看到冯一平过来,那些看成绩的同学自发的让出一条路来,三个人到了榜前一看,冯一平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行,总分686,后面有个小注,文科全省第一名。
  语文144,数学114,英语142,政治146,历史140,比冯一平和陈老师第一次估算的还多了1分。
  冯振昌已经拿着笔在抄成绩,梅秋萍虽然想到儿子可能是状元,但真面对的时候,却还是高兴的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的看着冯一平呵呵的笑。
  “好了,出去吧,后面还有同学等着呢!”冯一平提醒爸妈,说他不高兴激动,那也是假的,是人都有虚荣心,哪怕他心理年龄已经三十多岁,那也不例外。
  知道这就是今年的第一名,旁边的那些父母,有些很大度的对冯振昌他们说,“恭喜!”
  “多谢!”爸妈两个一路道着谢,都笑的合不拢嘴。
  陈老师今天也很忙,接待了不少来道谢和下请帖的家长,看到冯振昌他们一脸笑的走进办公室,忙起身迎上来和他们握手,“恭喜两位!”
  “要多谢陈老师,一平跟我们说,最后的这几个月,您一直用业余时间帮他补习,要不是有你们这样用心,他也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为了表示感谢,明天我们准备请您吃餐饭,平时也没机会,这一次请一定不要推辞。”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都考了全省第一名,当然得来桌谢师宴。
  这样的事,陈老师也不推辞,“没问题,我们一定去沾沾喜气。”
  冯一平跟在爸妈身后,和陈老师一个个的去见那些任课老师,一一发出邀请,他们在前面寒暄,冯一平借机给黄静萍发了个短信,“686,全省第一。”
  几秒钟后,他就收到了黄静萍发过来的短信,“太棒了!你是我的骄傲!我好崇拜你!”
  这姑娘,真是越来越会说话,句句都说了他心坎里。
第一百二十章
请客,请客
  一出校门,爸妈就开始打电话,爸爸给省里打,妈妈用冯一平的手机给外公打,酒店里,黄静萍已经告诉了张秋玲,张秋玲接到电话后告诉了他老爸,所以很快梁家河中学三年级的学生,都接到了老师的通知,学校第一个考上市一中的,近年考了省文科第一。
  冯玉萱正在大厨房里安排两辆车给各个店送麦饼、糯米鸡和洗干净的菜,接了电话高兴的就站在那儿,厨房里的员工,有好几个都是塆里的,其中一个小媳妇一边往车上搬东西,问了她一句,“怎么了玉萱?”
  “一平考了省里第一!”
  “啊呀,那真了不得!恭喜恭喜,我们村终于也有个大学生了!”
  梅义良还在酒店工地上,和已经聘任的总经理,也就是金翎那个在康奈尔大学的同学徐斌走在一起,听了连声说“太好了!”然后马上给蔡虹报告这个喜讯。
  徐斌在一旁听了个端倪出来,“我们的小老板考了省第一?”
  “是,文科第一。”
  “那是真值得庆祝。”也是这样一路考过来的徐斌,知道拿省状元的不容易,他当年,也就刚过一本的线,离省第一名,差的老远。
  挂面作坊也装了部电话,接电话的是二舅妈,她们也都知道成绩今天出来,问了一句,“大姐,一平考的怎么样?”
  “还不错,爸呢?”
  梅建中听到二儿媳妇喊他,也不像平日里那么稳重,一路小跑着过来,“怎么样?”
  “爸,一平考了全省第一,686分。”
  “好,好!”梅建中一迭连声的说。
  两个舅舅和三个舅妈都围在旁边,听了这个消息,也是笑声一片,三舅妈笑着说了一句,“这两年,他冯家的祖坟上,真是冒青烟。”
  说这话的不止她一个,四叔在老家最豪气,直接到旁边的小卖部买了挂五千响的鞭炮,在村部前面噼里啪啦的放起来,听到声响的乡亲们出来打听原因,一听是这事,大家都与有荣焉。
  对于一省的第一名,他们并没有直观的认识,但都知道,他们村,终于要有一个大学生,这个头开了以后,自家那个现在还在上初中的,将来说不定也能上大学呢。
  也有些人听了这事,比较起冯振昌他们家前几年和现在的情形,也说,这几年,冯振昌他们家先人的坟头上,真是冒青烟。
  在回家的路上,冯一平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公司那些得到消息的人,都给他打来了电话,一直关注的郑佳怡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也给他打电话贺喜,李嘉一个劲的叫嚣着要他请客,“请客没问题,那你要准备好厚礼哦!”
  到家后,他接到了肖志杰他们的电话,都很替他高兴,“恭喜啊一平,以后别人问起来,我们就可以吹牛说状元的同学了,还有,你把钱准备好,就等着请客吧!”
  他们两个的成绩,比中考时高一些,一个515,一个518,要是在其它的大部分省份,这样的成绩上不了一本,那也是妥妥的二本,可是他们省是教育大省,分数线一贯比其它的省份高出一截来,这个成绩,三本都够呛,老师估计,今年三本的分数线,应该刚好在510到520之间,二本应该在530以上,一本,应该在560以上,所以填志愿的时候,会很伤脑筋。
  第二天中午,小舅带着冯玉萱也赶到市里,一共三辆车,从学校接出来5个老师,还有两个主任开着学校的一辆车一起跟过来。
  爸妈他们这次很豪气,包了市里最高档的酒家聚丰园里最大的包厢,还把金属制品厂的丁强和负责销售的人拉来作陪,务必要让老师们吃好喝好。
  就过三巡,陈老师借着酒劲问了一句,“刚才在车上我就想问,一平,你开的这辆车是你的?”
  “对,我爸妈给我买的。”这事现在也没必要瞒着。
  “还真是啊,我们以前就听说你是开车来上学的。”
  “我们在省里做了点小生意,一平吧,其它方面都好,就是喜欢这车,这也是他第一次问我们要东西,我和他妈咬咬牙,也就给他买了一辆。”冯振昌说完举起杯,“我再敬大家一杯!”
  “可不是吗,我们做父母的,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就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各种要求吗?”教导主任笑呵呵的说了一句。
  不过,听冯振昌这么一说,老师们的态度也更热情些,再也不会小瞧这两个穿着简朴的夫妻,他们说是一咬牙就能给冯一平买那样的车,他们可是把牙都咬碎了也买不起。
  吃饱喝足,冯玉萱从包里拿出7个信封,政教处的主任一看这架势就抢先推辞,“今天的这餐饭已经很丰盛,这就够了。”
  冯玉萱笑着从里面掏出来几张印着有佳便利的代购劵,“我们在有佳便利里也有些股份,这几张购物券就是一点心意,老师们平常买个油盐酱醋什么的,可以用这个结算,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印制代购券这事,当然也是冯一平的主意,比如在这样的场合,直接送钱吧,太俗气,代购券就刚刚好,虽说一张五十元的券,就和五十块钱没什么分别,不过收的人更容易接受些,毕竟它不是钱。
  “有佳便利是吧,现在市里有好多家,我家可是有佳的忠实客户,原来其中也有你们家的份。”政教处的主任笑眯眯的说。
  推辞了几下,两个主任带头收了下来。
  冯一平下午还想溜出去和黄静萍呆一会,谁知吃完了饭,只在家休息了一会,大家又往省城赶,那里等着请客的人更多,听说他们请客,王昌宁爸妈都赶了上来,加上几个公司的高管和蔡家的几个人,摆了三桌。
  25号上午,冯振昌他们又起个大早回冯家冲,四叔已经在电话里催了几次,大家都等着他们家请客呢。
  至于冯一平,现在还回不去,明天填志愿,他最快也要明天下午才到家,不过,黄静萍也终于可搬回家。
  这一次,她特别热情,冯一平刚关上酒店的门,她就直接扑上来挂在他脖子上,呜呜啊啊的又说又亲,“你太厉害啦,我好喜欢你!”
  这孩子,好像跟在学校时一个样,就是喜欢那些成绩好的。
第一百二十一章
热闹的山村
  考试难,填志愿也难,考的好,但因为志愿没填好,后来没有到理想的学校读一个理想的专业,这样的事也确实有。
  而且填志愿这种事情,还真的有一定运气的成份在里面,比如,你选中了一个冷门专业,自以为把握很大,但搞不好这年偏偏就很多人选了这个专业,而且其中有好几个成绩比你高,那你就悲催了。
  这样的事情还真有,所以老师们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提供指导,不会给你说肯定的意见,师长不是父母,他也怕担责任。
  好多同学比考试的时候遇到拿不准的题还要踌躇,冯一平就很省事,干净利落的只填了两个,一个是他向往的清华经管系金融学专业,一个省大学的国际金融专业。
  本来他只想填一个,因为清华经管系一年在省内有两个名额,就是理科第一和他是同样的选择,他也没问题,但是太自信,容易给人嚣张的感觉,所以他还是再填了一个省大学。
  陈老师看了一眼,也觉得没问题,虽然现在没有几个大学一起上门抢人的情况出现,但状元怎么也不是大白菜,这两所学校,按理说都会抢着要这样的学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