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4/2763

  那保守估计,只要供货充足,明年一年,kindle销售几十万台,比如说三五十万台,不会太困难。
  那就意味着至少好几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而kindle的热销,反过来,实际上也带动了亚马逊在图书方面的销售。
  所以,kindle的推出,既拓展了亚马逊经营领域,又提高了用户对他们的认可,还有力的促进了主业发展……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成功的尝试。
  因为和亚马逊在业务上的接近,这带给老马的冲击,真不是一般的大,或者说,这也给他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谁说做电商的,就不能做硬件了?
  冯一平对这个,也不太了解,但他有点印象,到后来,kindle好像也年销售上千万台?
  那可是好几十亿美元的销售。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可从来没有这样的建树。
  “这方面,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和神奇工坊商量,他们现在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各种智能产品,”冯一平说,“但是,类似kindle的产品,我并不太推荐。”
  他知道,国内很多公司,最喜欢做的,就是跟随。
  竞争对手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竞争对手推出什么产品,我也推出什么产品。
  “在国内,这样产品的销售,应该不会太好。”
  尤其是未来iPad面世以后,还有多少人会买kindle?
  “那是自然,我们可不是亚马逊,一开始就以图书为重点。”老马说。
  在这样的问题上,他还是看得很明白。
  “只是,我觉得,要不我们电商这一块,也在波士顿设立一间办公室吧。”他说。
  他们来的第一天,也就是阿比盖尔和罗伯特在冯一平办公室外等的时候,冯一平召集包括老马在内的公司高管,讨论的就是在波士顿成立办公室的事项。
  虽然和硅谷比,波士顿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有哈佛麻省的缘故,波士顿有非常多优秀的人才。
  就冲这一点,在那里设置分支机构,也非常有必要。
  而总部就在波士顿的道富,已经承诺过,会在各个方面,比如合适的办公地点上,给予大力支持。
  “有德鲁克的主持,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自然会很不错,但很多时候,还是我们自己最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个没问题。”冯一平爽快的答应了。
  他此时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因为他在想,有什么硬件产品,适合自己的电商公司来研发呢?
  但他还是不忘拉了老马一把,“不回我的办公室。”
  “怎么了?”老马不解。
  “今天到访特斯拉的议员太多,我不想应酬他们。”
  在议员们纷纷表态支持安卓后,冯一平也给了他们表态支持特斯拉的机会,从昨天开始,议员们接连到访特斯拉,但很多人显然还希望能和冯一平见一面,冯一平最不耐烦做那些事,但要是在办公室,不见又不好。
  “我想,在云计算方面,我们可以加码,大力加码。”老马说。
  这自然也有受亚马逊影响的关系,亚马逊在云计算方面的投入和成绩,业内都清楚,这也让老马感觉到了差距。
  “我支持,一年10亿不够,我们就砸20亿,5年不够,我们就砸10年。”冯一平明确表态。
  “有你这句话,那我就有底了,回去就马上扩大规模,”老马停了下来,“我就不信,我们用钱堆,用人堆,在这方面还会比它差。”
  看来亚马逊kindle的成功,真的对他刺激挺大。
  他看到冯一平拿着手机发呆,“怎么,谁的电话不敢接。”
  “不是不敢接,”冯一平按下通话键,“你好麦道夫。”
  接完电话,轮到他停下来不走,“怎么了?”老马问,“麻烦事?”
  “麻烦?可能吧,”冯一平说,“你说,别人送一大笔钱,我究竟收不收?”
  “一大笔钱?多少?”
  “50亿,美元。”冯一平说。
  老马顿时就忍不住想翻白眼,还能不能行了?别人送50亿美元给你?
  会有这样的好事?
第三百三十三章
坚决收
  冯一平当然不会在这样的问题上撒谎,麦道夫刚才在电话中说得很清楚,冯一平上次提到的那个项目,他很感兴趣,他真诚的希望能够参与进去。
  一切都按照冯一平的要求来——其实也是按他对投资人说的那一套来,比如,不过问投资策略。
  所以他说的这个参与,其实就只能是提供资金而已。
  至于资金的额度,至少是50亿美元——也就是,恰好在冯一平当初提的最低额度之上。
  而这些资金,在相关协议签署之后,马上就能到帐,所以他这个电话问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到硅谷签协议?
  而冯一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个最少50亿美元的资金,是收,还是不收?
  话说,他当时在棕榈滩岛上对麦道夫所说的那番话,不过是下雨天不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而对方恰好又抱着不良的心思,撞到自己手中,所以一时起意,顺手而为而已。
  没想到,麦道夫竟然还真当了真。
  所以他都有些怀疑,这些搞诈骗的家伙,是不是和被他诈骗的人一样好骗?
  想到这,他又不得不佩服麦道夫的手段,从那时到现在,才过去多长时间?十天都不到,他竟然就筹集了50亿美元的资金!
  这效率,真是不服都不行。
  想一想,目前可是银行,包括一些国家的央行都缺钱的时候,50亿美元,真不是小数目。
  美国这民间,是真富,不然麦道夫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到50亿美元。
  美国这民间,这傻子,也是真多,不然,麦道夫同样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到50亿美元。
  他估计,以麦道夫目前的资金状况来说,他不大可能在账户里就有这么多资金,一定是现筹了一部分,而且,考虑到这50亿美元至少要投资一年的时间才能拿到回报,他还得想办法补上相关的缺口。
  所以,为了给冯一平投资者50亿美元,他最终筹集的,一定不止50亿美元。
  难怪若干年后,依然络绎不绝的有人以各种名目和方式干他这一行,实在是因为他这一行,来钱太容易。
  麦道夫傻吗?当然不。
  但他对冯一平所说的那个所谓的“项目”,本来就挺相信。
  实在是冯一平头上的各种光环太多,而且,还全是实打实的,没有半分虚假。
  冯一平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乃至于在全世界所有知道他的人心目中的形象,都非常积极正面。
  而且以麦道夫的资历,他不难看出,冯一平实际上的财富,一定会比福布斯排行榜上公布出来的,要多得多。
  最关键的一点,冯一平在此前还有非常著名的一点,那就是,他都不会向银行融资,银行求着他融资他都不理。
  实际上,因为干的是诈骗,麦道夫不但胆大,还很心细,他都委托人到中国调查过,结论是冯一平此前不但不贷款,还从来不会拖欠合作伙伴的货款。
  中国的很多商家都知道,如果能和嘉盛合作,那是最省事的,账期?不存在的,只要合作敲定,嘉盛都会先款后货。
  所以大家都争着抢着和嘉盛合作,哪怕价格低许多也乐意。
  因为,不但省事,风险还小。
  现在的嘉盛,虽然说因为正在进行一个大型的基建项目,他们称之为“骨干物流网”的建设,前期投入太大,所以有从银行贷款,但贷款的额度,和他在中国公司的资产相比,同样不值一提。
  而且哪怕是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是坚持原来的那一套,绝不会拖欠供应商的款项。
  所以总体结论就是,冯一平的公司,是真有钱,还非常有信誉。
  在美国这边,冯一平的公司,其实和他中国的公司类似,不但发展状况都非常好,而且以前同样不贷款。
  虽然现在有一些融资,但考虑到他接连收购了那么多家公司,在Facebook和Youtube上投入那么大,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且融资的额度,相比他美国公司的资产,同样不值一提。
  根据综合得到的消息,冯一平在美国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应该还不超过5%,如果四舍五入,那就等同于完全没有负债。
  而且他负债的目的,好像是为了搞好和银行的关系,为自己在一些地区业务的开展创造更有力的条件。
  比如他的公司在欧洲几家银行的那几笔融资,明显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4/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