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5/2763

  那几个问题,确实有冯一平所说的那种倾向。
  他同时觉得,剩下的那些问题中的一些,看起来可以少一些修饰,更直接,更有力一些,就像是美国的那些脱口秀一样,用一些刁钻的问题来刁难嘉宾,而不是像国内的一些采访一样,主要是照顾嘉宾的情绪。
  “冯总,我们都知道你对次贷的看法,那么,你能说说你对国内股市的一些看法吗?”
  他刚说完,冯一平就马上说,“我们还是谈谈中国足球吧。”
  得,水大主持顿时又觉得,冯一平的反击,比早有准备的自己的想像的要更犀利,看来自己也有必要向他学习。
  至于把冯一平描写成全才的文章,想必未来他那些回忆录,一定有的是篇幅记述那样的事。
  “你是觉得,国内的股市,会比我们的足球,还要不可救药?”他问道。
  “你可以那样理解,我并没有接触国内的股市,但从我的角度看,那些不心痛过几回的股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股民。”
  “但我从技术上分析,大家目前一定要认清楚一个现实,在目前的情况下,股市如果一时走高,那其实并不是你真的可以继续持有的理由。”
  “因为那还有可能,是机构投资者,或者其它的参与者,为了方便自己套现离场而采取的举措。”
  放在以前,冯一平是绝不会说这样的话,可是昨天周老师的话,等于告诉冯一平,大家对他的容忍度很高,所以今天,他马上毫不掩饰的发表了这样的言论。
  当然,他知道,自己的这个观点,估计很快就会有什么专家之类的人站出来反驳。
  但冯一平怎么会在乎那个?他只希望,看到自己的采访过后,那些听了无良专家的话,准备继续持有手中当初那些随便选的股票的民众,能及时止损离开。
  “你是觉得,今年我们的股市,还是会继续下跌?”水主持人问道。
  “无论是从国内形势还是国际形势来看,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股市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那才是真的不可思议。”
  冯一平直接给出了这样的论断来。
  他因此估计,等到这期节目结束,一定会有不少股评家和股评家的金主,气得和急得跳脚。
  但他对此一点都不遗憾。
  水主持人觉得,到了自己要抛出一个有力点的问题的时候,“我想你这样明确的论断,一定会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那么冯总,你认为,国内还会出现另一个冯一平,另一个和你一样出色的冯一平吗?”
第四百六十八章
无力感
  “我这样的人?”冯一平难得的沉默了一下,仰头看着天。
  天很蓝,很澄净,很美,但却也很远,难以触及。
  “我们最近在国内投资了不少的公司,我们还计划在国内投资更多的公司,因为,国内目前不缺乏有想法,有能力,还有梦想,以及富有冒险精神的人。”
  “同时,国内在相关的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积累和不错的成绩,我完全相信,有这么多人的努力,国内未来在互联网领域,一定会毫不逊色于硅谷。”
  “国内互联网公司,在发展之初,对硅谷公司的模式,有颇多的借鉴,但在未来,我能确定,包括硅谷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一定也会借鉴国内一些企业的模式。”
  参与采访的人,包括水主持在内,听到这样的话,都很激动。
  抛开其它的不说,谁还不想做个被人追赶和模仿的人?
  “冯总,抱歉打断一下,你认为,这样的未来,大概会在多久之后?”
  “我的预计,这样的未来,会在5年后,最多10年后实现。”
  “那时,国内会涌现出一批很有代表性的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在那些公司中,一定不乏开创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的公司。”
  “这一点,对国内的创业者了解得越多,我的认识就越清楚。”
  “虽然在互联网领域,我们的起步同样比较晚,但国内创业者对互联网的理解之深,远超我见过的世界其它国家的创业者。”
  “但是,我认为,在未来,像我这么年轻,就能创业成功的年轻人,应该会越来越少。”
  这自然是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答案。
  按冯一平以往的风格,他这时一定会再三谦让的表示,自己的成功很侥幸,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在创业这条路上超过他。
  至少,也可以很笼统的回答,“当然会有。”
  但“越来越少”?
  水主持觉得,自己是不是采访了一个假的冯一平。
  因为,从一开始到现在,冯一平的风格,就真的和他印象当中的风格,大相径庭。
  倒也不是狂妄,话说回来,就算是狂妄,冯一平现在也真还有狂妄的资格。
  但至少,真没有以前那么的温和谦让,只看着他的眼睛,就能感受到他身上释放出来的锐利之感。
  他真不明白,冯一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具体的原因,或者说,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水主持问道。
  “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有社会发展的必然,”冯一平说,“随着我们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大家收入的逐步增加,未来,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完全没有通过创业改变命运的必要。”
  “就和现在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民众一样,他们只要找到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就能安然的享受中产的生活。”
  在那样的情况下,很多人自然没有创业的必要。
  因为创业,必定会承受着比为别人工作,要大得多的压力,以及,还有一败涂地的风险。
  后来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啃老族,就是因为,他们有啃老的资本,不然,换成70后,或者说60后试试,看他们怎么啃老?
  “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说,未来我们的创业冲动少了。”水主持总结道。
  冯一平赞许的点头,“是个这个意思。”
  “但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未来他们所背负的沉重的压力,以及创业越来越高的成本。”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当未来不论是北大的还是清华的,毕业后发现,他们完全负担不起别说是学校周围,就是学校所在地还算过得去的房子时,他们还能有多少勇气和信心去创业?”
  “别说创业了,没被现实巨大的落差压垮,就已经非常值得庆幸。”
  “或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在未来,可能我们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还不如首都一套房产的价值,或者说,一家原本是亏损的上市公司,在卖掉旗下的一套房产以后,居然扭亏为盈,给股东交上了一份让他们满意的答卷……”
  “搞科研不如炒房,名牌大学不如炒房,上班不如炒房,创业不如炒房……在那样的情况下,谁还会创业?”
  “所以你的意思其实是,目前逐渐高涨的房价,未来会对我们的创业,造成巨大的面影响?”水主持总结道。
  “如果不改变我们现有的思路,我认为,无疑会是那样的结果。”冯一平说。
  和他相熟的人,一定会清楚冯一平这样的套路:不断上涨的房价,未来会成为各种万恶之源……
  而如果周老师看到冯一平今天的采访,一定会说,“你这么快就开始行动?”
  见多识广,采访过多国政要的水主持,同样有些不太理解冯一平的话,甚至觉得,冯一平的话,太不严谨,首都一套房产的价值,未来会比很多上市公司的利润要高?
  那样的公司,怎么还有可能上市?——只能说现在的人们,还是太实诚。
  “冯总你这是说,未来,之所以不会有像和你一样成功的创业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高昂的房价?”水主持这是第一次被人彻底的带偏了节奏。
  话说,如果被采访的,不是冯一平,而且冯一平还说得那么认真,他此时真有可能中断这次采访。
  “不仅如此,高昂的房价,还会是未来我们的经济出现很多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冯一平说,“在未来,我们很多人说起房价的时候,多半不会像现在这么淡然,而是,满怀敬畏。”
  对房价满怀敬畏?真会是这样的吗?
  冯一平好像看出了他的心思,认真的点了点头,“一定会的!”
  “我认为,我们的政府最大的不足,不是我们对经济的很多方面,干预太多,而是在房地产行业,干预太少。”
  “以至于把居民的安居问题,全部交给了市场。”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完全放手让市场施为,因为那会导致的后果,就是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
  “更何况因为我们国家的一些特质,未来甚至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收入,而和开发商联手,主动把房价炒高的行为。”
  “因为,显然不可能有比卖地创收更轻松容易的事了。”
  水主持此时已经察觉到了深深的不妥,首先,冯一平说的这些,有些出乎他意料的敏感,其次,这真不是我们这次采访的重点好吗?——他比孙正义要强,他此时仍然记得,自己采访的重点,该是什么。
  “冯总,我想我们完全了解了你的意思。”
  冯一平看着他的样子,知道他多半也并不了解,但他能怎么说?
  未来前两年黄浦江畔那土豪金的高档住宅区,因为定价超过10万一平米,不但引得全国人民一片哗然,引得许多部门介入的事,在未来,就完全不是事?
  因为,首都二环以内,居然有房子低于10万一平,那才是会引得大家关注的新闻?
  资产过2000亿人民币的首富,看起来很牛,其实首都二环内大多数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不算机关单位的房产,只民居的总价值,就能轻松的顶上好几个资产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首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5/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