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4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8/2763

  一向在华尔街非常吃得开,因为总是会有交易员主动向她透露消息,有时一句话就能让道指急速下跌,因此被称为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声音的玛利亚,此时笑了笑,“我完全能理解,你知道吗冯,我非常喜欢你的一个特质,你总是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事,而不是在夸夸其谈上。”
  “我很好奇,是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具备这样的品质?”
  冯一平看了她一眼,这位巴蒂罗姆小姐在华尔街这么吃得开,真不是没有原因,你看她多会夸人?
  但他依然保持着警惕。
  和华尔街有关的人啊,都得加小心。
  想当初,终于成功的熬赢格林斯潘的伯南克,就差点栽在这位手上。
  话说06年5月,刚刚接任美联储主席三个月的伯南克,在花生屯和这位巴蒂罗姆小姐餐叙,也不知道伯主席是苦熬多年,终于得以成功上位,所以有些得意,还是因为他也和绝大多数男人一样,就喜欢在美女面前表现,显能耐,以博得带着星星的崇拜的小眼神,所以一时嘴上也顾不得把门。
  结果就惹出了大麻烦。
  巴蒂罗姆很快在她的节目中转述伯南克的话,“针对我最近就美联储利率政策所作的国会证词,市场的反应是错误的。”
  伯南克之前在国会讲话时,曾暗示美联储或许会暂停加息,因此让一些人觉得,在通胀问题上,他属于温和的“鸽派”,在利率问题上,他比较软弱。
  这番话的直接后果,是影响美元的汇率,由于美元汇率的波动,以及投资者的担忧,巴蒂罗姆在节目里说了这话几分钟后,道指便迅速下跌超过70点……
  闷骚的伯南克,因为这样的嘴快一时爽,很快又被召到国会过堂,并受到了议员们“你要小心你的言辞”的警告,大大影响了他苦心竖起来的人设……
  殷鉴不远,冯一平笑了笑,“谢谢,我身边的不少朋友,也都具备这样的品质。”
  对冯一平这样的态度,巴蒂罗姆也不以为意,她是一个聪明人。
  无论外界,无论华尔街给了她多大的赞誉,她依然清楚自己的份量,固然可以和这些富豪名流自来熟,但绝没有在他们面前使性子的余地。
  看到冯一平已经别好了麦克风,她笑着问道,“我们这就开始?”
  冯一平点了点头。
  “冯,我们都知道,迄今为止,你对次贷危机的所有预测,都是对的……”
  “抱歉打断一下,我觉得到现在,这已经完全可以说,这是一场金融危机了,不是吗?”
  “你看,现在受到影响的,远不止是次贷领域,也不止是金融领域。”
  他笑道,“华尔街再一次成功的向世界证明了他们的厉害。”
  “你说得对,”巴蒂罗姆马上点头,“发展到现在,这确实是金融危机。”
  她早知道采访冯一平的不容易,同行的经验是,这位看起来好说话的冯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会经常纠正你的问题,总是会让你精心准备的问题,看起来漏洞百出。
  果然如此。
  “你年初的时候说过,这场危机到明年底就会结束,你现在是否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
  “如你所说,最难的日子已经来了,而且看起来,才刚开始的样子。”
  冯一平看着她,“你说的很对,我想接下来,不止是华尔街,将会有更多其它行业的公司,面临艰难的处境,金融危机就像是一个放大器,能把很多企业原有的问题和困难,成倍的放大。”
  “今年接下来的时间,以及明年,会有很多国家的很多公司,都会很麻烦,甚至是面临生存危机。”
  “但是,是的,我依然坚持,最迟到明年年底,危机就会结束,华尔街会再次恢复秩序,焕发活力,重现繁荣。”
  巴蒂罗姆敏锐的注意到了冯一平话里的重点,于是抛下拟好的问题,追问道,“你的重点是,华尔街?”
  冯一平赞许的看了她一眼,“我们都知道,任何一场经济危机,包括2000年爆发的互联网泡沫,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都不会在短期内消除,这次也一样。”
  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要说到明年底,多年后都不能消除,未来欧洲一些国家的债务危机,可以说就是这场危机的延续。
  美国除了会输出战争,对外输出金融危机,他们也很有经验。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确信,最迟到明年年底,金融系统都会恢复正常秩序,这自然就标志着危机的结束。”
  “我想我明白了,危机结束,但影响依然会持续。”巴蒂罗姆总结道。
  “那么,你是否是基于这个理由,才选择在这样的时机,来投资高盛?”
  “投资高盛,是否意味着你未来工作的一部分重心,将会转到金融领域?”
  “以及,你是如何达成了和高盛的交易,因为,据我们所知,就投资一事,高盛也一直在和巴菲特洽谈。”
  冯一平看了她一眼。
  聚在旁边的高盛人,此时都很尴尬,而在办公室里,得知这个消息的劳尔德,忍不住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玛利亚啊玛利亚,我该怎么说你好?
第六百零一章
新梦想
  嘴快的巴蒂罗姆提出的有关巴菲特的问题,冯一平并没有正面回答。
  记者们免不了会提出这样吸人眼球的问题,但他才刚刚投资了高盛,得在意这位合作伙伴的脸面,不好说他们在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
  更何况,最终的结果,是自己胜出。
  “选择在这个时候投资以及投资高盛,主要是基于我们在多年合作过程所对彼此的了解,我们相信,这样的合作,会对我们的未来都有利。”
  “选择这个时机,是因为此时价格合适,条款也合适,所以,合作自然就水到渠成。”
  巴蒂罗姆点头,“你对高盛很看好,高盛对你们也很看好?”
  冯一平笑,“虽然这么说,有些互相吹捧的嫌疑,但确实是如此,我看好高盛,我信任他们的经营团队。”
  劳尔德,你在偷偷的看吗?满意吧!
  对冯一平的避而不答,巴蒂罗姆有些不满意,她还想努力一下,“高盛最终选择和你合作,而不是和巴菲特,冯你认为会是什么原因?”
  旁边嘉盛的那些人感觉有些看不下去了,冯之前还不知道我们同时也在和巴菲特接触,所以,你能不要再纠缠这个问题吗?
  这个问题,冯一平也不太好回答。
  无论怎么正面回答,都会有高下之分,那就有可能会让那位成名已久的股神不高兴——一般人这样说巴菲特可能无所谓,但冯一平这么说,那他很可能就有所谓。
  虽然他就是不高兴,那也没什么,但何必逞这样的口舌之利呢?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比较谦虚的方式,什么前辈谦让,一时侥幸之类的。
  但坦白说,现在面对一个集体的时候,他乐意展现自己的谦虚,但在这样关乎个人和个人之间的问题上,他一般还真不想那么说。
  “我想,也许是因为我比较专一?”他半开玩笑的回答,“据我所知,巴菲特现在有很多选择,而我就和高盛谈过。”
  巴蒂罗姆对冯一平的评价又高了几分,不愧是冯一平,这样的回答,不但有趣,还一点都让人挑不出错来。
  “你一直是这么专一,对吧。”巴蒂罗姆也开了个玩笑。
  “也可以说是专注。”冯一平看了一眼窗外。
  在这个雷雨季节,他可不敢说自己专一。
  好像美国每年被雷劈的人不少。
  自己精心准备的一个大料,就被冯一平这么轻松的卸开,巴蒂罗姆稍稍有些灰心,因为,接下来,就是一些比较中规中矩的问题,不会有多少惊喜。
  “我们都知道,你是硅谷最成功的创业者,一般来说,硅谷和华尔街的连接,主要会是由于其它的目的,拉投资、进行并购,IPO等。”
  “而联合基金的这次投资,可以说是硅谷的创业者,第一次投资华尔街的公司,还是高盛这样的知名的公司,这是否意味着,你们以后会在金融方面有更多的计划?”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冯一平说。
  巴蒂罗姆笑了笑,我表示怀疑。
  因为这个问题,我刚刚就问过一次,但你没有回答。
  “巴蒂罗姆小姐,我想……”
  “请叫我玛利亚。”
  “好的玛利亚,我想你一定也清楚,华尔街在利用高科技方面,其实已经走在很多行业前面,比如在超级计算机的利用方面,在交易自动化等方面。”
  “但从硅谷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这其中还有很多可以创新的方面,藉由互联网,我们应该能让金融体系变得更好,从而杜绝再次发生类似的危机。”
  “目前我们还并不清楚,这次危机,将让我们付出多大的代价,也不清楚,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承受一次类似的危机,所以我们希望利用硅谷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世界的金融科技水平,从而尽量减少类似危机发生的几率。”
  “也就是,你们希望改变金融界?”巴蒂罗姆又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我们想让世界变得更好,这自然也包括让金融行业变得更好,从我们的这次投资来看,我想,华尔街对此也持欢迎态度。”冯一平从从容容的说。
  硅谷和华尔街的关系,本来就不够融洽,我怎么可能会说一些更容易导致对立的话?
  劳尔德在办公里撇嘴,和我们谈投资的时候,你什么时候提过利用硅谷的技术,让金融界变得更好的话?你一门心思的在意你的投资回报好不好。
  面对冯一平滴水不漏的回答,巴蒂罗姆觉得,他真不像是一个才28岁的年轻人,但她也不是一般人,所以她继续刨根问底,“目前,你们计划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进行这样的改变和提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