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5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8/2763

  “这个方面,主要是受教育方面,我们也不说赶潮流,就一定要出国留学,至少也要在国内读个不错的大学,毕业了,能做些比我们现在的生意,技术含量高一些的工作。”
  “哪怕是接班做生意,也要带入一些新意来,这才是一代胜过一代……”
  “退一万步说,哪怕以后他们还只是和我们现在一样的开面馆,一群大学生开的面馆,再怎么也该比我们这些初小水平的人开的面馆要好吧。”
  “从整个社会上看,开面馆的都是大学生,这当然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
  他显然是准备过,结合自己和儿子聊天时的一些话组织而来的这番话,让大家不停的点头,只是想着孩子接班自己生意的,还是占少数。
  他们这群人,最是知道冯一平的眼光,既然冯一平现在把重点都转向高科技,他们当然希望下一代最好也是这样。
  又有人问起,面馆是不是准备上市的问题,这时,梅秋萍空手走了进来,“大家先坐,一平有电话找他爸。”
  看着老伴笑脸背后的火气,冯振昌乖乖的跟着梅秋萍走到厨房,“怎么了?”
  “怎么了?”梅秋萍低声爆发起来,“一平说不能在家里过年,今天就得走。”
  “啊!”冯振昌一下子愣住。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有些话算了,别说,你总是不听,现在好了吧,连年都不在家里过。”
  侄媳妇他们过来劝,“婶,还是别说了,一平一会就到家,还是想着给他带点什么吧。”
  “他这是要干什么?”
  文华回答了冯振昌的问题,“小叔说德国有一家公司快要倒闭,欢迎我们去收购。”
  “德国的公司?”
  “是的,做芯片的德国公司。”
  冯振昌对这事,完全没概念,他只是知道,自己是被老伴借机训了一通。
  梅秋萍猜到了他的想法,“你看我干什么?你还不服气?这样的事,为什么一定要一平亲自出面?”
  大家这时都听到了直升机的轰鸣声,文才从楼上跑下来,“小叔回来了,直升机正在降落。”
第六百九十一章
机会难得
  得知冯一平提前回家,正在他家里的人有些喜出望外,当他和肖志杰王昌宁三个,双手空空的回家时,便看到一大堆人,热情的欢迎他回家。
  这热情得他都有些不习惯,毕竟这是回自己家。
  “过年好,过年好。”他不得不像那些视察的领导一样和这些人握手,遇上熟人,还多说两句,问候一下对方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顺便还把自己的两个同学介绍给大家,“我同学,同程网的联合创始人。”
  但来他家拜访的一些人,要说最喜欢的,并不是和他握手,而是,合影留念。
  刚开始的时候,冯一平也曾把和一些人的合影放在办公室撑面子,现在风水轮流转到别人拿和他的合影来撑面子。
  这样的转变,其实也就只发生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之内,冯一平此时想起这点,也觉得自己的成长真是够快的。
  而自己对这样巨大的转变的接受程度之快,也像是村里人现在对直升机的习以为常。
  要知道,他记得很清楚,小时候,看到飞机在天空飞过,都有人跑到山上去看的。
  这才多少年的事啊,到现在,直升飞机在他们这,都算是走入寻常百姓家了——至少坐过的人不少。
  但好在这都是好事。
  只不过,平常非常配合大家要求的冯一平,今天却有些赶时间,“抱歉,我先跟我爸妈说点事,文华,文才,出来帮忙招呼一下。”
  拿着手机站在一旁的冯振昌这时走过来,“你说不在家里过年?”
  语气依然说不上和蔼,甚至还有些怪罪的架势,但眼里却露出了明白的关切,以及,隐藏得很深的难过。
  冯一平就知道,指望自己老子开口道歉,那是不可能的,父子之间,他连一句软话都不会说的。
  梅秋萍也关心这个问题,但此时还不忘招呼肖志杰和王昌宁,“回来啦。”
  之后便是一些列的问候,爸妈老婆孩子工作,可都还好——和以往的不同是,不会在几十秒之内就问到“今年赚了多少钱?”
  末了还客气一句,“一平又麻烦你们两个了。”
  前面冯一平已经推着他老子朝楼上走,“今年是没办法在家里过年,一会就得走,我要尽快飞到德国去。”
  看着他老子头上灰白的头发,尽管觉得爸妈这对自己方方面面过度的关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时让自己也有些恼火,此时自己自觉先软下来,“当然不是因为跟你吵架,你说得对,是我做得不好。”
  冯振昌这会其实并不关心这个,“一定要你亲自去?”
  “一定得我自己亲自去,”冯一平对着已经进屋的爸妈,以及两个最好的同学说,“这次机会难得,又事关重大。”
  “究竟是什么大事,你刚才电话里也没说清楚。”梅秋萍依然有些担心儿子是因为生气,所以不想在家里过年。
  “德国一家做内存的公司,也是世界上做内存最厉害的一家公司,已经要宣布破产了,因此非常希望我们去投资。”冯一平说道。
  见父母有些不明白,他便解释道,“这个东西,技术含量很高,国内目前还没有厂家能自主生产出来。”
  “但需求量又很大,家里的电脑,装了我们研发系统的智能手机,包括我们在研发的一些产品,都需要用,这个量还会越来越大。”
  肖志杰此时已经忍不住击了一下掌,“内存公司啊,这个确实是个好机会!”
  对这玩意,他原本没多少体会,但当初不是陪鲁宾在华强北电子市场转过几天吗,从此算是对内存和硬盘这两样价格忽上忽下的东西,有了些了解。
  现在所说的芯片,其实就是集成电路,也就是IC,主要指的是数字芯片,大体包括三类,一类是指微原件,代表是CPU;一类是逻辑IC,比如手机基带(刷机的同学应该听说过这玩意);第三种,就是存储器。
  王昌宁也激动起来,“这就是你说的想努力的方向,对吧,呵呵,内存芯片!”
  他和肖志杰也知道,这些年我们进口芯片的数量,一直在高速上涨,而这些芯片中,至少有30%,是内存芯片。
  “只是,”他跟着有些担忧的问,“他们能让我们收购?”
  他知道冯一平已经收购了英国的ARM,目前正在抓紧走流程,但说白了,ARM,他主要只是设计,并不涉及生产,且谁都能买他的设计。
  何况,他们都知道,美国和英国的关系特殊,直说就是美国能对英国施加非常大的影响力,而另一方面,ARM又依赖于装备了安卓等的智能手机的发展,说白了,冯一平有让ARM忌惮的地方。
  但德国可和英国不同。
  德法,才是欧洲真正的脊梁,好歹大多数时候,能在美国面前挺直腰杆——哪怕是有些勉强。
  冯一平想再次借助美国发挥影响力,可能不会像英国那么如意。
  “他们欢迎我们投资,”冯一平说,“但是,我要的是收购。”
  这样的难得的好时候,只投资?开玩笑呢你!
  “现在呢,这个说难也不难,不要说政府,就连它的母公司,都不想管它,只急着卖出它所有的股份。”
  皱眉回想了好久的肖志杰,这时说道,“是奇梦达吗?”
  刚才他就一直在想,但想到的全是日韩的品牌,德国的奇梦达,这个听起来不太科学,像是小孩子玩具品牌的厂家,他也是刚想到。
  “对,就是奇梦达,欧洲唯一有完整的产业链的芯片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存储器公司。”
  肖志杰和王昌宁都站了起来,“这个好,这个好。”
  “把它收购过来,我们终于不用被韩国的那些公司捏住脖子。”王昌宁说。
  “到时在国内建一个大厂,我们也不用总是被动的接受涨价。”肖志杰说。
  冯一平点头,“他们在国内已经有一个封装厂。”
  “把它收购过来,最好我们连制造厂也建,嘿嘿。”肖志杰笑道。
  不愧是和冯一平是一个地方的人,他们都希望能赚完全产业链的钱。
  冯一平实际上也是这么设想的,要把这一块做大,还真得有自己的制造厂,海峡对面的那些代工厂啊,有时候真不太靠得住。
  “我也是这样想的。”他还想了,这些工厂当然是能建在五里坳最好。
  因为这可不是个小项目,至少也得上千亿吧。
  一直在听着的冯振昌问这时问了一句,“既然这个这么好,那这家公司,怎么就倒闭了?”
  冯一平看了老爸一眼,他有些没想到,老爸还挺明白的。
  只是要是奇梦达的那些头头脑脑此时听到了这话,怕是得气死。
  “这个,说来有些话长,他们成本太高是一个主要原因,你去过国外你也知道,他们的工人工资太高,所以有些产品,我们在国内做有钱赚,他们做就一定得亏损。”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很多公司的日子都不好过。”
  其实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些,但跟爸妈解释起来,就难免有些费劲,而他的重点,是想让爸妈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去德国,并不是因为不想在家里过春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