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5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2/2763

  “冯你过奖了。”彼得鲍尔脸又有些红。
  现在的英飞凌,哪里还值得冯一平尊敬?
  几年前,英飞凌的市值还高达694亿欧元,而今,呵呵,只剩不到区区10亿欧。
  股价最高时,也层高达80多欧元一股,现在则不足1欧元。
  他的前任沃尔夫冈吉尔巴特因此有些不体面的辞职,按现在的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他也很有可能步前任的后尘,他怎么可能不急?
  1986年就入职西门子,后随西门子剥离英飞凌而加入英飞凌,并从99年开始就加入英飞凌董事会的彼得鲍尔,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在06年把内存部门剥离出来,成立奇梦达之后,没有借着上市,抛售持有的那高达77.5%的奇梦达股权。
  早知如此,当初哪怕就是白菜价转让,也比现在这样的境遇好得太多太多。
  英飞凌这两年之所以表现这么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奇梦达的拖累。
  因为经营和市场价格下滑的原因,奇梦达仅在去年前三个季度,就巨亏高达14.81亿欧元,而在奇梦达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的前6个月时间里,英飞凌还为它承担了超过20亿欧元的费用。
  在08年4月,他们被迫减记奇梦达账面资产达10亿欧元,因此导致英飞凌第二季度亏损额达13.7亿欧元,之后随着奇梦达08财年三季报发布,它又进一步减记奇梦达账面资产4.11亿欧元……
  这么一个坑爹的货,真的,他现在是做梦都想脱手,如果可以,不但不要钱,他都宁愿赔上一笔嫁妆,只要之后不再纠缠他们就好。
  “冯你应该也知道我们现在的境况,去年第三季度,为了节省费用,我们就已经裁减了3000名员工,现在,裁员又成了我们正在考虑的一个选项。”
  “我们在股市……”他苦笑了一下,“尤其是在美股的状况,你应该也清楚,我们的股价太低,以至于继续交易都不符合公司利益。”
  “从减少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考虑,我们都在考虑从纽交所摘牌。”
  这一番话,说得冯一平都有点不太清楚他这究竟是坦荡呢,还是行的哀兵之策。
  “鲍尔先生,我们都明白,眼前的困境,都是因为市场的原因,”他说道,“最近这几年,和英飞凌一样,脱胎于知名IT巨头的半导体公司,普遍都面临着一些困境。”
  确实是如此,最近几年,不只是英飞凌不景气,一些知名的半导体公司,如脱胎于摩托罗拉的飞思卡尔、脱胎于惠普的安捷伦、脱胎于飞利浦的恩智浦,日子都不好过,其中经历过二次重组的,不是一两家。
  “我们……”彼得鲍尔又笑了笑,“冯,我们知道那些被你并购之后的公司,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你过奖了。”冯一平马上说。
  这样的时候,这样的人这样的夸奖,当然不能愉快的接受下来。
  这其实也是在说冯一平的眼光非常精准超卓,总是能找到那些很有发展前景的公司……那么,这就是可以提价的好理由。
  “奇梦达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的地步,不是因为技术落后,也不是因为管理水平低下,主要是因为成本太高,而在中国,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优质的工人,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最大的市场需求。”
  “因此我们觉得,奇梦达最适合被来自中国的公司接手。”
  这就有些像丈母娘在夸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多么配多么配,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下一步就应该是提各种要求。
  因此康明斯笑着说道,“中国的很多需求都很大,而我们现在手里握着充足的资金,因此愿意进行一些尝试,但是,就说内存公司,我们知道,也并不是只有奇梦达这一个选择。”
  “毕竟,最近所有的内存公司,境况都不理想。”
  “奇梦达一定会是你们最理想的收购对象。”彼得鲍尔肯定的说。
  说完这话后,他竟然提出告辞,“知道您刚到,我就不打扰了,我们晚上见。”
  这就让冯一平有些诧异了,你急着赶过来见面,就是为了说这些?
第六百九十六章
接踵而至
  彼得鲍尔要走,那冯一平和康明斯也不好留着不让走,怎么说,这位英飞凌的CEO,也真是极给面子,这边人一到,那边他就连忙亲自登门来表示欢迎。
  看起来,差一点就亲自到机场迎接了。
  这个,虽然说就是他亲自到机场迎接,也没什么,问题是,他们两家的关系,目前还真不太适合这样的迎来送往。
  这次涉及的,是一家雇员上万,业务遍及全世界的知名公司,卖家这么热情的迎接买家,给买家的感觉,那就一定是上赶着。
  既然你这么上赶着,那这收购的价格和相关的条件,那一定会很低,以及非常苛刻。
  所以?费解啊!
  但是,摒除这样有些不合时宜的热情之后,其实好像又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彼得鲍尔不过是说了一些英飞凌的难处,以及非常肯定的说,奇梦达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虽然说他介绍英飞凌的情况时,确实非常坦荡,但那只能说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不会文过饰非而已。
  他非常坦荡的说的那些,细想起来,冯一平他们也都知道,作为一家在法兰克福和纽交所两地上市的公司,他所说的那些情况,都是公开的。
  包括继续裁员得考虑,市场也有预测。
  至于说他说英飞凌的境遇,一时让人觉得,他好像是有些想把英飞凌也出售一样,但冯一平马上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那可是英飞凌,脱胎于德国西门子的英飞凌,德国知名的大型科技公司。
  虽说奇梦达也算是脱胎于西门子,也算是德国知名的大型科技公司——去年,奇梦达还是全球内存芯片业的老二,但它和母公司英飞凌肯定不能比。
  在彼得鲍尔去年第三季度上任以后,在裁员的同时,他还对英飞凌进行了调整,最后确定了以汽车、工业、安全、有线和无线,这一共5个业务部门为主的架构。
  排在首位的,就是汽车方面的业务,在这方面,英飞凌本来就非常出色,是世界汽车电子行业的前三甲。
  而汽车对德国的重要性,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德国之外的公司想收购英飞凌?
  冯一平绝不想去撞这样的南墙……
  所以到最后,说来说去,这位英飞凌的CEO,来这一趟,除了有些不合时宜的热情以外,所作所为,只有一个重点,“奇梦达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不合时宜的热情,综合分析后,冯一平和康明斯觉得,也没有什么不能理解。
  英飞凌,真的被奇梦达给拖累苦了,而奇梦达的状况,或者说,整个内存市场的情势,在今年也绝不会乐观,也就是,这个包袱如果还甩不掉,那么,搞不好英飞凌也会落到奇梦达今天的地步。
  而科恩加入讨论之后,有些情况就更加明晰起来。
  “根据我们新掌握到的资料,在去年,英飞凌的前任CEO沃尔夫冈吉尔巴特的任期尾声内,因为已经超过6个季度的连续亏损,他和董事会的关系,已经非常糟糕,董事长马克斯·蒂埃特里奇·科雷,不止一次的公开对他提出了批评。”
  “而吉尔巴特为了扭转局势,也早就在寻求减持持有的奇梦达股份,听说在去年初,还有买家表示兴趣,但随着内存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再也没人愿意受让那些股份。”
  冯一平点头,“哦,原来如此。”
  他真的很佩服加里科恩的专业,看他现在的样子,提到几融危机的时候,好像那是跟他们完全无关的事一样。
  但他掌握的情况,也进一步说明了彼得鲍尔为什么会这么热情。
  他不想步前任吉尔巴特的后尘,所以就一定要把奇梦达脱手,而冯一平,可能是目前对奇梦达感兴趣,且又有实力的唯一对象。
  为了确保这次交易不会黄,他就干脆坦诚点。
  反正就是不坦诚,现在的奇梦达,也不可能卖出什么高价来。
  至于那些原本有兴趣的人,后来放弃奇梦达,冯一平觉得,就是没有金融危机,估计在看到奇梦达的表现之后,也没有几家会敢兴趣。
  2008年前3季,奇梦达累计亏损达14.81亿欧元,而第四季度的财报,一直拖拖拉拉的不肯拿出来,最后公布的数字,依然和前三季度的平均水平持平,也在4亿欧元以上。
  也就是,它一年就亏掉近19亿欧元,近25亿美元,关键是,目前还很难看到好转的那一天,有多少人能经得起这样的亏损?
  “从我们初步掌握的资料来看,奇梦达的资产,当然是以十亿美元计。”科恩说。
  这是自然。
  奇梦达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和硅谷的以互联网为主的高科技公司不同的是,因为在全球各地拥有5家工厂和7家研发中心,所以拥有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
  谁都知道,一家芯片制造厂的投资,至少都在20亿美元以上。
  “但与此同时,他们至少也有超过10亿美元的债务。”科恩补充道。
  难怪英飞凌想甩手不要。
  “英飞凌的第一位CEO舒马赫。”
  这位和车神舒马赫好像是同乡的英飞凌第一任,冯一平在资料上看到过,很有个性,他也喜欢赛车。
  这并不只是因为他也姓舒马赫,而是汽车电子本来就是英飞凌最重要的业务,占比近三成,因此在当年刚从西门子独立出来,日子好过的时候,英飞凌曾是奥迪赛车的大赞助商。
  “他当年就不止一次表示过,应该把公司总部搬到瑞士,或者哪怕是新加坡,因为德国的税负太高。”
  冯一平合上手上的资料,“谢谢你的提醒,科恩。”
  科恩这前后两段话,听起来不太有关联,但冯一平听懂了。
  对接手奇梦达的人来说,如果你指望德国政府承担一部分奇梦达的债务,那么,奇梦达在德国的所有机构,包括工厂,肯定都不能取消。
  而在德国运营这样的业务,长期来说,肯定不划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