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5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5/2763

  彼得鲍尔拜会的重点,应该是“奇梦达一定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其它的那些,不过是他忍不住夹带的私货。
  一个受奇梦达拖累已久的人,在见到可能的接盘侠之后,说几句心里话,那也完全能够理解。
  而罗总来拜访的重点,就在于“为什么说奇梦达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所以,他们俩的拜访,可以说是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计划得很不错。
  只不过,罗总没有控制好,架子一时摆得有点过。
  说起来,这也并不让人意外,这位形象很好的罗总,虽然说话不急不躁很温和,但实际上,他属于那种客气点说,叫做喜欢大鸣大放,成就夸到最大,过失说成最小,或者干脆和自己无关的人。
  科恩向冯一平补充的那一点,就是在向德国和葡萄牙政府要求3亿多欧元的贷款以外,还额外要求3亿欧元的运营资金,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
  冯一平之所以对他有这样的印象,还来自于他的很多其它的言论,比如,在当初IPO的结果不如预期的时候,他表示奇梦达其实很受投资人的欢迎,只是遭受到了全球股市大环境不佳的挑战而已。
  在07年,不过是按原计划向中国工厂增资,他却对媒体说,那是奇梦达在逆市投资,而那次增资,不过区区2000万美元,对半导体公司来说,那么点投资,还真有些不好意思拿到台面上来说。
  就说一台光刻机吧,也要1亿美元呢。
  去年中,奇梦达中国的工厂,明明已经减产一半,他对外界说,“不,我们好着呢!”
  而在去年第三季的财报公布,三季一共亏损近15亿欧元以后,他再三表示,公司将从淘汰生产力较差的代工产能、提高生产工艺、精简人力资源等方面着手进行调整,随后,从第四季度开始,公司将以每季度4500万欧元的速度降低收支平衡点……然后,第四季度亏了近5亿欧元。
  前几天,在康明斯他们没有介入,奇梦达就要宣布破产的时候,面对记者的采访,他都不提破产那个词,他说的是,“我们将让公司回归扎实的基础。”——你看看,多厉害!
  要知道,去年一年,奇梦达的股价,就已经跌掉了超过百分之九十,到现在,更是已经跌掉了97%,哪还有个什么扎实的基础。
  老实说,这位“说话”的水平,真和当年伊拉克战争时,萨达姆的那位外长萨哈夫有得一比。
  尤其是和之前来过的不会文过饰非的彼得鲍尔一比,他这风格,就真不太受冯一平的喜欢。
  对一个企业负责人,大嘴巴吧,说没问题,也没问题,比如老马就出了名的大嘴巴。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吹过的那些牛,多少总要有一些最后能够实现。
  如果你说过的话,最后没有一次能践诺的,那这自然会影响你个人和公司的形象。
  但考虑到今后的一些安排,冯一平觉得,还是应该给他一个新的机会,“罗总,坦白说,我们都明白,奇梦达之所以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为市场的缘故。”
  “内存行业的规则,就是投资,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厂家退出,供不应求,然后又投资这样的循环游戏,在当前的局势下,一定会有一家会退出,之所以是奇梦达,主要是因为奇梦达在关键时刻,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而已。”
  罗总马上像刚才的彼得鲍尔一样,见说了这样的话的冯一平,也像是见到了亲人,见到了知己一样,“冯总,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其它内存厂家之所以现在还能支撑,就是因为他们从各自身后的政府得到了支持。”
  冯一平看向旁边笑了笑,果然是这样。
  这当然不是他期待的答案。
  如果罗总此时能哪怕是客套的顺便说一句,这样的结果也有自己的原因,那他也会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
  据他所知,在去年6月底的时候,奇梦达因为手里依然持有6亿3000万欧元的现金,而在这场烧钱大赛中,比海力士和尔必达都还要底气。
  但他们没有节制,导致现在反而要死在那两家前面。
  在行业已经进入比赛烧钱的第三个年头,恰恰又遭遇了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企业负责人还不着紧手里的现金,这样的企业不死,也真是没有天理。
  罗总敏锐的察觉,自己好像是又说错话了,但我没说错啊,我不过只是附和你的观点而已。
  冯一平收拾了一下心情,决定问他另一方面的问题,“罗总,对外界来说,内存行业的成败,在于比拼胆力和财力。”
  罗总听到这里,轻轻点头,显然深以为然,好在他没有急着插嘴。
  “那么,从业内人的角度,你觉得在这背后,还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原因?”
  “日本厂商的衰落,和韩国厂商的崛起,以及奇梦达陷入如今处境的背后,有哪些关键因素应该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罗总也稍稍思考了一下,“成本的控制,是内存行业的第一要务,内存公司的优势,从美国转移到日本,从日本转移到韩国的背后,成本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
  说的是,不过这同样是外界都知道的原因,不出奇,也不是冯一平期待的那个方面。
  见冯一平依然看着他,罗总又补充了一句,“这同样也预兆了大陆,未来必定是内存市场最终的赢家……”
  “谢谢你,”冯一平站了起来,“接下来的工作,还得麻烦你。”
  罗总见状也说道,“我就不打扰了,你好好休息,我们晚上见。”
  冯一平笑笑,不管这位罗总自己有没有放弃自己,他都觉得,对自己来说,这位已经没有挽救的必要。
  现在就应该为并购之后的奇梦达寻找新的负责人。
第七百章
艰难的决定
  看着罗总有些不知所以的离去,康明斯说道,“老板,从履历上来看,这位罗总显然更多的只关注于技术,对这背后,汇率给他们这个行业带来的影响不太清楚,也情有可原吧。”
  冯一平摇头,“不,他作为工厂和研发中心遍布全世界,产品也主要外销的跨国公司负责人,如果还没认识到汇率对公司的影响,那就是极度不合格。”
  是的,冯一平刚给罗总提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汇率。
  从内行的角度看,无论是日本厂商的衰落和韩国厂商的崛起,以及美德厂商的起伏,背后都有一根业外的人看不见的红线在挑拨,那就是汇率。
  包括现在的奇梦达在内,所有退出内存市场的厂家,无论是美国的IBM还是摩托罗拉,日本的NEC还是日立,实际上,他们的命运,真的并不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汇率大势之下,如果没有力挽狂澜的杰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的随波逐流,只会让公司消逝在滚滚大潮中。
  比如NEC和日立,在90年代初仍然傲立三甲,但由于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以及随之而来的和泡沫经济破灭,逐步降低了竞争力。
  这就让汉城奥运会后,放眼世界的韩国厂商抓住了机会,三星、现代电子和LG半导体成功赶上来并进入六强。
  或者我们可以说,韩元的长期贬值,正是韩国经济的发动机,每次金融危机导致的迅速贬值,都像给出口型的韩国企业打了强心救命针。
  韩国在内存市场的真正崛起,是在97年,而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企业由于负债率过高和外汇储备不足,欧美债务收紧导致韩元在年底数周内,暴跌60%。
  这次暴跌,却极大的增强了韩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1998年韩国就在内存领域份额超过日本企业(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随后采取的系列措施,对韩国影响重大,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就知道,也就是从那以后,便有了韩流)。
  而奇梦达成为这轮竞争中首先撑不住的厂家,可以说,也和汇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次贷危机,以及美国政府不和盟友商量,为了自救,肆意宽松的缘故,欧元相对美元,大幅升值,并在去年第三季度达到最高点……从这一点来说,奇梦达之所以最先出局,也有几分非战之罪的意味。
  但作为这个市场的兴衰的见证者和直接当事人,对这一点完全没有察觉,或者是没能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那怎么也说不过去。
  等罗总走后才过来的加里科恩也赞同冯一平的观点,“他肯定知道汇率所造成的售价以及营收方面的波动,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看不到汇率对行业的影响……”
  他不住的摇头,华尔街上有很多人能看到这一点。
  哼,别以为我们华尔街只会制造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同样厉害。
  像奇梦达这样的公司,要是和华尔街的关系更紧密一些,要是早就和华尔街有合作,那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找华尔街的公司当他们的破产委托人。
  冯一平看了看表,孩子妈还好说,无论如何,下午一定要陪孩子出去走走,“好了,不说这些,让我们来讨论早就应该讨论的问题,早点把这桩交易敲定。”
  “一定没问题,”康明斯说,“从他们两位前后来拜访,至少可以看出,他们是真的急了。”
  冯一平笑了笑,是啊,他们是真的急了。
  科恩也笑,“还可以确定,大股东英飞凌,是如此急切的希望抛下奇梦达这个大包袱。”
  冯一平怎么都觉得他的笑,有些不怀好意,但是,呵呵,他喜欢。
  英飞凌和奇梦达,当然是急了。
  德国的破产法律,相当严格,相关费用的支付稍差时日,也必须向法院申请进入破产程序,眼下之所以还没有宣布奇梦达破产,不过是被坑惨了的英飞凌,又给奇梦达拨付了一笔款项,给它吊命几天而已。
  这就是彼得鲍尔心中的那笔愿意赔上的嫁妆,也是他们最后的努力和善意。
  ……
  韩国三星的本部,会议依然在继续中。
  与会人员都注视着主位上的会长,但过了一会,见会长并没有开口的意思,大家纷纷自觉的把目光移开。
  这样的情况下,再看下去,那就相当于是一种压迫了。
  又大约过了几分钟,会长终于开口,“智能手机方面,必须研发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
  “投入,要加大,不计成本!”他看着崔志成说。
  “是。”崔志成站了起来,恭敬地答道。
  这一刻,他的心情有些复杂。
  会长的这个决定,其实就已经定下了基调。
  如果说之前和冯一平的公司,还是合作为主,那么在接下来,尤其是在自家操作系统研发成功以后,那多半会是以对抗为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5/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