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8/2763

  他在纸上写下这一条,并重重的在AI芯片下划了几道着重号,又一次看向冯一平,这样的好眼光,或许是天生的吧。
  工作应该调整了。
  冯一平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应该做相应调整。”
  他看向陆博士,陆博士马上说,“是的冯总,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我们会马上调整我们工作的重点。”
  “具体的呢,你有什么想法?”冯一平问他。
  陆博士推了推眼镜,“目前来看,我们面对的,是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所带来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也就是我们的突破口,应该是更专用的芯片。”
  在冯一平指出重点以后,他的思路,也迅速明朗起来,“为AI和深度学习提供强力驱动的芯片……”
  老马打断了他,“对不起,打断一下,除了我们的存储芯片,其它芯片,我只知道个CPU,哦,还有显卡的GPU,这和它们有什么不同?”
  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连沃伦伊斯特都开心了几分。
  “这个,”陆博士想了想,“简单的打个比喻,CPU相当于一个无所不能的老教授,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信手拈来,GPU,就大致相当于一群小学生。”
  “如果让他们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比如大规模的两个个位数求和,在相同的时间内,华罗庚教授,也比不上普通小学里的100个小学生。”
  “而我们要做的这种芯片,大概相当于一个怪才,他在做乘法方面,一个能顶一百个甚至一千个,但在其它方面就一窍不通,可能连一加一等于二都算不出来。”
  “哦,有点懂了,”老马点头,“博士你继续。”
  他的话,又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冯总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认为,在未来,CPU和GPU这样的传统芯片,依然会在数量上占据主流,但对我们这样的公司而言,这种通用型芯片的需求会减少。”
  “因为对我们来说,数据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为了处理这些数据,我们会需要更多这样的AI芯片,”他看向冯一平,“这是我的意见。”
  “陆博士,我希望你尽快把这方面进行细化,在明天的扩大会议上,向各公司负责人和专家们做报告,今天就这样,”冯一平站起来,朝沃伦伊斯特招了招手,“沃伦,我们走走。”
第九百零六章
大干快上(中)
  看着除老板之外的三巨头也跟了过来参加这次谈话,沃伦伊斯特心情多少好了一点,不是因为自己受到了重视,而是觉得,这才是ARM应该有的待遇。
  “沃伦,”冯一平温言道,“ARM这两年发展得非常好。”
  金翎捧哏,“今年的开局也非常好。”
  “是的,我相信,除了过去的几年,除了今年,在你的带领下,在未来,ARM同样会发展得很好。”冯一平肯定的说。
  沃伦淡淡的说,“谢谢。”
  他也懂这样的套路,先扬后抑嘛。
  但想着ARM这两年来的表现,他真不觉得,无论是自己,还是同事的所作所为,哪里有能被批评的地方。
  再想及公司对存储芯片投入的巨资,以及刚表现出来的对AI芯片的重视,老先生顿时久违的觉得有些委屈。
  冯一平忽视了这位英国老绅士脸上的反应,笑着说,“那么,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
  沃伦伊斯特稍稍愣了一下,不是批评?
  但他随即反应过来,这依然是老套路,不过是把批评改头换面了一下,变得比较委婉而已。
  或者说,他这么说的基点,主要在于对成绩的肯定,听起来,让人会更舒服一点。
  “我们的步伐,是不是能大一点?”冯一平继续说,“毕竟当前,正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它智能移动设备大发展,整个行业,都在享受人口红利的时候。”
  沃伦伊斯特有些明白冯一平的意思,所有的红利,都会有一个期限,总有到头的那一天,这样的意见,他是认可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从当前的局势来说,在智能手机等移动领域,ARM可以说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潜在的威胁,并不是没有,恰恰相反,潜在的威胁,说得上非常巨大。”冯一平看着沃伦伊斯特。
  “是英特尔?”老马问。
  至少,他还是知道英特尔的。
  ARM迄今没有做过广告,但这些年,英特尔却一直在国内的电视上投放广告,让很多人终于第一次将英特尔和奔腾处理器联系了起来。
  “是的,英特尔,”冯一平点头,“英特尔为什么会在移动终端失败?”
  “是他们的技术不足?x86指令集架构过时,而我们Arm架构的性能太好x86无法实现?或者是我们的低功耗英特尔根本在技术上就做不到?”
  “我认为,并不是如此,谁都不能否认,英特尔是芯片行业的巨人,而即便是我这样的外行,也想得到,在处理器集成晶体管数量已达数十亿级甚至上百亿的今天,单单从指令集的架构就能完胜的神话,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沃伦,你说呢?”
  对这样的问题,沃伦伊斯特还能说什么?
  再自大,也不好说在技术上,ARM比英特尔还牛,“是的冯,在技术上,英特尔有着非常远超同行的储备。”
  “所以啊,”冯一平看着大家,“对英特尔这样的顶级芯片厂商来说,技术,绝不会是问题。”
  “ARM之所以成功,英特尔的x86架构之所以在移动领域失利,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ARM是开放的,而英特尔,一直以来,都是封禁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还在奉行Wintel双头垄断时的模式,才是x86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种垄断和绑定的模式,是英特尔此前成功的主因,他们因此不但能享受着高额的利润,还能牢牢的把控着当时在芯片领域称得上最完美的生态体系。
  但这样的模式,对于下游的客户及合作伙伴来说,却意味着被动和压榨,一对上Arm开放的,符合移动互联网特性的商业模式,自然是没什么抵抗力。
  反过来,ARM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能快速在终端和嵌入式领域,取得当前这样巨大的成功。
  “因此,我始终担心的是,当英特尔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下大力度改变,顺应当前的需要,学习我们的长处后,那时,面对英特尔这样在技术上实力雄厚,在商业模式上和我们没有两样的对手,我们会不会有现在这么轻松?”
  “越是在顺境的时候,我们越是要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啊各位。”他有些严肃的说。
  虽然在原来,英特尔好像没有做出这样的调整,但现在并不是原来,Arm都已经被自己收购,那么,英特尔会不会还是像原来那样?
  他也真的说不准。
  他的话,让沃伦伊斯特面色也沉重起来。
  虽然说,Arm的成功,自有其必然性,但必然当中,也少不了偶然,或者说,这偶然因素的影响,还相当大。
  如果不是智能手机和其它智能设备,这些年出人意料的空前大发展,Arm怎么会有比英特尔还成功的架势?
  毕竟,当初Arm之所以能有发展的机会,主要是因为,英特尔是真的有些看不上这一块,Arm赖以崛起的这个领域,在当时,对整个市场来说,最多只能算个仨瓜俩枣。
  英特尔如果一开始就重视,那很有可能,现在真没Arm什么事。
  “沃伦,所以我认为,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英特尔还没有做出改变之前,我们要大踏步的向前冲。”
  “考虑到当前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在本职工作方面,我们已经做得非常好,我们的基础,可以说非常牢靠,那么,我想我们下一步,应该在英特尔的优势领域,也就是,服务器领域发力,你认为呢?”
  “是的冯,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沃伦伊斯特马上说。
  要想在未来和英特尔竞争时处于不败之地,最好当然是在自己的专业方向做大做强的同时,在对方最擅长的领域,也有大的作为。
  在服务器领域,也就是服务器CPU领域,英特尔目前也占主导地位,这一块的毛利率,也早就让沃伦非常眼红——据说毛利率超过70%。
  “这个前提下,中国市场,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冯一平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中国对服务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因为垄断的缘故,我们对此完全没有议价权,我拿到的资料表明,在去年,中国采购了占全球市场四分之一的服务器,但采购金额,却占到了市场的三分之一。”
  这可以说,是我们买什么什么价格涨的一个范例。
  “竟然这样?”老马皱起眉头,拿过冯一平手里的资料翻了翻,最后,只能长叹一口气。
  “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好事,国内不少公司,已经准备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的和他们合作,我的设想是,”冯一平在空中画了一个圈,“联合中国的众多公司,也成立一个联盟,一个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的联盟。”
  “这一定也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联盟,你看,我们有发展这方面技术的决心,重要的是,我们有市场。”
  “刚好这些公司负责人的大多数,未来几天都会来首都开会。”他看向老马。
  老马马上举手,“没问题,我一定协助沃伦和他们会晤。”
  这样的事吧,他一直就非常喜欢干。
  冯一平拿起另一份资料,“Arm目前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已经超过千家,这不够,”他说,“我们在中国市场应该要更积极,更开放。”
  “我们最好能和数千家中国的软件、硬件、中间件、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各样的方案厂商、设计工具厂商合作,向它们开放授权,共同组成和推进发展出一个庞大的、让英特尔也觉得无力的高科技生态系统来。”
  “沃伦,接下来,我希望你也能和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负责人会晤,尽快定下来一个大的框架。”
  “一定要有紧迫感,”冯一平站了起来,握住沃伦伊斯特的手,“我希望你也能尽快拿出大纲来,并在明天的扩大会议上,向大家做报告。”
  “我知道的冯,除了向大家阐述前景,主要是向大家说明我们需要的支持,”沃伦伊斯特说,“我这就去准备。”
  之前还有些情绪的他,现在一身都是干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