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2763

  所以,等他说完自己的看法,不管是那些领导还是老总,一个二个的,看他的眼神都变了,就冲刚才的这一席话,这个小年轻,就已经有和他们平等对话的资格。
  而郭副省长听冯一平的这番话,也很惊讶。
  首先冯一平表现的很沉稳,虽然谦逊,但是并不紧张。
  其次,他的发言,有点像那些邀请到政府内问政的专家们的讲话一样有说服力,委实不像冯一平现在这个年龄该有的格局和眼光。
  窥一斑可知全貌,难怪老金家那个心高气傲的女儿会加盟这个企业。
  当然,冯一平这也算是顺手为之的吧,毕竟在坐的这些领导,郭省长以下,都是省里和经济方面息息相关的行局负责人,在他们面前留个好印象,对今后而言,也是不无裨益。
  “好,有见地,既然大家都对今年的外贸形势看好,那我心里也有底,不过,大家还是要努力,把这个好形式,转化成具体的订单,没问题吧!等交易会闭幕之后,我在省里给大家庆功。”
  散会以后,郭副省长还特意走过来跟冯一平握了手,“小伙子不错,好好干!”
  领导们退场之后,老蔡派来的人也进到会议室里,拿进来一大堆资料袋,冯一平笑眯眯的给每个和他交换名片的老总一个袋子,“里面是小弟出版社的几期杂志,也是政经方面的,请各位前辈斧正。”
  这么好的推广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些杂志,还是特意叫香港那边派专人送过来的,至于郭省长他们那一行的官员,后天去厂里的时候,也跑不了,肯定要一人送一份。
第二百五十三章
这还有天理吗
  小赵顶着不小的黑眼圈,跟在欧伯阳和小余后面,远远的就冲站在展位门口的冯一平笑了起来,还扬了扬手里的两个文件夹,在那头就说,“两份!”
  那样子,就像是一个有了点成就,就急着让大人知道的孩子一样。
  看来他们昨晚也没白忙活。
  田乃贵现在还是很在意嘉盛这边,不过,他现在是有些巴结的意思,看着三个人从展位前过去,他在脸上挤出一个笑来,结果,那三个彻底的无视了他,急着找冯一平和金翎去报喜。
  他有些悻悻的转过身去,嘴里小声嘀咕了一句,“瞎猫碰上死耗子。”
  话虽没出声,小许看嘴型读懂了老板说的话,心说,就是瞎猫和死耗子,这也不是碰上一只,这是碰上了一大群啊。
  同样作为外贸人员,小许现在对嘉盛那边的几个同行是服气的,订单这个事,特别是这样的外贸订单,玩不了什么花样,靠的就是真本事。
  “辛苦啦!”冯一平慰劳了三位一句,金翎那边接过合同,看了一眼,也夸了一句,“不错!”
  “应该的!”三个人差不多异口同声的说。
  虽然没有小赵那样的黑眼圈,但欧伯阳和小余也一样,虽然精神头不错,看上去还是有些疲惫,他们现在的状态,可以说是有些亢奋。
  “继续努力,金总都安排好了,等到展会结束,给你们放一天假,好好睡个痛快。”冯一平借金翎,给他许愿。
  “哦耶!”额外的假期,谁都喜欢。
  “我看,这些有意签约的客户,都应该先带他们到厂里去转一圈,实地看一眼,比我们说一篓子的话还有效果。”欧伯阳还念念不忘第一天嘴欠被大家嫌弃的事,一直想为自己当时的无心之失翻案。
  “是,好像这样效果更好一点。”
  玩笑归玩笑,这样真的对生意有好处的事,小赵和小余都表示支持。
  “很好理解啊,我们对客户不熟,所以一定要见到信用证才发货,甚至觉得信用证也不保险,接单后就要他们先预付一部分款项,而且余款全部付清后才发货。对客户来说也一样,万里迢迢的,对我们公司,只知道一个纸上的地址,就下单开信用证或者付款,而且交易双方国家的法律体系也不一样,他们自然也不踏实,当然要去实地考察一番后才放心,说不定有些客户还会委托律师去查我们的注册资料。去厂里实地考察一番,是管控风险最基本的做法和保证。”冯一平说。
  信任和信用,这两样东西对刚开始贸易的两方来说,都很飘渺,只有在以后的合作和交流中才能建立起来。
  “那就是一些想现场就要签约的,也让他去厂里一趟后再做决定?”小赵问。
  “也可以,说不定就和雷蒙先生一样,在这的时候,只要三十万,去厂里看了以后,签一个更大的单子呢?”金翎笑着说。
  国内一般的展会,也就三五天的时间,大多数是三天,到这会功夫,参展商们应该准备收拾打包撤展,那些懒得把展品带回去的,这会应该真的在挥泪大甩卖。
  不过对广交会来说,第三天的时候,是正戏开始的时候,好多采购商都已经筛选过了一遍,今天要一家家的跟相中的厂家谈细节,所以今天相对来说,还在逛的人少了些,洽谈区则很热闹。
  午餐的时候,冯一平他们多了一项优待,外经贸厅的工作人员,居然帮他们送来了盒饭,还真有些公仆的范儿。
  冯一平真诚的道了谢,要是自己去买,排队起码要排半个小时。
  脑力劳动其实也很消耗体力,轮流去和客户谈的欧伯阳他们三位,中午的时候,盒饭吃得很香,冯一平带来的那些袋装的腌菜中,大家一致最喜欢萝卜干,辣里面还带着一点天然的甜,连田乃贵这个抱着修复和补救关系的想法来串门的家伙,也拿了一袋走。
  然后,左右隔壁,熟的不熟的,只要是省里的,都操着家乡话来要,甚至那些买了洋快餐的,也把萝卜干夹在汉堡里吃,极富我大天朝特色。
  总之,在中午这会,左近这一块,都弥漫着一股辣萝卜干的味道。
  一个样子一般,但身材不错的职场女性,很恭敬的落后一步,陪着一位一丝不苟的穿着蓝色正装,一脸严肃,但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从不远处路过,男人忽然轻轻的吸了一下鼻翼,叽哩哇啦了几句。
  “嗨。”女子走向旁边的一个展位问了几句,一个年轻人笑着朝冯一平这边指了指,于是,不一会,边吃边聊的冯一平他们,就发现一男一女来到了展位前。
  “嗨,打扰了,我是松本菜菜子,这是我们部长佐藤先生。”松本菜菜子先鞠了一躬,然后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
  “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冯一平他们也不好大咧咧的坐在那,不过,没有一个人回礼的,小赵赶忙擦了一下嘴,迎上去问了一句。
  后面那个姓佐藤的男人看到了桌子上散放着的几包萝卜干,“很不好意思,这个的,我可不可以。”他做了一个吃的动作。
  对日本人,除了后来自己电脑里珍藏的那些片子的主角,比如苍老师、泷泽老师……等之外,冯一平普遍没什么好印象,而且是没理由的。
  所有,这会虽然很想对这个虽然和自己一样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一眼就能从他脸上看出和国人的不同的矮个子说,“垃圾桶那边大大的有,”或者是“哪热哪呆着去。”
  但是,这毕竟是个正规场合,不好这么愤青,“可以的。”他还主动帮他撕开了口子。
  菜菜子贴心的掏出一包湿巾给佐藤擦手,冯一平见不得他们这样矫情的作派,从多余的一次性筷子里拿出一双,“用这个。”
  “谢谢!”佐藤点了一下头,夹了一根萝卜干放进嘴里,然后就露出孤独的美食家里松重丰吃到美食后的表情来,很享受的样子,他回味了一会,对着冯一平伸出大拇指,然后看了菜菜子一眼。
  菜菜子又是一鞠躬,还递了一张名片过来,冯一平一看,日本字他虽然不会读,但好歹认识一半,佐藤商社?看样子是个家族企业。
  “不好意思,我们是一家便利店公司,我们部长觉得,这种腌萝卜很不错,所以,方不方便卖我们几包?”这个长相白瞎了她那幅好身材的菜菜子问。
  冯一平看了金翎一眼,居然碰到个日本同行,“没问题,要是喜欢,就都送给你们,不过,这种泡菜,就是我们集团下属公司的产品,有什么问题,跟我说就可以。”
  冯一平猜得到,他们拿泡菜过去,不外乎按上面的地址和电话,找食品厂联系。
  “那真是太好了!”菜菜子屋里哇啦的跟佐藤说了一通,佐藤又是很标准的一鞠躬,双手递过来一张名片,冯一平一看,佐藤敬二,他也还了一张自己的名片过去。
  “冯先生,那现在方便我们交谈一下吗?”
  “可以,有问题你尽管问。”
  “请问这种萝卜施过农药吗?”菜菜子翻译着佐藤的问题。
  “没有,纯天然有机食品,连化肥都没用,你们随时可以去考察。”
  在老家,只有田里的稻子是会打农药,但是,没有人家会在菜园里打农药。
  不说残留之类的问题,在自家菜园里种菜,除了花些时间和力气,是不用花钱的,农药,可是要花钱买的。
  何况是萝卜这种长在地里的,大家一贯是粗放式的种植。
  佐藤点点头,“可不可以把这种萝卜干,做成同一规格的?”
  “没问题。”小日本果然是这种死板的德性,不过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听了冯一平在原零售价基础上翻一倍的报价,佐藤也没什么意见,之后,结算方式、验货、托运等专业问题,都由欧伯阳回答。
  渐渐忙起来的其它展位看着这边的动静,看着冯一平欧伯阳带着两个日本人去签约的样子,都有些羡慕嫉妒恨,这样太儿戏好不好。
  隔壁的几个听到了大概的金额,在十万美元左右,田乃贵第一时间过来恭喜,小许在那边,看着朝签约区走的几个人,喃喃自语,“这还有天理吗?”
第二百五十四章
关照
  郭副省长在家具厂的调研,没有外商那么细致,也就是厂区大略看了看,去一个车间转了转,可以理解,毕竟家具厂也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企业。
  在特意布置过的会议室里,郭副省长左手撑在座椅扶手上,右手在空中指指点点,很有派,“不错!厂区建设得不错,工厂管理得不错,工人面貌不错,企业效益也不错。”
  “省长您过奖。”冯一平欠了欠身说。
  “我这也是实话实说,我和在座的,也不止一次来过特区,有些问题,我们没有切身体会,只能看到表面,那我就问一问,在特区办厂,和在老家办厂,有什么区别?大家都谈谈。”
  郭副省长行程很紧,没有客套几句,就直接问道了正题上,提完了问题,又摊开了笔记本,对面的那些领导们见状,也一个个的打开自己的本子。
  主要的就是类似对面的这些老爷们观念不同啊!冯一平腹诽着。
  不过,这样的场合,如果敢说这样的话,那他真是花样作死。
  “其实省内的好多地方,招商引资的力度很大,各方面的优惠条件也都不错,不比特区差,当初选择在特区办厂,主要是因为特区汇聚了全国的方方面面的人才,特别是对我们这些私企而言,人才,任何时候都是稀缺资源。”冯一平挑了一条不痛不痒的说。
  郭副省长点点头,“人才,是啊,我们省虽然是教育大省,但是根据这些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省内的,不到四分之一,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对面的那些头头脑脑们也都点头做深思状,那留下来的四分之一的应届毕业生里,又有不少想方设法的进入了他们下面的各个部门,这样一来,投身市场的更少。
  “小金呢?你在国外打过,在国企呆过,现在感觉特区和我们内地,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