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763

  瑞瑞奶声奶气的说,“想,姑妈过年好。”
  梅秋萍拿脸去贴他的小脸蛋,“瑞瑞真乖,真懂事。”
  冯振昌接下他们手里拿的礼物,阳阳一边捂着耳朵一边说,“姑父,你把鞭炮都放了,还有没有给我们玩的呀?”
  冯振昌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盒装的小封鞭炮,“够不够?不够家里还有。”
  “够了够了,我们先去玩。”也不急着进屋,带着成成和东东,三个男孩子一起去放鞭炮。
  中午饭吃的很热闹,很畅快。在姑姑姑父家里,他们毫不客气,三个女孩子还稍微矜持点,剩下的四个小爷们,遇到自己喜欢吃的,真的用抢的,于是饭桌就变成了战场。
  好在有冯一平他们看着,饭桌才没被掀翻。
  吃完中饭,阳阳和成成,跟文华文辉去玩,蓉蓉和云云,带着东东和晴晴小睡一下,瑞瑞则被冯一平抱着。
  梅秋萍洗完碗,收拾好以后,从冯一平手中接过已经睡着的瑞瑞,冯振昌喝了一口酽茶,问梅秋萍,“他们一个给几块钱?”
  原来手上宽裕了,他们准备给外甥压岁钱。
  “我想三块钱吧。”梅秋萍说。
  “三块不好看吧,要不五块?”冯振昌说。
  “五块?”梅秋萍声音大了起来,“一平下去,他们给了一分吗?平时送个礼,五块也够了!”
  “小声点,把瑞瑞吵醒了。”冯一平碰到这样的问题就头大。梅秋萍真的是把钱当命看的,大多数情况下,冯振昌也是这样,但是冯振昌又爱讲个面子,特别是现在算有些条件,这样一来,冲突好像就在所难免。
  好在冯一平现在说的话,在父母那里还有点份量,“还是爸说的,就五块吧,加起来也就多十几块钱。”
  “要得要得,反正你们父子俩有钱,就我一个穷惯了,省惯了的。”梅秋萍虽然还是不情愿,却也没有再争下去,再怎么说也是给他兄弟孩子的,给的多,当然也是给她长脸。
  下午给外甥们发钱的时候,梅秋萍脸上完全看不出有什么芥蒂,“都自己藏着啊,不要让爸爸妈妈知道,不然肯定会被没收的。”
  外甥们都很高兴,外婆家平均都没给这么多呢,还是蓉蓉最懂事,推让了几次,说不要。
  梅秋萍也完全不担心弟弟们不知道这个人情,指望那七个小家伙都能隐瞒住,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点多,冯振昌和冯一平带着七个小家伙回家。至于让那七个小家伙留下来过夜,这个想都没想过,他们三个肯定应付不过来。
  回去的时候,他们带的东西更多,好在拿了压岁钱,就连东东也乖了许多,又有冯振昌帮忙,比来的时候快了好些。
  翻上最后一座山的时候,刚好碰上大舅来接,冯一平父子这才折返回家。
  到了初五,拜年的人也少了起来,陆陆续续的有人上山下地的做事。
  初六的那天,又要热闹些,因为出去打工的,大多在这初六和初八两天出门,所以又是好些人家放鞭炮,然后特别是母亲,总是跟在要去打工的儿子或女儿身后不停的叮嘱,一直送到后面的山岗上,直到看着儿女走远,翻过对面那座山,再也看不到,才转身回家。
  父亲们的感情就没有这么外露,通常是放完鞭炮后,默默的拎着孩子们的行李,送到塆口,然后找个地方,默默的抽烟。
  再玩了一天,就是初八,开学的日子,又到了。
第四十一章
报到
  开学,对冯一平他们就意味着,欢乐的过年时光结束了。
  十几二十年后,大家都一样,普遍觉得春节是一年比一年没意思,甚至比不上舶来的圣诞节热闹。从前童年时春节的欢乐,再也感受不到。
  冯一平再一次切身体会后,真的还是那句话,现在的春节,就连空气里,也弥漫着过年的味道。
  为什么呢?明明现在吃的穿的玩的,兜里揣的,完全不能跟十几二十年后比。
  现在过年,吃的比平时的好,平时都是家常便饭,过年时都尽量办的隆重丰富。长大后呢,一年四季,谁还缺口好吃的,好多人鱼肉荤腥都吃腻了,反倒喜欢吃清淡些的。过年的时候,即使翻着花的来做,还是提不起多大胃口。
  现在,过年有新衣服穿,到后来,衣服平时看上了就买,谁还特意买上一套,大年初一的穿上?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后来平日里就比小时候过年吃的好,穿的好。
  我们对小时候的春节的怀念,或许主要是怀念当时的那种欢愉快乐和满足感,更多是精神上的,而这些东西,是后来找不到或者很难找到的。
  就像朱元璋还在江湖上漂泊的时候,有一次,饥肠辘辘的他,被一户人家施舍了由残羹剩饭做成的汤,当时觉得是无上的美味,称作“珍珠翡翠白玉汤”。登基为帝之后,叫人重做那道汤,入口却觉得就如同泔水一般,难以下咽,当场就吐了出来。
  其实,汤没有变,汤依然是那道汤,是他变了。
  山珍海味,偶尔吃一次,那真是山珍海味。
  现在的农村,当然,城里的大多数人家也好不了太多,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油水厚一些,鸡鸭鱼肉的能放开肚量吃。所以,村里不少人家,特别是那些条件差些的,过年的时候,经常一家有几个人吃撑的。
  助消化的消食片之类的,这个时候药店大概可能也许会有,但肯定没有人舍得买,也犯不着花那个冤枉钱。也许年年都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大家都有法子对付。也很简单,烧饭的时候,多加一把火,会有糊锅巴,用糊锅巴熬水,一碗喝下去,还是有效的。
  这种回忆,其实是甜蜜而苦涩的。
  二十多年后,有多少人会在过年的时候吃撑的?
  所以梅秋萍后来就说,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有以前热闹隆重?因为现在天天吃的就像以前过年一样好。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
  有句话说,“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同样,曾经沧海难为水,那些曾经经历过,却再也体会不到的,也是最好的。
  道理有些类似。
  就像后来有一天,冯一平看到一个同学QQ上的签名,“小时侯,一颗糖就让我们感到满足”,很有些感慨。
  都在变,但主要是变好,不管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变了,才觉得过年也变了。
  后来的春节,我们觉得索然无味,但我们的孩子,长大成家以后,就会怀念这些我们觉得索然无味的春节,就像我们怀念小时候的春节一样。
  是的,小时候,就一颗糖,真的能让我们满足。后来呢,我们要求越来越高,怕是要一个巧克力工厂才勉强能行。
  后来的春节,我们觉得不热闹,不快乐,累,更多的也是精神上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长大了,要求也高了,父母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逼婚,逼生孩子是常态,还经常和其它人类比。村里有些你小学同学,初中都没毕业,现在做了包工头,一年收入上百万,你呢?
  那个数学成绩很差,读的学校也一般,特别长的也相当一般的马云,现在都成首富了,你呢?连给他打工的机会都没有吧。
  亲戚聊天,怀着关心的目的,亲切的(或者是恶毒的)问的也都是票子房子车子女朋友,这些你一直烦恼着忧心着的问题。
  你本来还指望着过年能彻底的放松休息,谁想到最后,哪里哪里都是压力,还不如在公司加班来的舒服。
  ……
  扯的有些远,但冯一平对这个正在过去的春节还是很满意,很喜欢。
  但对寒假,他还是很有意见。
  寒假总共就没有超过一个月,放假没几天,就过年了,再一眨眼,就开学了,跟暑假完全没办法比。要知道,长的暑假可都有两个月。
  而且今天是周六,这意味着要在学校扎扎实实的呆上7天,到下周六,刚好是元宵节的那天,才能放假。
  学校前面的公路上,不时有提着礼物走亲戚的人经过,还有不少满脸通红,一看就是酒喝的不少的,嘴里叼着烟,耳朵上还夹着烟的人,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
  远处,还不时传来鞭炮声,那不是在迎客,就是在送客。
  总之,大多数人,都还在过年呢。
  不是新学期开学,大家都熟门熟路的,没有几个家长来,只有少数几个家长挑着米和孩子一起。大部分同学,在去年的最后一个月,都多送了米,换成了饭票。
  主要是考虑到今天还是初八,没出正月十五呢,这样挑着担子,有出无进的事,大家都还是有些忌讳。
  这学期的学杂费又涨了,要52,不过没关系,现在总算不愁学费。这也是冯一平这几年来,第一次在报名的时候,难得的全额交上了学费。
  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先到的同学都在互相拜年,特别是那些女孩子,按平时的小圈子,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交头接耳,不时嘻嘻娇笑。
  张秋玲家就在学校,自然也早到了,正在整理课桌,胖墩墩的肖志杰很狗腿的在给她擦桌子。
  看到冯一平,“来了冯一平,新年好!”
  冯一平走过去说,“新年好!”
  一边笑着夸他,“这么勤快,这么团结友爱同学啊,那帮我把桌子也擦擦呗。”
  肖志杰笑着回应,“顺手,顺手而已。”
  张秋玲小脸微红,冲着冯一平说,“喂,别人都给你拜年了,你就什么表示都没有。”
  “呵呵,”冯一平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糖,塞到肖志杰手上,“乖啊,吃糖,叫叔叔的话,有压岁钱哦!”
  肖志杰把糖收了,顺手就想用手里的抹布给冯一平擦脸,“走了半天路,脸上都有灰,我给你擦擦。”
  我去,这家伙玩真的,冯一平忙不迭的躲开。
  张秋玲边整理书,边对冯一平说,“冯一平,叫我声阿姨,我也给你糖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