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4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8/2763

  “哦,是冯自己烧菜吗?”佩奇惊讶的问。
  他的女伴梅耶尔已经走上前去,拉着黄静萍的手自我介绍,“你好,我是玛丽莎梅耶尔,你可以叫我玛丽莎,你真漂亮!”
  “一平那天回家就跟我说,他在公司看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呵呵,果然如此!”
  要说这些美国女孩子,打扮前后真的不一样,梅耶尔现在比在公司里时,更漂亮了几分,看不见她脸上的几颗小雀斑,皮肤也更精致,更闪亮一些。
  布林带过来的女伴,关注的是黄静萍的大肚子,“我能摸一下吗?预产期是什么时候?你这样走路会不会很吃力?”
  “我觉得还好,”黄静萍说,“和以前区别不大。”
  这还真是,可能是因为年轻,身体好,营养又调配得当,除了挺着个大肚子,坐卧时有些不便,以及腰酸以外,其它还真没什么。
  每天散步的时候,她完全用不着冯一平扶,自己走得很稳当,很轻松。
  玛丽莎满上关注起另外东西,她看着黄静萍披着的那条浅蓝色的蜀锦披肩,伸手去摸了摸,“真好看,是丝绸吗?”
  “是丝绸的一种。”锦和一般丝绸产品的区别,黄静萍真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跟她解释,只得含糊其辞的说。
  落在后面的佩奇和布林,虽然已经知道这事,但看着黄静萍那真真实实的大肚子,不免都有些讶异,这冯一平,小小年纪,居然不声不响的就要升级当爸爸?
  “你们好!”标准家庭煮夫打扮的冯一平,端着一个陶瓷炖锅从厨房里走出来,笑着说,“各位,别在客厅坐,直接来餐厅吧。”
  “看上去不错,这都是你做的?”
  过年后,餐桌上,又难得的有满满一桌子菜。
  因为他们这些美国人都喜欢大块吃肉,冯一平今天做的菜,也是以肉食为主,而且是猪肉为主,这也算扬长避短,论做牛肉,他可能还确实比不过这些美国人。
  “尝起来肯定会更不错,”冯一平有些自卖自夸的说,“你们稍等,还有最后一道菜。”
  “我看看,”佩奇跟着他走进厨房,看着他熟练的往盘子里的一条鱼身上浇汁,“好咧,清蒸石斑。”
  “这样就可以了吗?这鱼还是生的吧。”
  “呵呵,已经是蒸熟的,你等下尝了就知道。”
  梅耶尔看着冯一平像个家庭妇男一样,高兴的忙进忙出,和他在公司里温和但又极富主见的形象迥然不同,小声问黄静萍,“你们中国的男人,都是很好的厨师,也都喜欢做家务吗?”
  布林的女伴也问,“中国的男人,都这么体贴,都这么尊重自己的女朋友?”
  “应该不是普遍现象吧,”黄静萍满脸幸福的说,“而且现在也是特殊时期,他总得好好表现。”
  即使这样,看着眼前这一桌菜,俩美国姑娘,那真是,满脸的艳羡。
  “我也希望有人每天能为我坐满满一桌子好吃的。”布林的女伴,小声说。
  “我觉得,应该让冯在公司里给男同事们好好上几堂课,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尊重自己的女朋友。”这话,梅耶尔故意说得很大声。
  但佩奇他们只当没听到。
  “这水平,比餐厅厨师做出来的高太多。”只尝了一块东坡肉,他们就赞道。
  “特别是这个肥肉和肉皮的部分,就像果冻一样。”梅耶尔说。
  “嘿嘿,你们知道吗?我原本的梦想,就是读个过得去的大学,找个稳定安逸的工作,在城市里安个小家,闲暇的时候,就自己下厨,变着花样,做些实惠,但好吃的菜。”冯一平说。
  “这真美味,我希望以后餐厅里也能供应这道菜,”布林用刀叉分割着盘子里大块的东坡肉,“那你怎么在高中就开始创业?”
  “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太差,一度连学费都付不起,我只好自己想办法,然后,随着雇佣的人越来越多,想停也停不下来。”冯一平简短扼要的说。
  “你现在一共聘请了多少员工?”佩奇问。
  “已经突破两万,到今年年底,估计会接近三万。”冯一平说。
  “这么多?”他们几个都很吃惊。
  “不多,我的一个工业园,加上几家工厂,雇员超过七千,服务业雇员更多,两千多家便利店,几十家酒店,还有网络基本覆盖全国的物流公司、装饰公司等,加起来雇员上万,已经是人力资源部门控制得比较好的结果。而且,每个月,便利店和酒店,都会有新店开业,今年还有其它方面的几个专卖店要在全国布点,我想,到年底前,至少会再增加5000个雇员,加起来,就有近3万人。”
  “这真是一个不小的责任,”佩奇说,“那你是怎么管理的?怎么还有时间上学,还有时间自己做饭?”
  “其实我一直就只负责两件事,制定战略,以及招聘能实现我这些战略构想的人,具体的事宜,过问得很少,呵呵,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很多方面的能力,还不如我的那些雇员专业,多插手就是外行管理内行,反而会帮倒忙。做饭,是兴趣,但学习,是必需的,通过学习,能开阔我的眼界,强化我制定战略的能力。”
  “就这样放手,你放心?”佩奇问。
  “不同的行业,应该不同对待吧,我觉得,如果我和你们一样,是编程方面的天才,那估计我也会具体过问每个项目。”
  “不过,依然是我个人的看法啊,我想,很快,谷歌的雇员也会过万,最后肯定会到好几万人,但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最多直接管理30个人吧,迟早,该放手的还是要放手。再说,如果我们一直做他们的拐杖,那他们会一直走不稳路。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不少惊才绝艳的人,因为事必躬亲,导致最后被生生累垮,我不想做他们那样的人,当然,我也没有他们那么好的天资,想做也做不来。”
  既然已经加盟谷歌,冯一平还是希望不要无谓的内斗,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施密特,应该是称职的。
  佩奇看着布林,点点头,“你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佩奇,布林,你们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吗?”冯一平不想让这场谈话,变成说教或者是劝诫。
  “佩奇?他所有的爱好,都变成了产品,变成了生意吧,就是还有其它的爱好,也没时间去做。”梅耶尔抢答。
  佩奇认真的想了想,没有反驳。
  “我特别喜欢滑雪。”布林说。
  好吧,这真是俩苦命的孩子。
  吃了一大块东坡肉,几块蜜汁排骨,喝了一碗鲜香的蘑菇汤,梅耶尔又忍不住想找冯一平辩个高低,“你认为,是中国好,还是美国好?”
  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怎么偏偏这么好斗呢?
  佩奇难得的解围,“不谈政治。”
  ……
  冯一平的这处房子,对现在的佩奇和布林来说,称得上是豪宅,看到旁边的网球场,他们忍不住手痒。
  水平一般的冯一平,只和佩奇打了几拍子,坐在场边躺椅上的黄静萍就叫,“国内电话。”
  电话是金翎来的,随着镇里工业园的工厂陆续投产,相关产品的销售,又是一个问题,冯一平已经跟她探讨过多次,也发过好几次邮件,但是,意见还是不能统一起来。
  “那这样吧,你安排一下,把相关的人召集起来,后天早上上班以后,我们开个电话会议。”
  他用肩膀夹着手机,打开冰箱,准备再拿一些饮料到球场去,一个温热的身体撞了过来,冯一平能清晰的感觉到那两团温软,“有啤酒吗?啊,这是樱桃汁吗?还有苹果汁?我喜欢。”梅耶尔好像没事人一样,看着黄静萍喜欢喝的那些鲜榨果汁说。
  冯一平连忙避到一边,你这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呢?你不知道,男朋友的男性搭档,也是不能欺的吗?
第一百八十三章
调整
  开年后,随着工业园里工厂的投产,省城和市里,很快新开了“丝绸世家”家纺品牌店,和“安佳”童装专卖店。
  顾名思义,“丝绸世家”家纺,里面所有的产品,全部是丝质,目前主要是寝具,马上会推出内衣、睡衣系列,将来会扩展到全系,到时,现在店里主要陈列的寝具,只能占小小的一块。
  为了这个项目,去年就在省城成立了一个很大的设计中心,负责人是意大利一位知名设计师,下面有两个团队,一个是高薪网罗而来,深谙我国传统文化的原丝绸产品行业顶级设计师,另一个团队,则是和传统相对的新锐设计师。
  经过近一年的磨合,最终推出的产品系列,完美的整合了两方面的优势,雅致现代,但整体一看,又很中国风,很契合丝绸历史悠久的身份。
  当然,囿于成本和品牌考虑,丝绸世家定位高档,价格也很配得上它“世家”的名头。
  “安佳”童装,系列比较全,男孩女孩,从头到脚,从内到外,还有婴儿背带、睡袋动物玩偶等,将来会推出奶瓶、水壶、玩具、脚踏车等周边系列产品,定位中高端。
  安佳童装,除了对布料要求严上加严,一定要是无害、无污染之外,设计也很出彩,凭着记忆,冯一平很轻松的贡献了一摞图纸,设计团队,也系统的考察了欧美市场,很好的“借鉴”了国外一些经典的设计,整体感觉新潮、活泼、可爱。
  应该说,这两个品牌的店已经开业,反响非常好,甚至说有些火爆,特别是童装店,单店每天的营业额,接近2万。
  丝绸世家那边,虽然营业额略逊,但利润却相当可观,没办法,设计感这么好的丝绸产品,你要是定价低,反而会让人怀疑材质的真假。
  总体来说,因为准备充分,这两个项目开局是很不错。
  但是,在下一步的市场推广上,销售团队和冯一平,存在较大分歧。
  “一平,”销售总经理王志强在电话那边说,“我们还是认为,应该采取加盟的模式,理由很多,首先,在面馆和橱柜这两块运作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培养出了一批熟练掌握加盟模式的员工。其次,选择加盟,有助于我们在更短的时间里,在全国市场布网,就省里和市里的店开业以后,我们已经接到不少寻求加盟的电话。那如果我们参加今年的服博会,我有理由相信,到时肯定能签下几十家加盟商。而且,加盟商本地人的优势,有助于更好、更快的促进销售。第三,选择加盟模式,我们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经济,节省了极大的成本,虽然单店回报比直营店稍低,但是,整体优势依然相当突出。”
  原来他们说的理由,可有很多,现在只精简到了这三条,听上去很有理由的理由。
  冯一平叹了口气,对着话筒说,“今天参会的,都是中高层主管,我想就这个问题,最后再说明一次。我和金总以及集团其它副总,都已经达成了共识,金总应该也多次转达了我的意见,今天之后,我们不会再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你可以不理解,我们也不要求你一定要理解,你只要坚决服从就好。”
  这还是冯一平第一次在相关会议上,表现得这么强硬,首当其冲的王志强,脸色不是很好看。
  “是,我们面馆的加盟做得不错,但是,和家纺以及童装不同,面馆其实只输出品牌和形象,以及我们标准化、成套的加工制作过程,它不存在任何库存。至于橱柜的销售,目前加盟开专营店的是有,但比例不大,大部分,还是在家具市场里找有实力的中间商代理销售。不管是那些加盟的专营店,还是代理商,我们的销售经理,依然花了很多精力,去帮助他们扩大业务。虽然我们对这样的模式不太满意,但是因为家具销售这个行业的特性,未来一段时间里,估计还是会以代理商销售为主。不过,在我中长期的规划里,等家具厂的产能进一步扩大之后,我们也会考虑在一些重点城市,开设我们自有的家具卖场。”
  “从来就没有能完美的应用到所有行业的销售模式,不管家纺还是童装,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会有很大的库存量,而这些库存里面,有好销售的,也有相对不好销售的。对那些加盟商来说,他们肯定第一时间采购畅销的品种,我们不可能把那些相对滞销的硬压下去。选择加盟模式,我们也许会很快能达到几亿十几亿的销售,但只要我们库存的积压商品过多,那这一切,都是虚假的繁荣,完全没有意义,说不定还会亏损。”
  这其实也是有血的教训的,冯一平后来看过不少案例,有一些皮鞋或者服装公司,开始也是选择加盟,很快做成了气候,但是,在后期,他们又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甚至不惜诉诸法院,和这些加盟商解约,开设自己的直营店。
  原因很简单,不说可能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当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之后,加盟商自己找工厂定牌同样的商品销售、窜货、不按指导价销售等等。
  最关键的是,加盟商肯定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不可能让他也站在厂家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也不可能让他和厂家一样着眼长远,同呼吸共命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