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2763

  冯一平也明白,这个要求太高,“那么,一般好的设计,就是不但要看起来好,感觉起来好,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使用的时候,也觉得很好!”
  这话怎么这么耳熟?乔布斯想,难道我说过这话,不,我没有说过,之所以有这个感觉,应该是因为这话说又到了自己心坎里。
  他心里马上涌起知音之感,“那你觉得,做出一个好产品,最难的是什么?”
  “最难的,应该是在自己最理想的设计,和客观条件之间妥协,然后,如何把这妥协之后的产物,做到极致。”想了想,冯一平说。
  “又是我的心里话,”乔布斯心说,他忍不住在沙发上拍了一下,“对,我当初带领MAC项目组的时候,就是如此,”他靠在沙发上,双手舞动,说起了设计MAC电脑时的往事。
  冯一平马上从一个主讲人,变成了完美的倾听者,时不时配合的问几声。
  佩奇就有些吃惊,他知道,乔布斯的时间很紧,他这也是第一次见到乔布斯居然肯花时间说起往事来,看来他对冯的印象,也非常好。
  回忆告一段落,乔布斯马上问起另一个问题,“听佩奇说,你现在拥有十几家公司,涉足了好几个领域,呵呵,比我负责的项目还要多,那么,你认为,管理一家大公司,最大的难处在哪里?”
  这特么的怎么又像是面试呢?冯一平心说。
  “我目前认为,最大难处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平衡公司各个职能部门。”
  “有些公司,现在甚至都在喊‘营销为王’,这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公司的效益,一般都是通过营销来实现,营销部门的业绩,也最直观,业绩突出的销售人员,往往提升也最快,那很容易,营销部门背景的主管,会在公司里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但是,一个好的产品,是他们实现出色销售的基础,因此,设计部门的功劳,其实同样不小,但是,他们的成绩,不直观,难以量化,因此也不好论功行赏。重营销,轻设计,这当然不是个好倾向,所以,如何完美的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他这个意见,其实说得有些讨巧,因为他知道,乔布斯和佩奇,都是那种主张设计部门掌握公司大权的人,特别是乔布斯,他之所以被流放,就是因为当时公司的董事会,支持有营销背景的CEO。
  “好的设计,好的产品才是基础,虽然营销也很重要,但是,能力再好的营销人员,也不能让一款平平无奇的产品畅销起来。”他又挥舞双手强调。
  “我是一直会坚持工程师优先,不会让那些普遍意义上的商业精英,来领导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开发项目组。”佩奇说。
  都是意料之中的答案。
  “还有一个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才是冯一平真正的困惑,“在我们从一个小公司变成大公司的过程中,为了规范,为了少出差错,我们制定了很多流程,在当时看来,这是很合理,很科学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是,现在我发现,这些我们一直很倚重,一直强调大家必须要遵守的流程,却正日益成为阻挠我们发展的桎梏,是我们创新的枷锁,也是大公司病最突出的一个表征。可是,如果取消这些流程,那我们该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么多公司,这么多部门,这么多员工?”
  他有些期待的看着乔布斯和佩奇,希望这两个人能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不要总是让我帮你忙解决问题吧。
  “公司上规模以后,这就是一个很难两全的问题,”乔布斯说,“我们可以在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系统的同时,调整对一些流程的考核,但是,制定的这些标准流程,是维系一个大公司正常有序运转的基础,也是公司价值的一部分,同样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载体,可以简化,但是,取消,我觉得肯定不现实。”
  大师的意见,也同样没什么新意,当然,管理就是一项很严谨的科学,是很难出新。
  “佩奇你认为呢?”
  “对目前的谷歌来说,这还不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相反,我们现在正在加紧制定这些流程和规范,如果这个矛盾不可避免,那我们只能去想办法缓解,那我认为,公司内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及透明高效的处理反馈体系,应该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佩奇说。
  “这些功能,完全可以整合到公司的管理系统,”乔布斯说,“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我也是这么做的,而且还通过智通,把这一模式,扩散到了那些购买智通管理软件的公司里。
  冯一平有点气馁,看来,只能是自己帮他们解决问题,指望他们帮自己,好像很难。
  这是间接的说明,一定程度上,哥比他们还要牛叉吗?
第一百八十七章
又一个邀请(下)
  接着乔布斯又要他帮忙,“冯,除了大公司的陋习,你认为,苹果目前那些地方需要改进?可以改进?”
  “说实话,我对目前的苹果公司,了解得并不全面,就我个人目前的认识来看。”冯一平看了看这个脾气很不好,也并不是很乐意接受批评的人一眼。
  “你说,畅所欲言。”乔布斯爽快的一挥手。
  “苹果是软硬件结合得最好的一家公司,闭环的体系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比如,现在热销的ipod,也能带动苹果电脑的销售。”
  早期的ipod,并不支持其它的电脑和系统,只能用苹果的,这也是乔布斯坚持的战略喜欢ipod,那么好,买我的电脑来配合吧。
  “但是,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相对封闭的体系,其实也就是把更大的市场排除在外,而且,这样的带动,多少也有些要挟的意思,所以,我认为,完全可以让ipod也兼容其它的系统,我相信,如果能那样做,将带来更大的销售。”
  乔布斯沉吟了一下,“这一点,我们需要做精确的市场调查,才能做决定。”
  其实,销售部门已经有了这样的建议,但乔布斯一直下不了决心。
  和苹果后来热销的其它产品一样,ipod同样有些供不应求的意思,产能固然是个限制,但这其中,也有他们采取饥饿营销的原因,比如在欧洲,他们一直采取这种策略。
  “而且我认为,ipod的热销,还给苹果带来了一个新的,非常好的机遇。”冯一平说。
  “哦,快说说看。”这才是乔布斯最想听的。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唱片业现在是一片哀鸿,因为随着网上共享的内容越来越多,人们再也不需要去花钱买唱片。”
  “他们几十年不做改变,应该得到惩罚。”乔布斯说。
  这话,其实也暴露了他个性中的另一面,那就是,他向来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始终是反主流的嬉皮士属性,而且,很多时候,他不是一个会替别人着想的家伙。
  其实,从ipod发不到现在,音乐界,也对苹果声讨过多次。
  “可是,这总应该不是一个合理也合法的现象,音乐界从业人员的权益,应该得到保障。我知道你投资了迪斯尼,在好莱坞有很大的影响力,做这样的事情,恰好是你的优势。”
  “你是说,让我们和唱片公司联手?”乔布斯马上反应过来,“可是,该怎么合作?”
  “是的,至于怎么做?也简单,依托ipod巨大的用户基数,我们可以推出一个曲库,供用户付费下载,下载带来的收入,和音乐人分成,说不定这项收益,会比销售ipod带来的利润还要高,至少,它的成本低,你说是吧!”
  “可是,已经有免费的,谁还会花钱?”佩奇表示质疑。
  “不,”乔布斯把手撑在大腿上,两眼放光的说,“只要我们的内容丰富,又能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提供便捷的下载服务,肯定能吸引不少用户,”乔布斯说。
  “这其实也是一个循环,”冯一平说,“ipod会让用户去网站下载音乐,而内容丰富的音乐下载网站,也会促进ipod的销售。”
  “而且这还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循环。”乔布斯兴奋起来。
  “最后,我还想说明一点,”冯一平看着佩奇和乔布斯,也用一个手势强调和肯定下面的这句话,“我认为,在不久之后,内容,也将是一个很关键的方面。”
  “内容,内容,”乔布斯忽然犀利的盯着冯一平,“冯,做我的特别顾问吧!”
  我就知道可能会有这么回事,冯一平看了一眼佩奇,佩奇一副你看着办的意思,反正现在谷歌跟苹果,还没有利益冲突,好像几年之后,谷歌的CEO施密特,还被乔布斯聘请为苹果的董事。
  这不是乔布斯一时的冲动,别说他现在已经四十多岁,就是他20多岁,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从来没冲动过,相反,他一直就是冷静到了冷酷的地步。
  严格的说,乔布斯并不是一个发明家,不是一个程序员,也不是一个设计师,但他却是一个天才的商人,他和苹果的成功,固然和他对产品精益求精有不少的关系,但最最重要的,就是他在商业领域上的远见。
  而和冯一平这短短的会晤,却让乔布斯发现,就和佩奇所说的一样,这个年轻人在商业上的远见,更甚于自己。
  而且,他不愧是开创了一门全新管理战略的人,常常会跳出现有的框架,用全新的角度来看问题,之后会用崭新而且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佩奇说得没错,这个年轻人,真的能给自己很多启发。
  除此之外,在接触的这短短一段的时间里,他在产品设计上的天赋,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他的这些天赋,能缩短产品的研发日程,并提高产品的品味和形象,那对苹果来说,既节约了研发费用——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苹果在研发上的投入,异常巨大,累计起来,已达数十亿美元,平均每年,就多达数亿甚至更多。
  缩短研发日程,就意味着产品能尽早上市,也就是尽快创造利润。
  又能降低成本,还能增加利润,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决策。
  “虽然我很荣幸,但是,我恐怕真没这么多精力。”冯一平婉言谢绝了他的邀请。
  “冯,你别急着拒绝,不用你全职,你的职责,就是在需要的时候,对苹果的一些战略,以及产品设计,提出意见,你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将直接向我反映。我可以给你董事会成员的待遇,年薪50000美元,按季度支付,同时,你可以免费获得我们推出的每一款产品,另外,你也能获赠一些股票。当然,这些待遇,对你是不太有吸引力的,但是,我认为,如果你能在苹果工作一段时间,我相信,你绝对能在这里找到一些很有益的经验。”
  “待遇不是问题,”冯一平解释了一句“我也知道,作为一家杰出的公司,苹果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方面,我非常希望能在苹果这样有品位的公司里工作,只是,我担心不能胜任这一职务,一方面是我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我不会常驻硅谷,下半年应该就要回中国。”
  “你的能力毋容置疑,另外,你在中国也没问题,在你们的首都,93年我们就设立了办事处,联系不是问题。”
  “冯,你不是说,回国后,也会争取每月来硅谷一趟吗?”佩奇听他这么说,有些紧张。
  这家伙,就看不出我这是托词吗?
  “怎么样,冯,我再一次诚挚的邀请你,担任我的特别顾问。”乔布斯说。
第一百八十八章
我要股票
  乔布斯提的条件,对冯一平并没有太大吸引力。
  那5万美元的年薪,他如何会放在眼里,至于赠股,估计总价值也不会高过年薪,没啥大意思。
  说起来,还是那个特别顾问的头衔有点用。
  他的嘉盛,虽然不错,但距离世界级的知名公司,还有不少路要走,而谷歌,现在依然是一个新兴的公司,苹果则不同。
  虽然从90年代开始,苹果走了很长时间的下坡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是世界知名的公司,在这样的公司,担任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的特别顾问,对年轻的冯一平和年轻的嘉盛来说,都会有些益处。
  再不济,也会为冯一平亮闪闪的背景,再加一条很好的注释。
  但这还不够,哥到美国来,可不仅仅是为了留名,为了帮助你们这些大公司更快的赚大钱。
  咱也肩负着几万人的饭碗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