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5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2/2763

  ……
  冯一平这个首富的热潮,褪去得比较慢,还真有记者等在科技园门口拍,后来,居然还有跟拍的,从他早上出门,到晚上回家的这一路,都有那不嫌麻烦的记者拍了下来。
  网易办公楼,两次跟着冯一平一起去纳斯达克,并且短暂采访过他的那位资深财经记者刘志雄,看着手下跟拍的照片,有冯一平清晨跑步,跑得热气腾腾,有他中午和公司员工一起,在科技园餐厅派队拿着餐盘取餐,有他晚上十点多背着包,嚼着面包,还用肩膀夹着手机跟人打电话,拉开车门……
  跟了三四天,拍到的照片,都大同小异,非常规律,早上六点起床跑步,六点四十五出门,七点半以前到办公室,白天,要么在办公室,要么在学校,吃饭一般都在科技园员工餐厅,晚上,有一次是去天骄居,看样子是和同学聚餐。
  有一次,应该是开会开到10点多,跟着同事去吃了一次宵夜——水饺。
  没去夜场,没去看电影,没去听音乐会,没有参加这这那那的慈善晚宴、时尚聚会,或者是拍卖会,也没去高尔夫球场,没去马场……
  没去约当红女明星,甚至身边都没有女伴——你逗我呢吧。
  他有些不满意,“他是不是有所察觉,我怎么觉得这像劳模摆拍呢?”
  拜托,你可是首富,怎么看起来这日子过得比我还要没趣?
  作为网站的记者,刘志雄他们工作的时间同样不固定,晚上加班是常事,不过,加班过后,和同事一起,去钱柜等那些场所耍一耍,蒲一蒲,也是常事。
  “我不相信,我想没人会相信,”刘志雄摇摇头,“我想,他是绝对知道这一阵子会被媒体盯得紧,所以有意摆拍。”
  “他这日子,别说跟那些巨富比,连他那些大四的同学都比不上,规律单调到枯燥,怎么可能?”他一张张的快速浏览着,“先放一放,过一段时间,比如半个月以后再拍,我还就真不信这个邪,都首富了,日子还过得这么简单?”
  “如果那时还这样呢?”手下问。
  “那你觉得,到时我们放出一篇这样的报道来,把一个劳模首富,呈现在大家面前,你说,会是什么效果?”刘志雄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年轻的手下。
  都是年轻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刘志雄让手下暂时放弃,其它还在跟的记者,同样发现跟着这个年轻的新首富,一点意思没有,后面的日子,完全是第一天的重复。
  于是,刘志雄的报道,被人抢了先,3月20号,在美国终于带着一帮兄弟,再次出兵伊拉克的那天,一家报纸,刊登出了一篇新闻,“新首富的一天。”
  报道讲述了他们跟拍冯一平五天的详细经过,“如果你不认识他,从他的日常来看,你绝对想不到,这就是我们年轻新首富的日常,媒体同仁们都在说,这不是首富,这就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不,是一个比我们还辛苦的上班族。”
  “在这个一切向钱看,在这个不少先富阶层,都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的时代,我们新首富的生活,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我们希望他这股风能长久,也希望他这股风,能影响到更多的人。”
  此时的冯一平,却重视起了另一股风。
  虽然首都的老百姓,偶尔也会谈起粤港那边的非典,虽然他们也会受那边朋友的请托,从首都寄去板蓝根和白醋,虽然世卫组织,已经正式把首都列为疫区,但是,因为相关单位的麻痹大意、懈怠、不作为,这些非常严重的问题,从政府到群众,依然没人警觉。
  也许是我们传承了长达五千年的文明,以及苦难的近代史,锻就了我们粗大的神经,这些日子,首都的老百姓的日常,也跟冯一平一样,没什么变化,该干什么,依然干什么。
  朋友聚餐,同事唱K,周末扎堆出游赏春……
  在世卫组织网站上看到消息的那一天,冯一平马上召开了电话会议,郑重其事的强调了这件事的严重性,并在一天之内,分别以自己和集团的名义,向所有的员工,发出了一份邮件,向他们强调一些措施:随时关注体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在外就餐,多用消毒液洗手……
  也就是在这一天,筹备多时,汽车网和嘉盛传媒合作的一档栏目,正式启动,大大小小几十辆车组成的车队,满载着人员和设备,从首都启程北上。
第三百一十章
意气
  安排好了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能控制的事,坐在办公室里,目前也算功成名就的冯一平,少有的烦躁不安起来。
  他一遍又一遍徒劳的刷着网上的新闻,关于非典这件事,依然和过去的轨迹一样,官方现在压根没有重视起来。
  从他个人的角度看,非典当然是天灾,但是,相关单位和官员的不作为,甚至有意的掩盖,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次疫情的爆发。
  自己该不该做些什么,能不能做些什么?他很纠结。
  虽然这件事,后来国家处理得非常果断有效,但如果提前让高层重视起来,会不会减少一些损失,挽救一些人的生命?
  和地震之类的事情不同,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组织和个人,认识到了非典的危害性,比如世卫组织。
  世卫对这事,应该有着很直观的认识,“非典型性肺炎”的命名者,世卫组织的传染病专家,卡洛乌尔巴尼,就是因为感染了自己命名的病毒而殉职。
  去年年底,就接收了非典病人的羊城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也知道它的危害。
  而且现在连世卫组织都把首都列为了疫区,冯一平如果出面呼吁一下,倒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顶多会让有些人认为,他因为有了个虚名,可能变得有些烧包,什么事都想插上一脚而已。
  可是,他一看连业内的专家,工程院院士几度上文,都得不到回应,他顿时觉得,自己一介小商人,出面呼吁这个事情,应该不会有什么效果。
  由己及人,他大概能猜到相关领导的考虑,他们应该知道非典的危害,但不知道非典的危害有多大,毕竟类似“时疫”这样的事情,对现在的人来说,都是在历史书上才能见到的事。
  而且,这事不是小事。
  如果如实的,或者是强调一下非典的危害,那和四月中旬官方终于重视起来一样,那时的首都,不,应该说全部的大中城市,至少服务业会基本停摆,想一想,怕是只有药材市场、药企和汽车市场的生意,会比平常好。
  这得造成多么大的损失?
  这样的决心,委实难下。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消息,是会引起恐慌的消息,而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单恐慌,就可能出大乱子,可能会造成比非典更严重的后果。
  冯一平思忖良久,最后还是觉得自己无法坐视,如果不做些什么,至少自己这关就过不去。
  他静下心来,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反复斟酌,最后写好了一封信,准备从中办,到政协、人大、国务院办公厅,每处都寄一封,首都四套班子办公室,同样寄一封,还有卫生部,还有已经卸任的老院长,他当然不知道院长现在的地址,不过,应该可以通过中办转寄。
  说实话,看着自己在信封上写下那一个个单位名称的时候,冯一平自己也有点小激动,自己都有些佩服自己。
  这事,等自己年老的时候,绝对可以拿出来做谈资,在孩子们面前显摆。
  “一平,这份文件需要你签字。”吴倩敲门走进来。
  “把这封信给我复印十份,算了,我自己去印,给我拿十个快递信封进来。”
  等吴倩稍后看到冯一平在信封上填的那些地址单位和收信人,非常摸不着头脑,这是有什么大事?
  “你现在就去邮局投递。”
  “是关于你这两天一直在说的非典吗?”吴倩忍不住问了一句。
  “你知道就行。”
  冯一平知道,今天自己做的这事,很有些意气,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些信估计都不会有人看,对这些收信单位来说,他这个首富,和一般老百姓并没有什么两样。
  而且他知道,他写的这些信,大部分都会被送到信访局,说不定在那一道关口就被筛了下来作“暂存”处理,存放一段时间后,被定期处理,也就是销毁。
  但求心安吧!
  他其实还是隐隐有些期待,这些信,只要有一封能送到收信人手里,那多少也会有点作用。
  ……
  上午的做的事,有些意气之举,下午做的事,就比较实在。
  今天下午,他已经约好了和学校校长、书记见面,其它领导见不到,这两位,对现在的冯一平来说,只要预约,见面不成问题。
  学校的领导,比政府领导要风趣,“这可是首富的手,得多握一会,好沾沾财气。”校长笑着说。
  “是我要沾沾校长您的才气。”冯一平也笑着说。
  “一平,你难得要见我们两位,是有什么事?有事直说,自家人,不讲那些客套。”书记说。
  “两位领导,我今天来,是想向学校捐赠三百台红外测温仪。”冯一平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红外测温仪测体温,简单快捷,学校现在老师和学生加一起,有三万多人,三百台足够用。
  “哦,这个我知道,就是你的神奇工坊新产品,对吧。”
  “对,年后才刚投产。”
  “这个市场价可不便宜,你们的定价,不会地域一千块钱吧,那就是好几十万,可是,学校也用不了这么多,”校长想了想,“你的意思是,给大家检测体温?”
  原来都是明白人!
  “是的,科技园我也已经捐赠了一百台,我想,不管非典能有多大危害,我们自己加强检测,总不是坏事。”
  “那也好,”两位领导交换了一个眼神,“我们马上安排给各院系分发下去,让大家自觉检测,对自己负责,也对周围的人负责。”
  “那要不要安排个仪式?”书记问。
  冯一平连忙摆手,“还是等到我将来给学校捐搂的时候再办吧。”
  而且在官方还没有明确表态的时候,搞这样的捐赠仪式,说不定会引起一些领导的反感。
  “哟,”校长眼睛一亮,“这我可当真了啊。”
  “放心吧校长,我一定不会食言。”
  咱好歹也是清华出的第一个首富,而且学校也帮了自己不少忙,还帮自己的公司,培养了这么多优秀员工,综合起来看,是得在学校里留下点什么。
  “两位领导请留步。”冯一平再三回头。
  校长和书记,依然联袂走在他后面,一直把他送到楼下,“这是你该有的待遇。”校长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