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7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5/2763

  “爸,那些整天呆在书斋里的专家的话也能信?”金翎说。
  “对对,像一平这样亲身参与其中的人的判断,才更可信,”金副省长笑着说,“那么一平,对明年的大势,你怎么看?”
  “吃点菜。”金翎给他夹了一只虾。
  “谢谢,”冯一平低头想了一下,“我对明年的总体判断,依然乐观,我预计,随着各经济体的强劲复苏,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速,将是近年来最快的。”
  “哦,细说说。”
  “从三大经济体来看,美国的大规模减税和超低利率的举措,虽然简单粗暴,但却能很好的刺激个人消费意愿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能刺激它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所以美国明年的增长,我预计应该还是很不错。”
  “同时,美国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和低利率,将扩大储蓄缺口,而增加经常项目逆差,这将带动美元持续走软。”
  “美元走软,将促使现在呈现上涨势头的国际原油价格,在明年持续上涨,估计会大幅上涨,这也是明年世界经济最大的一个不利因素。”
  “但是,因为世界石油经济的上涨,将有力的带动俄罗斯,和拉美一些近年来表现黯淡国家的经济大幅增长,拖后腿的国家少了,同时,中东国家的经济,肯定也会走强。”
  “日本和欧元区虽然经济复苏相对缓慢,但在今年的基础上,受旺盛的外需,以及居民消费缓慢增长的带动,它们的经济形势,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来看,我们和印度,将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从而带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东亚地区,因为我国进口的大量增加,和个人消费需求的转旺,也将高速增长。”
  “这只是我目前大概的判断,等到年底,这篇文章会更加丰实。”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金副省长一边听一边在沉思,显然是跟自己接触到的一些材料在做比较,金翎则时不时的看他一眼,帮着剥了很多虾。
  “很了不得,来,干,”金副省长跟他碰了一杯,“年轻人里,能有你这样的眼光和判断力的,不,就是我们这些老头子里,也没有几个能有你这样的眼光和判断力。”
  “金伯伯您太自谦了,只不过是因为嘉盛现在也算国际性的公司,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另外,前沿杂志,每年创造的利润不少,我不想砸了它的牌子,才会这么用心的来分析这些问题,我相信,要是有我这样的压力,大多数人都会对明年的大势有个大概的判断。”
  大多数他这个年龄段的人,目前都刚参加工作不久,也不可能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上,还只能做那些繁复而要求不高,但是量大到每天都要加班的工作,哪还有心思来关心世界大势?
  其它国家经济好不好,关我什么事?
  油价可能也不会关心,大多数跟冯一平一样23岁的人,这会是买不起车的,有些甚至巴不得油价贵一点,让那些有车一族每个月多出点血。
  同样,美元走软,人民币相对走强,跟他们也没多大关系。
  工资就那么点,美国出口到国内的商品,就是便宜个10%,又能买得起那些呢?
  了不起,买几件衣服,或者给正在追求的女孩子买些来自美国的化妆品。
  而且,不止是油价,国内很多商品的价格,跟大势是无关,或者是反着来的,美元走低,但是那些进口的美国商品,不一定价格会变低。
  “确实有很多有判断,但还不如没有呢,”金副省长说,“因为大部分人的判断,都不准确,或者,没有你这么全面。”
  爸爸的夸奖,让金翎都感觉很高兴,她也觉得自己不太是一个合格的跨国公司总裁,怎么都不考虑这些问题呢?不过,看着在那侃侃而谈的冯一平,有他在,我考虑这些干什么?
  “我这也是被逼的,而且,我现在也保证不了我判断的准确性。”冯一平谦道。
  “要是你的这篇展望都不准确,怎么会有那么多大公司花高价在你的杂志上打广告?”
  “这只能说我运气好吧。”冯一平笑。
  “你们两位也别光顾着说话,吃点菜。”
  “对,吃菜,来,这鱼不错,”金副省长把那盘鱼转到冯一平前面,然后问起了下一个话题,也是今天的正菜,“依你看,如果要让我们省的经济,能有个大的进步,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这是比昨晚还大的问题,果然是宴无好宴。
第一百八十四章
操心的命
  “这个问题,我真没想过。”冯一平说。
  “没事,都知道你看问题精准,很多问题都很有见地,就比如说,原来郭副省长,现在人大的郭副主任那个儿子,郭国坚,对吧,他的那个以五里坳为原型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原型也是你提出来的吧。”
  看来,大家都是聪明人,这些事,总是瞒不住,“是,是我根据美国一些城市的规划,提了个大概。”
  “呵呵,你呀,就是这么喜欢帮助人,”金副省长笑着指了指他,“那你就把我们省跟你到过的其它地方比比,看看有哪地方不足,有没有办法加强,来,”金副省长又跟冯一平碰了一下。
  “爸,你就别劝他喝了,本来就不会喝,再喝,还能想什么问题?”
  “还有你,就别谦虚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好了,难道真要我爸代表省政府给你一个参事的聘书你才肯说?”
  这关键时候,还是能看出亲疏来,这女儿,始终是向着爸爸的。
  “什么,参事?”金副省长笑了,“这个我可真给不了,一平你可没有那么老。”
  “参事的首聘年龄不得低于55周岁,不得高于65周岁。”他补充道。
  “年轻怎么了?那些老爷子,又有几个能像一平看问题看得这么准的?”他这话,让金翎很不高兴,“我看,我们之所以跟南方差距那么大,就是有时候太教条主义,什么都要设个坎。”
  “你说得还真有几分道理,”金副省长被女儿说了几句,竟然认真的想了一下,“一平这样的人,要是有这个意愿,那肯定可以破例。”
  “金伯伯,您别当真,开玩笑的。”冯一平连忙辩解。
  没事当这个参事干什么?现在的他,不需要这些头衔。
  “爸,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以一平现在的身份,如果有政府的职位,特别是在国外的时候,不太方便。”金翎说。
  她居然想得这么远,看来她私下还真揣摩了一下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利弊。
  “金伯伯,那我就分析分析。”
  “嗯,你说,”金副省长本来又想跟他碰一下的,酒杯递到中途,又缩了回去,“砰”,金翎跟他碰了一下。
  “从地理优势上来说,我们省跟沿海的那些城市不能比。”
  金副省长点点头。
  改革开放伊始,因为资金、人才、技术,都非常欠缺,最开始的那批对外开放的城市,引进的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事来料加工业务。
  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出土地,外商投资建厂,他们自己提供全部的原材料,以及技术人员,由我们的廉价的劳动力负责生产,之后由他们自己负责销售。
  所以首批特区,都选在沿海城市,因为不管是建厂所需的设备,还是原材料,加工后的成品,进出港都非常方便,而且物流方面的成本也最低。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当地的一些企业,慢慢的为这些外资企业提供配套,再之后,当地就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替代了很大一部分国外高价的设备和原材料,与此同时,熟练的工人也越来越多。
  当地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经济的发展,又会倒逼当地的政府机关主动改变观念和工作方式去适应……
  从而,当地的投资环境全方位提高,这样的条件,又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来投资,外商投资越来愈多……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些条件,是他们这个内陆省份,无论如何也不能具备的。
  “所以,因为这各方面,也可以说是全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想在招商引资方面跟沿海那些发达城市看齐,那是不可能的任务。”
  “对。”这个金副省长承认,跟沿海省份相比,他们落后的不是一点半点,想跟他们争投资,太难太难。
  “西部大开发,我们省也只有一个州包含在内,也就占了一点边,所以也享受不到什么福利。”
  西部大开发这样的国家战略,不但有资金的支持和倾斜,同样,还有很多优惠政策,特别是这些优惠政策,不然,国家一提,不管外商还是内商,大家都会那么听话的去西部投资?
  “各方面没优势,也享受不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红利,窃以为,只有在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上,利用我们自身的条件,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冯一平这说的都有些虚。
  “你觉得我们自身有那些条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金副省长问。
  “其实优势也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我认为是人才优势,众所周知,我们省是个教育大省,高校众多,每年都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而人才,是现在最稀缺的资源,自然也是最宝贵的资源,但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发挥好这个巨大的优势,一直以来,我们省都是人才输出大省,费心费力培养的那些高素质人才,都选择去其它地方发展。”
  “硅谷为什么能发展起来,因为硅谷地区高校培养的人才,特别是那些优秀人才,都选择留下当地发展。”
  “这是一个问题,”金副省长点头,“政府也反复研究过这个问题,可是,不管是工资待遇,还是发展机会,省内都比不上那些一线城市和南方的一些发达城市,这就是想留,也留不下来。”
  看来领导们也不是吃干饭的。
  “我觉得,还是有好多方式可以用来留人,比如,现在的大学生,不管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欲望。”
  “而且,其中也应该不乏一些好点子,只是,他们都没有机会和资本,来把自己的设想变为现实,可能就因为家庭或者其它方面的压力,只能马上去找一份工资尽量高的工作。”
  “在如何支持鼓励和引导这些在校和毕业的大学生创业上,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我也觉得,不可能只有硅谷地区的那些高校毕业生,才能想出一些好点子,省城这么多家重点大学,这么多学生,就不会有人能想出一些好点子来?关键是我们的机制有问题。”金翎插了一句。
  “这方面,我们不是没有做工作,省城大学科技园,前年就已经成立。”金副省长说。
  冯一平摇头,“我觉得那很不够,那是省城大学自己的举措,或者说是跟风,放眼国内,目前没有一家大学的科技园做得很成功,我觉得这个机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来做这样重要的事,太力不从心。”
  “如果政府能够真的重视起来,能够积极介入,提供更多的资源,调动各界的力量,来促进科技园区孵化功能的完善和升级,那效果肯定会不一样。”
  “好像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口号喊得很响,但就是没有付出行动,为什么我们的政府,自己不创办一些科技孵化器呢?财政再紧张,这方面的资金,总还能挤出来。”
  “哪怕是扶持十家二十家,最后只成功的孵化出一家,那也是值得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5/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