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8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0/2763

  大部分县里的干部,可没有郭国坚和盛正他们这样过硬背景,能让省里知道自己的努力,大部分在县一级工作的干部,做得再好,省里都是看不到的,由于省市是直接对接的,改成市,这意味着自己的努力,能落入省领导的眼中,晋升空间一下子开阔起来。
  ……
  两辆大巴停在怡佳门前,同行的记者们,提着大包小包下车后,就迫不及待的舒展着身体。
  今天来的这些,在一线的少,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特别是进到县里的这一段路,对他们来说,不是太轻松。
  在这些无冕之王的眼中,这个在省里名气越来越大的五里坳镇,也不过如此嘛!
  他们这些人,都是走过南闯过北,见过不少世面的,比五里坳好的地方,见得多了,有些人拿五里坳跟自己所在的地方比,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自己市里的工业园区不是比这看着还大,还繁华?
  他们才不觉得自己把五里坳这一个镇,跟自己市里最好的园区比有什么不对,他们这会也不会想,这个地方,几年前是多么贫困。
  他们这会的心思,也不在眼前的这个工业园区上,工业园吗,到处都差不多,他们这会的心思,都在冯一平身上。
  作为地方喉舌的记者,他们其实真不好回去报道五里坳镇多么多么好,还讲不讲政治了?
  那样岂不是间接说自己所在的地方发展得不好?领导不得力?
  报道冯一平就保险得多,这个小镇为什么这么好?那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冯一平。
  好像刚才迎接领导的那些人里,并没有冯一平?他不是也回来了吗?
  一个记者招手问旁边走过的那位穿着工作服,带着胸牌的嘉盛员工,“你好,你们冯老板不在吗?”
  “我们冯总回家了。”高志毅说。
  “回家了?”不少人顿时都有些不满,今天还有比我们更重要的事吗?
  他们可不是之前自发来的那一拨记者,他们都是有级别的记者,经常能见到领导的记者,有自己的骄傲。
  “呵呵,果然是首富。”有些记者说。
  高志毅此时却无暇理会这些人的小抱怨,急匆匆的走进酒店,对宣传部带队的那一男一女解释,“抱歉,怡佳是上市公司,在我们集团内非常独立,对财务要求也非常严格。”
  黄承忠也再一次解释,“我们镇的支出,每月都要公开,因为原来一些事的影响,三年前就通过了决议,上级来参观访问的代表团的住宿费用,不在镇财务支出的范围内。”
  “没事,挺好的,理解,我们自己来,”宣传部的两个人笑着说,不过笑得多少有几分勉强,他们本来以为这跟着过来,就是分发一下钥匙,没想到现在要自己付钱,“刷卡可以吗?”
  他们接受,下面的人可不太满意,在记者们拿钥匙的时候,听说还要把房费准备好,马上躁动起来,“这怡佳,不是你们嘉盛的吗?”
  “各位,如果有不能报销住宿费的,现在可以报上名来,您的住宿费用,我们承担。”高志毅说。
  这下,聒噪的那一小部分也马上安静下来,他们的住宿费用,谁不能报销的?只是,他们好多都已经习惯了有单位负责自己这些费用的待遇。
  有些自视甚高的多少难免有些窝火,这是钱的问题吗,这是态度的问题!
  于是,到他们稍事休息,去食堂吃饭的时候,不满的人又多了几个。
  吃饭的地方,居然是在一个员工餐厅里,而且,就是普通的员工餐厅,虽然给他们留出了足够的位置,但是,旁边那些用餐的,一看就是嘉盛的普通员工。
  还要他们自己端着不锈钢餐盘去打饭?虽然给他们单独留出来两个窗口,不用排太长时间的队,虽然看上去,菜好像挺不错,鱼肉不说,海鲜都有。
  但是,这是菜的问题吗?现在不是十多年前,好东西谁没吃过?同样是态度问题!这个嘉盛,也太大牌了些。
  可是,副部长大人都已经端着一个餐盘坐在那里用餐,看上去还兴致很高的样子,他们也只能忍着。
  高志毅带着几个人把一些记者们漏拿了汤碗递给他们,一位记者问,“你们只有这一个食堂?所有嘉盛的客人,都是在食堂吃饭?”
  “省里的好几个部长,来参观的好几个市长,都是在这里吃饭。”高志毅不软不硬的说。
  他这话里,自然有些夸张的成分,那些高官,嘉盛不管,镇里也要管的,选择吃食堂,就是他们自己想体验一下,或者考察一下,比如今天的林副部长。
  “难怪嘉盛发展得这么好。”这话,在这个场合,绝对不是夸奖的意思。
  “谢谢。”高志毅懒得计较,他知道这些记者的脾气。
  说话的那个记者倒是被他这话激得一窒。
  但下一刻,高志毅听到的话,真让他再也忍不住。
第一百八十九章
得意忘形
  36岁的于旭辉最近有些春风得意,因为他们报社今年向省新闻专业人员高级(副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提交的名单中,他的大名就在其中。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年底前,他将正式获得主任记者这一相当于副高的职称。
  对于在事业工作的人来说,职称这事有多重要,有多关键,那是毋庸置疑和无需赘述的。
  用流行的话说,对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来说,职称就相当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坑,填完了一个,紧接着有下一个,但是,你又不得不去填。
  懂行的人知道,记者和记者,那是不一样的。
  虽然都可以叫记者,但从实习到见习,到助理,再到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不但一级压一级,而且含金量也大不相同。
  虽然说每一级工作多长时间之后,按理就可以跨入下一级,大概都有个时间表,但这事其实也没个准。
  就像很多公务员可能干了一辈子,临退休也没混上科级一样,在事业单位的很多人,同样到退休的时候,也依然可能还是个初级职称。
  比如说,要想当上有记者证的记者,也就是助理记者,有些人参加工作后一年就可以,有些,可能需要三四年。
  从助理记者到记者(中级),有些又可能只要一两年,但更多的,三五年还不行,这一阶段,有了更多硬性的规定,对外语有要求,对获奖有要求,对论文或专著有要求。
  如获奖的要求,独立撰写的文章,要获得省级新闻奖的三等奖以上一次或者市级三级或者二等级以上的两次。
  这些都满足了,还有一个名额的问题,虽然说起来没有定额,但实际操作中怎么可能没有?
  有时候,你条件都满足了,可能需要论资排辈,把机会让给一些老资格的同志,同理,你也很可能会被一些后辈插队……
  总之,从事记者工作刚满10年,也没什么背景的他,今年能评上副高职称,绝对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完全值得烹羊宰牛且为乐一把。
  说起来这事有点因祸得福的意思。
  他其实要感谢非典。
  非典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但在抗击非典期间,同样也涌现了很多先进典型,他也是他们市新闻战线在非典重点先进典型之一。
  虽然一开始这事他不愿意干,但又没办法不干,更没想到的是,最后他发表的一篇关于非典的新闻,在省内都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也是今年评主任记者的人里有他的缘故。
  这次参加宣传部组织的记者团,他其实是带着度假的心思来的。
  拜托,还有什么好采访的?今年以来,报道冯一平,报道五里坳的,还少吗?而且都是溢美之词。
  这只能说明嘉盛的公关工作做得好,或者说,他们舍得花钱。
  对他们来说,类似的事见过太多,这个村那个村这个镇那个镇的,说是挖掘和学习先进经验,说白了其实都是套路。
  但是,马上要迈入副高职称的于大记者没想到,这次采访,跟他自己想象中的,差别太大。
  他们到这的时间,跟冯一平回家的时间重合,但冯一平居然连面都不露,不露面也就罢了,住他嘉盛的酒店,居然要自己出钱,现在更是要在他们的普通员工食堂吃饭。
  这人一得意,有时难免就有些忘形,或者说在这个时候,有些自我感觉良好或者自视甚高,说话做事,就可能不太讲究场合地点。
  排队的时候,他看着在前面热情的带人忙活着的黄承忠,想起就是这个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刚才在酒店说镇里不负责住宿费,于是他笑着对周围的人说,“看,那不是钟楼怪人吗?”
  “呵呵。”听到他的调侃,好几个同行笑了起来。
  对他们来说,这是无关紧要的一个玩笑,或者在他们看来,这还是一个层次比较高的玩笑话,就这个小镇里的人,又有几个能知道钟楼怪人是谁呢?
  恰好他这话被高志毅听个正着。
  在嘉盛食堂吃饭,有些记者觉得这是第三次不爽,对高志毅来说,同样如此,伺候这帮大爷,他真的是觉得够够的。
  事不过三,此时听到于旭辉笑话黄承忠的长相,他是真的再也忍不下去。
  按以前的脾气,怕是当场就会找那个此时还得意的笑着的家伙理论,但现在的高总做事,那自然是有韬略的。
  他问宣传部同样在旁边维护秩序的一个小伙子,“那位记者是谁?”
  见是嘉盛的高管,刚才跟副部长也说过话,那小伙子也不疑有他,马上说,“那是三水日报的于旭辉记者,有什么问题吗高总?”
  “没事。”
  嘴里说没事的高志毅吗傻瓜走到领导的那一桌,“各位领导,不好意思打扰一下,盛县长,有点事要跟你商量。”
  “小高,别忙了,坐下一起啊。”林副部长热情的招呼他。
  “部长您先用,我马上就来。”高志毅笑了笑。
  “怎么了志毅?什么事这么神秘。”盛正跟着他走到一边。
  “盛县长,那位于旭辉记者,”高志毅指了指还在队伍中的于旭辉,“我们不欢迎。”
  “不欢迎?”盛正原本脸上还是带着笑的,见高志毅很严肃,也认真起来,“怎么回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0/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