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8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4/2763

  ……
  “欢迎,欢迎各位领导。”冯一平快步走进会议室,跟各位领导打招呼,大多都是熟人,只有一位冯一平不太熟悉。
  “一平,我给你介绍,”教育部的曹大人说,“这位是财政部的钱大人。”
  财政部的?冯一平一愣,目前自己和他们应该没有任何交集才对。
  “欢迎你钱司长。”
  “很高兴认识你冯总。”钱大人同样非常客气。
  “您叫我名字就好,”冯一平习惯性的说了一句,“大家请坐。”
  “一平,这次我们来的目的你也清楚,我们提出的那个计划,你同意吗?”学校的杨副校长说。
  “我已经看过了,完全同意。”冯一平拿出一份文件。
  这事还是前些天在广交会时他提起的,就是他那个发起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的点子,学校的意思,是由他们承办,当然,所需的资金,由嘉盛支出。
  冯一平完全赞同,举办这样的赛事,清华比自己的公司更合适,也更有经验。
  “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要对所有的资金,进行严格的审计。”
  “这是理所当然的。”杨副校长抚掌大笑,承办这样的全国性赛事,这可又是一个让学校扬名的好机会。
  “那这个问题没问题了?”曹大人长笑着说,“一平,你可能会奇怪今天为什么我拉上了钱司长一起来。”
  “钱司长能来,是我们的荣幸。”冯一平以不变应万变,总之,不会有财政部给自己钱这样的好事就是。
  “一平,我们知道,你提出的那个个人出资资助国内的一些够格的同学,去美国大学留学的项目,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对吗?”
  冯一平总算明白今天为什么会有财政部的大人到场,果然,在国内高调做慈善,有时候真就是为自己找事,也亏得现在自己小有名望和影响力,不然,不知道会有多少麻烦事找上门来。
  “我咨询过我的顾问,这个项目,已经确定放在香港。”
  “哦?”曹司长心里有些着急,冯一平提出的,那可不是小数目,是以千万元记的资金,单位还是美元,还是外汇。
  “我和钱大人今天来,都是得到了部里的委托,想向你通报一件事,我们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起了一个公募性质的教育发展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资助国内贫困家庭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包括帮助港澳台地区的家庭困难学生,来我们内地学习、进修。”
  “我们觉得,你完全可以和我们基金会合作,设立一个专门项目组。”
  “我们这个基金会规格很高,名誉主席。”他说出了一个名字,一直负责教育。
  “另一位也是今年三月卸任的,也是现在的妇联主席,红会的会长。”
  “理事长,是我们的一位副部长。”
  这个规格,那可是相当之高,不过,冯一平却觉得,越是这样高规格的基金会,自己能发出的声音,肯定更小。
  “我们有严格的财务制度,同时,作为捐赠人,你可以指派监事,负责监督你的专项项目的实施过程。”
  “其实我觉得,冯总也可以成为基金会的名誉副理事长,至少是理事。”钱司长说。
  他这话,当然是看在冯一平提出的那么大金额上说的。
  老实说,对成为这样一家基金会的名誉理事长,冯一平还真有些兴趣,但是,对把自己的资金,交给一个从理事到秘书长,不是在教育部,就是财政部,或者是中宣部等单位有公职的人担任的基金会,他兴趣真的不大。
  就是自己能派出监事,那又如何?你能监督得了什么事?
  “对不起,这件事我们已经有了决定,相关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冯一平最后还是干脆的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冯总,真的可以好好考虑一下。”钱司长也有些急。
  这个基金会,目前的原始金额,只有5000万,如果冯一平能加入,那就是一下子就拉到了比原始金额还多的资金。
  曹司长同样有点失望,打交道以来,他们和冯一平,一向合作很愉快,没想到,这次冯一平竟然拒绝得这么干脆。
  “当然,我一向支持国内的教育事业,对教育发展基金会,也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冯一平这话,总算让几位领导高兴了一些。
  作为曾经的一个穷学生,他是真的愿意为国内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同时,这也是他的现实需要,谷歌上市之前,如果冯一平没有在国内有教大家注目的捐赠项目,那他到时将会很被动。
  “只是,我有个一个建议,不知道几位领导是不是可以考虑?”冯一平说。
  “基本上,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次开学之后,因为没钱交学杂费,总要迟几天才能拿到课本,当然,当时的我,并不孤单。”
  “现在,这个现象依然存在,在很多贫困地区,负担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对很多家庭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且,相信领导们也有所了解,他们负担的这些费用里,有不少是地方政府巧立名目收取的费用,也就是乱收费。”
  “打个比方,可能规定的收费只有100亿,但是,最终收取的,3、4倍于此也不意外。”
  “我想说的是,现在国家的财政实力有了大幅的提高,领导们能不能考虑,先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或者比如首先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孩子,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我相信几位领导也清楚,这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而且意义非凡,同时,这样的支出,跟我们每年的预算相比,真算不了什么,不是不能负担。”
  几位相关领导面面相觑,本来是来找钱的,没想到,反而被找钱的对象让他们花钱,而且细想想,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问题,这事还真有必要。
  “谢谢一平你的建议,我们会向部里转达你的意见。”曹大人说。
  “谢谢。”冯一平这声感谢,很真诚。
  虽然他两辈子都没能享受到这样的福利,但是,他不介意这项福利能够提前实施,他非常理解贫困地区孩子从小遭遇的困境,非常乐意在这样合适的机会推动一下。
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学生
  加州库比蒂诺,离苹果总部不远的地方,同样有一所在业内小有名气的学校,山麓迪安萨城市学院。
  这是一所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学院,它占地面积上百亩,和斯坦福大学一样,环境优美,校园建筑也具有明显的西班牙风格。
  硬件设施也不落后,既然在硅谷,自然少不了自己的高科技中心,它还拥有一座奥运会标准的水上运动中心、拥有一个超过5000个座位的室外表演中心、一个承办过很多名人,包括比尔盖茨演讲的大礼堂,以及百老汇舞台剧曾经在这巡演过的艺术礼堂……
  学校有超过100个专业,在校学生,超过25000人,国际学生,超过1000。
  只不过,和硅谷地区知名的斯坦福和伯克利大学不同的是,这是一所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就是类似后来美剧《废柴联盟》里的Greendale社区大学。
  当然,山麓迪安萨城市学院,也算是社区学院里一流的就是。
  在硅谷,一共有6所社区大学,这同样是为硅谷提供创新人才的有益补充。
  所有的这些社区大学,它们的很多专业,都与升入四年制大学有关,山麓迪安萨城市学院,就有80种以上的转学课程,有不少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在二年级,成功的升入斯坦福、伯克利、加州州立大学这样的名校,进入三年级就读。
  社区大学对地方商业的需求反应极为灵敏,它们与当地公司订立合同,为其雇员专门授课,它们所提供的这些技术培训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大学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作为回报,当地高科技公司也会派出顾问,帮助当地大学改进电子学教材,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兼职工作的机会。
  这些社区大学,最大的优势,自然是入学容易,比如,对国际学生来说,它对托福成绩,其实也没有要求,当然,前提是你要花钱和时间,到与它有协议的语言学院参加为期8周的密集过渡过程……
  总之,和废柴联盟里的Greendale社区大学差不多,这里的学生,同样来自世界各地,同样年龄段跨越非常大。
  黄静萍同学,目前就在这所学校里进修。
  ……
  “请各位同学结合硅谷一些公司的实例,来说明公共关系心里策略的成功运用,这是今天的作业。”
  教授《消费心理学》的老师在学生们推椅子、关抽屉、收拾课本文具、谈笑的声音里,竭力说完了这番话。
  坐在第一排的黄静萍还是最认真的那个,班上的其它十几个同学已经纷纷朝外走的时候,她还跑过去拦住老师,“爱德华先生,这是我设计的橱窗,您看看合理吗?”
  50多岁的爱德华认真的看了几分钟,“不错,不过,在注意力流动线的协调上,最好还要有所调整。”
  “黄,我建议你可以转修商科或者其它为转学升学设置的专业,将来一定有机会升入州立大学。”
  这样好学的学生,在他这个班里,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谢谢你爱德华先生,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这个黄静萍不是没有兴趣,没能读大学,是她的遗憾,她自然也希望能进入斯坦福,跟冯一平做校友。
  只是,这个自然要跟冯一平商量,而且,目前餐厅项目已经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她还要照顾阿曼达,还要兼顾公司的一些事务,时间分配上可能也不够。
  她背着背包抱着教材刚走出教室,一个这样的天气里还只穿着件体恤,身材壮实,手臂上有纹身的黄毛小子,在那边笑着的几个人的注视下,跑到她前面,她这样的东方女孩子,同样是不少学生眼中的一股清流。
  “你好黄,还记得我吗?一周前我就邀请了你,要来参加今晚我家举行party吗?”
  “对不起,没兴趣。”黄静萍连这家伙的名字都不记得,她又怎么会参加这种性质的派对?
  “黄,参加的都是学校的同学和一些朋友,我们还邀请到了在苹果、雅虎工作的朋友,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朋友的机会,你真的可以考虑一下。”
  “对不起,请让让。”黄静萍怎么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那边的一群人起哄,一个穿着棒球服的家伙叫道,“伙计,我敢打赌,她一定都不记得你的名字。”
  “黄,你一定知道我的名字吧,我是迈尔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4/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