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865

  “娘娘得真凰命格,理应为后。”
  祝融氏语气平和,回答得却是滴水不漏。
  “那么女流之辈是不是也该由本宫来执掌?”
  貂蝉起身,气势逼人。
  “一切由太子殿下定夺!”
  祝融氏目光一凝,盈盈拜下。
  历代雌龙都由祝融氏担任,唯独阴丽华是特例。
  但那也是因为王莽篡汉,刘秀光复种种原因,貂蝉与阴丽华相比,还差了太多。
  除非她能吹枕边风,让顾承下令,否则女流之辈,岂容海外仙道染指?
  “放心,本宫不会夺你雌龙之位,只是希望合作一二!”
  原本祝融氏已经准备承受怒斥,却见洁白柔荑伸过来,将她扶起,直起腰来,正迎上貂蝉那灿若星辰的双目:“以万象满门诛灭,换取女流之辈对本宫的支持,你愿意么?”
  祝融氏猛然抬头。
  貂蝉道:“别惊讶,三仙教与万象门、天机城不是一路了。”
  也许在消息不灵通的中原势力眼中,海外仙道的主要势力就是三仙教,其实并非如此。
  三仙教只是太平道背后的支持者,真正的海外仙道,当年为秦始皇炼制万寿无疆丹时大兴,有三支主脉,为首的人物正是三位方士——徐福、卢生和侯生。
  徐福自不必说了,历朝历代最有名的方士,更被海外仙道尊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之主。
  卢生也极为不凡,测大秦国运,留下“亡秦者胡也”的五字谶(chèn)语,始皇因此派出三百万大军北去击胡,使咸阳空虚,外重内轻,最终被胡亥败去国运,还真应了所言。
  侯生则洞悉了十二金人的缺陷,与李斯联手,将秘密藏于三千儒藏中,始皇震怒,为了保全十二金人,才听信李斯,有了焚书坑儒之举。
  这三位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绝世人物,于入世出世之间,走出了另一条道路。
  他们本就传承上古道法,又于海外开辟道场,故有海外仙道之称。
  其中徐福擅长炼丹,为海外三仙山之主,所传的道统就是三仙教,所以三仙指的是三座仙山,而不是单指南华、左慈、于吉。
  卢生擅长问卦,又痴迷偃甲之术,建玄器天机城,浮空于天,漂泊不定,整个门派都在不断云游四方。
  侯生擅长杂学,开辟的道统叫做万象门,意为包罗万象,门人相比起炼丹卜卦,更喜炼器驭兽,之前黄河一战葬身于天师道剑下的海兽,就是其门下所出。
  而这些具备强横生命力的庞大海兽,不是平白无故诞生的,侯生寻找上古血脉,利用其血脉之力,与普通海兽结合,多番试验,才有了结果,昔日祝融氏与玄冥氏,正是研究对象。
  如此仇恨,当然不死不休。
  恨屋及乌,祝融氏自然恨不得灭尽海外群仙,可现在一向同气连枝的三仙教居然提出,灭万象门?
  祝融氏终于保持不住平静:“娘娘是一己之念,还是三仙山主承诺?”
  “是三仙山主亲口应诺!”
  三仙山主是徐福的另一称呼,貂蝉道:“此事甚大,殿下登基之日,山主将化身来洛阳朝拜,再细细相商,本宫只负责传话。”
  祝融氏目光闪动,陷入沉思。
  海外仙道这三大派中,南华传三卷天书于张角,引发黄巾之乱,属于内乱。
  大汉周边的七大异族,匈奴、鲜卑、山越、南蛮、西羌、乌桓、氐族,则是万象门和天机城于背后支持,属于外敌。
  如今太平道凉透,貂蝉却成了太子妃,三仙教看到新希望的同时,万象门和天机城何去何从?
  两派所支持的外族势力要入侵中原,才能攫取最大利益,如此反倒与三仙教产生冲突。
  同理,三仙教现在如果还想正常入侵神州,就要跟在万象门和天机城后面扶持蛮夷,将来就算功成,得到的收益肯定也是最少的。
  所以海外三派开始分道扬镳。
  历来不患寡而患不均,毋须离间之计,当不均出现,自然渐行渐远。
  而三仙教已经下了决定。
  左右逢源的骑墙派是最没好下场的,在成为另外两派附庸和投向大汉皇朝相比,谁都知道怎么选。
  更重要的是,他们做的越多,貂蝉的真凰命格越稳固,日后大汉想要过河拆桥,都要掂量掂量了。
  如此一来,海外三派反目。
  三仙教占据三大仙山,灵气最好的洞天福地,万象门和天机城早就眼热,如果不想被两派联手灭去,唯有先下手为强……
  这就是为要灭万象门的原因。
  当然,此等大事是大汉皇朝与三仙教的联合,风云变幻,莫可预测,但对于祝融氏而言,貂蝉抛下的诱饵实在不小,无数族人的仇恨,必须要以鲜血来洗刷。
  她掌心向天,以额抵之,重新拜下:“娘娘所言为真,第八代雌龙祝融氏,当全力相助!”
  貂蝉抿嘴一笑,徐徐坐下:“殿下登基在即,本宫同门葛玄可献六转仙丹,为大汉贺,却受困于汝南袁氏,还请相救!另七大世家的女子,恃恩而骄,恃宠放旷,纵私欲,进谗言,令后宫不宁,本宫甚忧之!”
  祝融氏默然片刻:“娘娘欲如何?”
  “赶出宫去!”
第四十五章
不要祭天
  “三仙教欲将蓬莱、方丈、瀛洲迁入神州,成为道门第九大势力,文和,你觉得如何?”
  大殿内,顾承看着徐福亲笔所书的灵光竹简,开口道。
  “殿下,此事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徐福不怀好意啊!”
  贾诩缓缓地道:“天下十三州,这三座仙山准备坐落在哪里?与道门三山五洞可有冲突?与七大世家可有勾结?我们若是应允了,恐怕后患无穷!”
  “三仙教本来就是敌非友,虽有投靠之势,但也是因为我大汉国力由衰转胜,他们见无法强攻,才想倒戈!先压着吧……”
  顾承将竹简放入一边:“水镜八奇近来如何?”
  贾诩笑道:“殿下登基在即,水镜学宫岂敢放肆?何况八奇也非水镜老儿的手中棋子,如今大汉国运昌隆,四海升平,他们恐怕自己都要动摇!”
  “既要冲击圣位,又能培养出那么多大才,岂会轻易放弃?水镜学宫必须盯住!”
  顾承摇了摇头:“接下来内部的重点,就是越来越不安分的七大世家!”
  原陵之变,胡佛入侵时,除了灵帝刘协父子、汝南袁氏和西凉董卓外,大汉上下可谓万众一心,就连七大世家也全力支持太子。
  这倒不是效忠,而是利益所致,有着共同的敌人,那种时刻内乱,是一损俱损。
  但外敌一解决,世家马上回归老路,开始各种打压寒门,将仕途晋升的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如此一来,刚刚得到光武神兵的九位猛将岂会愿意,与其互撕,为首的正是曹孙刘三方。
  “昔日云台二十八将,皆是世家所出,今时凌云二十八将,却多寒门新贵,这一番争斗必将延续!”
  贾诩正色道:“殿下,七大世家根深蒂固,急切不得,分化打压,恐需十年之功!”
  贾诩本身也是寒门子弟,自然希望寒门能够出头,不再受到世家压制,但身为顶尖的谋臣,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
  别看汝南袁氏一朝之间跌落神坛,似乎世家也敌不过皇权,可那一局实际上是借力打力,用七大世家之力去对付汝南袁氏。
  顾承颁布九品中正制,将官员任免由察举转为尚书台把控,皇权大增,这点世家可以接受,因为当官的还都是世家子弟,仅仅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但寒门抬头就是万万容许不得,这代表着根基被动摇。
  不过自古以来,军功都是最容易产生新贵的,吕布、曹操等九将得光武神兵,封凌云大将,已成定居,接下来空缺的位置,才是双方争夺的关键。
  “让海外仙道和七大世家互相探探底!”
  顾承颔首,微微一笑:“此次登基大典,恐怕会异常地热闹!去吧!”
  “是!”
  贾诩起身告退,片刻之后,东宫属官以陈群、陈宫为首,入殿禀告。
  东宫两省四局,这三个月内忙得可是团团转,正是为了灵帝退位,太子登基。
  目睹刘协被抬回洛阳,虽然还有生命气息,却再也没有睁开过眼睛,灵帝大惧。
  于是乎,百官上书,皇族请命,表人君之德,号天顺民意,灵帝终于发布退位诏书。
  太子三让,以全礼节,天顺民和,定于一月后,正式登基。
  登基的准备事宜禀告完毕,陈群目光一动,手捧朝笏(hù),准备相奏,却见陈宫微微摇了摇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