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865

  当然,这等覆灭,不是说大汉境外,就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了。
  七大蛮族覆灭,自然有其他的化外之民移过来,但且不说这个过程极度漫长,转移而来的人若无上古传承,实力低微,那对中原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毫不夸张地讲,就算中原如今打得四分五裂,十室九空,数百年内,外族也休想突破四天关,图谋神州之地。
  外敌已除!
  “这么说,太子腾出手来,凌云二十八将也将纷纷班师回朝,专心对付我们了?”
  杨修倒吸一口凉气,身躯一晃,几乎站立不稳。
  一夜之间,天下格局大变。
  而六大家还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寒门谋士的踪迹,希望籍此让世家清醒,看出太子真正的目的,一致对外。
  “不可能啊!”
  杨修脸色灰败,首次不敢相信事实:“蛮族怎么会灭族的?怎么能这么快灭族呢?”
  “原因不重要了。”
  杨赐苦笑,喃喃自语:“二等世家荆襄蔡氏,举荐名士黄承彦有功,今早朝会,太子嘉奖!事到如今,都没有丝毫的得意忘形,依旧在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完矣!我世家完矣!”
  杨修听出了杨赐的话意,变色道:“祖父?”
  果不其然,杨赐缓缓起身,声音虽然悲痛至极,却不再迟疑,下了决断:“准备将洞天内的一切搬入主宅,呈献太子!”
  “祖父不是曾经有言,待得太子登基后,我等就有制衡他的办法吗?”
  杨修虽然早就有所预料,眼中还是浮现出浓烈的不甘,旋即又变为厉芒:“不如趁着此次献上洞天,将杀手锏藏于洞天之内,太子大胜,必不防备!”
  “既然败了,就要服输!”
  杨赐摆摆手:“我杨氏本无反意,只是想保住世家辉煌,地位不失,如今太子已是无可阻挡,若再与皇权对抗,可就要步上汝南袁氏、河内司马的后尘了,切忌意气用事!”
  眼见杨修面色阴晴不定,杨赐语气一重:“去吧!你父亲已经归来,莫要多想了!”
  “是!”
  杨修无奈退下,回到自己房内,越想越是不甘。
  杨赐老朽,争的其实就是子孙后代的荣宠富贵,而弘农杨氏败落,最受影响的,必然是他。
  杨修自认为天资出众,年代一代无人可比,怎能受得了如此委屈?
  当然,出身世家,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家族为重,一切要以家族的利益为出发点,杨修心知杨赐所言极是,本就枪打出头鸟的杨氏,此刻若是再与太子正面硬抗,无疑会被打落深渊。
  但杨氏不出手,不代表其他世家不动!
  尤其是一直同为盟友的颍川荀氏!
  ……
  ……
  “世叔,冒昧来访,请恕修失礼!”
  颍川荀氏主宅内,杨修来访,求见荀棐。
  荀棐和杨彪在救援汝南袁氏时,一起被都天神煞阵镇压,虽然区别对待,保住了性命,但几经波折,面容枯败,短短数月不见,苍老了仿佛十岁。
  杨修嘘寒问暖,关怀一番,蓦然间大哭:“祖父已经决定将洞天奉于太子,我等皆将沦为砧上鱼肉啊!”
  荀棐眉宇间也露出悲戚之色:“徒叹奈何!徒叹奈何!”
  杨修突然叩首:“世叔,昔日光武与我等世族有约,共治天下,可有契言?”
  “确实有!光武承诺,与世家协力行政,六大姓有感圣恩,也立誓后代子弟永不入世尊境,以敬皇权。”
  荀棐以为杨赐已经告诉杨修,不疑有他,颔首道:“六大姓覆灭后,我八大世家也依此例,得了光武昔日下达的旨意!”
  “光武的圣旨?”
  杨修的目光大亮,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
  东汉西汉乃是后世而分,此时的光武,被视为大汉的中兴之帝,但实际上,从王莽篡汉,斩断龙脉,到火德大兴,国运炎龙,光武与开国皇帝也无二致,他留下的圣旨,无疑是对太子最具威慑的武器。
  杨修斗志昂扬:“圣旨现在何处?理应速速请出!”
  荀棐摇了摇头:“这道圣旨干系重大,家父十分忌讳,曾有言,若非灭族之危,万万不能取出!”
  “我等交出洞天,灭族与否,就只在太子一念之间了啊!此时再有顾虑,日后必定万劫不复!”
  杨修捶胸顿足,连连叹息,说得荀棐也皱起眉头,眼中露出愤恨之色,然而就在这时,一道略显愚钝的声音缓缓传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杨修眼中寒芒一闪,转身看着荀攸慢吞吞走了进来:“不知阁下是?”
  “公达!悔不听你之言啊!”
  荀棐起身行礼,眼中满是懊悔与沮丧。
  “无用!依我之计,也奈何不得太子!”
  荀攸安慰,看向杨修:“我等世家本就是臣,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迂腐!”
  杨修大怒:“太子百般逼迫我等,岂有礼乎?你欲投靠太子,以谋前程,岂可累及一族?”
  “三年前,你上学宫求学,先生未曾收你入门墙,予了一句评价,你忿忿而走……”
  荀攸定定地看向杨修,突然道:“有小智而无大谋,何用?”
  “你!”
  杨修勃然变色:“你也是水镜八奇之一?”
  “先生已至洛阳,将入宫拜见太子……”
  荀攸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世上再无水镜八奇!”
第五十三章
登基之前
  “司马徽?”
  顾承对着特来禀告的贾诩道:“不负盛名,就算是降,也选了一个最巧妙的时机。”
  自光武重兴汉室,世家借此大盛,至今已有近两百载。
  朝堂之上,放眼望去,皆是世族之子,寒门寥寥,所以当他对世家宣战之时,多少人等着看一向无往不利的太子,如何撞得头破血流。
  可现在,最终屈服的却是六大世家。
  洞天上交,无论世家会不会在里面埋下什么后手,顾承都不在意了,因为他根本没准备将六大洞天融入大汉的建元洞天内,而是交予十方妖众。
  他甚至还期待世家垂死挣扎,日后可以名正言顺地予以清洗。
  不过以六大家主的秉性,顾承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值此世家臣服之际,也不用逼迫过甚,免得狗急跳墙。
  所以司马徽此时到来,俯首称臣,正是最佳时机。
  毕竟他是一代大儒,桃李满天下,又从未正面与大汉对抗过,如果在这种敏感时刻直接杀了,恐怕会节外生枝。
  “国家动荡时兴风作浪,天下承平时俯首称臣,老奸巨猾,智谋深远,想进退自如?在孤这里,从来没有一笔勾销的习惯!”
  顾承批阅完最后的奏章,冷声道:“容他多活些时日!”
  “殿下高明,从不专门对付水镜学宫,却已将司马老贼逼上了绝路。”
  贾诩坐下,神情感慨,又有些苦笑道:“只是显得臣等多余了。”
  水镜学宫正是靠世家之威,合纵连横,方有水镜八奇,三千学子。
  没了世家的支持,水镜学宫就是不堪一击。
  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过就连贾诩都想不出,七大蛮族说灭就灭,还是亡于妖族之手,被残忍血祭。
  大局已定,贾诩心中对太子殿下生出由衷敬畏的同时,也不禁苦笑。
  追随这么英明的主子,总有种才华被埋没的感觉,不是不被重视,而是根本不需要他使力,对手就倒下了。
  横扫六合,并吞八荒,举山河内外,皆匍匐脚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