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865

  此举还是杀鸡儆猴。
  吴越一灭,其他七大族心惊胆战,哪怕楚国索要的供奉翻倍,也是乖乖照给了。
  虽然重压之下,必有反抗,但百越不比匈奴,正面战斗力太弱了,对上楚军,根本不堪一击。
  所以焰灵姬所谓的联络百越各族,共抗楚国暴政,只是理论上的设想,太难实现。
  除非……
  吴越复国!
  先给予其他各分支希望,燃起星星之火,再彻底点燃反抗的熊熊烈焰。
  “一年前,墨家已经去往吴越之地,兴建据点,改善水利,待你聚集旧民后,可见机行事!”
  顾承出指点在她的眉心,腾飞的火纹现出,衬得那娇艳的面容,愈发明媚不可方物:“往后百越之民,唯有得你认可,才可修炼巫蛊之术,好好把握!”
  “原来公子早就安排!”
  焰灵姬又惊又喜,同时也明白自己要独自上路了,现出不舍之色,靠了上来,俏脸刚好搁到顾承肩头上,轻轻耳语:“好希望永远在公子身边!”
  “来日方长!”
  顾承抚摸着她的青丝:“记住,莫要让仇恨咬噬内心!”
  “还有件事!”
  送别焰灵姬,顾承拂袖收起所有竹简,向着殿宇深处走去。
  一道暗门隆隆开启,他迈步入内,只见繁星满天,一轮昊日位于正中,无边壮丽,正是东皇太一闭关所在。
  顾承盘坐下来,双手开始结印。
  大道的气息交错,三道朦胧的人影于身后浮现,飞速清晰,一为老者,一为中年,一为青年,各有尊贵无比的皇者气息,镇压四海八荒。
  那时与东皇太一交锋时,顾承略处于下风,如今不仅参悟三皇至尊道最后的神农篇,还得兵家大道,对于轩辕篇有了全新的领悟。
  这一刻合三皇之力,布置结界,正是针对这此世唯一确定的悟道级强者!
  或许,还不止悟道。
  完成之后,顾承转身离去,再回主殿,此处已经聚集了东君、星魂、大司命、少司命和端木蓉。
  环视目光火热的众人,顾承开口:
  “去楚国!定中原!”
第六十九章
公子国舅
  “秦川自古帝王乡!”
  顾承立于山巅,俯瞰平原。
  他应下质楚,却未与使者同行,而是在阴阳家的护送下,去往楚国。
  此行都是自己人,毋须掩饰什么,顾承不乘马车,就自秦岭一路向东。
  千山万岭,莽莽苍苍,逶迤东去,绵延一千六百多公里的秦岭,将神州大地分为南北两半。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秦岭成了历史上战争最多的山脉之一,基本上历朝历代的南北之争,都要在这里展开几场关键大战。
  当然,秦岭这个称呼其实要到西汉时才有,以秦命名,正因为它是大秦帝国的龙脉。
  所以众人起初只以为顾承是游兴大发,然而随着这一个多月来,步步走过,却发现这位公子身上的气息越来越浩大,仿佛与这八百里秦川,融为一体。
  倒是出了函谷关,正式进入楚地,顾承的气势开始回落,变得寻常。
  返璞归真。
  越深入楚地,群山越少,水泽变多。
  这一日,众人在湖畔落下营帐,围着篝火,烧烤打来的野味,谈古论今,随口谈笑。
  “气息要再短促一些,随我念,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最内的核心圈,顾承笑看星魂在纠正大司命的发音。
  战国的基础语言是周语,各国王族和上流社会的人,都以此为交流。
  但因地域的不同,周语也夹杂了各地方言用语,所以只听口音,便可大概猜到是哪国人。
  其中最相似的是赵魏韩,毕竟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秦人因本身文化浅薄,又与三晋为邻,所以口音用语也比较接近,差别最大的却是楚国。
  这一路上,车队碰到过楚人,居然几乎听不懂对方口音浓重的话,大司命深感日后行动不便,才决定要学习“楚语”。
  星魂极有语言天赋,仅仅是十数日的摸索,楚语说得极为标准,相比起来,大司命和端木蓉就差了许多,最无奈的是少司命。
  每每两女跟着诵读时,少司命的反应都是:“……”
  “哈哈!”
  顾承越看越觉得有趣,少司命紫发轻扬,却是眸光流转,起身向湖畔走去。
  片片绿叶绕着她周身旋动,纤足轻点水面,并未下沉,反倒有朵朵奇异的花儿盛开。
  水天相接之间,少司命仰首,轻盈的脚步荡起圈圈涟漪,裙角旋动,寂寞而轻灵的舞姿,仿佛神女临尘。
  人人将目光投了过去,只觉得天上的银河,都倾倒在这碧波如镜的湖水中,随之荡漾。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星魂有感而发,吟诵起来,大司命端木蓉也随之而唱,发音变得标准。
  他们念的,正是屈原所著的九歌,少司命篇。
  顾承抚掌轻赞。
  虽然对于楚国不大看得上眼,但不得不承认,吟咏情性的楚辞,确实优美动人。
  楚人所向往的神祇,大多充满着浪漫色彩,或是飞扬缥缈的火神,或是妙目流盼的神女,或是彩衣姣服的巫女,因此才能有九歌这样极富魅力的传世篇章。
  一曲舞毕,鲜花凋零。
  “主掌生死祸福,这可不仅仅是阴阳术的天赋啊!”
  眼见少司命回到岸边,顾承想到第一次见到这小女孩的奇异感,心头微动,嘴角微微扬起。
  再行数日,众人登上官船,顺流而下。
  际此春夏之交,平山远林,分缀左右,一片恬静中唯粼粼江水,滔滔而流。
  一路所见,不仅来往船只极多,还能见到渔舟打渔,气氛安宁祥和,使人很难联想到战国群雄那永无休止的纷争。
  楚人安逸,确实不是虚言。
  水路速度很快,半月未过,就来到了楚人如今的都城寿春。
  为什么叫如今的都城呢,因为楚国曾经迁都七次,都城更是一共被攻陷过三次。
  被攻陷的第一次,发生在春秋末期。
  那时吴王励精图治,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率领大军攻楚,郢(yǐng)都沦陷。
  不过未过多久,郢都又被收复,后来吴王夫差被勾践的越国所灭,也就是熟知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而越国灭了吴国后,最终却又被楚国吞并,楚国的疆域和国力自此达到巅峰。
  第二次则是四十年前,被白起所破,也是秦楚两国实力强弱彻底发生颠倒的一战,屈原正是因为那场大败,绝望下投江。
  而那一战白起攻破的郢都,至今楚国都未能收回,楚襄王更是往东败走,两次迁都,足足东移了千里。
  单是这份胆怯,便能看出两国君王的差距。
  最后一次不用说,彻底灭国了。
  话虽如此,寿春的都城也极为雄阔,它位于长江之北,淮水西岸,城作箕形,周围约三十多里,外郭达五十余里,建有四个附城,以作屏护,人口多达二万户,繁盛非常。
  尚未抵达城外码头,就有数艘官船前来,左右相护,直到停泊在码头,还徘徊不走。
  “可是胡亥公子当面?”
  他们不是护卫,只因码头上一道洪亮苍老的声音传来,一位老者在侍卫和女眷的簇拥下,正在等候秦公子大驾。
  “春申君黄歇!”
  船上众人,都将好奇的目光投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