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865

  顾承却觉得,龙气固然重要,真正的战斗还要人来打。
  他回到仙武三国后,即便成为太子,手中也是不会有直系军队的,否则就是造反。
  反倒是天下各州州牧,拥有统兵之权,各大世家私兵训练多时,精锐非常,更有豪强招募乡勇,组建军队。
  顾承原本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拉拢未来三国的那些著名人物,寄希望得到他们的效忠,间接掌控兵权。
  但现在他看到了一条更好的道路——
  如果诸天世界的军队能为他所用,哪怕仙武三国等阶太高,各世界初始尚算弱小,去往主世界就是送菜,可只要默默积蓄,不断壮大,终有一日,这些奇兵必能派上用场!
  “有了山河社稷印,这个世界,我要好好经营。”
  “当然,能否实现,尚且未知,不能因此好高骛远。”
  “先以灭金灭蒙为前提,收割了异族龙气,唤醒‘德’,才有后续的一切!”
  顾承深深吸了口气,感觉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与林玄清交战的伤势急速恢复着。
  人逢喜事精神爽,接下来他将冯蘅精心烹饪的美食风卷残云,一扫而空。
  此时外面群臣早已齐聚,闹出这么大的事情,那些文官免不了要参上几本。
  不过由于顾承的威严与手腕并重,又有越来越多的大臣对他忠心耿耿的拥戴,任谁也不敢像对待光宗那样日常三连,只能拐弯抹角地劝告。
  顾承也知道哪怕当了皇帝,也不是如电视里演的那样为所欲为,他很多行为太过出格,听一些劝告亦无不可。
  反正你尽管劝,听了算我输。
  然而好事成双,两份捷报几乎是不分先后地从前线和江湖传来,让顾承改变主意,直接再开朝会——
  江西大捷!
  明教覆灭!
  ……
第五十三章
明教覆灭
  “飞虎军増募一万,何人有异议?”
  大庆殿内,顾承俯视群臣。
  群臣目光交汇。
  武将兴奋不已,文臣隐隐担忧。
  一切只因立于中间的老将军——辛弃疾!
  辛弃疾这个名字对于现代人来说,耳熟能详,学生时代都背过他沉雄豪迈的词。
  能写出那种气吞山河的篇章,他本人的气概可想而知。
  实际上,辛弃疾生于北方,也就是金国统治区,其祖父为金国官员,心向大宋。
  由于成长环境,他对于金国的风土人情十分了解,不甘于汉人被奴役的命运,在二十几岁时就举兵起义,一度力挽狂澜,更是真知灼见,劝说更大的起义军首领南下,配合南宋正规军,共同抗击金兵。
  壮岁旌旗拥万夫,如这样的少年英雄,本该有个辉煌的人生,可惜辛弃疾不了解政坛的阴暗,再加上北归的身份尴尬,仕途黯淡,一生三起三落。
  现在是顾承掌权,早早将辛弃疾启用,这位老将军虽已五十多岁,却依旧满腔激情,欣然领命。
  不过顾承早就向孝宗分析过天下大局,南宋如今的国力和士气,经不起哪怕一次失败。
  所以对于辛弃疾,必须有考验。
  平叛江西,也就是明教又一次造反,就是看看辛弃疾闲居十年后,带兵打仗的本事有没有荒废。
  结果辛弃疾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统筹全局,剿抚兼用,仅用两月时间,就将叛乱彻底平复,其中还包括了来回行军!
  有了这份功绩,顾承接下来的嘉奖,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辛弃疾也不是贪图官职之辈,他真正需要的还是重视和信任。
  比如现在的飞虎扩军!
  飞虎军乃是十多年前,辛弃疾平匪时的设想,正如同后世鼎鼎大名的飞虎队,这就是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
  飞虎军初立时,名额仅有一千,偷偷扩充,也只有两千多,人员都是从各地厢军中,不拘一格,选拔出来,有了辛弃疾的训练,雄镇一方,方成为江上诸军之冠。
  原历史上,飞虎军被金人称为虎儿军,闻风丧胆,十分畏惧,可惜后来也免不了受武备废弛拖累,军力渐致糜烂。
  现在顾承看上这支军队,准备扩军,一下子就引发了各方利益冲突。
  “殿下,飞虎军乃是厢军,若是不听湖南安抚使节制调度,恐怕不妥!”
  “殿下,飞虎军初立时皆乌合无赖,在帅府成军时,服帖无事,若使出戍,无异于虎兕(sì)出柙,后患无穷啊!”
  “殿下,请三思啊!”
  ……
  顾承看着酝酿完毕,开始纷纷劝谏的文官们,表情淡然。
  大宋的文武之争,不是喊一次热血口号就能改变的,他早有心理准备。
  不过此时他记下每个反对的大臣,如果处于公心,哪怕是畏战,顾承也不与他计较,但如果处于私心,哼哼!
  外戚李氏已被削去荣宠,未来的奸臣叛徒,如史弥远、吴曦、安丙等人,以各种办法贬官,一一灭去。
  顾承才没有好脾气,去给这些人机会,看他们会不会在英明神武的自己领导下幡然醒悟。
  都已经知道这些家伙心怀不轨了,还玩这种游戏,不是自讨没趣吗?
  当然,想把所有大臣换成一心为国的忠肝义胆之辈,也不现实。
  而且忠心不代表能力,有些人确实忠心耿耿,但他们没有能力担任要务,好心办坏事,还不如不用。
  所以这种换班底的活儿可不轻松,有冯蘅劳心劳力,智囊团扩充,顾承估计,从太子身份监国,掌控大权开始,至少需要三年,他才能有一批自己用得顺手的班底。
  这已经相当不错,大宋目前已进入积极备战,边境兵力调动,时刻表现出进逼状。
  如果金国打过来,那再好不过,守城可比攻城要占太多便宜,单单一座襄阳,就足以让金国欲仙欲死。
  如果金国按捺不动,顾承就派出使者,联络鼓动四方,合纵连横,比如如今跳得很欢的漠北诸部和一向见风使舵的西夏。
  “飞虎増募再议,将奏章送入东宫,我自会批示,散吧!”
  顾承开口,这种循序渐进,平衡文武的态度,无疑让众臣吃了定心丸。
  他们就害怕太子年纪轻轻,急功近利,现在太子在规则内行使权力,哪怕偏袒一方,只要有礼有节,自没有不接招的道理。
  顾承回到东宫,下了命令,很快风尘仆仆的欧阳锋和利空法王走了进来。
  “你们做得不错!说说吧,怎么攻入光明顶的?”
  辛弃疾平的是明教在江西发动的叛乱,洪七、苦慧、欧阳锋、利空法王灭的是明教在江湖上的势力,也是它真正的道统根基,光明顶!
  平心而论,顾承原本认为,成功率不足五成。
  毕竟明教经营光明顶已有数百年,凭借危崖天险,有七颠十三崖,金城汤池之固,更有密道蜿蜒曲折,上下相继,外人极难攻入。
  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之所以将明教打得落花流水,那是因为阳顶天暴毙,明教群龙无首,为争教主之位还内讧,有机可乘。
  此次四大法王虽然死了,五行旗在江西也损失惨重,但还有光明左右使和五散人,一味防守,还真不易攻上。
  “这还多亏了欧阳庄主,找到水源,下了剧毒……”
  “法王客气了,若不是你以密宗身份,取得了明教上下信任,里应外合,难以成功!”
  在欧阳锋和利空法王的商业互吹中,顾承明白了大致的过程。
  不得不说,有时候反派就是比正义人士用起来顺手,至少让丐帮和少林就水源下毒,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此次两位反派看对了眼,一拍即合,同时半跪,托举一份密卷,朗声道:“属下幸不辱命,此乃乾坤大挪移,请殿下过目!”
  “好!”
  顾承伸手一抓,那密卷从两人手中自行飞起,落了过去。
  如此神乎其神的真气控制,已然堪比百年前乔峰的擒龙功。
  欧阳锋和利空法王浑身一震,半年不见,这位主子的武功修为居然更上一层楼,令他们心中慑服。
  顾承翻看着乾坤大挪移,虽然没有修炼的打算,也不由赞叹创功者的奇思妙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