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5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7/865

  轩辕问:“凡战者,未虑胜,先虑败,伐天之战,胜如何,败又如何?”
  顾承道:“示敌以强,胜则回,败则退。”
  短短十个字,圣皇轩辕略一思忖,已然露出赞许。
  从登基大典,立志伐天开始,至今有不短的时光,建元洞天内时光流逝不同,更是过了数百年岁月,人界大军却一直未动。
  只因顾承不急。
  该急的是天界。
  仙神实力固然强大,却是巅峰,进无可进,盛极而衰,人界起初弱小,可一旦团结向上,提升的速度日新月异,那种奋起直追的势头,足以让仙神都感到威胁。
  所以灭三凶之战,示敌以强,仙神才会相信。
  不过人界要有自知之明,比起天庭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哪怕是大胜,也切勿以蛇吞象。
  胜则回!
  至于败则退,就更简单了,天庭即便获胜,胆敢冒着落入埋伏的危险,奋起追击么?
  不敢!
  早在开战前,顾承就有全局的安排,第一次伐天之战,注定不会有辉煌的大胜,也不会惨遭大败。
  不错,是第一次。
  伐天伟业,远不是一次大战能够结束的。
  短短的交流,三皇放下心,换成顾承发问:“三位圣皇陛下相邀,有言关于大禹九鼎之事,难道其中的五鼎,正在火云洞中?”
  “不错!”
  伏羲挥袖,造化龙鼎自顾承袖中飞出,与四道光芒并列,其中各有一座巨鼎沉浮。
  但除了得大汉皇朝祭祀的造化龙鼎,顾承从其他四鼎中,却感受不到强大的气息,不由地目露奇色。
  关于大禹九鼎的疑惑,他有很多。
  比如在历代人皇中,大禹不是最为突出的一位,为什么九鼎,能定人皇九九至尊之位?
  相比起来,三皇的伏羲琴、神农鼎与轩辕剑,都属于传说中的十大神器,得人道圣力灌注,力压当代,应该更具资格才对吧!
  “九鼎原为乾坤鼎,融入了我等的鸿蒙紫气。”
  伏羲揭开真相,膝上光芒一闪,横陈着一架古琴,仅是玄器之阶。
  顾承瞳孔微缩。
  此言之意,是伏羲琴的鸿蒙紫气,注入了九鼎内?
  鸿蒙紫气是玄器在晋升为神器时,自发诞生的力量,是驾驭本源之力的关键,神器的核心。
  伏羲将伏羲琴的鸿蒙紫气,注入九鼎内,就是废了自身的神器,成全乾坤鼎。
  而且他的话中,是“我等”……
  果不其然,下一刻,神农鼎与轩辕剑浮于神农的轩辕身侧,也非神器。
  伏羲道:“陛下当知,天地人三界初分时,有三皇神器出世,然一场大变后,神器降阶,天帝不出,三界陷入无序的混乱中。”
  顾承点头。
  神农接着道:“我人族上古之时卑微,巫妖衰败后,才得以崛起,历经数代,薪火传承,总算有国家之形,子民安居乐业,不料忽有洪水席卷天下,毁灭万物!”
  轩辕是何等锐意进取之人,回忆起那场洪水,都浮出心有余悸之色:“水势不可阻挡,淹没一切,源头无法寻找,突如其来,连女娲娘娘以九天息壤,都无法平息洪灾。”
  顾承脸色微变。
  已入混元道境的女娲,都无法阻挡洪水?
  “那场洪水对人界而言,便是末法之劫!”
  伏羲道:“娘娘更发现,灭世洪水肆虐人界的同时,人皇座内的本源之力更被不断吸摄,几乎要毁去!”
  神农道:“如果人皇座毁去,那人界就再诞生不出皇者,大难临头之际,女娲娘娘以九天息壤与玄黄母气为主材,我三人再将鸿蒙紫气抽出,炼制出一件新的人皇神器!”
  轩辕沉声道:“乾坤鼎终出世,镇压灭世洪水,然洪水平息之际,幕后大敌亦出手,将乾坤鼎轰碎,分作九鼎。为防大难再起,我等便在女娲娘娘的指点下,用九鼎辅人皇座,定九九至尊位格。”
  顾承缓缓点头,凝声问道:“那天界夺走四鼎是为了什么?”
  轩辕冷冷地道:“人界劫后,当有辉煌,天界无帝,仙神夺鼎,其心可诛!”
  言下之意,是防范于未然,害怕日后天界也遭劫,反被兴盛的人界所超。
  伏羲则道:“或有他图,趁着商周朝代更迭,群仙下界,名为历练收徒,实则为九鼎而来,道门与天庭绸缪良久,不惜一战!”
  顾承顿时明白,武王登基,记载有地水风火狂涌,天地失色,原来是三皇五帝与天庭大战。
  只可惜终究不敌,被天界夺走了中天鼎、乾天鼎、坤天鼎、震天鼎,剩下巽天鼎、离天鼎、艮天鼎、兑天鼎、坎天鼎。
  顾承作出承诺:“请三位圣皇陛下放心,朕定让四鼎回归!”
  “九鼎失其四时,那掀起洪水的幕后大敌又动,欲夺剩下五鼎,五帝拼死,以身祭鼎,又有我三人成阵镇压,才堪堪守住……”
  三皇却不见喜色,反倒无比凝重地道:“陛下欲令九鼎重聚,他势必不肯善罢甘休,这才是最大的凶险所在!”
第五十一章
再上征途
  顾承起身,向五鼎一拜。
  天界天皇镜无主,地界本源化大日,人界能相对平安,亦是人族先烈的牺牲与奉献,才有如今的局面。
  同时,顾承也明白了人皇座甘愿融入剑中,得到人界本源全力支持的因由。
  人皇座本源遭窃,乾坤鼎分裂,人皇剑是人界本源的第三具“躯壳”,应付大劫的关键。
  “掀起灭世洪水的存在,与将归墟变为混沌魔神墓地的,十之八九是一位!”
  顾承面色无比凝重:“若与道祖为敌,三位圣皇陛下可有对策?”
  此世乃仙武,从原本的无双境,现在的通天境开始,凡人就能接触本源之力。
  天罡三十六变大神通,地煞七十二变小神通,都有些许的运用,哪怕只是一丝皮毛。
  从通天到圣仙再到混沌,三大境界,就是对本源之力的接触、运用与驾驭,步步加深。
  那么归元至境与混元道境,同为驾驭本源之力,为何差距极大?
  因为同样是驾驭,前者是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后者则是不含花俏的硬实力。
  大道之祖,万劫不灭,即便三界在末法大劫下毁去,他们都能用内在本源,开地水风火,重现天地。
  顾承自忖人界提升再快,也没办法在现阶段敌对道祖。
  妖皇化身瞒不过道祖,顾承得东皇钟,以日月星周天神禁镇归墟,破坏图谋,还准备取回九鼎,简直是针锋相对,伐天之战中,灭世大敌的出手可能性极高。
  如三皇所言,这确实是最大的凶险所在!
  有解决之法吗?
  希望渺茫!
  三皇为炼乾坤鼎,牺牲了自身的神器,也断绝了成道之路,虽是归元至境的大能,却不及西王母、后土娘娘、陆压、孔雀大明王菩萨之流,大致与玉清十二金仙相当,如何能与道祖抗衡?
  除非女娲娘娘留下后手!
  果不其然,伏羲开口:“灭世洪水后,娘娘踏上超脱之路,离去之时,曾留下两条预示!”
  顾承精神一振:“愿闻其详!”
  伏羲道:“其一,堵不如疏,六界平衡!”
  顾承目光微凝:“六界?哪六界?”
  伏羲道:“按我等推算,应是仙神人鬼佛魔六界!”
  “仙是道门,神是天庭,人鬼则是人界与地界,佛门本要开辟中央婆娑净土……”
  顾承念头转动:“照此看来,魔界是堵不如疏的关键,将末法之气逐次排出,形成魔族,以此来减轻大劫的冲击?”
  伏羲颔首:“正是此意。”
  顾承皱眉:“说易行难,想要将末法之气转化为魔族,是第一难,魔族生存的世界必然以浊气为主,如何开辟是第二难,魔界诞生后,如何可控,避免大劫提前爆发,是第三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7/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