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865

  “到时自知。”
  大司命抿嘴,掀开幕帘,让庆忌看到外面:“如今离吴,公子还有两万部下,准备何去何从?”
  “两万……”
  庆忌惨然一笑。
  他以五万起事,连连攻城掠地,到了之前的大江上,麾下兵马不减反增,已近七万。
  可短短数日,就已经有大半兵士逃走,这还有何希望可言?
  “兵贵精不贵多。”
  盖聂开口道:“昔日公子出走卫国,身边兵士不过万余,比之现在如何?”
  庆忌目光一动,精神一振。
  是的,在生死未卜的关头,仍然愿意留下的,可谓不离不弃,对他真正忠心。
  能留两万,已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大司命道:“公子还有资本,或可学重耳流亡列国,默默等待时机……”
  重耳也就是晋文公,很多人只知道晋文公是春秋五霸,却忽略了他在国外颠沛流离了近二十年,辗转了八个诸侯国,直至六十二岁才回国登基的艰辛。
  庆忌当然也能学习重耳,但吴国不比晋国,所谓机会,不过是苟且偷生的安慰之言罢了。
  “不!我绝不逃避,只要庆忌活在世上一日,必讨逆贼姬光,不死不休!”
  然而庆忌手上青筋暴起,怒火充盈胸膛,双指一并,指天道为誓,一字一句发下誓言。
  “请助我一臂之力!”
  誓言之后,庆忌再度行礼。
  他这不仅是对盖聂和大司命,而是对其背后势力,做出的求援。
  单凭庆忌的力量,正面交锋无法与吴王阖闾相抗衡,想要报仇雪恨,唯有向周边列国寻求帮助。
  至于利用,在这个世上,没有纯粹的利用,只有互相借势。
  “好!”
  盖聂和大司命互视一眼,齐齐颔首。
  接下来,庆忌的军队开始改道,向着陈国边境而去。
  半月后,脸上恢复血色的庆忌,在盖聂等人的带领下,步入一座隐秘的山谷。
  走了半个时辰,通过阵法,方才豁然开朗。
  入眼处首先是一处处凉蓬,错落有致地分布,蓬下许多锻匠赤着上身,手舞大锤,正在铸造兵器,炉火熊熊,鼓风锻造,忙忙碌碌。
  这已经够令人侧目,但真正让庆忌郑重的,还是那中央的练兵场。
  “变阵!”
  此时韩擒虎巍然挺立,如一尊天神般威风凛凛,令旗摆动,鼓声相随,整支军队开始前后错位移动,剑盾手向前,戈矛手退后。
  “混阵!”
  队形又是一阵变化,戈手、矛手、剑盾组成小队,形成了协同攻守,自高处看下去就象朵朵梅花,整个大阵随着令旗所指滚滚向前。
  “冲杀!冲杀!”
  战鼓发出号令,上万人同声大吼,震天动地,若非有隔音阵法布置,恐怕方圆百里,皆有耳闻。
  庆忌来到高高的观阵台上,对队列的变化看得清清楚,忍不住面露骇然。
  练兵,首重军纪,令行禁止,其次是临战经验,敢与敌搏杀,然后是兵种之间的配合,最后才是个人技艺的高低。
  道理都懂,但想要练出成效来,却是很困难的事情。
  实际上,这个年代对军队的训练极为有限,需要士兵掌握的东西并不多,能击鼓而进、鸣金而退,听从号令,就是合格。
  主要是现在全民皆兵,体魄强健的士卒,本来就有技击基础和从军知识,稍加训练就能做战。
  但下限高,上限却低,想要练成精兵,就要花费十倍乃至百倍的心血,这是许多将领都不愿为之的,包括庆忌。
  所以此时,庆忌见得这等万众如一的兵士,简直惊为天人,忍不住就要脱口问出:“你们到底来自哪国?”
  如今的天下,以晋、齐、楚三国最强。
  其下是宋、卫、吴、鲁、秦、郑等国。
  再下则有越、陈、蔡、曹、徐、杨等国。
  这来相助自己的,是三个顶尖大国势力的可能性极小,庆忌左思右想,周边虽然列国众多,能有如此手段的,似乎一个对不上号。
  不过庆忌最终还是按捺了下来,他知道对方要说时自然会说,现在所求的,是练兵强军,重振旗鼓,以最快速度打回吴国!
  且不说吴国公子庆忌的存活,为诸侯列国的局势,投下了一枚石子,姜国都城,顾承带着龙葵,出了王宫。
  春秋战国,是思想爆发的时代,百家争鸣,思潮不断,奠定了华夏文明脉络。
  等到秦朝一统,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出现,没有了诸侯竞争,反倒再无那般璀璨光辉。
  所以既然来了,自然要见一见那些传奇人物。
  孔子、老子、孙武、晏婴……
  行走天下!
第二十五章
御剑之术
  吴国。
  长江以南。
  一片规模宏大,一眼望不到边的工地上,数万劳役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
  一排排滚木铺就,一块块规则的巨石,被役夫们用木棒撬着,向前挪动,大而深的护城河正在挖掘,掘出的泥土运到一边,按一定比例掺入各色原料,用秘法夯实,建筑城墙。
  这是凡俗的建造,来去更有一位位世家子弟,手持不律,正在纹刻符文。
  “不律”是毛笔在吴国的称呼,燕国称之为“弗”,楚国称之为“幸”,秦国称之为“笔”。
  不仅是名称的区别,在细节的运用上,也有不同。
  吴国由于临海,江河众多,神纹偏向水灵,轻灵变化,润物无声,却又积蓄狂涛之势,倘若一朝爆发,绝对如洪涛怒涌,无可阻挡。
  这种气息融于新城的一砖一石中,形成一座庞然巨阵。
  如此建造方法,自然不及仙武世界的阵图效率,却也不易被破坏,有其优势所在。
  “王兄,大国好威风啊!”
  由于公子庆忌的关系,吴国是第一站,此时龙葵正环着顾承的胳膊,立于云端往下看去,啧啧称赞,只觉得大开眼界。
  “确实有趣!”
  顾承微微点头,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吴国对于神纹的开发运用,让他眼前一亮。
  这种感觉十分奇妙,神文本是他为了感悟天地大道所创,后来为了三界平衡,传于轩辕,人族智慧之士代代衍变,将之发扬光大。
  原本先天生灵,高高在上时,尚且不觉得什么,如今转世为人,来到人界芸芸众生之中,顾承却有了新的体悟。
  大秦世界,他开创天枢十二卷,是为了替代主世界的无双境,不再受天界干涉。
  而这个世界,从上古之时,人族就在他的引导下,走向了一条参悟天地的道路。
  他开创的传承,是人道根源。
  这是为万民开教化,博大宽广的圣皇之道,同时天下人的进步,也可反馈,集于一身。
  点点滴滴,积少成多,正如建一座通天之阵,集思广益,成人所不能成!
  “走!进内城看看!”
  当然,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顾承心中有了计较,带着龙葵,往前方而去。
  这座大兴土木的城池,即将成为吴国的新都,名姑苏,也就是大秦世界中焰灵姬起事之地,后世人间天堂的苏州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