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65

  然而铁木真派人入兴庆府散布谣言,说灵州城内早有蒙古细作,欲里应外合,城外援军则心怀不轨,见死不救。
  西夏国主下令,无论如何要保住城池安全,大将不从,居然临时换将。
  于是乎,城内守军不敢贸然出城,其援军也被分化消耗。
  更歹毒的是,故意放入城内的士兵基本已是溃败状态,不仅没有重武器,也无补给和医药,城内压力越变越大。
  等到灵州城内攒了十几万部队的时候,根本供不起粮草消耗,铁木真围而不攻,静候对方吃光粮食,自取灭亡。
  守将无奈,开城突围,奋死一搏,可惜铁木真早就于城外弯弓搭箭,等着那些疲惫不堪的西夏军自投罗网。
  仅仅半月,蒙古攻下灵州城,将西夏国都兴庆府变成一座孤城。
  这一役,西夏三十万主力阵亡近半,蒙古人伤亡则不足五千之数。
  这场辉煌的大胜震惊天下,然而铁木真也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虚竹刺杀!
  那一战极为惨烈,数以千计的蒙古勇士前仆后继,才将虚竹重创击退。
  事后铁木真消失三日,方才重新回归。
  而此时西夏国主已向宋求援,卑躬屈膝,愿为附属,只为击退蒙古。
  绍熙九年,春。
  大宋出兵。
  顾承御驾亲征,起十万大军,八日内急行军,入西夏境内,于贺兰山驻扎。
  “长生天在上,愿你保佑我蒙古的勇士,草原的男儿,继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灵州城中,铁木真献上牛羊,以草原的礼仪,向上苍祭祀。
  他的脸庞白如美玉,却不掩粗犷豪迈,霸绝苍生的气势,语气却极为谦卑,将自己的战绩归功于天。
  铁木真知道,自己将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
  西夏的韧性出乎意料的强,灵州城的陷落,三十万大军的溃败,并不代表着灭亡。
  当蒙古兵围首都兴庆府,迎接他们的,是党项人最后的怒吼。
  宁死不屈!
  实际上这也是自作孽,蒙古灭西辽为什么那么快?
  两个字——屠城!
  只要不降,一律屠城,所过之处,尸骨如山。
  因此有了前车之鉴,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西夏还不拼出老命?
  铁木真扫荡西域,打下西夏半壁江山,更兵围都城,用了也不过数月,简直是快如闪电,但接下来的数月,就耗在攻城上,硬桥硬马,毫无花俏。
  如同未来面对襄阳,擅长平原作战的蒙古骑兵死伤惨重,也没能攻下兴庆府,只能团团围住,希望城内弹尽粮绝,不战自败。
  在这关键的时刻,顾承整军出发。
  大宋的援军一至,别说阻截敌方粮道和援军变得困难,连蒙古已经占据的六盘山地区都变得岌岌可危。
  所以铁木真必须要击溃宋军,摧毁西夏最后的希望。
  否则他将前功尽弃,只能灰溜溜滚回草原,西夏还被大宋不费吹灰之力征服,简直是给敌人作嫁衣裳。
  数日后,蒙古自灵州城内倾巢而出,兵指宋军所在的贺兰山!
  在中国的各座大山里,没有一座像贺兰山这样,在历朝历代,几乎一直处于各种各样的战争中。
  秦人与匈奴的战争,打了上百年,统一六国的始皇,最终还是未能等到攻占贺兰山的那一日。
  到了汉,名将卫青率军北上抗击匈奴,才第一次将中原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山地区。
  不过战争没有停止,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抢劫冲突、小规模伏击、山地遭遇战,又打了七百年。
  三国魏晋自不必说,到了隋唐,统治贺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先后是突厥、吐蕃和回纥,其中最骁勇的是突厥人。
  贞观元年,颉利可汗带领十万突厥骑兵攻入渭水,他们屯军的泾阳,离大唐首都长安只有七十里。
  再过一个朝代,这里终于由虬化龙,一个帝国依托山脉诞生。
  一百五十年前,李元昊称帝,契丹骑兵远征而来,于贺兰山遭遇惨败,西夏正式崛起,方才形成北宋、辽国、西夏三足鼎立之势。
  如今,大宋与蒙古,终于宿命般地在此展开最后的对决,完成各自那千古未尽的事业!
  ……
  ……
第六十九章
巅峰对决
  山风呼啸,猎猎作响。
  两军对峙。
  蒙古大军已经开至十日,双方小股试探,攻守交替,将兵法韬略发挥到了极致。
  热身完毕,最终的对决,仍旧要在正面交锋中,分出高下。
  此时宋军依山扎营,早已摆下阵势,顾承坐在汗血宝马上,目力所及,便是黑压压的一片,以一种极为规整的阵形徐徐逼来。
  “喝!喝!喝!喝!”
  排列整齐的蒙古骑兵,呼啸着呐喊着,似有无穷精力。
  威风煞气,莫可匹敌。
  更令顾承瞩目的,还是一股无形气柱连天接地,化为一匹似龙似狼的怪兽,张牙舞爪,曲伸身体。
  “狼是军势,龙是国运,军势与国运的相连!”
  “这就是塞外民族入主中原后,为什么气运败得那么快的原因。军势衰退,军气消散,仅靠一条虬龙,如何承担起中原大地的运数?”
  “以军立国,利弊奈何啊!”
  襄阳城下,初窥蒙古的气运,顾承尚且看不出什么,此时参悟仙武之力,如同天子望气,可以清晰地进行两军对比,发出明悟与感慨。
  说时迟那时快,龙狼凶猛,已然向大宋军队遥遥扑来。
  顾承则通体一震,仿佛受到了某种刺激,一条气柱冉冉升起,上有金色巨龙盘旋雄踞。
  相比起那时的外强中干,此时的五爪金龙终于有了博纳四海,统御八方的威严。
  “战!战!战!战!”
  而当顾承高举手中的长剑,斜指天穹,大宋军队,十里连营也齐齐呼喝,聚纳出一道通天彻地的狼烟血气。
  其战意斗志,丝毫不逊于蒙古大军,更是与五爪金龙结合,风云雷动,形成一道长虹贯日的龙息,向着蒙古龙狼毫不客气地喷吐过去。
  吼!
  龙狼遭到痛击,怒不可遏,位于最前的铁木真也一震,隐隐感到未战受制,粗黑的眉毛扬起。
  实在是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支中原军队,能与帝王龙气如此紧密地结合到一起。
  顾承用一场场大战,在宋军中竖立起了有我无敌的信念。
  此时仅仅一个动作,就令全军士气大振,兵士舍生忘死,绝无二念。
  这一幕,令铁木真都感到不可思议,偏偏就在这时,他看到顾承从宋军中拍马而出,朗声道:“铁木真,可敢与孤一战?”
  哗啦!
  当那如天神般威严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士兵耳中时,两军都骚动起来。
  实在是顾承此举大大出乎意料。
  斗将之举,自古有之。
  最有名的莫过于三国,而两宋元明印象中这种行为很少,实际上五十年前,岳飞大战太行山时,还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赫赫神威。
  不过如顾承和铁木真这样的身份,再阵前单挑,实在前无古人。
  “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