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7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4/865

  当正式穿越进命运节点,不仅祖巫遗蜕第一时间粉碎,一股巨大冲击而来,感受到了恐怖的陨落危机。
  那时自保为上,只能效仿曾经小世界所为,往人族都城而去……
  直至如今苏醒。
  从大禹治水后建立夏朝,到武王伐纣功成,整整两个朝代,千年时光。
  今夕又何年?
  顾承直起腰来,目光一扫,就知自己必然在王室府邸之中。
  虽然相比起秦汉乃至春秋战国,这里的建筑风格都要粗犷许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那种纹路和雕饰,绝不是寻常的百姓或官员家中能够拥有的。
  尤其是房屋中央的一口大鼎,竟有几分乾坤九鼎的神韵,十之八九铸造此鼎的工匠正是亲眼见识过九鼎,才能有如此造诣。
  这是又穿越成某位皇子了?
  倒也奇怪,以前小世界的皇子帝王穿越,是因为有龙灵先行,这是另一个命运轨迹中的鸿蒙世界,为何也能取而代之?
  顾承心中生疑,下意识要运用神魂扫描整个都城,却是猛一皱眉。
  他的状态十分糟糕。
  不是魔界那种没有肉身,神魂受创的虚弱,而是一种受限。
  混元道境犹在,但整个天地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时时刻刻地针对他,压制着本源之力的运转。
  “因为终结之道么?”
  顾承念头一转,就知道了原因。
  是终结之道的锅。
  这个时代,是诸天鼎盛之际,末法之劫还没有半点显兆,自然更谈不上终结。
  这三千大道之末真的是弟弟不说,恐怕还会被如今的天地看成恐怖分子,加以针对。
  “起源终结合一,难度更在想象之上!”
  顾承放弃使用本源之力,仅靠真元探查,发现屋子周遭有些冷清,长榻的两侧也无下人服侍,从安静程度来看,恐怕是受到冷遇的。
  正在这时,两名女子走进殿中,一人手捧玉琮,里面盛放着黍(shǔ)粥,另一人则手捧丝巾,显然前者是喂食,后者是擦拭的。
  “寿王殿下?”
  但当她们看到坐在贴地长榻上的顾承时,先是露出不可置信之色,然后失态地大呼起来:“寿王殿下醒了!寿王殿下醒了!”
  “看来我昏睡的时日不短了。”
  眼见其中一位侍女立刻飞奔出去唤人,顾承对着另一位招了招手:“现在是哪一年?”
  那女子眉宇间透出由衷的喜色,定定地看着顾承,双目泪光盈盈,然后拜倒下去:“妾身不知!”
  顾承有些无奈。
  确实,没有年号的时代想要记录年岁,是很不方便的。
  所幸还是有其他办法的:“孤现在头脑不清,一片混乱,你帮孤回忆回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女子一怔,依旧低着头道:“寿王殿下名受德,乃陛下少子,七年前大婚时,受东夷异人袭击受伤,沉眠不醒……”
  受德?
  顾承心中一动,又问道:“这七年来,就无一位医者能治好孤的伤么?”
  女子只觉得眼前的殿下语气虽然淡然,但那股威严,却比以前见过的所有王族都要渊深似海,赶忙回答道:“闻太师招了不少奇人异士,前来为寿王殿下治疗,殿下能够醒来,太师尽心尽力,更是得成汤圣祖庇佑。”
  顾承眉头微扬,看着她道:“你谈吐不俗,不是寻常侍女,叫什么名字?起身答话!”
  女子身躯轻颤,却不愿起身,仅仅是扬起修长的脖子,露出一张端庄大气,肌肤如玉的美貌面庞,两颊出现浅浅的红晕:“妾身姜氏,是殿下的,殿下的……”
  “原来是夫人。”
  顾承微微一笑,将她扶起。
  说到受德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觉得陌生,实际上这正是历史上商纣王的本名,另外一个熟悉的称呼子辛,则是祭名。
  商朝是个极重祭祀的国家,其统治阶级,也即是王室和奴隶主,几乎大小事情,都要通过祭祀占卜以问吉凶。
  所以子辛这个名字,只有在极正规的场合以及祭祀的时候,才会称呼,平常是不会用到的。
  至于眼前的女子,则是如今的王妃,未来的王后姜氏了。
  她是东伯侯姜桓楚的嫡女,姜桓楚不仅是四大诸侯之一,更是天下八百诸侯之首,七年前嫁女与帝乙三子寿王,许为元配,不料成婚当日天地变色,日月无光,待得恢复平静,寿王已是昏迷不醒。
  由于那时商朝刚刚征讨过东夷,便将这笔账算在了东夷头上。
  帝乙震怒,搜寻凶手,寻找奇人,医治寿王,却束手无策,直到顾承自己苏醒。
  久病无孝子,同理亦然,七年时间足以让人淡忘这位寿王的存在,而姜氏还能自愿留下服侍,当真是患难见真情。
  姜氏熬出了头,脸红红地起身,正要开口,就听外面的下人通报:
  “闻太师到!”
第二章
今非昔比
  太师闻仲龙行虎步,走进了冷清的寿王府。
  他身材伟岸,相貌威严,身为两朝元老,从帝乙的父王文丁开始,就是肱股之臣,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
  不仅是百战将领,闻仲更得截教通天教主四大嫡传弟子之一金灵圣母的亲传,交友广阔,与仙人往来,乃是大商最具实权的臣子。
  按理来说,被边缘化的寿王醒来,闻太师是不必如此急急赶来相见的,实在是他奇怪寿王昏迷的真相。
  那日大婚闻仲也在场,感受到了那股天地失色的恢宏伟力,虽然事后归咎于东夷,东夷也站出,表明对此事负责,但闻仲总觉得不对劲。
  此后他请来了许多截教道友以及海外散仙,各种丹方秘法,都无法唤醒寿王。
  七年过去,已近放弃,寿王突然自己醒了,闻仲第一时间赶来,正是要辨明真伪,以防有妖人夺舍皇子,祸乱朝纲。
  “闻太师对我大商忠心耿耿啊!”
  顾承带着姜氏走出屋中,看着龙行虎步的闻仲,突然想到了黄裳。
  犹记得他行走诸天之始,第一个大宋世界,胎中之谜醒来后,就遇到了黄裳。
  当时被黄裳看出破绽,假借大日坠入,顺天应命,蒙混过关,实则颇为惊险,所幸黄裳对于大宋忠心耿耿,此后成为左膀右臂。
  而现在,将是他最后一次的诸天之行。
  一切仿佛已是无比遥远,却又恍若昨日。
  顾承心中感慨,唤道:“太师!”
  闻仲紧绷的神情一松,紧赶几步,行礼道:“殿下!”
  帝乙三子中,闻太师最欣赏年纪最小的寿王,不为其他,正因为相比起文弱的微子启和微子衍,寿王天生神力,儿时就与闻仲习武,刚刚束发就能托梁换柱,勇武非常。
  换而言之,闻仲是此世寿王半个老师,此刻见了对方神情,与七年前别无二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微微放下。
  闻仲却不知,顾承的终结之道虽然被针对得厉害,但混元境界未失,稍作推演,就将这座府邸发生的一切了然于心。
  甚至取代寿王的原因,顾承都已有了数。
  对他而言,能穿越到夏朝是最好的,那时距离大禹治水的时间段最近,王室是大禹的直系后人,也能更效率的运用九鼎。
  至于商朝,商汤原本是夏朝一个诸侯国的君主,后来国力强盛,十一征而无敌于四方,与夏桀大战于鸣条,灭之,经过三千诸侯大会,登基为帝。
  商朝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崛起到辉煌,再到盛极而衰,如今正是最后的阶段,国内乱相已现,四大诸侯势力庞大,东夷犬戎等宿敌侵扰边境,可谓内外交困。
  后世总将纣王的亡国,归结于纣王率兵出征,国内兵力空虚,被西岐所趁,实际上那正是矛盾爆发的体现,就好比汉末的十常侍之乱,没有十常侍杀何进,还会有别的事件。
  成汤六百年江山,即将走到末路,顾承又取代了原本的亡国之君,这并非不解之缘,而是天地针对的体现。
  以他的人皇之位,即便取代,也该是顺风顺水,什么条件都送上的武王姬发,现在却成了纣王,正是不同命运轨迹碰撞的排斥。
  这倒是一个新奇的发现。
  按照顾承原本的想法,诸天大劫,即将被毁灭,即便是另一条命运轨迹,也该期盼他能改变未来,怎料为了保证原本历史的惯性,却是希望他失败。
  “天地大势么?”
  顾承从没信过所谓天意,此次更不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4/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