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865

  ……
  ……
第十七章
水镜八奇
  贾诩!
  顾承看着这个中年书生,目光幽深。
  在三国中,如果排出十大谋士,毒士贾诩绝对名列前茅,甚至许多人认为他和郭嘉可争谋士第一,而不是智多近妖,名声最大的诸葛亮。
  确实,贾诩是最纯粹的权术家。
  他不像诸葛亮身担丞相之职,重在治国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将帅之任,长于领兵作战。
  贾诩的身份永远在幕后,把谋略当作追求,他为李傕、郭汜出主意,不是要真心辅佐,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委身于张绣帐下,也是因为张绣对他言听计从。
  这样的谋士,顾承并不喜欢。
  当然,不喜欢不代表不用,驾驭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帝王所为。
  但贾诩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洛阳?
  开什么玩笑!
  顾承掌控炎龙,在洛阳就是无敌,无双七境,无论是巨擘还是世尊,都得蛇盘虎踞,凛然遵从。
  可一旦离开洛阳的范围,炎龙力所不能及之处,顾承就变成了一位执掌两件玄器的凡俗境存在,依旧强大,却远未到无敌的程度。
  何况顾承初掌朝政,灵帝、世家、外戚都是不稳定因素,此时远离权力中枢,绝对愚不可及。
  当然,这些话顾承不会对贾诩明言:“出洛阳如何?不出洛阳又如何?”
  贾诩笑道:“殿下愿冒风险出洛阳,三月之内,我可助殿下平黄巾,收回冀州荆州,若是不出洛阳,就难以保证了,或许一年不到,八大世家就反了呢!”
  “放肆!”
  这番话极其诛心,祝融氏脸色剧变,怒声呵斥,顾承却笑了笑,转身挥手:“杀了吧!”
  “等等!等等!”
  话音刚落,左右四名女流,齐齐催动星力,手中长剑向着贾诩刺去。
  炼神一脉的无双境谋士虽呼风唤雨,但哪能挡得住这等贴身袭杀,贾诩狂舞双臂大叫道:“殿下饶命,我有一计,可速平黄巾!”
  顾承转过身来,表情如常,仿佛刚才没有下达命令:“说!”
  “殿下,容我饮杯茶水。”
  贾诩趁着饮用茶水,仔细观察顾承,脸上很快恢复谈笑风生之色:“张宝性子刚烈,勇不可挡,张梁沉稳有儒风,擅于防守。此二人若有张角在,可为助臂,但张角被殿下所杀,两人必有分歧,此次黄巾军欲据洲自守,定是张梁舍下仇恨,听了谋士劝谏,张宝岂会甘愿?”
  “所以你所谓的妙计,就是以我为饵,引出张宝,令黄巾再度转守为攻?”
  顾承看着贾诩,目光冷冽:“你欲争谋圣之位,需要一个使才华尽情驰骋的疆场,只要计谋有用武之地,恐怕不会在乎江山变色,对么?”
  贾诩瞳孔一缩。
  顾承又道:“若真只有这点本事,倒也罢了,若想藏拙,日后辅佐一个庸碌无为,却够听话的主公,你等不到那一天的!”
  贾诩脸色终于变了,没想到首度见面,这位太子殿下居然对他知之甚深。
  他默然片刻,正色拜下:“诩有数计,可破黄巾,敢问殿下,可知水镜八奇?”
  “水镜八奇?”
  顾承有些莫名,看向祝融氏。
  祝融氏对于天下大事了如指掌:“禀殿下,应与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关,十年前,司马徽要收八名入室弟子,天下世家带着自家子侄,涌向水镜学宫,一时传为佳话。”
  “世家碌碌之辈太多,至今收入门下的,也不足一半之数!”
  贾诩冷笑着道:“殿下,司马徽也要争谋圣之位,值此风云变幻二十载,水镜八奇出山,若能搅弄天下大势,主宰人道龙运,他功德圆满,便可进阶圣位。我与他,乃是死敌!”
  说着,贾诩目光炯炯地看着顾承。
  所谓圣者,便是在某个领域内,做到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所以同一时代,只能有一位谋圣。
  如果贾诩成就谋圣之位,司马徽就会失败,反之亦然。
  因此贾诩和水镜八奇是天然对立,有我没他。
  这一刻,贾诩要顾承做出选择。
  一边是寒门出身,默默无名,另一边是名满天下,水镜先生!
  恐怕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
  但顾承立刻发问:“水镜学宫在何处,如何灭之?”
  贾诩先是大喜,然后摇了摇头:“水镜学宫历代培养学子,司马徽与天下世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殿下暂不可动!”
  顾承听出了贾诩的重点在于“暂”之一字,思索片刻,问道:“那黄巾军内的谋士是?”
  贾诩答道:“水镜第一奇,田丰!”
  作为袁绍麾下的第一谋士,田丰的名气没有三国麾下的谋士大,但其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若不是袁绍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官渡之战的结局绝对会改写。
  田丰提出的对曹战术,是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可谓论持久战,都是敌进我退,敌退我扰,当时的局面,足以让曹操欲仙欲死。
  可惜袁绍不听,坐拥四洲兵马,山川黄河之险,明明能徐徐图之,稳操胜券,偏以为兵多将广,必胜之,急吼吼地与曹操决战,最终自取灭亡。
  此世田丰入黄巾,他本就是钜鹿人,乃是张角三兄弟的同乡,自然容易得到信任。
  贾诩道:“殿下杀张角,遏止住了黄巾军席卷天下的势头,令仙道算计落空,却也让世家看到机会,借黄巾试探大汉国力,水镜第一奇落子黄巾,正为日后诸侯崛起!”
  如此判断,和顾承之前所见毫无二致,贾诩更划分了准确的时间:“三月破黄巾,天下得太平,六月破黄巾,则暗流涌动,若一年后不得破黄巾,必烽烟四起!”
  顾承看向贾诩,目光熠熠:“速破黄巾,计将安出?”
  “先收荆州,再伏冀州,解铃系铃,仙道互斗!”
  贾诩胸有成竹,长袖一摆,骤然间换了一身崭新的道袍:“殿下忘了史道人乎?”
第十八章
天师道统
  所有势力,都不可能铁板一块。
  大汉皇朝,争权夺势。
  八大世家,明争暗斗。
  仙家道教,也有明确的派系。
  昆仑山上,西王母东王公护佑人道,毕竟是方外古仙,只会派些弟子入世,大汉自然要扶持自己的道家势力。
  比如后世被道家尊称为张道陵,得太上亲传的张陵。
  三十年前,张陵于云台飞升天界,作为谋圣张良的八世孙,他根红苗正,留下的天师道统,更是得到大汉皇朝认可。
  而顾承没想到的是,史子眇居然是张陵的徒弟。
  若问史子眇是谁?
  顾承九岁前,何后怕他如灵帝前面几个儿子一样夭折,就一直寄养在史子眇的道观中。
  这位史子眇给顾承的印象,就是标准的世外道人,每日引气打坐,淡泊无为。
  所以若不是贾诩提醒,顾承根本不会联想到他的身上。
  “殿下,那人今日果然来了!”
  贾诩显然已经做足了功课,距离道观还有数里之遥,手中握住一支墨笔,于虚空挥洒,写出一个“隐”字,众人的身形直接消失。
  即便如此,祝融氏也第一时间护在顾承身前,确保万无一失。
  “道观内有人争斗?祝融氏,你带着蔡琰,先回承乾宫!动用女流的力量,保蔡邕在襄阳无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