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932

  那些提前准备的孔明灯,在众目睽睽之下,扶摇直上。
  今日无风,正适合。
  众人抬头观望,见这些古怪之物不断上升,竟有一些竟然不知踪影。
  楚人营地之内,更是许多人抬头观望,指指点点,以为鬼神降临。
  昔年墨翟与公输班各行手段制作木鸢,可木鸢终究还是有羽翼,风筝至少看起来像个鸟。
  可此时这些丝绸的孔明灯,却胖乎乎的,最关键的是下面没有绳索绑缚。
  漫天飞舞,若是此时入夜,当真如漫天萤虫。
  适挺身指着高空飞翔的孔明灯道:“玄鸟可啄浮游而高飞、鹰隼可抓兔鼠而振翅,有大有小。”
  “此物既能飞天,若大千倍,岂不能载人飞于九天?”
  “若有天帝,则此物距离天帝最近,也能达于上帝;若无上帝,乘此物高飞,则可亲眼得见!”
  “观射父当年以为重黎斩昆仑,认为自此天地相隔,却不知世间自有天志,上可通九天、下可及黄泉!”
  “我有天志,若我愿意,可游四海、可入九天!”
  他说的极为狂妄,大笑以作后援,暗暗观察楚人的动静,还有远处军营那些士兵的约束。
  楚王震惊之余,却也听出了适的弦外之音:下可及黄泉,便是说墨者连黄泉都能抵达,所以挖个几十步的地穴接通你们,根本不算事,你们以后也别用这样的攻城手段了。
  这不是可以通于地鬼,于是才能挖通不差分毫,只是知晓天志。但知晓天志,若可以挖通,又和沟通地鬼有什么区别?
  昭王距离此时不过八十年,昭王一心想求登天之术,熊当作为昭王之后,亦有此心。
  适说的如此,楚王心中更信墨者祭祀手段无穷,更可达于上帝。
  适心道:搞封建迷信,也需要科学,论起搞封建迷信,此时天下舍我其谁?
  见此物已经镇住众人,适道:“如此,难道还不该由墨者主祭吗?若有天帝,墨者最能通达;若无天帝,便是谁祭祀也无用!信则有、不信则无,巨子所谓若在山涧亦有鬼神监察,便是此意。”
  楚人见识了如此玄奇之物,又听适说的傲视天下,终于道:“如此,此次成盟,便由墨者主祭。”
  适点头道:“墨者非是楚人、非是晋人,而却又是楚人、又是晋人。所以,天下除墨者、除周天子外,无人可以主持此次利天下之弭兵会。”
  楚王则想,周天子算什么?这时候谁人还听周天子的?若论起来,倒也只有墨者这个看似绝对中立、抑强而扶弱的组织,可以依靠种种君主期待的器物,来组织第三次弭兵会盟。
  于是说道:“如此,那就请墨者主祭。”
第一九一章
革故鼎新策无穷(十四)
  公造冶比适要早几个呼吸知道楚人同意由墨者主祭,心中忍不住颤抖一下,饶是他杀人如屠狗,依旧心中澎湃。
  不自觉地看了一眼远处的木台祭台,心道:“想不到看似最难之事,已有转机。”
  适来之前,所谓三件事,公造冶认为最难的就是第三件。
  话语之中,适一直在隐藏墨家野战和主动出击的实力与选择,而是不断地说什么期待三晋出兵之类的话题。
  这是一种战略欺骗,也是此时基本没有过数百人突袭穿阵攻击的战例。
  字里行间中那些看似无意的话,适都在进行欺骗,骗楚王也骗在场的楚之贵族:墨者只会守城,商丘城想要解围,只能依靠三晋出兵。
  只要完成了这次战略欺骗,再通过主持祭祀让楚王所在之处,如同黑夜之中的萤火虫,便可以来一场震惊天下的战役。
  若是月圆之夜夜战,楚王不敢动,公造冶观察过楚人的军营,只要楚王一动,带来的就是楚军的大溃败。
  各个封君的私兵、县兵团、县师、王师互相之间并不是密不可分,各个贵族之间的罅隙也确保了一旦出问题,楚王除了固守待援之外,一旦后撤就会变成溃逃。
  公造冶做过许多大事,年轻时也杀过不少人,甚至还和许多闻名天下的人物比试而胜之。
  只是,这三件事做完,他要做的那件事,将是震动天下!
  万军之内、亲率数百精兵,冲入敌阵,俘获王公,逼其盟誓!
  当年专诸事,又算什么?
  公造冶心头的激动,强忍许久才压住,在场众人只有他和适知道这件事,再看适依旧面无表情,心中暗道:“适的心态,却比我要好!”
  他却不知,于他而言,第三件事做成极难,又涉及到之后的一系列后果,自然激动。
  而对适来说,做成是功、不成无过,带兵突袭这样的事他不可能领头,而墨者为了自身的信誉,也不可能将此事说的如此公开,到时候名扬天下的只是墨家和公造冶。
  至于盟誓后的战斗,适想的和楚王一样,该打就打,不影响三年后才生效的誓言。
  墨家不属于宋国,也不属于任何一国,而是一支完全独立的武装,只是原本缺乏封地。
  如今沛县若算是墨家的封地,实际上墨家如今已经像是一个大夫家族,而且是有数百死士的那种大夫。
  这种大夫或者上卿,后世有薛地之孟尝,以致天下皆知孟尝之薛而不知齐之临淄。
  所以墨家与楚人成盟,并不影响楚人的围城,也不影响墨家守城。这与守城无关,也与信誉无关,哪怕到时候真的做成了穿阵攻击逼迫王公盟誓这样天下震动的大事,只要不说出来适满口胡言就是为了作战,墨者的信誉依旧不可动摇。
  公造冶心想:楚人同意墨者主祭,那如何祭祀,自然有办法让这里明亮明显,先生也会有手段的。此次若是事成,第一功当属于适,我不能争,只是此事怕不能说出,但巨子知晓。
  仔细回忆了一下适的话,似乎也没有留下什么漏洞,更没有违背墨家的信条,而且就连鬼神事,适都是遮遮掩掩不说自己承认天帝存在。
  他心中暗笑,心道:“适对鬼神事,倒是向来慎重。从不说必有,即便说了,也说天志可让人人成鬼神……只怕他心中也不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监察之说,先生所想的,和适所想的终究不一样,但其实先生只怕也未必信……”
  暗暗摸了摸自己的佩剑,暗笑道:“若是先生真信鬼神,哪里会约十三剑而规适?”
  瞬时间,脑中想法已经转了几圈,适已经在和楚人约定何时成盟、何时祭祀、何时达于天帝之类的事,只约在一个月之后。
  楚王有心要问一些飞天之事,又恐适嘲笑他不问天下,便想日后再问。
  又想,若真要成盟,这三年之内需不断进取,只怕内政之事倒要暂缓。
  若是自己三年便死,恐怕要落一个“不生其国、穷兵黩武”的恶谥。
  转念又想,即便自己三年便死,也可求墨者做飞天之器,载其尸飞于九天之上,一可结好与墨者节葬、二或九天之上真有天帝鬼神,倒可如黄帝一般乘龙而升天……
  楚王想的既多,那些贵族也各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他们还是感谢适的,至少适帮他们分析了利害,让他们从潜意识的自觉、变为了有目的的反对。
  按这些贵族所想,凡事墨者说的,自己就反对;凡事加强集权的,自己就反对……只要这两件事做好,便可无虞。
  终究,适说他们不智的那几番言语,杀伤力太大,很多贵族都在想……若是楚王真的那么做了,或者说楚王这一次伐宋的目的真的就是为了威望和军权,为以后集权做准备……那自己又该做什么?
  就算现在不做,回去之后又该做什么?
  那墨者之前言语中,又说什么温水煮蛤的话,难道不正是在提醒自己这些人?
  如今最怕的就是楚王将来真的与墨者成盟,到时候楚王有数百士,又有许多大才,只怕真就是无可奈何了。
  但若此时直接发动兵变,强行屠杀这些墨者,必然会引动楚王震怒,正好有机会收权,而且众军必无怨言。
  他们不敢,也只能想些龌蹉手段。
  宫厩尹悄声唤来左右,低声吩咐几句,便又入帐。
  帐内,适还在侃侃而谈,又说起了许多其余事。
  他见识又多,即便不博闻强识,但所知之事也不是在场诸人能比,许多玄妙之事、传奇之人,经他一解,另有风味。
  楚王有心此时留下适,询问一番何以强国的言论,又恐贵族不满,只好多问些鬼神之说。
  适则一旦被问及鬼神之说,便说“不问苍生问鬼神”,非利天下之君,以此再将楚王的话噎回去。
  他知道楚王不可能和自己密谈,否则这些贵族非要起疑心、闹兵变不可。
  但他又不想让楚人安生,于是不断地说一些集权、分权之类的事,引的楚王心痒难搔,却又不可能直接发问。
  又说了一番后,适又道:“墨者认为,众人皆天之臣,此天赋之平等。因此这一次送还俘虏,士庶农工商皆有,不日将再其余人送还。”
  “此次守商丘,墨者非宋人,乃是天下人,所以还请王上将墨者之仁,广播军中。一则让众人知道那些同伍同伙之人不日将归,二则日后若成盟也不至有人怨恨,三则日后铁器奇技传播楚地,墨者推广,也好让众人接受……”
  “其四嘛……也让士卒知晓,王上与墨者交谈,亦不忘庶农工商被俘之人。王上既有非攻之心,墨者便送还王上一个仁义之名,届时必三军欢呼!”
  楚王哪里知道适包藏祸心,心中一想,顿觉墨者颇为可爱。
  反正墨者守信,说要归还那必然归还,在这之前自己一番话,说是自己和墨者达成的协议,那些士卒必然震动:王上居然没有忘记那些被俘的庶农工商,这难道不是可以效死的君主吗?
  可他哪里知道,这些被俘之人早在商丘受了许多宣传,回来之后肯定管不住自己的嘴。
  到时候,楚王一旦说出去,剩下的那一批楚人不接受也得接受,到时候一堆的烂摊子就会让楚人不知所措。
  杀又不能杀,墨者仁慈放回来,楚王又称自己与墨者交谈尚且不忘庶农工商,结果都杀了,还不如之前什么都不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