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932

  可如果不能速胜,重新打成晋楚百年争霸的模样,战略中心就必须从西河和中山转移到中原一代。
  原本作为战略突出部的西河,就要从攻变为守,甚至还需要调集西河武卒南下中原。
  两个战略看起来似乎都是对的,秦地苦寒,中原富庶。可秦人蛮勇,又始终威胁魏攻略中原的背后。
  这一次秦国若是不出兵,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李悝心中明白吴起的本事,所谓司马穰苴不能及也。
  若是能够调吴起为入王子定之将,调用西河武卒,此事必成。可如果调走吴起,西河能不能守住秦人趁此机会的反扑又是未知数。
  西河不能丢,这一点在场诸人谁都清楚。
  吴起若不调离,那么南下入王子定之事,就只能另派别人,这又增大了变数:别人不是吴起。
  李悝说完,许久才道:“君意既要入王子定,我以为可以遣公子击守西河,而召吴起入王子定。”
  “他若为帅,不能破楚人。楚人一败,则城邑多亡,响应王子定。”
  “这样,才能够尽快解决这些事。”
  “若能在两年之内让楚人衰败,那么吴起的大略依旧可用,我们也依旧可以与墨家弭兵。”
  “毕竟,入王子定之事,非是不义之战,墨家不会干涉,更不会助楚人守城。”
  “两年之内,只要攻破鲁关、方城,王子定便可入郢,届时楚国三十年内不能北上,一如当年共王死后之乱!”
  “这是两全其美之策!”
  李悝的谋划说完,在场诸人纷纷点头。
  段干木、田子方等人,也都是聪慧有计谋之辈,又与禽滑厘交好,知道墨家的许多道理和原则。
  若是入王子定与楚开战,墨家还真就不能帮楚人守城:如果帮着楚人守城,那就是和天下的规矩彻底决裂。
  毕竟,继承权之争,不算不义。
  只要能在两年之内解决掉这个问题,武器的计策依旧可以实行,反正墨家所说的弭兵会盟约定在两年之后。
  楚人败退,魏人再无敌人,休养生息国内变革,缓缓图关中。
  这样,魏斯生前可为霸主。
  死后,魏国依旧有足够的优势保持霸权,甚至在吞并关中,让秦为傀儡之后还可以定天下于一。
  只是,这番话已经让公子击心生不满。
  公子击觉得李悝所议定之事,竟都与那个杀妻求将的小人有关。
  论起来,当年攻中山,西河,乃至与齐战于廪丘,都是他魏击为帅。
  可偏偏,众臣都认为吴起的才能远高于自己。
  然而吴起算是游士啊,不是贵族,血统不够尊贵不说,也没有足够的封地,那些在安邑流传的谣言不是没有道理的。
  若是公族,自然要全力为国。
  可若游士,今日可用则尽力,明日不用便可离开,天下之大哪里都能去。
  公子击想到当年田子方教育自己时说的那番关于骄傲的话,心道:“是这样的啊,士人什么都没有,随时可以离开,所以他们可以骄傲,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想到这,他便起身道:“父亲,您曾给我说过一句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个成语,本就是魏斯所言。
  他行于西河,见有人将皮毛反穿,便问为何。那人回答怕掉毛,所以磨皮而不磨毛,魏斯由是感慨。
  众人不知道公子击忽然说出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纷纷侧目。
  公子击便道:“魏若为皮,则公族大夫为毛。皮若不存,毛必不能附。这是毛所以拼命护皮的缘故。”
  “吴起此人,可用守西河,却不能用以攻楚。此人杀妻求将,母死而不守孝,这非义举。”
  “若魏为皮,公族勋贵大夫为毛,则游士不过跳蚤。藏身于皮毛之间,若皮毛不存,这些跳蚤明日便可再寻皮毛。”
  “毛可以拼死而护皮,跳蚤又怎么可以呢?”
  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之后,公子击又道:“吴起为将,入王子定,即便成了,那么吴起还是魏之吴起吗?”
  “季充君言,吴起可出将入相,用兵孙武子、司马穰苴不能及;制政令,府库丰盈民用亦足。”
  公子击说罢,反问众人道:“那么,他在西河可以训武卒,丰府库,难道到了楚地就不能吗?”
  “楚国数千里,广阔远胜于三晋,若王子定邀吴起为相,又当如何?”
  “吴起出身低贱,无封地家族,这样的人,便如同跳蚤,不能不提防啊。他若胜楚,名动天下,又将给他什么让他安心呢?”
  “此次入王子定,必要用毛,而不可用蚤!”
第二七四章
游士之沛救世端(一)
  皮毛与跳蚤之说,非是妄言。
  田子方当年指责公子击不该骄傲的话,多年之后公子击学以致用,用来指摘吴起作为士身份出身的叛逃可能。
  士除了骄傲和才能,什么都没有,于是哪里都能去。
  况且,莫说是跳蚤,就算是依附与皮的毛,叛逃之事也常有之,不得不防。
  正所谓惟楚有才,惟晋能用。
  当年楚国叛逃的申公巫臣、差点叛逃的伍子胥祖父、因为家恨叛逃的伍子胥这些人,都算是有封地的贵族。
  申公为县公,伍举为椒大夫,这些人都可能叛逃,又何况这些游士呢?
  楚是魏的心腹之患,吴起的才能魏国人尽皆知,在场之人无人能够承受吴起叛逃或是被王子定收揽的后果。
  可是,吴起已经是西河守了,再往下又能给他什么样的奖励呢?
  做相,公族贵族们反对,魏成子等人皆有大功贤名,下一任相必是魏成子。
  中山国被灭后,魏斯封公子击为中山君的时候,已经有贵族反对。
  封公子击为中山君的时候,魏斯一次饮宴中便问群臣自己算不算是仁德的君主。
  大夫任坐便说,攻下了中山国您不封给自己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啊?
  这件事看似只是一个劝谏或者是无心之言,可实际上却是魏成子一系公族和贵族对于魏斯多用游士而不满的体现。
  作为回报,亦或是作为公子击即位安稳的考虑,李悝一死,或者魏斯一死,那么相位必须要交给魏成子,以及后续的公族人物。
  以此来换取公族贵族们的稳定和支持,以免出现叛乱等情况。
  换而言之,吴起的西河守,就是顶点,这种局面之下不可能再提升了。
  魏斯明白,若是自己再年轻二十岁,可以制得住吴起,或者说敢于用吴起来压制那些公族贵族的不满。
  可现在,自己已经这个岁数了,该为自己的儿子考虑了。
  楚国王子定出逃,宋国政变内乱,这一切在给魏斯带来兴奋希望的同时,也带来的深深的警惕——关于自己死后继承人问题的警惕。
  用游士,必怒公族,他知道吴起的才能,但却因为公族贵族们的不满而不敢用,更不敢在自己年老之时用而留给儿子一个混乱不满的朝堂。
  李悝的谋划极好,魏斯也明白楚非是田氏内乱项子牛之祸、越人北上包夹之下的齐国,更明白自己的儿子未必能够快速地战胜楚人。
  李悝说的很清楚,两年之内,若能攻破方城越过楚长城,迅速逼迫楚人成盟,入王子定达成一系列的合约,反过头来以极大的战略优势答允墨家的中原弭兵,再全力压迫秦国,魏国的局面就算是彻底打开了。
  但是……魏国不能给吴起相位,被逼急了的楚国只怕会给吴起一个令尹之位,尤其若是在入王子定一战名动天下的情况下。
  功巨而不能赏,那又怎么办?靠什么来说服吴起不能赏赐?明确地告诉他,为了公族的平静?他能接受吗?
  魏国的变法还不彻底,公族们的势力已经膨胀,所以这个最为完美的计划,根本不能用。
  城内流传的关于吴起的谣言,魏斯不信,却又不得不警惕。
  吴起这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可以杀妻求将、可以母死而不丧的人,到底能否一直安心地做西河守?
  游士名声若起,天下之大哪里不能去?天下之君哪个不欢迎?
  在场众人面对公子击的话,无言以对,尤其当年教育过公子击士人最为骄傲的田子方,更是不可能说出什么来反驳。
  魏斯犹豫许久,终究做了决定。
  让吴起继续守西河,不调动吴起为帅,而是尽快派遣使者前往韩国和郑国,调和郑韩矛盾,组织韩魏郑三国联军,以王子定的宣称权对楚开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