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3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1/932

  听闻此消息,适便道:“依我看,新年已过,二月春耕,五月夏收,我看就在三月份动手。”
  “一则天气已暖,又少雨,正适合出战。二则正好避开夏收,滕地宿麦少种,忙碌之后便可修缮城墙,颁布法令,划分土地,正好可以赶上种植冬麦。”
  “以越国的反应,他们若是少量出兵,我们并不惧怕。若是多出兵,又要提前准备粮草征召,而且胡非子入齐,越王必然以为滕国之事是齐国在后操控,也需防备齐人。”
  “我们在这里胜利的越辉煌,越王也就越不敢只派少量军队来反扑影响滕地生产。我们这里胜利的越辉煌,他也就越担心齐国经过我们的帮助可以攻下琅琊。”
  “所以这件事,田氏不想替我们背也得替我们背。而且我们若是能够战胜越国,田氏还会主动站出来替我们叫好。”
  滕地距离沛县实在太近,不过百余里,当真算得上是朝发夕至。说是三月份,那就不会早也不会晚。
  适分析了一番,众人无不赞同,墨家内部尚无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这件事很明显三月末出兵最合适。
  墨子沉吟片刻道:“适,你此次领军出征,虽掌军旅事,却也不要忘记你的本职。宣义部必须要讲清楚,为何而战,为什么这是利天下的。但是……还要注意措辞,不要让天下诸侯恼怒,暂时我们不过鸡卵,他们才是石头。”
  适道:“这我知道。可以借姬特之口来做宣扬,他是请我们出兵行义的,足以让天下诸侯不至诘难。”
  “宣义部终究只是动口的,还是需要大量的可以划分土地、教授稼穑的墨者或是游士进入滕地。市贾豚、公造铸那边的粮种、铁器也一定不能耽搁。”
  两人都表示觉悟问题,墨子也说可以调派大约二百名墨者和游士前往滕地填补官吏的真空,传播律法和学识技术。
  适想了想又道:“滕叔羽等滕地旧贵,也应该知会他们一声,让他们做好准备。”
  “但是那边的我们明面的人,都要尽快撤回了。一旦走漏了风声,我们明面上的磨坊、食铺等,都会被越人捕获杀戮。”
  “我建议让骆猾厘和屈将先行前往滕地,知会滕叔羽后,再带我们的人撤回。”
  这一番言辞说的极为合理,实则适包藏祸心,他确信以滕叔羽这样的人物,必然不会组织的太严密。
  滕叔羽是市井之徒,不是那些整日沉浸的阴谋中的贵族,这样的人搞阴谋活动,根本不适合。
  一旦集结众人盟誓,必定会有人担忧越国大军前来而去告密,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很容易出现疏漏。
  而且他之前也让滕叔羽拟定一份盟誓的名单,以那些人的组织能力,一旦被察觉就是灭顶之灾。
  借越人之手除掉滕地的旧贵族,就剩下一个光杆的姬特,这是最完美的情况。
  既然沛县已经有足够填充小小滕地的官僚,有了破除井田分封制的铁器,适实在想不明白所谓贵族除了当“蠹虫”外,还有什么作用。
  ……
  半月后,沛县已经开始动员,宣义部开始宣传鼓动,在沛县“求学”的姬特也开始频繁出面,但暂时并未做最后的请求。
  滕城。
  屈将带着一些墨者又给滕叔羽送来了一些火药雷和短剑,随后便以可能出现凶险为名,将墨家在滕地的产业暂时交由滕叔羽和他的市井伙伴接管,在滕地的墨者一夜之间全部撤出。
  滕叔羽如今手中有剑,有火药雷,还得到了墨者今年春夏就会应“滕侯之后公子特”之请“利滕国万民”而出兵的消息,兴奋不已。
  他已经联络了不少在滕地的旧贵族后裔,之前墨家给他提供了一部分资金让他和这些贵族交往,并未说明真正想做什么。
  如今计划都已经确定,滕叔羽也就准备做出一番大事,以为将来自己能够在复国的滕国之内有俸禄官职。
  民众对于复国这种事并不是很关心,而关心这种事的不是那些旧贵族后裔,就是一些市井之间准备做成一番大事的游士。
  滕叔羽知道民众对于复国并不在意,也根本不可能去联系民众。
  二月的一天,滕叔羽在墨家撤走的食铺内,准备了酒菜,邀请了平日经常走动的那些客人。
  有本地豪客,有如今落魄的贵族,有暂时担任越人官职的贵族,还有一部分市井间的人物。
  这些人齐聚一堂,滕叔羽命自己的伙伴儿在外警戒,又命几人持剑站在门口。
  众人错愕,质问道:“滕叔羽,这是要做什么?”
  滕叔羽厉声道:“自武王伐纣,周公东征,封错叔绣于滕,至今已历二十六世。”
  “越人蛮横,滕国无罪而遭灭,社稷宗庙俱毁,这样的仇恨,难道是可以放下的吗?”
  他虽说的义正言辞句句有理,也符合此时天下的道义,只是在场的人却少做声。
  半晌一人道:“滕虽无罪,然越人断发纹身,蛮夷尔。蛮夷岂讲中国之政?”
  “我等虽恨,然而越甲十万,滕国不过百里之国,如何能够地挡?不说滕,齐鲁都是大国,难道不也给越王参乘为御吗?”
  “公子逃亡鲁国,鲁侯自身尚且不能保,我们就算有恨,又能如何呢?”
  这人所言的公子,自然不是已经前往沛的姬特,而是正牌的正统继承权的公子,自十五年前逃亡至今仍在鲁国不曾归国。
  齐鲁如今也确实不敢招惹越国,更别说帮助滕国复国这样的事。
  滕叔羽听到这人这样说,大笑道:“你们不要忘了,考公之孙尚在,已经前往沛地求学于墨翟。今日就告诉你们,公子特已经说动墨家,为利滕地驱逐越人,复滕国社稷!”
第三二九章
借力复国岂如前(八)
  与座者尽皆惊忙,他们倒是知道姬特去了沛县,却不知道墨家敢有这样的打算。
  众人眼中,越国的军力是连齐国都难以抗衡的啊。
  以越女授剑、陈音授射,多年生聚,越王有君子军五六千、教士士卒四万余、还有习流水师两千,以及类似于中原士人的诸御数千。
  一战打的齐侯参乘、吓得鲁侯驾车,这才过去了不过六七年。
  十余年前被灭的又不只是滕国,天下诸侯哪里有敢站出来说话的?况且三晋一直与越暗通款曲,天下皆知,越国哪里是好招惹的?
  滕叔羽见众人低头不语,便鼓噪道:“昔年毕万不过匹夫、造父不过御手、商汤不过百里、勾践无非三千,他们都建立了功业。丈夫处事,当求富贵高远,不拼不博,怎么才能够用俸禄封田?”
  “当年魏夥赵衰跟随重耳逃亡,期间屡次断粮,被野人嘲笑投掷土石,那时候魏夥赵衰难道没想过夷吾作为晋国国君有三军之势吗?他们如果那时候胆怯,又怎么会有现在韩赵两家封侯事?”
  “如今墨者连破楚晋,名动天下。复社稷又是天下大义,只要驱赶走越人,天下诸侯必然响应,难道越人真的就如猛虎不可战胜吗?”
  “况且墨家善守,届时只要守住滕地,就算诸侯不响应,越人久攻不下,难道还能继续围城吗?”
  他说的舌灿莲花,众人中既有被越人的军势吓破了胆的,却也有被他说动的。
  一些市井间游荡之人心想,若这能成事,自己也算是复国功臣,难道不会得到封田俸禄吗?岂不远胜于在市井劳作?
  另一些不曾逃亡的贵族或也想着若是真能复国,自己将来的封地会增加不少。而且越人根本不信任自己这些人,若是换一位亲戚作为国君,也确实比在越国手下要强。
  滕叔羽又说墨家已经送来了兵器,众人只待墨家围城的时候,夺取城门城内点火,或是趁着墨家攻城的围攻内城,就是大功一件。
  有人固然不同意,可是碍于滕叔羽的伙伴们把手着门口,还有手中持有墨家的火药雷欲做点燃之势的,也不敢多说什么。
  此时举事,还很依赖盟誓鬼神监督之类的说辞,于是滕叔羽与众人血誓,并说“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之类的话语,又将众人名号写在纸上,便让众人过几日来领取武器,以待举事。
  这种事召集的都是些多少有些势力的人,真正举事的时候不会只是在场盟誓的这些人,而是依靠这些人集合自己的隶属子弟,因而滕叔羽与众人盟誓之后,这些人还要回去知会自己的家人朋友,做好准备。
  然而这种事一旦通知家人朋友或是隶属,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一人回去后,和儿子兄弟说完滕叔羽的打算后,家人立刻反对。
  反对的理由,自然是出于自己的利益。
  或有人说:“滕叔羽不过匹夫尔,家中并无多少财产。若是事成,他召集众人复国有功,定会高官厚禄,有封地禄田。”
  “可我们家中自有产业土地,哪里需要和匹夫一样想呢?匹夫只有命一条,若事不成最多是死,或是大笑一声逃亡而走。我们怎么可能够和匹夫一样呢?”
  “再者,越人势大,墨家纵然善于守城,可也需要天下诸侯响应。就算墨家善于言辞说动诸侯,到时候流亡在楚、鲁等地的公子返回,他们的封地也会继承,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天下的规矩已经乱了。诸侯尚且不守礼法,我们为什么要为了规矩而去复国呢?不为规矩礼法,就要为利,可我们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利,却要付出可能要被越人杀死的代价……这是不可以做的。”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滕叔羽学过一些利益分析的学问,他也会想清楚。
  滕地原本有公族贵族,这些人如今逃亡。还有一部分留在滕地,生活暂不如曾经作为公族外支的时候,他们是渴望复国的。
  有次一等的士,他们有能力,越人来了依旧没有动他们的封田,对于复国这种事他们并无太大兴趣。
  但还有一部分,他们重义,认为复国这件事是义举,所以他们也愿意参与这件事。
  再剩下的,就是滕叔羽这种“匹夫”,渴望借此机会跻身一国上层。
  只不过将利益隐藏在“大义”这个听起来极为美好的伪装之下,或有人会重义轻生,只是如今天下的“义”已经乱作一团。
  周礼有周礼的义,诸侯有诸侯的义,士有士的义,还有百家学派各有自己的义。
  义乱了,利却永恒不变。
  思考了这件事的成本和所得利益的对比后,不少人根本不在意什么“有渝此盟,明神殛之”的话,若是明神殛之这四个字这么有效,墨翟也不会一直宣扬明鬼这件事了。
  前去告密的人,不止一个。
  加上墨家今年开始的举动,很难不让人生疑,颇有些大张旗鼓的意思,驻守分封在这里的越国贵族鸷很快就了解到滕叔羽组织的这场盟誓。
  越国封君广众,仅仅在吴地就封有众多封君。越国的政治制度也落后于中原,不靠封君分封制度很难管辖这么广阔的领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1/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